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1|回复: 0

[法师开示] 断念断业 方证法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断念断业 方证法身


摘自《万佛城金刚菩提海》

月刊   第482期


《大乘起信论》曰:“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不觉即无明,心动就是最初刚刚起来一个小念头,它是由无明而来;虽然微细,但作用却大,能在我们第八阿赖耶识中留下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将来遇缘起现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一个小念头就叫作业。


由业招果酬报方休


凡是人所做的事,所说的言语,以及心里所思维的一切,都叫作业,称为身口意三业。业是以思心为体,思是五遍行之一,就是意志,即造作身口意三业的原动力。吾人一切由心所为的动作及行为,无不由此推动出来。它能令心取正邪等因缘造出善恶之业,有业必感受果报。人生为酬业而来,故受业的支配。


所谓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意义深长。佛是觉,众生不觉。佛心是如如不动;众生心则生灭不停,所以众生流转生死,苦不可言。这个苦指三苦、八苦、以及无量诸苦而言。古人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说明人生的真相,由于一念不觉而发展到生老病死,永无了期。


唯去妄心方得真如


再深入研究,我们的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之体,真就是真如本性是不动的,妄即无明,无明不守本分,忽然一动生出一个细微的念头,所谓心动,其实不是心动,而是无明在动。这一动非同小可,即引起接连不断的大波浪。《大乘起信论》心生灭门中说:“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换句话说,不生不灭是指如来藏说,即真如本性。生灭是妄心,妄心属有漏刹那生灭的虚妄杂染法,也就是无明,此即第八阿赖耶识的详细解说。


我们活在世上,不能像植物人一样,身口意总要有所活动。在凡夫方面,若任由意志自由活动,必然随其心中之烦恼依旧走贪瞋痴的老路子。生死浮沉,永无解脱之日。学佛就是要控制意志,清净三业,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三业清净为入道之阶。


人之有贪瞋痴烦恼,系为人的妄念一起只认得一切法之相,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且相相不一,因误认相为真实的,见到善恶好丑高低不平之象,就起了分别执着之心,引起爱憎取舍,因之造出善恶不同之业。这种由自己所造之业会成为将来自己的指挥官,令自己作不了主,如同一个小猴子被人牵着走,一生行为,始终逃不出业力的范围。纵然死了,还不算完,今生所造的业又须带到来生受报。一般人善少恶多,所以受报也是苦多乐少。这是轮回的真相,要想摆脱,只有学出世法,断妄归真,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地藏经》曰:“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这段经文指出了业力的影响如此之大,且必须承受果报,而无代替之方。所以我们一言一行,均须谨慎,以免自作自受,无可逃避。


离念证性才可成佛


人生受业力挟制,解放之法,唯有在最初“依不觉故心动”上想办法。心能不动,念头就没有了,但是若想心不动,实不容易。我们平常的念头没有一时停过,妄想纷飞而不觉得。例如夜里睡不着时,若干年前的人我是非涌现心头。这时候要使心不动,什么都不想,且维持一分钟,实在不容易。


所以禅宗修行主要的就是断念头,所谓:“打得念头死,许你法身活。”“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应知念头就是业识,欲证性体,非断念不可。断念就是断无明,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念头是虚妄的,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最坏的是前念刚刚灭,后念跟着又来了。


所以修行人在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时候,保持心中清净,这一念清净心,时间虽短,却是净念相继之根源,与如来心心相印,是了不起的功夫。


因此,学佛就是要离念证性。无论在家出家,一切拜佛、拜忏、念经、念咒、印经、造像、烧香、磕头、打坐、阅藏等功德,只是助行,唯有断念才是正行。也唯有如此,才能斩断业障,趋向佛智与清净法身。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1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