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也无所谓,就是关系、交情够的,三个人、四个人都有这种密切的关系,这个行。这是哪些场合?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兄弟、亲戚之间,这个关系很密切,一家人,十个、八个在场的时候,一样可以攻过的,因为这个不是外人。再有一种,同学,同学确确实实有这个关系,不管离开老师、离开学校有多少年,这个关系总是存在的,同学与同学之间,彼此大家都是同学,这个可以。但是没有这两种关系,外面有一个生人来,不行,那就不可以。
我再举一个例子给我们同修说明这个,在过去台中李老师教学,我们是有一个小班,参加他这个班大概有二十几个人,这个班上课是关门上课的,门窗都关起来的。为什么?里面是有打、有骂、有批评的,老师说学生是一点不客气,学生跟学生,同学当中批评,在这个场合里面没有一切顾忌,哪一点不对,一桩一桩的说出来。所以听了,有的时候面红耳赤。为什么要关起门?外面有一个人来的时侯,他不是我们同学,那就不好意思。所以外面有一个人来,我们里面一团和气,大家都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没有外人就不是这样的。这就是同学之间有这样的交情,同学、同志之间是可以的,除此以外是要避讳的,什么场合才能够说话。
当然这几个人,了凡先生跟冯先生、李先生他们三个人可能是同学、同志,这个关系很深,三个人在一起,看到这个李先生时而面攻其非,不是一次、二次,常常这样,说他的过失。但是这个冯先生度量很大,『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这就是福相。诸位要晓得,怎么叫福相?凡是你朋友指责你过失的时候,你要提出来辩别,我没有,你冤枉我了,有的时候真的有冤枉,不是假的,真冤枉了,提出来辩别,可是你那个朋友劝善他是出于善意的、好心的,你这一辩别,他就疑惑了,你不接受,好了,下一次再不说了,你就少了一个直友了。所以有福之人,冤枉也不要紧,只要你肯说,不是的我也承认是的,这样一来,你的直友就多了;直友多了,你自己看不出自己过失,会常常有人指点你,你才有改过的路子,你这不就是福来了!你一辩别,下一次别人不敢讲话了,见了你都恭维你、都恭敬你,你自己的过失自己不知道;换句话说,你的过失永远都改不掉,将来吃亏的是谁?吃亏的是自己。所以这就是福相。
老师对于学生的观察有的时候也看走了眼,看错了,有冤枉学生的,凡是那个学生喜欢辩别的,我们过去同学当中也有这种人,我们老师就很少讲他,为什么?他常常提出答辩,老师对他就客气了,客气他就不得利益。诸位再读读历史,你看看唐太宗,唐太宗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一个开明的帝王,任何人都可以跟他说话,都可以给他建议,他统统采纳,都接受。有人就给他说,有那些根本就不合道理的这些建议,你为什么要接受?他说我要不接受,拒绝了,还有什么人敢给我提建议?诸位想想这个道理,不合理的他也接受,他不照这个做就是了,还是欢欢喜喜的接受,合理的他就做,不合理的他接受,不做;换句话说,他都接受,只要你给他建议,他都有奖励,都有勉励,这是福相。诸位想想,现在这种人确实不多,这就说明了,有福的人不多,没有福的人多,薄福之人太多了,厚福之人太少了。我们从这一点看出,这个冯开之先生跟前面他看到的丁敬宇一样,确有厚德。
『予告之曰』,这个告之就是告诉冯开之,『福有福始,祸有祸先』,这就是祸福都有一个开端,聪明的人、有慧眼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此心果谦,天必相之』,这个相就是保佑的意思,果然是真正的谦虚,像前面所说的,天地鬼神没有不保佑的。由此可知,我们学佛的同修们,天天都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要保佑我们,绝不是我们每一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磕头礼拜、烧香供养,不在乎这些,那些是形式、是外表,单靠些形式外表,没有感应的,感应道交是在心地上,不在外表,这要分清楚。内里面果然是谦敬,家庭环境许可,可以供佛菩萨形像,如法供养,家庭环境不许可的你就不要勉强。晓得最重要的是学谦敬,真正的谦敬,诸位想想,家人焉有不受感化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护持正法,真正的在帮助佛弘扬大法。可见得满盈是障碍,那就叫业障,谦虚就是福源。『兄今年决第矣』,这是他给他下的一个断语,你今年去求取功名一定能够高中,『已而果然』。这都是说谦德之效。下面又有一段: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这一段,你看他每一段前面都冠着有年代,这一段没有冠年代,连在一起,那就是说明这是同一年,同一年的事。又遇到这么一桩事情,『赵裕峰』,凡是写在前面,不是他的字就是他的号,底下是他的名『光远』。『山东冠县人』,这是说他的籍贯。『童年举于乡,久不第』,这个举于乡是说乡试,换句话说,在乡试里面得到了功名,初步的,得到秀才,考取了秀才,以后在省试考了好多年,就是好多次,都没有考中。『其父为嘉善三尹』,嘉善是浙江嘉善县,这个三尹我这里没有考察,诸位要看看白话批注里头,大概有说明这个三尹是个什么官。
『随之任』,他随从他的父亲在任所里面。『慕钱明吾』,钱明吾是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就是拜他为师,到他那里去请教,『而执文见之』,带了自己的文章见这位钱先生。钱先生一看到这个文章就改得很多。这桩事情也是个常识,一般人,凡是喜欢文学的,文章是自己的好,哪一个改了他的文章,心里面都不舒服,这所谓是文人的习气、通病。说老实话,那个文章只有老师改,没有话说,不服也得要服,同学之间交情不够都不好意思改。如果说没有这个关系,不是师生、同学的关系,见到人家的文章最好是不要改。为什么?文人里头结下这个冤仇,一生解不开的,往往就是因为这些事情。他拿出文章给你看是希望你赞叹他几句,不是希望你改他的,你要真是改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