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6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要照着道理去好好学一句、做一句,去力行。『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有些人懂了以后,他做得怎么样?非常欢喜,心安理得,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就像舜王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他马上就力行、马上就做到,他决定不再随顺以前错误的想法、看法。在《了凡四训》当中有个例子,跟安而行之也很相应。「莆田林氏」,有老母好善,常做粉团送给别人。大家要了解,做粉团要很早就起来,还要做很多。人家只要要,她就给,都没有疲惫或者不欢喜的表情,都欢欢喜喜给人家。有一个人每天跟她要六、七个,要了三年,她都欢欢喜喜给,安而行之。福建应该有一段话叫「陈林半天下」,陈氏跟林氏的后代特别多,我想可能跟莆田林氏有关,他后代当官的有一升麻子之多,家道很兴旺。
接着,「或利而行之」,因为他感觉对他有利了,他肯去下功夫、去学习、去提升,这是利而行之。《了凡四训.谦德之效》当中有讲到,江苏江阴这个地方有一个张畏岩,他学问还积累得不错,在学术界还颇享盛名,后来到南京参加乡试,等于是考举人,举人就算功名。结果住在一个寺院中,后来榜单出来,没有他的名字,他马上骂考官不长眼。旁边有个修道的人就笑了一笑,这个张畏岩马上转移重点,把眼神转到这个修道的人,然后很不高兴:我在这生气,你笑什么?其实大家想一想,他还读了那么多书,还在学术界享有盛名,这名不副实都在折自己的福,考不上就发那么大脾气,学问何在?所以自己发起脾气来,八风动了,功德全烧光了还不知道,看到人家微笑,继续造业,还遽移怒道者。所以修道不容易,得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行。结果这个道人看他怒目相向了知道要接招,对他讲:「相公文必不佳。」人家道人还挺有修养的,还叫他相公,你可能文章不怎么样。「张益怒」,更生气了,你都没看过我的文章,你怎么知道不好?道者说,我听说人家文章写得好,最重要,心平气和的人才写得出好文章。今天听你在那里骂试官,你的心很不平,你的文章怎么可能会太好?结果这个张畏岩一听,人家讲得有道理,马上收敛起来,不觉屈服了。
所以古人好在哪里?他还是有读过书,你讲的话跟经典相应,大部分还是能够反省。就像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举那些《诗经》、《易经》的经句,他马上反省自己。然后就请教这个道人,道人告诉他:能不能考上,全在你命中有没有修得这样的福报,假如你没有那个福报,文章写得再好,也考不上,所以你要自己做一个转变。张畏岩说:既然是命,怎么转变?道者告诉他:「造命者天」,这个命运是循着自然规律,可是它有定数,还有变量,变量可转你的命运;「立命者我」,你从今天开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以求到?您看这个张畏岩先生的响应,就知道他对一些事理还没有搞清楚。他说:我这么穷,怎么做?他就感觉,好像有钱才能积功累德。所以有人把一些道理给他讲明白非常重要,道理不明白很难去力行。
道者可贵,继续引导他。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就像六祖大师讲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你常常存一颗善心,每天都在积功累德,甚至于每一时刻都在积功累德。具体又告诉他。大家有没有感觉,《了凡四训》里面这个道者是个好的教育家,云谷禅师也是好的教育家,那个引导人,真的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引导都引导到非常具体,让他反观。你讲了很多,他都没有能对照自己,他受用不了。他马上点他,「如谦虚一节」,并不用花钱,你刚刚就没有自我反省,反而骂试官,你不只没积了福,还折了福。讲得非常清楚。张畏岩先生接受了,很感佩、感谢这个道者。然后开始痛改前非,「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之后就改变了命运,考上功名。这个是道者引导他好好改造命运,「利而行之」,他知道这么做对自己人生有利益,他肯去做了。
在《说苑》当中还有一个例子,有个人叫宁越,他是中牟这个地方一个农民,乡野的农民。结果他在耕作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很辛苦,感觉我的人生应该要有更大的作为,怎么样可以免除这些劳苦?他的朋友就告诉他,好好读书,你有了真实的学问道德,你就可以不用做农夫,甚至可以当官。结果他就下定决心,好,我从今天开始,好好读书。他的朋友说:你下二十年的工夫,应该没问题。他说:我十五年,人家休息我不休息,人家睡觉我不睡觉。诸位学长,你听完这个故事,回去不要不睡觉,你假如不睡觉,几天生病了,然后你家里的人说:你疯了吗?你说:因为我到文化中心听了一个故事。那家里的人以后不敢让你来了。用力要猛,但是不要出状况,自己身体不要出状况,家里的人不要生烦恼,最好能循序渐进。怎么样让自己睡得少?没有别的,妄想愈少,消耗能量愈少,吃饭跟睡觉就慢慢减少,这是必然之理。以前修养很高的人,他清净心,一天吃一餐就够了。当然你那一餐不要吃五碗、六碗,那是装样子给人家看,那不行。结果他真的学了十五年就有成就,变成周威王的老师。这是利而行之,他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台湾有一个很好的教诲,叫「青年十二守则」,其中有一条叫「学问为济世之本」。真正要帮助这个世界,自己一定要有真实的道德学问才帮得上忙;自己没有道德学问,走到哪脾气还很大,给人家添乱,怎么可能利得了众。所以人真的发了这个誓愿,「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利不为自己的利,为天下之利,这个使命感跟慈悲心就是源源不绝的动力。其实一个人走在修身的道路当中,还会进进退退,自己的使命感跟慈悲心还没有真正发出来,不然根本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他能深刻体会到,大众不闻圣教,堕落的速度真的让人很痛心。我们现在十几亿的炎黄子孙,堕落的有多少?真正翻开报纸,真的是都会感觉到,祖先在天之灵都在流眼泪。所以我们以孝祖宗之心、爱整个民族同胞之心来学习,「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