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易得定。定叫三昧,在净宗叫念佛三昧,容易得到。涉猎宗教太多了、经论太多了,不容易;换句话说,佛学常识很丰富,心不定,依然是心浮气躁,心不安,还有畏惧、还有恐怖、还有怀疑,这个都是烦恼习气。
一定要把心定下来,一门,到真正开悟,有悟处,你再看其它的经典,一看就懂;如果一看不懂,别看,不要去理它。到什么时候一看全懂,这时候可以看,那一部经要不要从头到尾看完?没有这个必要,看几行、看几页全通了,这讲什么全知道了,这真开悟、真见性了。我们测验自己有没有见性、有没有悟处,可以用这个方法。真正开悟了,就这一部经上你会看出无量义。让你来讲解,你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深说浅说,得大自在。对什么根性用什么方法说,活活泼泼,没有一字一句是死的。我们常说,这经典被你讲活了,就这个意思。活学活用,不但讲活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起作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经的义理完全相应,没有一桩相违背。这叫得自在,解脱,解脱就是自在。所以我们看到此地读诵大乘,要记住,没有开悟之前,选一部大乘经。这部经经题上就写出它是大乘,经题上写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经题上就显示了,这是大乘,这不是小乘。
末后这一句,劝进行者,劝是劝别人,进是进步。我们同参道友,修行这个法门的人,要常常劝导大家,要常常帮助他进步,这就是要真正有慈悲心,为人演说。劝进里头包括言说、包括身行,我们真正依教奉行,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他看到欢喜了他就会想学,他就会向你请教。你勉强送给他,有时候他不接受;他看,看了很久,看了生欢喜心,向你请教,这时他就很容易接受。我早年住在加州,住在旧金山的时候,我们在那里买了房子,有好几家住在一起,是四家住在一起,在一个小区。这个小区外面就是公园,每天早晚我到公园散步,我们的邻居,这些当地人,常常见面,我们都打招呼,我们都非常欢喜。
有一天有个邻居来找我,问我们是做哪个行业的,从事哪个行业,为什么你们这么欢喜?你们这么快乐?他觉得他们自己的生活都好像有沉重的负担,你们怎么会这么轻松、这么快乐?问我们哪一行,我们就告诉他,我们是学佛的。问佛是什么?佛就是快乐,你给他们这样讲法就行,有根据的,极乐世界,快乐;佛是清净的;佛是长寿,健康长寿、无量寿,健康长寿。他说这三样东西我都要,都想要。要的人多了,邻居们都想要,那我们就正式开班,星期六。我们在那里有个小佛堂,星期六就请他们来,专门替他们讲,介绍净土法门,介绍佛法,完全对初机,让他们生欢喜心。我告诉他,学佛跟信仰宗教完全没有违背,你们星期六到这个地方来学佛,学什么?学快乐、健康长寿、身心清净,学这个,星期天你们上教堂,一点障碍都没有。应机施教,帮助他跟佛结缘,跟佛、对待佛法生欢喜心,慢慢把佛教的教义明白了。释迦牟尼佛是个有智慧的人,智慧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有智慧才能真正看得懂经典,不管你学的是哪个宗教,为什么?那个真神心是清净的,你心不清净跟他不相应。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净业三福这三桩事情,三桩事情叫净业。「其第一福中,已兼十善」,第一福中四句,最后一句是修十善业。「《观经》指示,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由是可知,修善种福,于修净者」,就是修净土的人,「实不可忽」,实实在在不能够疏忽,一定要认真。要重视修善、种福,要认识福田,无上的福田是三宝。今天三宝出了问题,问题很严重,三宝什么?有名无实,三宝的形象被破坏,社会大众离三宝愈来愈远,出家人真正修行愈来愈困难。这是现实,不能不知道。
我在年轻的时候,我就不相信佛教。在台湾,年轻的时候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承蒙他非常爱护,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我记得好像是分五个单元,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当时就很困惑,我说佛是宗教、是迷信,而且社会一般大众公认,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神,创造宇宙主宰神,只有一个。佛教是多神教,到寺庙里看,佛像太多了,我们那时不知道,认为是泛神教、多神教。这在宗教叫低级宗教,什么都拜,迷信当中的迷信。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他没有说佛,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这从来没听说过,我们学哲学找这些人,找大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学了这个单元,把从前对于佛法的误会澄清了,搞清楚、搞明白了。
老师有一堂课里头特别告诉我,佛经哲学不在寺庙。我说在哪里?在经典。为什么不在寺庙?他告诉我,两百年前的佛教的寺院庵堂,里面出家人有道德、有学问,真的是哲学家,你去找他会得到智慧。他说现在出家人他们不学了,你问他们,他们不知道,他们只有念经,没有去研究经典。所以你到寺庙去找经典看。因为在那个时候,佛教的经书一般市面都买不到,只有寺庙里头有收藏,很多的经典我们想要,还得去抄写,假日到寺庙去抄经。不像现在,现在印刷术发达,经典普遍流通,对我们来说这是桩喜事,价廉物美,可是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认真学习等于你没有学过。
我们那个时代讲经的人很稀少,天天讲经的没有,只有几家佛学院。佛学院我也去教过,我对它很了解,能不能学到东西?可以学到一些佛学常识,甚深的义理没有涉及到,怎样修行也没有学到,这就造成真正想修学有一定的困难。我总算是很幸运,在真正明了、认识了,对它起信心,起一念向往的心,这时候我遇到章嘉大师。这个人也很了不起,对我们年轻人很爱护,像方东美先生一样,每个星期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时间。所以每个星期见一次面,我这一个星期看的这些书,有一些问题我记录起来向他请教,他跟我解释。我跟他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他圆寂之后,又过了一年,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这是个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大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