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5|回复: 7

[学佛文档]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转自:www.amtb.org.tw/pdf/02wlsg_word.pdf

初印原序.......................................................................................................2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3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三偈.......................................................................8
佛說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10
敬跋三印大经会集本后...........................................................................39
大经合讚...................................................................................................43

初印原序
无量寿经,为淨土群经纲要,东来最早,译本最多。自汉迄宋,凡
十二译。宋元而后,仅存五本。此五本中,互有详略,初心学者,遍读
为难。王龙舒居士取汉吴魏宋四译,汇为一本,意在便于初学,往往取
繁遗要,改深为浅,莲池大师谓其抄前著后,未顺译法;彭二林居士斥
其凌乱乖舛,不合圆旨。谨案龙舒会集四译时,尚在中年,识解未超,
诚有舛误。但云栖、灵峰两大师所见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别有定
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至龙舒之淨土文,成于晚年,沾溉后学,有
脾淨宗,厥功伟矣!二林因不慊王会,又取康译删其繁冗,节为一本,
谓可救龙舒之失。夫龙舒之误,在所会四译之中,二林节删仅限康本一
译之内,为例不侔,云何补救?魏默深居士,复取五种原译,融会为
一,文字简洁,远过龙舒。而率增乖舛之弊,仍复不免。考默深原稿,
未及校刊,付诸友人,身后印行,致有增减,亦未可知。夫会集与译义
不同,译经须见梵本,会集须照原文,无徵不信,儒籍尚然。原译所
无,徵与何有?是以五种原译之外,虽有节会三本,而仍未能普遍流
通。吾师夏莲居先生,未冠学儒,甫壮习禅,由宗而教,由密而淨。于
壬申之岁,发愿重校此经,阅时三载,稿经屡易。悲智并运,卒成斯
篇。不但可以补王彭魏三家节会之疏失,实可称集汉唐宋五种原译之大
成。佛学界诸尊宿多称为文约义显,词畅理圆。习淨土者,诚能受持读
诵,则于莲宗法门统摄无遗矣。此本初脱稿时,张宪臣居士见之欣赞,
亟欲付印,以致序文与会译引证记均未付入,而莲师因校勘未审,不允
流通,将有定本与序文等一并另刊,此虽初次付印之本,然于原译之
外,未尝稍参一意一句,梅撷芸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称为最善之本。
读者诚能取五原译、三会本参考互证,则可知梅居士所称非溢美之词
也。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小雪候弟子黄超子敬序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
善之总门,淨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不但统摄事
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而且详陈苦乐,照真达俗,是以我佛屡说,诸
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小本始译于姚秦,观经初显于刘宋,二
经未达乎东土,莲社已建于庐山。唐宋以前,淨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
宗尚也。宋元而降,古册散佚,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词互有详略,
义谛不无异同,初心学人,遍读为艰。仅持一译,莫窥奥旨,是以尘封
大藏,持诵者稀。虽曹魏康僧铠师所译,号为详瞻,而汉吴唐宋四本中
义旨亦有康本所无者。如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厥为莲花化生,与国无
妇女两愿,而汉吴本有之,曹魏本所无。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
由无完本故。非虚语也。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尽美尽善,诚如黄
超子居士所云,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二
须淹贯群籍,深于文字。三须于淨宗法门,有久修专功。四须于五本原
译,了然胸次。五须于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六须于宋明迄
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始可著笔。具此六者惟吾学佛
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此吾所以对于其会集之本一再讚歎,而
惜其未能及早普遍流通也。吾常慨夫今之习淨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
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
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
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
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
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
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使之
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淨宗
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
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

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
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
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其本为
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是也。或曰此本一出,各译
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
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
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
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
苦心也。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
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
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
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之,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
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複之憾;取汉
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
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
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
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
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
览原译自可瞭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或又问曰:初印重印两本不同,
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
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前本已臻完好,
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
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龙舒所会四译两本并存,二林所节魏译一
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祇求精当,
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本为据耳。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
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
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

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最初一译名
《无量清淨平等觉经》,最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
吴译经名最长,计共廿字;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
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
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
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
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瞭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
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
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淨自心,以期普
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经
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
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
隻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于是
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
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
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
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
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淨宗要旨穷深极微,
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歎敬佩者。其会
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
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
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人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淨坛结
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
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
「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
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
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

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複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
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
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
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徵,兹恐骇俗,姑不具引。
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
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每一持
诵,恍若置身于清淨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
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
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
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淨业者,不
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
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吾尝
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淨土;欲宏淨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
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盖统摄二谛,
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
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
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
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今此本既出,不但为淨宗前途贺,且
可为世运前途幸也。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
密而归之于淨。其所著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
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
《淨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
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
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
十馀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
识,如此功行,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
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

咎,而为深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歎也。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
心,感人极深,信嚮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请,重印大经,闻者欢
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痀,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
兹再略摘莲公所著《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讚》附于
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
每忆沉穀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
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
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
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
民纪三十五年夏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三偈
传译独多来最先。(自汉迄宋凡十二译)五年读校亦前缘。慈尊加被
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此是淨宗第一经。详赅圆顿括三乘。若非夙植福
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祇。佛云难信
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楚石句
《听佛轩课馀宴坐二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个中甘苦未须传。几回欲逸脱繮马。一线孤牵上
水船。病久确知念佛好。魔多反使道心坚。迷云障雾重重过。瞥见澄潭
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唯期寡过厌谈玄。每将妄习从心洗。渐觉佛声逐
念圆。动静相依清淨戒。根尘齐摄宝王禅。乐邦苦海历然在。何去何从
莫问天。
经行
少壮俄顷老病侵。几人未老惜分阴。乐邦路稳牵谁走。世道歧多听
自寻。幸有一长唯念佛。了无可说且观心。空堂叉手经行久。忘却秋宵
月满林。
静观
此心何用乞人安。一念迴光万境闲。过眼般般分好丑。到头事事不
相干。梦中知梦未离梦。观物达观尚有观。蜡味谁真尝透者。说来容易
验时难。
莲公师伯所会大经。家君既为作序。复遣愚姊妹北来。就学师门。
序尾尚有馀幅。节录师伯旧作于此。以志归仰。

弟子梅葛明、锦明 敬识

佛說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法会圣众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掘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
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
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
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德遵普贤第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
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
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
首。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
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捨兜
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
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珐輪。常以法音。觉
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
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
教菩萨。作阿闍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
咸共护念。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
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
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
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
度。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
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
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
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
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有
10
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
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
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
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裡。现大光明。数
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淨。光颜巍
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
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
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
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
说。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
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
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
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
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
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
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
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
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法藏因地第四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
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
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有大国
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
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
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
11
能踰者。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发广大愿。
颂曰。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愿我得佛清淨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淨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瞋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淨居 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迴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无边苦众生
我行决定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
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
至心精进第五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
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
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
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12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
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
不止。会当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
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淨佛国。汝应自摄。法藏白言。斯义宏
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
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
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淨。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
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
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
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
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
彼。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
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淨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
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
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发大誓愿第六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
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
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一、国无恶道愿。
二、不堕恶趣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
二种大丈夫相。端正淨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
觉。 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
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
洞 视 彻 听 。 知 十 方 去 来 现 在 之 事 。 不 得 是 愿 。 不 取 正 觉 。
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
八、天耳通愿。
13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
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于一念
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十、神足通愿。
十一、遍供诸佛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
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十二、定成正觉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
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
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十三、光明无量愿。
十四、触光安乐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
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
正觉。 十五、寿命无量愿。
十六、声闻无数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歎我名。说我功德
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十七、诸佛称歎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
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十
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
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迴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
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
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十九、闻名发心愿。
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繫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
众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
悔过。为道作善。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
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淨信。发菩提心。厌
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
14
我 国 者 。 皆 于 七 宝 池 莲 华 中 化 生 。 若 不 尔 者 。 不 取 正 觉 。
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
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淨心。修
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
无 缺 。 常 修 殊 胜 梵 行 。 若 不 尔 者 。 不 取 正 觉 。
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
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
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
身者。不取正觉。
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
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祕要。说经行
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
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
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
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
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五、一生补处愿。
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
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三十七、衣食自至愿。
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淨。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
正觉。 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
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淨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
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无量色树愿。
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淨。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
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二、彻照十
方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
15
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脱。普等
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
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四十四、普等三昧愿。
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淨
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
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
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必成正觉第七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
离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悉捨三途苦 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16
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斯愿若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
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讚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积功累德第八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
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
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
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
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
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
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
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
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
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
然发应。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
六欲天主。乃至梵王。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
能尽。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
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由是因缘。能令无
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
圆满成就第九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
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
庄严。威德广大。清淨佛土。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
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
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
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藏
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
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
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
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
子等。后当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
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
代之欢喜。
国界严淨第十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
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
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
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淨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阿难闻已。
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
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
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
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
不可思议。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阿
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
18
除疑网。故发斯问。
光明遍照第十二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
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
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
刹。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
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
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
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
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
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
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
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
愿。得生其国。
寿众无量第十三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
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
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十
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
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
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
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
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
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宝树遍国第十四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
19
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馀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
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
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
华。玛瑙为果。其馀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
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
其国。
菩提道场第十五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
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
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
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
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
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
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
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
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
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堂舍樓观第十六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
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中有在地讲经。
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有在虚
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
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说道。
行道。莫不欢喜。
20
泉池功德第十七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
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岸边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
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覆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
风散馥。沿水流芬。又复池饰七宝。地布金沙。优钵罗华。钵昙摩华。
拘牟头华。芬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
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
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淨若无形。宝沙
映澈。无深不照。微澜徐迴。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
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
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捨声。甘露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
心清淨。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
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十方世界诸往生者。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
身。无极之体。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
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超世希有第十八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
因顺馀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
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
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假令帝
释。比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
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
自在天王。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
亿。不可计倍。阿难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
议。
21
受用具足第十九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
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
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若欲食
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
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
去。时至复现。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
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称其形色。宝网弥覆。悬诸宝铃。奇妙
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
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淨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
前。无不具足。
德风华雨第二十
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
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
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
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
初。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淨。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
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宝蓮佛光第二十一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
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
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
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
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22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
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捨分
别。唯受清淨最上快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
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
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
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讚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
诸佛称讚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讚亦复如是。何以故。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淨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
发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
者。捨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
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
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
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迴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
退转。乃至无上菩提。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
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
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其人
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
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
智慧次如上辈者也。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
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23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若有众生住大
乘者。以清淨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
解。乃至获得一念淨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
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
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
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
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复次
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
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
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
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
斋戒。一心清淨。有空閒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瞋
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
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
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淨佛国。十日十夜乃至
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行菩萨道。诸往生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