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6|回复: 2

[学佛文档] 各种经论及净公上人讲解四依法:依义不依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各种经论及净公上人讲解四依法: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种经论及净公上人讲解四依法: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云何名为菩萨学四依。菩萨依义不依于字。菩萨听法不为依字唯为依义。菩萨摩诃萨依法不依人。知法非法。知如是法是佛所说是长老说是众僧说。若是非法。虽闻佛说心不生信。复有是法非佛所说非长老说非众僧说。虽非佛说长老僧说。是法相者闻则信受。菩萨摩诃萨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了义者。不可动不可移。了义经者不生疑心。菩萨若于了义经中生疑心者则可移动。菩萨依智不依识。何以故。修智慧者名净智故。是故菩萨解甚深义。虽于深义未得解了终不生谤。是名菩萨成就四依。菩萨成就如是四依。了了能知世道出世道。


第0116部~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

    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告诸比丘有四依法。何等为四?依于法不依人,依决定说不依未定,依于智慧不依于识,依于义不依文字。我等信此为四种依,不信四人为真实依。”
  佛告迦叶:“其名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泥洹,一切诸佛皆同此法。诸佛如来得此法已,常住不变,非磨灭法。若于如来作无常想者,我说斯等非知法人,为不可信。如我所说四种人者,善解如来方便密教,知诸如来是常住法,非变易法,非磨灭法,诸佛如来亦复在彼。四种人数及余众生,于如来常住方便密教善解其义,我说斯等为根本依,当知可信。以是义故,说四种人为真实依。依于法者,是诸声闻大德智慧,于正法中心不失念。其正法者,如来常住,于此正法精勤方便。名为依法不依人者,若当此人犯戒贪浊,复说如来是无常法,彼非可信。是故我说不依于人依决定义。
  “决定义者,是菩萨也。诸声闻等于此如来方便密教疑惑不信,大乘智海令其决定离诸疑惑。又决定者,是大乘智永离诸碍。碍者是声闻智。其诸菩萨能以决定大乘智慧,解诸如来是常住法,是故菩萨所言可信。未决定者,是声闻智,言诸如来秽食之身、泥洹灭尽,譬如火灭则不可信。所以如来说斯等经方便教化如惑二道诸众生辈声闻智者,是则有余为非决定,是故诸声闻名不决定数。以彼智慧不了如来大圣尊说,是故说彼为不可信。是故佛说决定义者,是真四依依于智慧。
  “其智慧者,即是如来法身可信,方便身者则不可信。云何但见如来方便身已,而谓实有阴、界、诸入?若其无者,为何处来?而今现有舍利积聚,以有舍利现于世故,谓其法身是秽食身,妄作是想。以是之故,识不可信,识不可信故作识想者,当知其人亦不可信。
  “依于义者,义者正义,正者满义,满者不消减义,不消减者如来常义,如来常者是法常义,其法常者众僧常义,是则佛说名为依义。若有谄曲凡夫,得蒙如来慈心荫覆,出家学道而便懈怠,放舍禁戒言:‘佛听我受畜奴婢诸非法财。’若饥俭时言:‘我诸弟子莫自苦困,我听受畜奴婢、钱财、金银宝物、牛马、谷米、买卖生利。’彼作如是种种文辞,说经律者皆不可信。信是说者当知其人亦不可信,以是义故说名依义。其非义者,言此三法是皆无常、变易磨灭,是名非义,是名文字。是故说言依义不依文字。正使外道所说经义合摩诃衍者,是皆可信非为文字。是故四依乃至肉眼四种人数为真实依。
  “善男子,是为四依,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作是学。”


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依法亦不可尽。何等为四。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云何依义不依语。语者若入世法中而有所说。义者解出世法无文字相。语者若说布施调伏拥护。义者知施戒忍入于平等。语者称说生死。义者知生死无性。语者说涅槃味。义者知涅槃无性。语者若说诸乘随所安止。义者善知诸乘入一相智门。语者若说诸舍。义者三种清净。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威仪。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语者若说忍辱断除恚怒贡高憍慢。义者了达诸法得无生忍。语者若说勤行一切善根。义者安住精进无有终始。语者若说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义者知灭尽定。语者悉能闻持一切文字智慧根本。义者知是慧义不可宣说。语者说三十七助道之法。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证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慧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脱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菩提功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云何依智不依于识。识者四识住处。何等四。色识住处。受想行识住处。智者解了四识性无所住。识者若识地大水火风大。智者识住四大法性无别。识者眼识色住。耳鼻舌身意识法住。智者内性寂灭外无所行。了知诸法无有忆想。识者专取所缘思惟分别。智者心无所缘不取相貌。于诸法中无所悕求。识者行有为法。智者知无为法识无所行。无为法性无有识知。识者生住灭相。智者无生住灭相。舍利弗。是名依智不依于识。
  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分别修道。了义经者不分别果。不了义经者所作行业信有果报。了义经者尽诸烦恼。不了义经者诃诸烦恼。了义经者赞白净法。不了义经者说生死苦恼。了义经者生死涅槃一相无二。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甚深经难持难了。不了义经者多为众生说罪福相。令闻法者心生欣戚。了义经者凡所演说必令听者心得调伏。不了义经者若说我人众生寿命养育士夫作者受者。种种文辞。诸法无有施者受者。而为他说有施有受。了义经者说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有我人众生寿命养育士夫作者受者。常说无量诸解脱门。是名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余润。所谓佛世尊。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故。说依法不依于人。是法性者。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终不复离一相之法。入是门者观一切法同一法性。是故说言依一切法不依于人。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四依无尽。


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那罗延言。善男子。如佛所说。依法不依人。又复说言。有二因缘起于正见。何等为二。因外言声。内善思惟。如是之义即是文字。净威答言。那罗延。依法菩萨不取文字不取非文字。若得文字是即为义。而是义者是不得义。是故不依于义。一切诸法都无有义。何以故。一切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离方。随所住处即处自灭。如佛所说。毕竟灭想是名为义。是故那罗延。依义者。无法可依无不可依。若依非依是名为义。那罗延言。善男子。颇有依义即是依于一切法也。净威言。有。那罗延。一切法空。一切法寂。一切法空。依亦如是。一切法寂。依亦如是。如是那罗延。若依是义即依诸法。那罗延言。净威。若如是者。一切诸法常自是依。净威答言。如是如是。那罗延。一切诸法皆第一义。依第一义者彼得安乐。彼应当求于第一义。若能不起法及非法。不求二不求不二。是名为圣分别选择。而是选择无作无不作。若无作无不作。是名为作所求。求者义不相违。净威力士说是法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八千天子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尔时那罗延菩萨语净威力士。如佛所说。依义不依文。然此众生不解是义行于二行。是不解文亦不解义。为是不解。故说依义不依于文。依文依义。是义出过于诸文字。善男子。如佛所说。有二因缘能生正见。谓彼有人不闻正法调伏法中。以少缘故便生欢喜。言我出生死。彼是增上慢。本是增上慢。为劝是人令勤修行。彼闻法已。即便修行趣于正道。是故佛说 闻已得知法闻已不作恶闻已离无利闻已得涅槃。


第1547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
宋明教大师契嵩撰
  圣人既隐,天下百世虽以书传,而莫得其明验。故《坛经》之宗举,乃直示其心,而天下方知即正乎性命也。若排云雾而顿见太清,若登泰山而所视廓如也。王氏以方乎世书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斯言近之矣!《涅槃》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者,示法非文字也,防以文字而求其所谓也。曰“依法不依人”者,以法真而人假也;曰“依义不依语”者,以义实而语假也;曰“依智而不依识”者,以智至而识妄也;曰“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者,以了义经尽理也。而菩萨所谓“即是宣说大涅槃”者,谓自说与经同也;圣人所谓“四人出世,护持正法,应当证知”者,应当证知故,至人推本以正其末也;自说与经同故,至人说经如经也;依义依了义经故,至人显说而合义也,合经也;依法依智故。至人密说变之、通之而不苟滞也;示法非文字故,至人之宗尚乎默传也。圣人如春,陶陶而发之也;至人如秋,濯濯而成之也。圣人命之,而至人效之也。至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固圣人之门之奇德殊勋者也。夫至人者,始起于微,自谓不识世俗文字。及其成至也,方一席之说而显道救世,与乎大圣人之云为者若合符契也。固其玄德上智,生而知之,将自表其法而示其不识乎!


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

  问曰:唯有释迦牟尼一佛,无十方佛。何以故?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威力,无量神通,能度一切众生,更无余佛。如说:阿难一心思惟过去诸佛:“宝华、燃灯等皆生好世,寿命极长,能度一切众生。今释迦牟尼佛恶世生,寿命短,将无不能度一切弟子耶?”如是心疑,佛时即知阿难心之所念,即以日出时,入日出三昧。尔时,佛身一切毛孔出诸光明,亦如日边出诸光明,其光遍照阎浮提内;其明满已,照四天下;照四天下满已,照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满已,照十方无量世界。尔时,世尊从脐边出诸宝莲华,如偈说:

  “青光琉璃茎,千叶黄金色,金刚为华台,琥珀为华饰。
   茎软不粗曲,其高十余丈,真青琉璃茎,在佛脐中立。
   其叶广而长,白光间妙色,无量宝庄严,其华有千叶。
   妙华色如是,从佛脐中出。是四华台上,宝座曜天日,
   一一诸宝座,座各有坐佛。如金山四首,光曜等如一。
   从四佛脐中,各出妙宝华;华上有宝座,其座各有佛。
   从是佛脐中,展转出宝华,华华皆有座,座座各有佛。
   如是展转化,乃至净居天,若欲知近远,当以譬喻说。
   有一大方石,纵广如大山,从上放令下,直过无所碍。
   万八千三百,八十有三岁,如是年岁数,尔乃得到地。
   于是两中间,化佛满其中,其光大盛明,逾于火日月。
   有佛身出水,亦有身出火,或复现经行,有时静默坐,
   有佛行乞食,以此福众生。或复说经法,有时放光明,
   或到三恶趣,冰暗火地狱。和气济寒冰,光明照暗狱,
   热处施凉风,随事救其苦,安之以无患,度之以法乐!”

  如是种种方便,一时顿能度十方无量众生;度众生已,还入本处住佛脐中。尔时,世尊从日出三昧起,问阿难言:“汝见此三昧神通力不?”阿难白佛:“唯然!已见!”重白佛言:“若佛住世,一日之中所度弟子,可满虚空,何况在世八十余年!”以是故,言一佛功德神力无量,现化十方,无异佛也。
  复次,如佛所言:“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不得作天帝释、魔天王、梵天王,不得作佛。转轮圣王不得一处并治,十力世尊亦无一世二佛。”又佛说言:“佛言不虚,世无二佛;一法难值,佛世尊也,无量亿劫时时一有。是九十一劫中,三劫有佛。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此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此言火),二名鞞恕婆附(此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飧陀,二名迦那伽牟尼(此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除此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若有十方佛,何以故言余劫无佛,甚可怜愍?
  答曰:虽释迦牟尼佛有无量神力,能变化作佛在十方说法,放光明度众生,亦不能尽度一切众生,堕有边故,则无未来世佛故。然众生不尽,以是故应更有余佛。
  复次,汝言佛自说女人不得作五事,二转轮圣王不得同时出世;佛亦如是,同时一世亦无二佛。汝不解此义。佛经有二义:有易了义,有深远难解义。如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以是故,不应依语。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如说法师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云何未了?施得大富,是为了了可解。说法无财施而言得富,得富者说法人种种赞施,破人悭心,亦自除悭,以是因缘得富,是故言未了。是多持经方便说,非实义。是经中佛虽言世无二佛俱出,不言一切十方世界;虽言世无二转轮圣王,亦不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无,但言四天下世界中无二转轮圣王。作福清净故,独王一世,无诸怨敌;若有二王,不名清净。虽佛无嫉妒心,然以行业世世清净故,亦不一世界有二佛出。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是一佛世界中常化作诸佛,种种法门、种种身、种种因缘、种种方便,以度众生。以是故,多持经中一时一世界无二佛,不言十方无佛。
  复次,如汝言:佛言一事难值,是佛世尊。又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佛为此重罪不种见佛善根人,说言佛世难值,如优昙波罗树华,时时一有。如是罪人,轮转三恶道,或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中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而眼不见;三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二十五年,而此众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
  复次,佛与阿难入舍卫城乞食,是时有一贫老母立在道头,阿难白佛:“此人可愍,佛应当度!”佛语阿难:“是无因缘!”阿难言:“佛往近之,此人见佛相好光明,发欢喜心,为作因缘。”佛往近之,回身背佛;佛从四边往,便四向背佛,仰面上向;佛从上来,低头下向;佛从地出,两手覆眼不肯视佛。佛语阿难:“复欲作何因缘?有如是人,无度因缘,不得见佛。”以是故佛言:“阿难,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树华。譬如水雨虽多,处处易得,饿鬼常渴,不能得饮。”汝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为一佛世界故,不为一切余诸世界。是处劫空无有佛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