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5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也瘫倒在地。他当然很生气,你无缘无故撞他,他马上就问:无故冲撞君王,要判什么罪?底下的人马上说:要把他煮死,「罪当烹」。结果就要把他带去行刑。师经就说:大王,反正我都要死了,可不可以听我一句话?魏文王说:可以。师经说到:大王,我不是要撞你,我刚刚听到有人说,他最高兴的就是所有的人都听他的。我就想起从小家里长辈告诉我夏桀的故事,夏桀这些暴君就是都不听人家劝,全部得听他的,所以我刚刚是要撞夏桀,不是要撞国君你。这些国君都有读历史,听到这个故事,自己一反省,刚刚这个态度、言语是错的,放了他。不只是表面上放了他,真正反省,马上下令把他这个琴,师经拿的这个琴,因为撞过去坏掉了,说「把这个琴悬在宫墙上,让大家都看到他的过失」。因为他瘫倒在地,君王帽子前面那些玉珠,一颗一颗玉珠掉了一些,他说「这个帽子不用修了,我戴着它随时看到自己今天错误的态度。」所以这些君王,一来,他们时时以经教、历史来反思;再来,身边有史官,还有大臣给他们提醒。
看完这段,我们反思,一个领导者在他的位置,在他当领导的因缘当中,保持什么样的态度,才不会放纵自己的习气跟欲望?第一,要了解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要自己放纵傲慢、欲望,决定得不到人民跟下属的爱戴,只要没有仁慈心,就要失天下了。孟子讲三代,夏商周三代,是得天下以仁,失天下以不仁。天下如此,企业、团体,甚至家庭亦如此,领导者只要没有爱心,众叛亲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人寡助到什么程度?「亲戚畔之」,连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背叛他,不愿意跟随他;「多助之至」,一个人顺仁爱、顺道义,天下的人都来帮助他。
领导者第二个态度,就是要很谨慎,自己任何一个决策不能自专,自专得不到臣民百姓的认同。所以一个国家、一个团体是盛是衰,人心最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怎么得人心?所做的每一件事要符合人心,所用的每一个大臣要是贤德之人;不然用错了,他草菅人命、鱼肉人民,那不行。所以决策的时候、用人的时候,都要战战兢兢。对自己,要守好自己的初心。魏征大人提醒太宗皇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太宗十思疏》里面,有一句话就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人要保持对一个事业的初心。比方我们扮演的每个角色,我们当爸爸妈妈那分爱孩子的心,有没有跟第一眼看到自己亲身骨肉的那分心完全是一样的?不只要保持,应该要更提升。我们当老师,第一年的爱心,跟教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一样吗?还是更有教育的爱跟使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今天创一个事业,希望带给员工幸福,希望真正服务好我们的客户,那分心、那分热忱不能退。我们走在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因缘当中,我们也要常常记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精进,都要不断提升,包含对人的恭敬、爱心、谦卑,都应该要不断提升。一真一切真,一退可能一切都退了。
第三,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者,应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什么这些圣王都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爱民如子,就怕老百姓没有过上好的生活,自己有亏职守。所以孟子很了解这些圣王,在《孟子》当中都有提到,尧帝、舜帝这些帝王,当他有一天放下了天子之位,就好像一个很破烂的鞋子,终于把它扔掉了,绝对不会去贪恋这个天子位。因为那只是个因缘去服务人民,他们又严以律己但求无过去做,放下来就是一个天大的责任终于卸下来了。这个是在承担责任因缘当中的态度。而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不管我们是教学,还是做行政工作的领导者,其实接触我们的人,包含接触我们的下属、义工,我们面对他们也是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为我们假如做得不好,很可能让人家对传统文化生不起信心,就会断了人家的法缘。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也是要如履薄冰、如临深川、战战兢兢。就像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是听了师长讲过第十九层地狱的故事。那就要想到,一来,不能误人子弟;再来,自己不能造作罪业,最后堕落了。所以应该要成己成物,成就自己又成就他人,不能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这不是我们走到这个因缘的初心。
再来,第四点,谨慎才能保住一生的名节、功业。因为立名于一生,失之只顷刻之间,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必须战战兢兢。尤其一生所建立的信誉,可能就一次做错,就毁了一辈子的清誉。其实人生,现在不管在各行各业当中,都会有诱惑的境界出现,人必须禁得起这些考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诱惑不能丝毫放松。假如人有一个念头说,只要这一次就好了,只有这一次就好了,那铁定就毁掉了。所以决定不能有丝毫违背经典的行为出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应该是这个态度。其实我们常常会虚度光阴,都是说「就这一次就好,我明天一定不这样了」,然后就这样放纵自己的习惯,一直没办法突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武王很宝贵的学习态度。
在《孟子》当中也提到几位圣王的行持,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禹恶旨酒」,大禹他有一次,刚好仪狄拿了酒给他喝,「旨酒」是美酒。他喝了以后,非常有高度警觉,他说以后一定有人因为喝这个酒而亡国,他就疏远了仪狄。接着,商汤,「汤执中,立贤无方」。商汤做什么事情,走中道,不会极端。这个极端是我们现代的人,比较容易发生的处事情况。以前的人少,因为以前的人在大家庭当中锻炼,他时时要以整个大局着想,所以他比较稳重。现在从小家庭上来,父母宠爱,从小自我中心强,动不动情绪就上来,很容易做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其实当我们在太过、不及当中处事,就要看到自己内心很容易情绪化,瞋恨心很容易起来,不顺己意就闹情绪。
比方,今天我们看到「善相劝,德皆建」,该劝人,力行《弟子规》。结果劝一下,别人不接受:好,我以后都不劝了。这句话讲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