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这个说起来就很麻烦。如果诸位念过唯识就很好懂,《百法明门论》里面,佛将一切法(就是我们讲的万事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类里面,前八个是心法,接着五十一个心所法(是心理作用),再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还有十一个色法,十一个色法是讲物质,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精神和物质,统统是有为法。不但所有一切物质是梦幻泡影,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也是梦幻泡影。
所以佛真正明了事实真相,教我们对这些境界不要起心动念,我们的真心就恢复了,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就跟如来一模一样。那个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所以般若智能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前面的五度。这就教给我们,我们要学菩萨行,就是菩萨的生活,我们对于一切法明了、通达,于一切法不执着,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
为什么帮助别人?这是诸佛菩萨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因为只有佛菩萨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一个体,同一个体去帮助他,还要谈什么条件!我的手一痒,替它抓抓,这还谈条件吗?右手,我这里痒,你替我抓抓,我们谈谈条件,不需要谈条件了,为什么?同一体。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体,同一个真如本性,不晓得才迷惑了,所以在这里分自分他、迷惑颠倒、起惑造业,自作自受,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破迷开悟,就是把这些迷惑颠倒统统打破,才看到事实真相。所以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没有两样,慈悲心、爱心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没有任何条件。
所以一切作为都有方法、都有程序,这就是「持戒」。有耐心、有毅力,这是「忍辱」。能够专精不懈,这是「精进」。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这是「禅定」。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不透彻,没有一样不明了,这是「般若」。佛教给我们,这六条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是道地道地的菩萨行了。绝对不是说受了菩萨戒,就当了菩萨,迷惑颠倒的菩萨。你要不懂得六度,日常生活当中,不能把这六条应用在生活里面,受了菩萨戒也是泥菩萨。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想到前几天跟大家介绍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全部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才叫学佛,这才叫学菩萨,才有一点像菩萨。菩萨要成佛,单单修六度还不行,六度只能成菩萨,还不能成佛。要用这种方法来修学念佛求生净土,给诸位说,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达不到。换句话说,从六波罗蜜的基础再往上提升一层,是什么法门?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法门,是成佛的法门,是理一心不乱的法门,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这是不能够躐等,它都有按次序的。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这十大愿王实在讲是连边都沾不上。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之广大,就像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这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诸佛到底是哪些诸佛?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告诉我们哪些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所有一切动物。「无情」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植物、矿物,这就是把所有一切统统都包括了,这些统统是诸佛。我们对佛的恭敬心,要能够转变对一切众生,这是普贤的行,所以它跟一般菩萨行不一样。
我们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不是真的,是假的,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你今天就不来了,就不看佛了。可见得那个虔诚恭敬是有问题。今天在这里讲佛经,要是真正至诚恭敬,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假如有一个人告诉你,今天晚上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证你就走掉了,你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自以为如此,禁不起考验的。这一考验才晓得,这恭敬心、虔诚心,一文不值,不是真实的。
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就是对佛不敬。对人要紧,这桌椅板凳也是众生。这「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叫众生,所以桌椅板凳也是众生。对它怎么恭敬?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把事情做得很好,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很圆满,这是对事的恭敬。所以叫你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这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把六度菩萨行扩大,把它圆满了,就叫做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菩萨行里面,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
第二,「称赞如来」。第一个是讲「礼敬诸佛」,为什么第二句要换成「如来」,不叫「诸佛」?这里面用意很深。「诸佛」是从形相上说的,所以从相上来讲,一律要恭敬。见到善人恭敬,见到恶人也要恭敬,不能分善恶,不能分邪正,正法恭敬,邪法也恭敬,没有不恭敬的。「称赞」是从性上讲的,这里面就有差别了。他是善的,我们称赞他;不是善的,我们不称赞他,恭敬不称赞,这里就有差别了。
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对每一位善知识都是有礼敬、赞叹,唯独里头有三个人没有赞叹,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这个人是代表什么?代表愚痴(贪瞋痴)。所以愚痴,善财童子有恭敬,不赞叹他,那是外道。还有一个甘露火王,代表瞋恚。那个人脾气很大,稍微得罪一点,马上就治罪,下油鼎,见刀山,就这样来整人,他去恭敬,有礼敬,没有赞叹。还有一个伐苏蜜多女,是个妓女、淫女,他去恭敬,不赞叹。所以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三毒烦恼,你看他恭敬,不赞叹。
所以赞叹是以性德为标准,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不是善法、不是正法,他不赞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