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3|回复: 0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五欲六尘魔力太强,在家人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安法师:五欲六尘魔力太强,在家人如何应对?

问: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法师答:在家人以持戒念佛为重,居尘学道要发大心。因为现在世间的诱惑,五欲六尘的各种力量,魔的力量太重。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戒律的精神,就容易被五欲六尘牵着走。天天去犯戒,内心的无明越来越厚重,罪业越来越大。所以正念就提不起来,跟佛的感应道交就大打折扣。

所以在家居士,首先要持好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更要强调戒律的精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好好念阿弥陀佛。能够把佛号念好,也能使我们持戒持得更清净。

所以如何实修?还就是好好念佛。读诵净土五经,我们东林寺有一本《净土五经日诵集要》。你每天能够规定一个晚课,读个日诵集要,然后念上几千声到一万声佛号,再配合拜佛,抄经。世间的一些善事也尽量去做一做,敦伦尽份,放生,这些慈善事业,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一定要整个的观念和行为向善的一面,向光明的一面靠拢。

同时要常常亲近善知识,亲近那些有道心的同参道友。然后读一些祖师的著作,净土宗十三代祖师的著作,尤其是《印光法师文钞》,好好地把它作为自己修行的指南去读,依教奉行。佛法不一定要贪很多,你能看到一些,你就踏踏实实地落实在自己的行持上。

你有一份落实就有一份收获,慢慢的心地就会明白一些,智慧就会开显一些。有智慧开显才有信心,佛门的信心是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没有智慧的开显,他就信不及。他在第六思维逻辑里面去琢磨佛法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他越琢磨越觉得难以产生信心。

因为这不属于凡夫众生的认知范围,所以佛为什么叫不可思、不可议,就是凡夫的思维、语言都是在业力感召的时空态里面用得上的,但佛法很多是更超越的境界,向我们这个四维空间——人间传达的一些法界的真理。所以要用我们的信心,至诚心去领悟他,去接纳他。

所以在家人,在这个时代能够信佛,要抓住这个因缘,好好持戒念佛,求生净土。这是阿弥陀佛为在家人所施设的一个究竟了脱的圆顿大法。如果在末法时候在家人没有净土法门,他想修行成就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净土更重要的是信——信心。信心是最难的!佛在净土经典讲“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对这个净土法门的相信是难上之难,无过其难——没有比相信净土法门更难的一桩事情。所以你接受净土法门,你不是站在净土不可思议的立场去产生信心,而只是把念佛法门作为“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谈玄说妙的东西,你没有真实产生信愿,都不能叫有净土。或者有一定的信愿但不真切。我们有时候碰到一些想学佛但是没有进来的人,一听到净土法门,他会有种什么矛盾的心理呢?觉得这个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好像太渺茫了,自己去念佛吧,又会耽误他的事业,所以很难进来;但是他又有种心理,说:“这个念佛法门如果真的有极乐世界,那么容易去,我又不去修,到临终时候真有的话我又去不了——不能去,那也太吃亏了。”在外面,又怕吃亏,进来,也怕吃亏,这就是半信半疑。半信半疑,他有时候碰到事也念一念,没有什么事,哎,他过得很滋润。不真切,这是一种。有一定的信愿,不真切,也不能说有净土。



“离欲深正念”,要离开一切欲望。修行佛道、菩萨道,如果他的五欲放不下,念念贪恋执着,他是没有办法去修行的。所以一定要离欲。  在所有的欲望当中,尤其这个淫欲难除。那从法藏菩萨这样发愿以后,他表达生生世世都要出家,要修离欲梵行这样的修行。所以无论是示现国王、大臣,还是转轮圣王,他都最后要“舍家弃欲”,行作沙门。那么这个淫欲,在《四十二章经》讲:在所有的欲望当中,女色为欲,“其大无外”——这种欲望之深重之大,是缠裹人心极重;如果世界上还有个跟淫欲一样重的烦恼的话,那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能修道的。所以法藏比丘在这儿告诉我们从哪下手,从离欲下手。  儒家文化也讲,你怎么明明德?格物。“格”就好像一个人跟猛虎格斗一样的,要把那个物欲给它格下去。你格除了物欲,你才能够“致知”——致良知,良知良能现前才能够诚意,正心:儒家修心养性他也要谈对欲望的格除问题。佛法的修行,如果你一天到晚这个五欲还幢幢于胸的话,你是很难入道的。就是出家,身虽出家,心不染道。那离开了这个欲望——五欲,尤其是色欲,他就能够产生禅定,就有甚深的禅定——三昧的这种“正念”。这样由这个禅定正念就能产生清净的智慧。“净慧”就是般若的智慧,不染一尘,不落两边。那么般若的智慧现前,又能帮助他修行清净的“梵行”。这实际上就是讲戒、定、慧——修戒定慧三无漏学。那么修戒定慧的目的是一个崇高的志向:求成佛之果——“志求无上尊”。那“无上尊”就是佛陀一个名称的表达了。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1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