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98|回复: 3

[其它]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0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0集)  2011/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九十三面第二行:
  「望西《无量寿经钞》曰:问:秽土修行若殊胜者,在此可修,何愿净土。」这个问题问得好,诸佛如来赞叹娑婆世界的人在我们这边修行一天,超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十天,超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千年。我们还用得著往生净土吗?在这世界不是挺好的吗?所以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有这个问题,这不必到净土去了。古大德也知道这个问题发生了,所以在这里特别给我们解释,「答」,回答这个问题,「如《要集》云」,这都是引古大德的话,「此经但显修行难易」,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娑婆世界修行难,极乐世界修行容易,难中能修行,这是最可贵的,这值得赞叹。「非显善根胜劣」,而不是讲善根的胜劣,这个意思要懂。「譬如贫贱施一钱」,贫贱人,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一个女孩子非常贫贱,在寺庙里布施两文钱,在从前两个铜板两文钱,两文钱多少?一分都不到。我这个年龄,小时候用铜板,一分钱是三个铜板,一毛钱是三十个铜板,但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一文,是满清时代的十文,当十文。满清时代用的铜钱当中有个洞,当中有个方洞,那个钱多少?三十个钱才是一分,三十个钱是一分。我们那个时候不用那个钱,满清钱已经淘汰不用了,用铜板,一个铜板当十文。所以一毛钱是三十个铜板,一块钱是三百个铜板,很值钱,一块钱很值钱。在乡下普通人家,四口人家,一家四口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两块钱就够,就可以养家,所以那个时候钱是真值钱。
  贫贱的人施一钱,「虽可称美」,这值得赞叹,他不容易,真不容易,在那么样贫穷,他能够布施一个钱、两个钱,真难得,所以值得赞叹,「而不办众事」,这钱办不了事,很值得赞叹,办不了事。你看《了凡四训》里面所记载的,这个贫女布施两文钱,老和尚亲自给她回向、给她祈福,为什么?那是真诚心、恭敬心,不容易。她以后做了妃子,皇上的贵妃,再经过这个寺院,供养了一千两黄金,老和尚没有给她回向,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做回向。她感觉得很讶异,向老和尚请教,「为什么我那个时候布施两文钱,你对我那么厚,现在我供养一千两黄金,你叫你徒弟给我回向?」老和尚说,「当时那两文钱是你的真心,这个心太可贵。现在你做了贵妃,你有的是钱,这一千两黄金对你算什么?你的心不够真诚,你的心是傲慢心。我徒弟给你回向就够了,用不著我来回向。」但一千两能办事,过去两文钱不能办事,所以这个道理要懂。
  这下面说,「富贵舍千金,虽不可称(美)而能办万事」,能做很多事情。这就比喻极乐跟娑婆两个世界不一样,这个世界修善不容易,你修一点小善,诸佛菩萨都赞叹你;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恶全是善,所以在那边修善就太容易,没人赞叹你。「二界修行,亦复如是」,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欲速办成佛利他众事,专欣净土,何留秽土,不办佛道」。这个结论就成就了,如果你想快一点成佛,你去教化苦难众生,这里教个方法,专欣净土,这个欣是欢喜,欣是希求,这就对了。何留秽土,不能留在娑婆世界,为什么?留在娑婆世界不办佛道。这个世界障缘太多,你办不了佛事,也就是说明你教化不了众生。在这个世间你能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未必能超越六道轮回,可以说能够保证成就你的,生欲界天,一般最高生到哪里?生到忉利天。因为忉利上去要有禅定的功夫,没有禅定不能够生夜摩天。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禅定功夫浅深不一样,禅定功夫深就向上提升,功夫浅的只有在夜摩、兜率。兜率是凡圣同居土,弥勒菩萨在那边修行,但是兜率天人见不到弥勒菩萨。就跟我们这个地球,地球是凡圣同居土,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他见得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在兜率也是如此,兜率天人知道弥勒菩萨在那边修行,见不到,可是弥勒菩萨能见到他们。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能不求生净土。
  又据憬兴法师的意思,「此间一日胜西方百年之善者,此修难成故」,赞叹的意思在此地,「谓此土进修甚难,难能故可贵也。至於生彼国速得无上菩提者」。你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一生肯定证得无上的极果,就是妙觉如来,还在等觉之上,你圆满成就了。「彼无时不修故」,这一点特别要知道,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修行绝对不会有中断的时候,我们这里修行中断,晚上睡觉就断了,吃饭、其他工作就断了。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吃饭,不需要喝水,不需要睡眠,所以他修行没中断的。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也没中断的,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处处你都看见阿弥陀佛,你在讲堂看见阿弥陀佛;你离开讲堂在外面,阿弥陀佛在外面;你在七宝池里面,阿弥陀佛在池子里面;你在宝树里头,阿弥陀佛在树林里头。就是说明你永远不会离开佛陀,你永远听他讲经说法,他不中断,所以他成就快。我们这个地方成就太慢,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几个钟点休息?我们一天讲八个钟点,那还有十六个钟点就中断了,怎么比都比不上极乐世界。单单凭这一点的好处,就值得我们发心往生。所以这里头说,利害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此修善时少」,此是此土,我们这个地方修善的时间少,彼是他们无时不修,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没中断。「故不相违也。憬兴之说较胜」,比前面意思说得更圆满,祖师说的这些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能把意思错解了。请看经文: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念老的注解说「世尊重重诲勉」,慈悲到极处,「唯愿大众奉持经戒」,奉是奉行,持是保持。经典里面的教训,佛给我们的这些戒律一定要尊重,一定要认真学习。「故右段中」,就是这一段经文当中,「先言授与经法」。佛在这个世间对众生有什么好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质疑,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往往答不上来。这里就教给我们,它对我们的好处,就是传授给我们的经跟学习的方法。人家再问,经是什么?经是教学的课本。你没有接触,你没有去读,你不知道;你如果接触,你如果去读到,你就会欢喜,你就明白。法是经典里面所教的方法,方法太多,我们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有修身的方法,有齐家的方法,有治国的方法,有帮助世界和谐的方法,有化解灾难的方法。这样跟人家说,人家不就清楚了吗?你今天所遇到一些困难,没有方法解决,佛经典里全有。你不看、不用它,那在你,佛没有责任,佛把这个方法传下来了。
  「谕令受持思维,如教奉行」,谕是上对下语气,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接受、要保持,要常常想到经里的意思,依教奉行。最重要的是在奉行,如果不奉行等於没有学习,今天佛教之衰,经法是有,只是去念,不懂意思,当然他就做不到。所以读经跟平常生活已经没有关系,这个佛教就衰,佛教在这个世间就没有了。诸位想一想,如果我们佛教能有十个法师、二十个法师,每天都能够用卫星电视讲经,讲个四个小时,十个法师就四十个小时,二十个法师一天就八十个小时,天天讲,天天听,天天学习,佛教就兴旺。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最兴旺的一个时代,一般人说佛教的黄金时代,是真的不是假的,盛极一时,它盛在哪里?讲经的法师太多了,经律论都讲,那个时候十个宗派都是隋唐时候建立。华严宗的讲《华严》,天台宗的讲《法华》,法相宗的它们总共有六经十一论,禅宗的、净宗的、密宗的,没有一个宗派不讲经。所以寺院庵堂,小的,专科大学;丛林,那就是一般的大学,里面什么东西都讲,等於说它分科系的。讲的人多,修的人多,佛法就兴旺,对社会一般大众就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且当时这些出家人,有德行、有学问,现在所谓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不要名、不要利,没有私心。上从帝王,下从地方上的这些官员,现在讲的领导,遇到疑难杂症不能解决,都向出家人请教。出家人里面优秀的帝王封为国师,国师是什么?就是帝王的顾问,佛法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大了。现在衰,衰在哪里?这个气象没有了,都变成经忏佛事。如果隋唐那个时候,佛教要是经忏佛事,恐怕早就灭掉,就不能存在。今天如果要正法久住,一定要提倡教学,寺院就是学校。古时候寺院确确实实是学校,你看它组织的形式,到现在一般寺院里面还有住持,住持是校长;还有当家,当家是管总务;有维那,维那以前是管训导,现在做法事敲大磬,从前管训导的;首座没有了,首座管教学的,现在寺院没教学。大的寺院里头还有首座,那是什么?年岁大的这些法师们,给他这个名义。从前首座是管教务的,现在有名无实,这些情形我们都应当知道。
  我们接著看注解,『吾哀汝等,苦心诲喻』,「《会疏》曰:吾哀」,吾是世尊自称,释迦牟尼佛自称,「如来大慈」,哀愍众生,「汝等,所哀之机」。这个地方讲的,「五时调机,半满垂教」,这是说明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分五个阶段叫五时。第一个阶段是华严时,《华严》什么时候讲的?释迦牟尼佛开悟,开悟之后把他所见到的这些境界圆圆满满的说出来,开悟的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是在定中讲的,对象是谁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佛开悟了,他成佛了,成佛之后跟极乐世界四土都现出来。这个经是对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的,圆教初住以上。不具这个条件他见不到,所以小乘不承认,小乘智慧少,不承认这个事实。说《华严经》是龙树菩萨造的,假托释迦牟尼佛的名义,实际上是他造的。龙树菩萨能造《华严经》,那他就是佛,那没话说!《华严经》能造得出来吗?小乘跟现在科学一样,必须他看到、真正听到才算数,你要传说给他,他不相信。多长时间讲完?二七日中,也有经典讲三七日中,二七是十四天,三七是二十一天。
  我们现在所念的《华严经》,是《华严经》的略本,这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龙树菩萨也是因为傲慢,你看傲慢习气难断,他证到初地菩萨,初地菩萨还有傲慢的习气。这个初地,在我们想应该是别教初地,等於圆教初住,实际上断证功夫是一样,智慧不一样,圆教的智慧比别教要高出很多,心量也大。他有能力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三个月就学完,学完之后,他就感觉到这个世间智慧他是第一,没第二人,傲慢习气就显出来,对於一般人轻慢,自己认为很了不起。这时候大龙菩萨怜悯他,大龙菩萨也是哀怜他,帮助他,邀请他到龙宫,在龙宫里面看到他收藏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世间没有,他没有见到过,佛成道之后第一部讲的经。他看到这个分量他就呆了,傲慢习气马上就没有了。这分量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没有法子用数字说。这一看才晓得自己不行,跟佛比差太远了,这天壤之别,谦虚恭敬心就生起来。这个经,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包括他自己。再看中本,《华严经》有大本、有中本、有小本,大本我们用个比喻来说,就像我们《四库全书》,中本就好比《四库荟要》,里面的精华,分量就少很多,看中本不行,阎浮提众生还是没有能力受持。
  所以看下本,下本就等於《四库目录提要》,分量多少?十万偈,四十品。佛门里面算这个文字多少,中国人是算字数,一个字一个字算字数。印度人不是,算句,四句,四句叫一偈,用这个做单位,一偈就是四句,不管长短句,四句就叫一偈。十万偈,也就是全经一共四十万句,也相当可观,四十万句,一共四十品。他有能力把这个小本背诵下来,背下来之后,大龙菩萨送他出来,回到这个世间他就把它写出来。所以人家说是他造的,他造不出来,从龙宫传出来,原本是四十万句。传到中国来的是三次,第一次东晋时代传到中国来,只有三万六千偈,十万偈只有三万六千偈,三分之一多一点。所以经太大,传出来残缺不齐,在中国把它翻成中文,就是《六十华严》。实际上《华严经》翻译,当时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六十》的文字翻得好,从文章来讲,《六十》比《八十》好,那就翻译的人,他们的文字修养非常高。第二次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这个法师的名字,《地藏经》是他翻译的,实叉难陀,他带到中国来的《华严经》,是四万五千颂,还不到一半,但是比上一次增加九千偈,这一次翻译出来,这实叉难陀,就是《八十华严》。第三次是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对中国进贡有一部「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四十卷,这一品非常完整,翻译出来称《四十华严》。
  近代弘一大师他对《华严》下过功夫,他的早晚课诵是念「行愿品」最后一卷,他念得很熟,都能够背诵,这是个对《华严》下了功夫的人。告诉我们,学《华严》,学《八十华严》到「离世间品」,最后这二十一卷就不要念,念《四十华严》,这样子把它合起来,除掉重复的部分,九十九卷,这是中文翻译最完整的,实际上还欠缺很多。但是《华严经》的全经找不到,已经失传,原文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现在学《华严》,只有中文的译本九十九卷,就是原文大概是一半的样子,但是它的经意已经能够显示出来。所以《华严经》我们看这个本子,常常看到这里突然就断掉,想想应该这底下还有文,怎么没有了?就是散失掉了。古时候印度的经本就是贝叶经,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是贝多罗树叶上写的,一片叶子大概写六行,两边打洞用绳子穿起来。就像中国古时候的竹简,绳子断掉页数会错掉,会很容易散失掉。
  这第一时说的,是把他开悟之后看到真实的,就是诸法实相,详详细细说出来,这就《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般若经》上常说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六祖惠能大师开悟只说了二十个字,很重要,这二十个字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开悟说一部《华严》,他开悟的时候说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你要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什么?惠能大师这二十个字就是的。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释迦牟尼佛是细讲,惠能大师是略说。这二十个字说出来了,五祖忍和尚就知道他真开悟,他不是假的,不开悟说不出来,所以衣钵就给他了,而且立刻就把他送走。这是第一时。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时呢?释迦牟尼佛出定了,《华严经》讲圆满出定了,出定,想了一想,诸法实相一般人没有办法理解,太深了。那怎么办?要让这些人慢慢的,先培养他,就等於说办学校办小学,阿含,讲阿含。阿含里面讲伦理、道德、因果报应,讲这些,十二年,就是等於办小学,这小乘,十二年。十二年有这个基础了再提升,这第三时,讲方等,方是方正,等是平等,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这方等经,等於是大乘一个预科,预备班。如果我们把阿含看作小学,方等是中学,般若是大学,般若二十二年,佛才真正把他见到的诸法实相,这个时候来开讲,二十二年。诸法实相是什么?中文经典里面,《般若》是最大的分量,这部经六百卷,最大的一部经,这部经看一遍,也得好几个月才能把它看完。我们那个时候有工作,用了多少时间?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把它看完。看完之后,我的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流传最盛,原因是什么?六祖听这部经开悟的,所以这部经就被社会大众普遍的重视。也确实《金刚般若》是六百卷《般若》的纲领、精要。更简单的是《心经》,《心经》可以说是《般若》的总纲领。世尊二十二年说的是什么?就是讲的《心经》。细讲,《心经》是略说,真的不好懂。
  为什么那么难懂?执著放不下,真的把分别执著放下就不难懂了,这东西难放下,太难太难!所以真的佛法里头最精彩的地方告诉你,放下就是!放不下,怎么说你都不容易体会。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确是非常有耐心,一桩事情,印度人也是喜欢这些,反覆重复的跟我说。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因为你太罗嗦,中国人喜欢简要详明,印度人喜欢详细、细说、重说,他不厌其烦,这是两个地区人根性不相同。第四时是般若;第五时是法华,《法华》讲了八年;最后《涅槃经》,那是释迦牟尼佛的遗嘱,一天,《涅槃经》是一天讲的,最后的遗嘱。这个五时,你看调机,机就是学生根机,根性不同,要把他从小慢慢向上提升,就像办学一样。父母教育儿女,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法华》是研究所,《法华》里面所讲的跟《华严》是平等的,非常相似。所以小乘只承认佛后面的四时,不承认第一时,小乘承认阿含、方等、般若、法华,他不承认华严。「半满垂教」,这就教学,教什么?半是一半,满是圆满,《华严》、《法华》是圆满的;其他都是一半,就是你学的东西你没有学完,你只学一半。阿罗汉只学了一半,辟支佛也学了一半,菩萨虽然是圆教,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圆满,真正圆满就成佛了。所以满教就是《华严》跟《法华》,这是圆满的。
  「故云苦心诲喻」,知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从最简单、最容易的给你讲起,你一听就懂,完全是随顺众生。所以佛说法原则是依二谛,就是根据二谛来教学,二谛,第一个是真谛,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对凡夫没法子用,他不懂,就依俗谛,俗谛是依照凡夫的常识,这大家一说马上就懂。换句话说,阿含是俗谛,方等里面就有一点真谛的味道在里头,不是纯真,般若这是真的了。所以前面二十年的基础,才给你讲真的,讲真的是什么?实在讲就是现在所讲的科学跟哲学。宇宙之间一切法都不是真的,假的,叫万法皆空,就像《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话被现在量子学家肯定,量子学家确确实实见到宇宙物质现象的本质,跟精神现象的来由,精神现象他还是没说清楚,物质搞清楚了,是念头变现的。那念头呢?念头是无中生有,没说错,不清楚,很含糊。佛法讲得清楚,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科学跟哲学都见不到,为什么?它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都要有对象,或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科学、哲学都可以研究它。而自性三种现象都没有,也就是说,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那就没法子。
  怎么样知道?佛说「唯证方知」,你证得就知道了。怎么证得?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只要放下你就见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别的,就是把起心动念放下,他见到真相。像能大师所说的,这个说得简单,真相是什么?「本自清净」。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根源,我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宇宙从哪来的?也是自性变现的。入了这个境界之后,才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没有见到这个境界不知道,我们今天是听佛经讲的,自己没证得。佛告诉我们,放下就证得,从哪里放起?从身放起,这个执著最严重。真正明了之后,身不是自己,这身不是我,身有生死,我没有生死。学佛人头一个你要把这个认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深一层,身体不是我,灵性是我;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身有染污,灵性没有染污;身有病痛,灵性没有病痛。如果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调理身体就很简单,一点都不麻烦,不但调理身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地球上灾难也是轻而易举就能把它化解。为什么?地球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心想生,只要把心想调理好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染污的,是物质跟精神现象里头有染污,物质现象里面染污是病痛,精神现象的染污是迷惑,就是你不能见性。
  
见性的人告诉我们,自性没有染污,所以我们放下染污,什么是染污?执著是染污,分别是染污。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能恢复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什么都要放下,身都放下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自性没有生灭,换句话说,大般涅槃是真的,是本来有的,只要放下你就看到。大涅槃就是无相,但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用现在的话说,它是有机的,它不是无机的。它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才艺,具足相好,相好里头一部分我们叫它做福报,它什么都不缺。虽然统统具足,但是它什么现象都没有,没有自然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物质现象,它什么都没有,可是它统统具足。由此可知,物质、精神、自然现象的本质是自性,没有自性它怎么会变出来?自性什么都没有,它遇到缘,它能现、能生、能变,所以末后说「能生万法」。它本质是空的,所以万法也不是真有,这个道理很清楚,万法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可不要当真,当真你就错了。真心「本无动摇」,心是不动的,所以妄心动它就生烦恼,不动它就生智慧,为什么?不动它跟真心相应,动的时候它跟真心相违背。我们今天用的是妄心、阿赖耶,只要这个阿赖耶不动,它就靠近真心。
  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中国这些古圣先贤为什么他们那样重视「静定虚无」,他重视这个,心要虚、心要静、心要定。道家里面讲修身养性,他修身养性所养的是阿赖耶识,不是真心,真心就成佛了。阿赖耶识修行到极处是什么境界?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能够修到这个地位,超越六道太多了。六道里面你看天二十八层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没有出六道。出了六道还是修阿赖耶,声闻、缘觉、菩萨、佛统统修阿赖耶。阿赖耶里面什么?杂念愈来愈少,起心动念放下,阿赖耶就没有了,你就见性了。不起心、不动念,太难!在理上讲,不起心、不动念,万法皆空,真的是空,一真法界里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光明,所以佛经上也形容它叫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土。完全回归自性,自性的样子就是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现在科学称它为能量,纯是能量,这个能量不是自然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物质现象,但是所有的现象都从它这里出来的,这是无中生有,它不是真的无,真的无不会生有。
  五时半满,「故云苦心诲喻」,佛用善巧方便随机施教。「盖谓如来大慈,哀悯群机」,各种不同的根性,「苦口婆心,开示教导。五时说法,以调应诸机」。「教分半满」,这是比喻,有半字教、有满字教,「而随缘度脱,故云苦心诲喻,授与经法」。这一切经里头有浅深不一样,但是修学一定由浅而深,不能够躐等,躐等是决定修不成的。就像佛在《佛藏经》,不是《大藏经》,就是《大藏经》里有一部小经就叫《佛藏经》,在这部经里面,这经分量不多,《大藏经》里头有,佛有这样的教诲,「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句话很重要,佛是不喜欢教人躐等的,一定按部就班,步步踏实,你能成就。现在呢?现在人学佛没有办法,统统不踏实,就是什么?躐等了,没有依照佛的规矩,一入佛门就是大乘,不可能的事情。《无量寿经》什么时候讲的?方等时候讲的。方等前面有十二年阿含的基础,这十二年我们把它省掉,不学了,那行吗?等於说读书,小学没有学一下就上中学,我们犯的过失在此地。所以必须要补习,要把前面补出来,不补出来不会成就。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到你年老了,一生没有成就,后悔莫及,本来可以成就的,自己不听话。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把小乘丢掉,疏忽掉,是唐朝中叶祖师大德们提倡的。小乘经翻得非常完备,这章嘉大师告诉我,我们的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的经去对照,大师告诉我,巴利文经典比我们大概多五十部的样子,一共三千多部,只多五十部算不了什么。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小乘经翻得很圆满。祖师大德为什么不学它?隋唐初期学,小乘有两个宗,成实宗、俱舍宗,到宋朝这两个宗没有了,中国只有大乘八个宗,小乘没有了。祖师大德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你看这一千七百年它的成绩,你就知道行。这一千多年来,唐朝差不多一千五百年,大乘八大宗高僧、高士(高士是在家人、居士),开悟的、证果的有,所以用儒跟道来代替没错。可是今天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了,一下就学大乘,学到之后都狂妄自大,所以一无所成。这是什么?不听佛的教诲。中国人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佛是老人,你不听他的话你就不会有成就,他不欺骗你。今天从哪里扎根?决定要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扎根,如果不从这里扎根,你学上三百年都没用,你能不能开悟?肯定不能。你能不能得定?不可能。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要非常认真努力,用个二、三年的功夫把根扎稳。一定要晓得,世尊当年在世用十二年时间扎根,那个根底多厚,所以当时证阿罗汉的人很多!
  现在这个时代,学了一辈子,修了一辈子,初果都达不到,如果不是念佛法门带业往生,可以说一个成就都没有。今天成就全靠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也不能少这三个根。你有这三个根,真的你是经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往生有把握;你没有这三个根,那往生的时候就靠运气了。最后一念是不是阿弥陀佛,这要靠运气,最后一念要想到别的事情就完了。谁能保证自己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自己都不能保证自己。你要是想靠助念,靠不住,到时候没有那个缘怎么办?所以经上,佛是一再重复的劝导我们,一心念佛,把什么事情都丢掉。为什么?鸡毛蒜皮不重要,不要为不重要的事情去操心,统统丢掉。一心念佛,养成这么一个习惯,功夫成就了,多住几年不在乎。为什么?我随时可以走得了,我不需要人助念,不需要人帮忙,想走就走,这行。
  没有这个功夫,那自己要好好想想。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灾难频繁,要提高警觉,人命在呼吸之间,我还能干别的吗?这一生无比的幸运遇到大乘,遇到《无量寿经》,遇到这样好的本子。这个本子是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的精华,我们读的是精华本。注解是集经论、祖师大德心得的精华,你到哪里找?你找不到!末法九千年,代表佛教的就是这部经。佛说得很多,说得很好,一部经通了,部部都通了,这个通必须有根。经上常常提到的「经戒」,经是什么?帮助你信,帮助你解;戒帮助你行,帮助你证,他提这两个字,意思在此地。你没有戒就是没有行、没有证,往生极乐世界那是行、那是证,所以你就晓得这东西多重要。解是明了事实真相,只有明了你才肯放下,你才愿意放下,放下一切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烦恼障,只要能够把执著放下,往生就有把握。执著放下了,执著轻了,不太重了,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念佛三昧就得到,得到念佛三昧往生就有把握,不能不精进。
  「佛复谕曰,如是所闻经法,悉应持思、奉行、转相教语」,悉是完全,你应该要保持,思是把念头转过来,不再想别的,想佛的教诲,奉行是真干,转相教语是利他。这底下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持」是受持,「思」是思维,「奉」是信奉,「行」是修行,「此为自利」,就是真干。「於诸亲友」,我们今天讲有缘人我要教他,我要做出样子给他看,『转相教语』,这是利他,为什么要利他?这个经是大乘经,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大乘法门你看在三福里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后头「劝进行者」,还得劝别人。经上说的,「若不说法度众生,是即无能报佛恩」,佛把经法传给我们,我要传给别人,传的方法愈多愈好。在现前这个时代有这些科学工具在,是好东西,这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最好的工具。我那个时候初学佛没出家,他提醒我,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如果用它来教学、用它来讲经,影响就大!这是真正报佛恩,转相教语。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他那个时候还没有这套东西,录音、录像都还没有发明,二次抗战的时间,那个时候只有无线电广播,而且地区范围不大,成本很高,我们在早年用过,大概用三、四年的时间。现在这些设施成本很低,效果很大。这些是我们应该要把它想到的。
  下面又劝导我们,『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这下面有解释,「约检」是束敛,换句话说,自己要懂得约束自己,这属於戒律。开始放下是从身外之物,统统舍尽了,我那个时候跟章嘉大师学,大师教我慢慢舍,学布施。我记得我出家的时候舍尽了,生平喜欢读书,点点滴滴省下来统统是买书,所以书不少。李老师在台中办一个慈光图书馆,全部捐给慈光图书馆。出家只是一身换洗衣服,一个铺盖,背在身上就走了,在临济寺出家。出家时候穿的出家人衣服,是一些老和尚他们送给我的,全是捡他们的旧衣服,很自在。出家的时候,需要经典,有居士们供养,我不要钱,我说:你买书给我,我想要什么书你去买,买来给我。那个时候买的书都是非常好的线装书,从香港买的。香港是智开法师,我以为是老法师,写信对他都非常恭敬,以后见面我们同年,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们有信用,我买书要书的时候没有钱,我想要的,他那里有他都会寄给我,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他。所以人家要供养的时候,我一套书多少钱,你给我寄到智开法师那里去,付他这个帐。他帮助我太多了,因为这些书在台湾没有印的,没有出版的,找不到的,都从大陆上流出来的。现在这些书多半都放在澳洲,另外一部分,我已经交给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翻印。像现在印的《华严经》,原本是线装本,这个原本交给基金会保管。我用都是用印出来的,印出来的上面可以写字没关系,原本不可以,原本要做底本用。所以束敛非常重要,就是前面讲的「当自端心,当自端身」之义。
  「和顺义理,谓言行举止悉皆和於义而顺於理。和於义,动止咸宜。顺於理,自然中节」,这个理应该是礼节的礼,仁义礼智信的礼,他底下讲「自然中节」。「又欢者欢喜,诸经之末多云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换句话说,佛法的修学必定让你得法喜,如果你没有得法喜,你就没有得到真的受用,佛法真正受用是法喜,这个东西锲而不舍。为什么会欢喜?有悟处,就欢喜了。如果没有悟处的话,天天读它会读厌了;有悟处他就有欢喜,愈念愈有滋味。古人所谓世味哪有法味浓!所以一般人不知道,认为出家学佛的人很可怜,世间享受他都没有,殊不知他那个享受,世间享受不能比,你怎么比都比不上,他里头有真乐。
  「乐」是安乐。「慈孝,俗云上慈下孝」,上是父母,下是儿女,父慈子孝。「如经云: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是为大慈」。这是真的,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那是情执,不是真的;佛对众生的慈悲是一体,佛知道天地万物跟自己是一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父子之情有的时候还产生变化,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永恒不变,这是真的,只有深入大乘,才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道家虽然讲了,没讲清楚,老子确实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大乘菩萨境界。为什么是同根?为什么是一体?没说出来。所以我们对於这两句话,很佩服、很赞叹,就是止於敬佩而已,无法学习。佛说得太详细,把宇宙万法怎么来的,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怎么来的,你怎么来的,统统讲清楚了,关系是什么都讲清楚了。尤其说得好,全是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平等,这不是假的。我们什么时候回到这个境界,我跟一切众生真平等,自他不二,性相一如。
  「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誓愿救度,是为大孝」。六道众生是不是真的是我父母?是的,生生世世都在这里循环、循回。我们的父母如果到畜生道,跟你有缘,舍不得离开你,投胎还是投到家里,家里投什么胎?过去乡下农家都养畜生,养牛、养马、养羊、养鸡,说不定他在那里头,你怎么知道?如果你知道它是我父亲、母亲投胎再来的,你能虐待它吗?你能杀它吗?一投胎一变了身分全都忘掉,不知道。这个事情只有佛菩萨知道,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真正的慈孝、究竟的慈孝在佛门。不但六道众生,六道说得好,天道、修罗、人道、畜生、地狱、饿鬼,全包括在里头。有缘要度,哪个没有缘?这个缘不是在我,我是要普度,缘是什么?他接不接受,缘在他。他只要能接受,肯听,就要帮助他,就要教他,能接受多少就教他多少,不要勉强。能接受大法给他讲大的,能接受小法给他讲小的,应机说法。但是最后一定要把他引导到净土,那就真的度脱了。没有归净土,没有信净土,只跟佛,跟阿弥陀佛结缘,阿赖耶识给它种种子,来生后世再遇到缘,这个种子成熟就起作用,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以大悲故,普令离苦。以大慈故,悉令得乐」。对一切众生真诚心,帮助他离苦得乐,跟任何一个人,畜生也不例外,真诚心会感动他。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当中,社会动乱,灾难频繁,每个人都孤独没有依靠,孤独感,靠什么都靠不住。你今天说靠财富,一旦银行倒闭,你所有的钱都等於零,这个时候你怎么办?太可能!所以我曾经说过,你口袋里装了多少钱,那是你的,没装在口袋都靠不住。你住在这个地方,房子是你的;你离开,这个房子不是你的,要常常作如是观,为什么?你会自在。你要想到这是我的,我要占有、我要控制它,全靠不住,一旦灾难来了怎么办?美国人搞的「2012」那个电影,应该多看看,常常看看,为什么?每看一遍提醒自己一次,将来灾难比那个还严重。这是我这次到日本去讲经,日本人告诉我,日本这一次发生的地震和海啸,比那个片子还恐怖。他们这一次灾难的时候,从空中拍的,好像有录像这个东西,我没看到,我们找开林师帮助我们找找,看看当时拍的真实状况。一个海啸来的时候,全没有了,这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个城市,几分钟就没有了,很可怕的。我们回过头来,佛法真的,念阿弥陀佛,真正念佛人,这种景观常常在心里,心里有数,来的时候不害怕,阿弥陀佛,你就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阿弥陀佛讲信用,绝不食言。你跟这个灾难有共业,灾难当中佛来接引。所以一定是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的,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诸佛菩萨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只要众生肯接受,真信、真愿,真愿意往生,希望愈早去愈好,我们念念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是乃菩萨之大行」,阿弥陀佛的大行。「亦即欢乐慈孝之实义」,真实义,换句话说,欢乐慈孝这一句,真正做到究竟圆满是诸佛菩萨。
  「再者,为能转相教语故,必先以四摄,摄受众生」。这个四摄,是我们佛门的交际法,现在讲公共关系法,我们与人往来要记住这四条,第一个布施,这个布施就是送礼,礼多人不怪,要送礼。爱语,爱语是真正关心他,不是说好听的话,他今天有困难,怎样才能解决困难,怎样才能让你得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安乐,这是真正爱护他,真正帮助他。真正的爱语说到究竟处,就是这部经,就是这句阿弥陀佛,为什么?它能够帮助你在任何灾难当中平安度过。这种平安度过,包括在灾难里面随著灾难走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了,平安度过,要懂这个意思。人没有不死的,死了到哪里去,这个问题重要。第一个好处,就是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其次的生天,再其次的就是又到人间来。上中下三品,我们要取上品,不取中下,我们决定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你们亲朋好友,一定要告诉他,怎样,好!生生世世在一起,只有到极乐世界你才生生世世在一起,除这个之外各人都随业流转。你们业力不一样,各有各的去处,你怎么可能在一起?只有往生极乐世界在一起。有榜样给我们看,慧远大师,我们净宗初祖,他做榜样给我们看。他往生的时候,看到莲社先前往生的人,都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真的在一起。刘遗民他们先往生,看到远公的时候:你看你教导我们往生,我们先走了,你怎么到现在才来?真的在一起,只有这一个方法可以生生世世永远在一起,将来成佛了也在一起,你到哪里去成佛,我们去做菩萨来帮助你教化众生。就跟唱戏一样一个班底,到哪里去我们都在一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除这个之外做不到。所以「欢乐慈孝亦寓四摄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8: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