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88|回复: 1

[其它] 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家和万事兴四集》

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7/8/4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  档名:52-220-0004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大家中午都没有休息。我每次到我们马来西亚都是非常的受到鼓舞,我们也非常的惭愧,学习的精神远不如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们。现在华人的学习记录,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保持一天十个小时,而且是连续四天。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已经不行了,轮番上阵,但是我们参与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打瞌睡,聚精会神的学习。在这个态度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那一分爱护、那一分责任感,以至对自己民族承传的使命感。我们从每年一到二次跟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们的交流当中,深刻感觉到大家的这分精神。所以我在祖国大陆、在台湾讲到这个情况,我们在国内的这些同胞们也很受到鼓舞,他们也想要尝试看看十个小时。后来我真的做这样子的安排,不到一天就不行了,所以只好循序渐进,不能用力过猛。

  我们这两天跟大家交流家和万事兴。家要能和,很重要的要有孝悌的承传。曾国藩先生在他一生经历过这么多地区,见过不少当官的、各行各业的家庭家族,他总结到,一个家族要能连绵八代、十代不衰,只有孝悌传家才办得到。假如没有这个承传,家道很快就会中落下来。我们一想到孝悌传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反观自照自己是不是个孝子,对兄弟、对长者是不是很恭敬爱护。不能我们一看到孝悌传家就只是想着要教给孩子孝悌,而自己却忽略了自己有没有身教。

  很多家长跟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他每次都会请求老师说:老师,你就教我一个方法,马上把我那个孩子治得服服贴贴,你就教我这个方法。诸位长辈、朋友们,有没有这个方法?有没有?大家都觉得要快速达到孝,其实孩子的成长,孩子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面对孩子现在的行为,可能都是我们五年前、十年前所种下的种子,现在开始发芽了,怎么可能说今天用一个方法就能把他所有的行为都导正?其实在这个思考当中已经有贪快,已经有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其中了。所以我们告诉这些家长,这样的方法我们没有,但是我们抓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是教儿教女先教自己,自己真正改变了,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我们强调伦常关系,五伦,人与人的关系都离不开这五伦,这五个关系能和睦相处,天下就太平了。而这五个关系当中有三个关系是在家庭当中,父子、夫妇、兄弟关系。而其实五个关系都是连带反应,你看父子关系和睦了,他出外工作他的君臣关系就很自然的形成。因为他对父母懂得孝顺,他遇到生命当中照顾他、提拔他的长者、老板,他那一分感恩的心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在《孝经》里面提到,「君子之事亲孝」,他侍奉父母很孝顺,「故忠可移于君」,他那分忠诚自然就能够转移到对他的领导、对他的公司。这句话是重点,告诉我们所有企业团体要找忠臣要从家庭找,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现在为什么忠臣少?因为孝子太少。

  古代提拔好的官员都是用孝廉这个标准,孝顺他就能忠于国家、能爱护人民,因为有孝心的人,他的仁爱心很自然的能够提得起来。他知道父母不容易,他看到别人的父母也能感受到这些长者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所以孔老夫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的根本就是孝悌。现在企业一直在强调企业伦理,不能没有忠臣,干了一段时间,学到东西就跑掉了,甚至于还做出损害公司的事情,所以现在都大力的在强调企业伦理。我们很冷静的来看,我们民族四、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企业、团体从来没有强调过企业伦理,但是为什为企业这么安定,很多商家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的都有?因为中国古圣先贤强调家庭伦理,只要有家庭伦理就一定有企业的伦理;但是没有家庭伦理,你写了一大堆的条文,还是没有办法达到企业伦理的效果。因为他连父母都不孝,他还会对谁好?

  所以这五伦关系其实都从家庭延伸出去。兄弟姐妹友爱,他到了学校、到了公司,自然对同学、对同仁都懂得礼敬、懂得关怀互助。你看这五伦我们慢慢分析,就分析到一个核心问题,夫妇是五伦的核心。夫妇能做好的榜样,把孝道演出来,把悌演出来,那这个家庭父子有亲、兄友弟恭。所以夫妻的关系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安危。

  有个孩子他刚好跟母亲一起在看电视,结果看到一幕是古代一对夫妻,先生刚好下朝,比较辛苦,太太马上恭敬请先生进来,请先生坐,去倒了一杯茶放在先生的面前,然后自己非常温柔的坐在一旁陪他的夫君。我们古代称先生叫夫君,听起来舒不舒服?你们都入定了吗?你看这个家庭气氛很重要,家庭气氛很和乐,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气氛假如动不动就炮火连连,那这孩子不可能健康成长。家庭气氛就从夫妻彼此的称呼开始。所以今天回去之后见到妳的先生就九十度鞠躬:夫君您好。这个先生马上去拿了扫把,我鸡皮疙瘩扫一扫。

  这个对的事要坚持下去,你看这样的称呼把那一分尊敬都叫出来了。这个太太坐在那里陪自己的先生。突然这个小朋友看到这一幕情景,就对着他妈妈说:他们不是夫妻。这个母亲想,明明是夫妻,小孩为什么说不是夫妻?就对着小孩讲:他们是夫妻,你怎么说不是?这孩子非常肯定的说:不像。你看小孩小学一、二年级,他看到人家演夫妻的戏,他说不像,请问他觉得什么情景才像夫妻?我比较没经验,可能要问大家。他可能觉得吵吵闹闹才是夫妻!所以我们所有的表现都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现在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多都有惧婚症,都不敢结婚,假如还这样吵吵闹闹,那不大敢走入婚姻当中。

  有个母亲在接电话,接完电话,儿子就对她说:妈妈,爸爸打来的。这个母亲就有点警觉性,你看为什么孩子一听她讲话就知道是对爸爸讲话?母亲马上调整了她的态度,结果过没多久,她的先生又打来了,这时候她就对着先生说:您好。她先生说:对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错了。这时时都在影响小孩,骗不了。

  我们从小到大没看过父母争吵过一句话,也没看到自己的叔叔跟父亲之间有任何言语的冲突,甚至于金钱上面的计较,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保证以后也没有。所以我们感觉人跟人就是应该这个态度,和乐、情义、恩义。我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上听到一个口号叫「爸爸回家吃晚饭」,我听到了就很纳闷,我爸爸都回家吃晚饭,干嘛还要说这句话?其实那时候的社会很多父亲都在外应酬没回家,这个天伦的经营就愈来愈缺乏。等我念中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同学他的父母离婚,给我的震撼很大,我觉得居然还有人离婚。整个家庭对一个孩子他人生的态度影响非常深,所以夫妇的关系能处得好,自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我们夫妻相处,时时看到对方的付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之前刚好我在杨淑芬老师的家中住了七个月,非常幸运能够就近接受老师的教诲,然后也观察到老师跟师丈之间的夫妻相处之道,让我觉得非常和乐。比方不管是老师还是师丈回来了,一进门一定会对着家里面说:我回来了。结果家里面的所有人听到了,一定全部到门口去迎接,就像要进五星级饭店一样。你看彼此都觉得很舒服。师丈进来了,欢迎你回来,鞠个躬;假如刚好师丈提了很多的东西、水果回来,这个时候老师就上去:来就来,这么客气,还带那么多东西。你看就彼此感恩。然后分工合作,赶快把这些东西去放在冰箱里面。有时候师丈就泡一些茶给我们喝,这老师一喝就说:怎么有人可以把茶泡得这么好喝?结果师丈马上说:我再去泡一壸。就彼此肯定对方的付出。家庭是谈付出的地方,不是谈计较的地方。所以都能彼此欣赏优点、欣赏付出,这感恩的气氛,同体的气氛,就在家庭里面自然影响每一个成员。

  而家庭当中言语的冲突是比较多,所以《弟子规》才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言语要懂得克制情绪。比方夫妻之间互相劝告、提醒,这时候我们讲到《弟子规》这一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劝诫我们的另一半、劝诫我们的父母家人,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存心,我们的态度要适当。你说我都为他好,但是语气很硬、很凶,对方一听,虽然有道理,但是他的气憋不下去,到时候又恼羞成怒,适得其反。一来,我们是一颗真正为对方着想的存心;再来,了解到、观照到自己的言语要温柔,要柔软心,要怡吾色、柔吾声。

  劝的过程很可能他不是一次就能接受,这时候要有耐心,「谏不入,悦复谏」。你看劝诫一个人、帮助一个人,处处都是用心,所以害一个人很容易,帮一个人不容易。我们的太太时时在身旁都在替我们挂心,都在想着如何帮助我们,我们当先生的人有没有体贴到太太的这一分存心?所以要找悦复谏,找到他心情比较好一点再来劝他。这个观察时机,加上耐性,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关系一定可以劝得好,一定可以把先生不妥的地方把他拉回来。

  还有夫妻之间互相关爱,而这个关爱不只是关爱对方,还能够关爱到他的父母、他的家人,那彼此家族之间的关系就愈来愈和乐。婆婆生日、公公生日不用先生提醒,马上买了一些礼物,跟先生说:明天是爸爸生日,我们明天回去看爸爸。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在先生的面前不能说,你爸、你妈,你看这一听舒不舒服?这要怎么说?咱爸、咱妈,这好像东北的说法。都是称呼爸爸、妈妈,绝对没有分别。

  我们曾经办了两次好婆婆、好媳妇表扬,在表扬会前夕我们访问了很多好婆婆、好媳妇、好妈妈,在这个访问过程,深刻感觉到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和乐。这个婆婆,媳妇还没嫁过来以前,婆婆是交代小姑、小叔,嫂嫂过来了,难免比较不习惯,你们不可以欺负她,一定要让她有回家的感觉。你看这婆婆对媳妇是设身处地。其实婆婆以前也是媳妇,一个媳妇刚入门,心情如何?到一个新的家难免忐忑不安,觉得怕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而这时候婆婆是用这样的心来爱护、来照顾她,媳妇感觉非常温暖。婆婆爱媳妇就多了一个女儿,媳妇尊敬婆婆就多了一个妈妈。而婆媳关系和乐了,就将成就先生、成就子孙,所以这婆媳的功劳非常的大。

  这好媳妇很有意思,她们出嫁以前母亲都有交代,交代几件事。第一、你可以不给我们买礼物,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礼物。你看这个母亲人情练达,深明大义。第二、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来。这是给女儿知道,妳要尽心尽力去经营好妳的夫妻关系,忍耐的功夫要形成,两个夫妻来自不同家庭,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摩擦,但是要以大局为重,不可以乱闹情绪,吵架了不能回家。第三、要把家里孩子照顾好,生活打理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这些媳妇们都是有来历的,你看那布袋戏都说「果然有来历」,都是有好的家教承传过来。所以媳妇能时时想到先生的父母,而先生也能想到自己的岳父、岳母,主动的去关心、去送礼,那这个关系也会很和乐。所以互相劝诫、互相关怀、互相称赞彼此的付出。

  我们在跟大家交流的过程有提到,夫妻的相处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我们肯定了太太的付出,她会觉得很安慰,你说她的菜很好吃,她马上说:我再去炒一盘来。都是受到肯定,有这一分鼓舞,感觉到对方的爱,做再多都不觉得辛苦。但是假如做了一大堆,先生都看不到,也没肯定,甚至还嫌弃,脾气再好也会忍不住。所以应该看到对方的付出,及时给予肯定。有个先生他听到这一句,好,我只要好好称赞一句,我的太太就会做牛做马。你看他这个存心错了。他有一天在厨房前就探着头对太太说,他太太正在煮饭,他说:太太,辛苦了。结果他太太说:知道辛苦还不进来帮忙洗菜。结果他愣在那里说:蔡老师没这么讲。我们接受这些经典的教诲,心态要对,那一句称赞是真正打从内心对对方的肯定、对对方的感恩,而不是有目的的去说。所以我们要从心地学起才对。

  再来,不言家丑,绝对不把对方的不好到处讲。你看有时候女子把先生的不好讲给一堆人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