- 积分
- 22406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样子。我们如果不是这么多年,在教理上一天没有离开,我们不知道感激释迦牟尼佛的恩。所以有人说感恩的心发不起来,忏悔的心发不起来,我肯定他,他不知道什么叫恩?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忏悔?看看别人都是这样的,别人都搞名闻利养,我为什么不可以搞?整个社会是这样的,认为那是正常的,我们如果不要名闻利养,傻瓜一个。诸位要晓得,谚语所谓说「傻人有傻福」,这个傻人将来他作佛了。聪明人什么?聪明人都堕三途去了,还是傻瓜好。聪明人就很会欺负人,聪明人就很会作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罪」,《地藏经》上讲的。傻瓜不会做这个事情,愚痴人不会做这个事情,都是聪明人,这我们要知道。
佛一生非常节俭,祖师大德都是非常清苦,不会接受别人非分的供养。现在就是连出家人都不可以,为什么?要知道我们不是真正出家人。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说的。明末清初,蕅益大师出生在明朝,圆寂在清朝,他是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是个对於戒律有非常研究的人,当时也有人称他作律师。他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比丘都是假比丘,都不是真的;换句话说,中国从南宋这个出家人就断掉了。有出家人是什么?沙弥,学做出家人,不是真正出家人,这要知道。比丘是大僧,沙弥是小僧,能够接受人供养吗?接受人供养,有大德你才能消化得了,所谓的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布施供养的人有福,接受的人他有问题,他有多大的德行,来消这个福报?没有德,没有德也没有关系,他接受之后,他将来要还债的。我们在《华严经》里面也讲过,佛经里面所说还债的例子,这个例子经典里面太多了,我们只简单举一个五扇提罗,这个诸位有印象。这不是好比丘,恶性比丘,但是外面装得很好、很如法,也在修禅定,让这些信众看到赞叹,他们用这个方法等於说是骗信徒的供养。那信徒很好,一个大护法提供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捐给他们做精舍,让他们修行,结果他们全是假的。所以这五个人死了之后堕地狱;但是这个修福的人她生天了,果...(净公上人开示集21)
...书架上都有,这是个很好的例子,是真的,不是假的。过去世善根,善根非常深厚,总是在临终一念错了念头,没去得了,这一生在中阴得度。四十九天给她念佛、诵经,四十九天她真的得度了,感应不可思议。
问:下面一个问题,临命终时如果魔现释迦牟尼佛来接引,如何辨别与阿弥陀佛不同之处?是以阿弥陀佛手中的莲花为准吗?
答:这个不一定,在这个时候你不要怀疑,临命终时候看到,自己会很清楚。如果你有这些问题存在,恐怕到临命终时你也想不起来,有这些状况,那你的神智非常清楚,你还有这么多妄想,你肯定不能往生。所以,这些念头最好现在就要把它断掉。魔会现其他的佛身,不能现本尊,你一生念阿弥陀佛,魔不敢现阿弥陀佛身,现阿弥陀佛身那是冒充,那是有罪,护法神不答应,有护法神。他现别的身来诱惑你,护法神不管。你自己愿意上当,那就吃亏了。所以,不能有这些疑惑,相信阿弥陀佛来接引,现在有这些念头,这不是好念头,都造成自己临终的障碍。
今天时间到了,后面还有八个问题,留在下一次解答。
儒释道学说讲座—与净公上人交流会 (共一集) 2007/12/24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档名:21-427-0001
请起立,恭迎尊敬的净公上人,丹斯里李金友伉俪,及贵宾们入席,大众请就座。尊敬的净公上人,丹斯里李金友伉俪,达摩拉纳达纳首座长老,明吉法师,陈文成道长,陈启生秘书长,蔡老师,钟博士,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恭请尊敬的净公上人,丹斯里李金友上台,恭请大会主席丹斯里李金友为我们主持交流会,有请丹斯里。
丹斯里:我看我请大家再一个最恭敬的掌声,来欢迎我们净公上人老师,净公上人老和尚。跟诸位同学分享一下,这是我第二次做主持人,第一次做主持人,也是帮师父跟马哈迪前总理谈宗教和谐,那是以英文跟中文。今天很荣幸同修们叫我再做主持,接下来短短的一个小时,我希望诸位同学把握机会。学问、学问,就是一面学,一面要不耻下问,当你们问的时候,我给一些就是说同学尽量问。我看多难的问题都能问,只要问的问题,就像老和尚讲经的时候告诉我们,我们提问题只要没有自私自利的问题,都提那些可以利益众生的。为了使下来这个钟头更顺利,希望大家可以同意,我先带头问第一个问题好不好?
问:我想请问师父就是说,我们这次举办儒道释这个课,我们刚刚听了师父的《十善业道经》,我很想问师父一个问题,就是在儒学也有很大量的经典,四书五经;在道教也有很大量的经典,《道藏》。佛学也有很多大量的经典,为什么师父会选择,儒学是选择《弟子规》,道家是选择《太上感应篇》?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师父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特别选择《太上感应篇》、《弟子规》,还有《十善业道经》?在马来西亚做为第一次这样的一个开课,所以请师父跟我们说一下,谢谢。
答:丹斯里的提问提得非常好。佛说法有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换句话说,佛说法不能违背诸佛所讲的道理,同时要顾及到现前大众他们的根性,他们的需要。我们守住这个原则就懂得了,现在在这个时代,这个经应该要怎么个说法。我们看到佛经自古以来注疏很多,特别是大家喜爱的经,像《金刚经》自古以来就有五百多种注解,《楞严经》差不多将近也有一百多种,所以这些常常看到的经典,都有大量的注疏。注疏如果是有相同的,那就没有必要了,决定每个人所看到的都不相同。是不是经典里面有这些不同?说老实话,经典里面决定没有意思,如果你说这个经有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佛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里面就含藏著无量义;有意思就变成一个意思,那就不叫经典,它是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