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905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你觉悟的样子,觉悟的样子纯净纯善,禅宗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你是佛。你把你本来面目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迷失,真的没失。你现在带著什么?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就带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是虚妄的,不是真的,这些东西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错误抽象的概念,你执著不肯放下这错误抽象概念。如果你能像惠能大师、像释迦牟尼佛一下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不可以不参学,要像惠能大师这样一下放下,印度人不相信他。印度人说他是神,这个人做不到,没有一个人敢学他。所以一定要参学十二年,然后再放下,他们相信了。惠能大师在中国用不著,为什么?中国禅宗很兴盛,也是到处去参学,想成就,但是没放下,不知道放下就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中国参禅开悟人说的这句话。这句话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十二年去参学,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菩提树下一下放下,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真的学问、真的德能、真正的福报统统不在外面,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你到外面去求,求不到,求到的是非常有限,真的跟你讲,是你自性里福报亿万分之一。你说你多可怜,求得那么辛苦,还要跟别人争,还要动不善的念头,把别人的夺取过来,那就造业了。这种业报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你说你错到什么地方去了!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争名逐利,哪里知道一场空,你所争夺的,你能带得去吗?
我们在此地有个小道场,我想很多同学还记得龙华寺,在漆咸街的龙华寺,那个老和尚煜明法师到我们这里来过三次。过去我在他那个道场讲过经,好像讲过二、三次,他跟我很熟。年岁大了,实际上他小我二、三岁,到这里来,他在台湾有个道场,很想把道场送给我们,又舍不得。人走了,带去什么?什么也没带走,没有福报。他要送给我们,他真的是有点功德;他给别人,人家搞经忏佛事,听说把名字都改掉了,他很生气。他送给我们,我们决定保持它原来的名字,不会改,我们决定是个弘法利生的道场。这就是什么?没有这个福报!我们随缘,当然有这么个地方,一定有很多人要争,我们不争,人家争去了。这就是中国古老谚语里面所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没有福报,这个福地你没法子住;有福报,自然福地就来了。
所以福地怎么求?修福,我们有福,福地就现前;我们没有福,福地争都争不来的。你争来怎么样?争来是祸患,不是福,这个要知道。不善的心争来,还是保不住,造作这个罪业堕三途,这不是祸害吗?哪里是福?真正修道的人修什么?清净心。《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平等心,觉而不迷的心。你看经题上「清净平等觉」,那是因,果报是什么?「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不就是相好吗?所以如来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用什么东西修的?清净平等觉。题目上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只要你修清净平等觉,你自性里面的性德就流露,智慧、德能、相好,这个经题上讲「大乘、无量寿、庄严」。所以清净平等觉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
前面我们学习过天台大师跟我们讲供养三宝,真供养。供养佛宝,学佛,没有别的,一句话依教奉行,是供养佛。你在依教奉行当中真正做到了,你得到的悟处,你得到的法喜,那是法宝。你有领悟,欢喜,那真叫供养法。真正领悟,法喜了,你对一切众生决定是尊重,决定是和睦,决定是乐於帮助一切众生,那叫做供养僧宝,真供养!你看都在经题「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里头,具足三宝,具足三学。清净是戒学,你如果完全圆满落实弟子规,你身心清净,快乐!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三学具足。所以《无量寿经》分量不多,它是圆满的佛法。
清朝彭际清居士,黄念祖老居士说他是高干子弟。彭际清的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他父亲是干隆手下的国防部长,所以说他高干子弟。人聪明,考中进士不到二十岁,弱冠考中进士,不做官,他不需要做官,家里面很好。所以他就学佛去,一生以居士身分学佛,注经、弘法,他搞这个事情。通宗通教,真正是大德。他说的,《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我们仔细再一看,真的他没有说错。
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度脱一切众生,用什么法门?就用净土。其他都是辅助,净土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听了彭际清居士这个启示,仔细再去观察,真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确实是《无量寿经》的细说,讲得详细。我们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好,那你就学《华严》,通《华严》,《无量寿经》就讲绝了,它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整个《大藏经》,《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是《阿弥陀经》的注解,你想这多有味道。《华严经》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入法界品」这品经文很长,有四十卷,文殊、普贤发愿求生净土。善财是文殊菩萨得意门生,入室弟子,我在「入法界品」细心观察,他专修净土。但是他通达一切法门,世出世间法,用现在话说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样样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专修净土。
这个都是示现给我们看的,告诉我们这一生当中,要怎样学习才能做到圆满的成就。这里头最大的障碍是贪恋五欲六尘,你有这个毛病,佛对你没法子,一切诸佛想帮你忙帮不上。你真正能把五欲六尘放下,五欲六尘、日常生活这些事情,你也不要求好,怎么样享受;也不要说什么我一定要苦行,都没有必要。怎样是最如法?随缘,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生活好很好,生活不好也很好,天天吃得很丰盛很好,天天没有东西吃,吃得很苦,很好,没有一样不好,你就成功了。一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定要修苦行都错误,为什么?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如法。佛教我们随缘不要攀缘,恒顺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