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63|回复: 1

净公上人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集第二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不必专注西方,十方诸佛都拜!十方诸佛我都缘,都观想,行不行?这个符合《弥陀经》上说的,提出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满有道理。这些都聪明过了头,似是而非!所以莲池大师在此地,他解释得很好,很有道理。『遍供十方诸佛』,这是说西方世界的众生,并不是指我们娑婆世界众生。『遍供十方诸佛,还国犹在食时』,这是往生西方世界以后的事情,不是现在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闻阿弥陀佛说法,得无生法忍,这是决定得到的,我们在这《无量寿经》里面所看到的。而四十八愿里面也有,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古大德注子里头说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哪怕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圆证三不退。能证三不退,当然是无生法忍的菩萨,所以他有能力遍供十方诸佛。
  『见卵而求时夜』,时夜是鸡,这个典故出在《庄子》,意思是见到蛋就想到蛋马上长成大公鸡,就天天早晨报晓,你想得太早、太快了。这个意思告诉你,供养十方诸佛这个事情,是咱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的事情,不是现在的事情,现在你就来做,这太早了一点,与教义不符合。现在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要一定发心专念,《无量寿经》所主张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指方立相,住心取境。我们要用这个方法达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供养十方诸佛是那个时候的事情,不是现在。『何太早计乎』,你计划得太早了。
  钞【又问:然则华严何以普礼刹尘如来。】
  本宗本经与《华严》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所以古大德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称《弥陀经》为小本《华严》,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本经是《华严》的归宿。可见得这个经在整个佛法的地位是无比的崇高,真正是诸佛度众生第一法门,在《华严》之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我们今天为什么单单礼拜一尊阿弥陀佛?莲池大师答覆得很妙:
  钞【答:华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若知此义,或普或偏,常异常同,无足疑也。】
  《华严经》上说:「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似乎说的不是往生西方以后的事情,因为《弥陀经》上讲供养十方佛,那是往生西方以后的事情,《华严经》上这几句话好像不是往生以后的事情,为什么不住心取境?不取十方刹尘佛这个境?大师答得妙,以十玄门的原则来答覆,「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用这个理论来答覆。这是《华严》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4》)


...留舍利、留肉身,都不能确定他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一能确定的,临终时他见到阿弥陀佛,这是决定往生。因为临终的时候,佛决定来接引。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古来一些大德,大都数在临命终差不多七天或者七天以前,或者是定中见佛,打坐的时候、念佛的时候见佛,或者是梦中见佛,告诉他七天或者几天之后我来接引你,到时候果然去了,这是真的。所以凡是往生,这才是真正的瑞相,与经上讲的一样。如果不是这样的瑞相现前,都不太可能。所以一定要等佛来接引,平时我们念佛的心要恳切。
  这两位大师,莲池、蕅益在净土宗是了不起的人物,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再来,绝对不是普通的凡夫。像印光大师我们知道,他老人家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对於蕅益大师的赞叹,赞叹到极处,他讲:《弥陀经要解》,就是古佛、阿弥陀佛来,给《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他。这样赞叹的。而蕅益大师写这本伟大的著作只花九天的时间,你想他是什么人?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应当要相信,他里面字字句句都符合弥陀的本愿,都与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心相应。
  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深信切愿,这样的人必定往生。大经《无量寿经》里面提出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信愿,一向专念就是执持名号,这两句就是小本《弥陀经》所说的信愿行三资粮,这三条缺一不可。蕅益大师尤其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深浅」。我们要真正修学这个法门,希望这一生真正有成就,换句话说,一定要放下万缘,在这个世间随分度日,随缘随分,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我们执持名号是念佛,我们念《弥陀经》也是念佛,我们念「净土五经」依旧是念佛,统统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我们研读古大德这些注疏还是念佛,心里面所想的、心里面所念的,甚至所行的,没有离开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范围,这统统叫念佛。所以愿意执持名号的很好,你就一句名号念到底。如果名号念久了,觉得厌烦,你就读经,或者读古大德这些注疏都好,调剂身心!总而言之,在修行过程当中要得法喜,不生烦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进。
  钞【不可思议者,佛地论云:如是净土,超过三界所行之处。为与三界同一处所,为各别耶?】
  『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这是说三界就是一佛刹,像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常常讲的六道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所行之处」就是指我们六道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无始劫以来没能超过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5》)


...生,他也永远不退转,也是一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生四禅天,四禅天的寿命到了,还是六道轮回。所以,大家不要羡慕四禅天、四空天,为什么?因为你过去世那些地方都住得很久,你现在又堕落到这儿来,你还要去吗?去了之后还要轮回,还要堕落到这儿来。所以,四禅天、四空天都不必去了。四禅都不要去了,何况欲界天?所以这一生一定要下决心,一定要往生净土。往生净土虽然在一切大乘法门里面来说是易行道,可是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毕竟还是很少,原因在哪里?我们发心念佛不如法,这样子造成的。口里念的求往生,心里还留恋这个世界,对於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还放不下,这就不能成就。什么人往生?真正把五欲六尘舍掉。
  此地讲「忻厌取舍」,「忻」是欢喜,对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生起欣求之心,希望我真正能生到西方净土,希望自己真正能见到阿弥陀佛,你要有这个心。「厌」是厌离娑婆世界,对於娑婆世界不能有一丝毫的留恋,这样才能往生。绝对不是说一面往生、一面还想留恋这个世界,两者兼而得之,这个便宜事情没有,一定要舍娑婆取极乐。怎么取舍法?在因上取舍,果上自然就得到。娑婆世界这个因是什么?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一定要舍。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最重要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要取的,菩提心是觉心,觉而不迷。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境界一现前就迷了,迷而不觉,这样不能往生。所以《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跟诸位讲过,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要把经念熟,我们在境界上才起得了作用,就是见色闻声的时候立刻想到经上的教训。
  特别值得警惕的,四十八愿有两段讲得很清楚:第一段讲阿弥陀佛寿命无量。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能跟它比的,就是寿命无量,这是它殊胜根本的原因。再乐,寿命短,那是缺陷,那不是真乐!它寿命无量,是真实的无量,绝对不是有量的无量。其次,极乐世界的人数没有人能算得清。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这是比喻,统统都证辟支佛果,这还得了!而且神通都像目犍连,目犍连神通广大,共同来计算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这么多统统来计算,计算多久?累劫,不是一天两天,以劫为单位。这么长的时间让他来计算,他所能算出来的那个人数,佛说就像我们一根汗毛在大海里头沾一滴水,他们能知道的、所能算出来的就那么多,还有不知道的像大海水。佛用这个比喻来给我们说,你就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太多了,无法想像,真是不可思议!
  这些人的神通道...(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3》)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必定有这些迹象可寻,从这迹象里头悟入了,一下明白了。所以往来而实无往来,《净土生无生论》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去则实不去」,理上讲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没有往来;「生则决定生」,从事上讲,决定有。理上讲是一如,万法一如,所以理上讲没有生灭,没有往来。这个要知道,绝对不是矛盾。
  底下这两句很重要,『托彼胜缘,速登宝觉』,缘,特别是指增上缘,这个缘分太殊胜,这是讲念佛成佛。真正修净土的人,刚才我跟诸位说了,国外我们成立了七个净宗学会,我们自己当然要成立,不成立说不过去了。净宗学会就是夏莲居居士所提倡的,他希望用这个组织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这个构想非常之好。净宗学会提倡的是解行相应,不但求解,重视真修。「解」主要就是依五经一论,我们依靠的理论、方法、境界就是净土五经一论。「行」门里面,这里头有次第,首先要依三福。我们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世尊给韦提希夫人的开示,没有讲修行方法之前,先讲三种净业,就是三福。在总结里面告诉我们,这三种(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因就殊胜了。这三条十一句,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这叫修行!这是修净土的大根大本,是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基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建立在三种净业的基础上,那你句句佛号都相应,你才能说「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才能灭得了!你天天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三种净业没有,这个佛号没有力量,不起作用。
  三福里面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尽心尽力去做?你要不能尽心尽力孝顺父母,你那阿弥陀佛白念了,不能往生。「奉事师长」。孝亲尊师,这两句是开头,为什么要孝亲?为什么要尊师?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是性德,是本性之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的光明,才能开发自性无量功德,这是工具!你不用性德的工具,你怎能开发性德?不孝亲、不尊师,没有用处,佛来教你,你都没法子成就。我们晓得孝亲尊师真正的意义、真正的道理,我们这才死心塌地去做,不是勉强了。
  不明白这个道理,老师我尊敬他干什么?大家都不敬老师,我为什么要敬老师?大家都不孝顺父母,我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大家都往三恶道,你要不要到三恶道去?大家都到三恶道,那我当然也要去!那没话说了,那就不必讲了。大家都到三恶道,大家都搞六道轮回,你要成佛成菩萨,那你只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那没话说了。这跟大家不一样!确实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把理论搞清楚,才晓得我们为什么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3》)


...接受外面,小孩一出来他接受外面的风寒,接受外面的感受,只有受,他这个分别心还没有。到小孩渐渐长大,我们讲这小孩懂事了,懂事什么?他有分别他、他有执著,这就有爱取,就有爱了。
  在只有「受」,还没有爱取的时候,可以试验得出来,你看那个婴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4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