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6|回复: 1

[其它]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九四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九四卷)  2006/7/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后三偈开章,我们从这个地方念起:
  【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何况无量无边劫。具修地度诸功德。十方一切诸如来。悉共称扬不能尽。如是无边大功德。我今於中说少分。譬如鸟足所履空。亦如大地一微尘。】
  这个三首是贤首菩萨提出他修学的报告,也就是报告菩萨依「净行品」修行,所获得的无量功德。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这段说得非常详细,我们也应该认真的来学习。我们把《疏》前面这段念一念,接著今天我们要讲的。「以发心之德,况出修行,巧显深广」,这句是总说。「於中初偈」,初偈就是第二首偈,「若有菩萨初发心」这首偈,「举发心章」,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发心是初信位的菩萨,初发心。初发心的功德,古德常讲,成佛有余!你就知道那功德多大,十方诸佛都赞叹不尽。问题在什么地方?心是发了,不能够持久,也就是讲退心了。发心的人很多,退心的人也很多,真正到不退转的没有几个。
  这种现象我想每个同学都有经验,我们看看周边发心的这些同学,再想想自己,就明白了。古人有个比喻,说发心就像鱼子一样,你看鱼子生下来的时候有多少。可是鱼子能够长成大鱼,太少了,就是说它的死亡率太高了。比喻发心到修行证果,不是个容易事情;可是如果不发心,你永远不能成就。发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如何保持永不退转,就像前面李长者给我们的开示。尤其是在现前的社会,学佛是真难!内有烦恼习气,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空前的巨大。在过去,没有这么多的诱惑,现在的诱惑力量太大了,几个人能够在这种巨大诱惑里面不动心?可以说一万人里面找不到一个,这是说实话。
  怎样能保持著不退心?只有一个办法能保持,这个办法是念念不离圣教,除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圣教是经典,每天不离开,每天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因为这样做法,你才能够远离外面的诱惑。要接受外面的诱惑,你的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决定不能成就,因为读诵很勉强。为人演说,演是要表演,要做给人看;说是要为人解说明白。那你得要有充分的准备,像讲经、讲演,事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如果不离开这些诱惑,这个准备工作你做不到。
  今天诱惑最大的,排名第一的是什么?电视。你能够不看电视吗?你能够不听广播吗?能够不看报纸杂志吗?全是诱惑!如果每天在这上接触的时间,超过我们读诵受持的时间,那你当然会退!你怎么能不退转?又何况现在的都市,都市的染污是最严重的。你到路上去走走,你看到处所贴的广告,广告的内容是什么?无非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这个接触到了,能不动心吗?你能够保住清净平等觉吗?难,难在此地。现在不但都市,农村也受到染污了,这一类的广告,我们开车走过这些农村也都看到,一年比一年成长,多起来了。这决不是个好事情,这种严重的染污,它的结果是非常可能让整个人类,地球上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灭绝,这就叫世界末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社会现象是末日现象,末日的徵兆,不能不提高警觉,先救自己,救自己最稳当的办法是念佛
  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建念佛堂,念佛堂里面大众在一块共修的,人数最好不超过二十人,小念佛堂。如果我们有一百多人,我们可以建五、六个念佛堂,认真努力的修行!有同修来告诉我,我们这个地方有些人想念佛,请不到法师来领众,我们不懂得念佛的规矩。这是小事,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国内北方长春的百国兴隆寺,常慧法师的念佛堂,可以去参学,到里面去住一个星期、住半个月,你就学会了。南方杭州临安东天目山,齐素萍居士的念佛堂,东天目山昭明寺。她那边有三个念佛堂,每天在山上念佛的人有三、四百人,可以去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到山上去住个半个月,住个一个月,你就学会了。学会之后,你回去就能够领众,回去就能办你们地方上的小念佛堂。念佛堂小,容易照顾,二十个人是非常理想的人数,又容易维持,开销少。要想成就,成就的秘诀就是止语。黄忠昌居士有一篇止语的心得报告,我们道场有,诸位可以向柜台上拿一份,回去仔细看看。
  世出世法真正成就是在真诚恳切,这是秘诀!佛法里面,你看许多仪规第一句,「一心称念,一心顶礼」。《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念佛要求的标准是「一心不乱」。起心动念就二心、三心了,就不是一心,一心有感应,二心、三心,感应就破坏了。止语容易得一心,为什么?我不跟别人讲话,别人也不肯跟我讲话,我心里面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这个发心功德就不可思议,这是净土宗的发心。
  真正能做到对念佛往生这桩事情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没有一个不成就!可是这个里头最重要的是不怀疑。如何才能做到不怀疑?那你要相信释迦牟尼佛,要相信阿弥陀佛,他们决定不会骗人。他们讲的话,句句话一定是真实的,我要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之后要真干。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当然要把这个世界放下,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我想放下,我还有些家亲眷属,还有些要好的朋友,难分难舍;尤其是母子的亲情,夫妇的爱情,
 楼主| 发表于 2021-2-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难放下的。这个东西常常在你念佛的时候,起心动念,夹杂在佛号当中,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你要想成就,这些夹杂要放下,不能有夹杂,你才能得一心。否则的话,虽是念佛,不是一心称念,是杂心称念。杂心称念当然也有好处,功夫不纯,这一生往生靠不住;一心称念,这一生往生是决定可靠。
  所以只要能够遵守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样都摄六根,我在此地告诉大家,止语就是都摄六根最好的办法。不说话,没有妄念,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样念,在一般状况之下,三年到五年决定成就。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简单的,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稳当的,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可靠的。为什么不干?真正下决心,希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人的发心十方诸佛赞叹,那就真的是「誓求当证佛菩提」,肯定成就。
  第二首偈,就是第三「何况无量无边劫」这首偈,「况出修行章」,出就是说出,说出修行章。「初心期於当证」,这是讲前面一首偈,初发心的时候,「期」就是我们净宗法门里面常讲的克期求证。我们期望用多少时间,我们可以能够证得,得就是功德,功德已经无量无边,「况长时入位遍修」。偈颂里面讲『何况无量无边劫』,这是长时间的,「具修」,具是具足,『具修地度诸功德』,「地」是地位,十信十个位次,十住十个位次,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次位,再上面等觉,五十一个次位,这里用一个「地」来代表,「度」,菩萨修行的总纲领,一般大乘经上讲六度,六条,在《华严经》里面用十代表圆满,所以《华严经》跟我们讲十度。就是要具足,具足就是圆满的落实,落实十地,十地展开就是五十一个位次,每个位次都是修十波罗蜜,诸多功德。
  「故多佛不能尽说」,多佛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个功德说不尽,为什么说不尽?称性,自性功德深广无际。菩萨所修的功德与自性相应,所以虽然修的是小小行,功德可不可思议,称性道理在此地。这个道理,往后经文很长,要细说,而且是多遍的细说。这是佛法跟我们中国教学义趣不相同的地方,佛教化众生不怕麻烦,不像中国古人教人要求的是「简要详明」,佛很慈悲。
  末后一首偈许说,前半法说,『如是无边大功德,我今於中说少分』,这是法说。「如是者,双指发心修行」,发心功德不可思议,修行功德也不可思议。「下文具显故,前文双问故」,文殊菩萨问的是这两个问题,下面答覆也是这两个问题。后半最后两句是比喻,比喻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显喻少分」,明显的说明比喻这少分,「谓发心行德,如太空大地」,说不尽!但是能说得出的非常狭窄,很有限的,「如足履一尘」,我们在大地上行走,大地广大无边,我们行走的脚印就是一尘,非常的有限,是说这个意思,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就比较深了,「密喻不异」,这第二个意思。「谓鸟足之空,不异太空」,鸟在空中飞行有没有痕迹?没有!我们今天讲轨迹,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它飞行的时候一定有个轨迹,但这轨迹并不存在。现在用什么方式把它的轨迹能记录下来?用录相机可以,你用录相机把它录相,然后放映出来,可以把它的轨迹画出来。虽然画出来,也是个抽象概念,事实里面找不到,这是密喻。鸟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像一条线一样,这条线的虚空不异太空,跟太空没有两样。「微细之尘,不殊大地」,这是比喻我们走路,我们脚踏在地下,踏在地下这块面积很小!这块很小的面积跟整个的大地没有两样,就像鸟飞的轨迹跟空中的事相相彷佛。
  「故此略说,义无不周」,贤首菩萨在此地虽然讲了三百五十九颂半,差两句就是三百六十首。他所说的就像鸟迹,就像我们脚踏在地上这个很小的面积一样,不异大地,不异太空。他所说的三百五十九首半的偈颂,不异自性圆满功德,显示这个意思。故此略说,义无不周,言词是简略,意思是圆满的。「若广若略,皆无边故」,菩萨在此地略说,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广说,广说也好,略说也好,都没有边际,所以说深广无尽。这个道理我们要能够体会,事实真相要能够观察,这个样子我们才能够领悟,才能够契入,入《华严》境界。
  下面举「出现品」,这也是本经,「出现品」还在后面,我们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讲到。「出现品」里头有这个比喻,「如鸟飞虚空,经於百年,已经过处,未经过处,皆不可量」。这是比喻鸟在空中飞,飞多久?一百年。你就晓得这是比喻,鸟的寿命没这么长,哪里能够飞到一百年,所以很明显的是比喻。已经过处,在空中轨迹,它已经飞过的,还有没有飞过的地方,已经飞过、未经飞过都无法测量,皆不可量。为什么?虚空不可量故!下面解释,「何以故」,为什么?「虚空无边际故」,你怎么样去测量?怎么样去测度?「彼就果行,此就因德」,这里面明显给我们看出因与果。彼就果行,彼是指前面一品「净行品」,「净行品」里的行是果行。果是什么意思?果是佛,菩萨是因,「净行品」就是诸佛如来之所行。我们如果学会了,虽然不是佛,可是你行的是佛所行,功德不可思议。
  此就因德,贤首菩萨的报告是要讲什么?讲果行里面的因德;不说果德,说因德,意思好!意思是什么?效法菩萨行,他有些什么功德,这个意思好。如果说是果行、果德,那我们只有叹息,那是佛所行的,我们做不到,我们没分;讲果行、因德的话,我们人人有分。我在此地再给你补充一点,我们中国五千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诲,圣贤教什么?无非是教我们伦理道德、五伦十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道。随顺道,这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德,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的教诲不离这个总纲。落实在行的方面就是《弟子规》,在大圣大贤,弟子规是果行。
  我们凡夫依照这个纲领来修行,把圣人的教诲也变成我自己日常生活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