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47|回复: 6

[地藏论坛] 发愿诵经忏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人有缘接触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多年了,一直没有志诚坚信。      近年来家庭、工作、身体等诸多方面陆陆续续出现状况,前一时间在极端困惑的情况下,反省自己:上没能尊亲父母师长;下又不慈爱提携;任性乱为、无所顾及......诸多造业,至使今日承受果报。忆过去,追悔莫及,涕泪悲泣。于是我又重新拿起《地藏菩萨本愿经》,对菩萨圣像志诚诵读,真心忏悔,愿大慈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怜悯护持我诵经忏悔,并将诵经功德全部回向给过过去累世以来被我得罪、伤害、杀害的有缘众生;也回向给累世以来一直护我、悯我、帮住我的所有有缘众生;也回向给大慈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和护法诸天菩萨。
      几天过来,身体、家庭、工作诸方面渐渐感觉舒心,感激涕零,于今日在此发贴发愿留证,今后志诚诵经忏悔,愿有缘众生,早证菩提,共生极乐。

      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记录,有不当之处,望师兄指正。
‘地藏’,地藏十轮经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此乃是从比喻去解释‘地藏’德号。
‘大地’有两种意义:
1、住持义:普能住持一切众生故;菩萨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众生故;
2、生长义:‘生长一切药谷茎果、供养一切众生之生命故。菩萨亦如是:能说一切妙法,长养一切众生之慧命故。
‘藏’:是世间之宝藏,有两种意义:1、含覆义:能含藏盖覆诸珍宝故:菩萨亦如是,广集一切功德故;2、宝藏义:‘出用义:如需救济贫苦,成就事业,乃当出用故。
如果以‘法’来解释‘地藏’:‘地即心地,藏即是如来藏,此菩萨彻证本心地具有之如来藏性,故名地藏。’如来藏者藏如来也,里边有含藏著一个如来,这就是众生的佛性。菩萨已证得本心地具有之如来藏性。这个‘本心地’就是本性的如来藏心也就是佛性,所以叫做地藏。
菩萨’为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略,华义叫‘觉有情’。菩提叫觉,萨埵叫有情。‘上求‘觉’道,下化‘有情’之大乘弟子也。大乘佛弟子一方面上求觉道,上求正觉,上求佛道;一方面下化有情众生,也就是普度众生。
本愿’就是立下志向,誓必要求满足。‘本’有二义:‘一是本来之愿;二是根本之愿。’又者: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之本,故名本愿。’先发个大愿来引大行,大行引发起来了,就以大行来填满这个大愿,不然这个愿成个空愿,但是光修行不发大愿,这行也修不大,所以要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的根本,故名本愿。
地藏菩萨的根本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经’翻成中国话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契’者合也。契合诸佛深奥之理,但经上讲的很浅显,所以又能契合众生根机。此外‘经’尚有:涌泉义、绳墨义、华鬘义;尚有‘贯’‘摄’‘常’‘法’四种意义。
卷上’因为这部地藏经的经文很长,有卷上、卷中、卷下。‘卷’就是现在的‘册’,也就是上中下三册,唐朝时的经不是像现在是本子,而是用一根小木棍把它卷起来成一卷,所以叫‘卷上’。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地藏十轮经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此乃是从比喻去解释‘地藏’德号。
‘大地’有两种意义:
1、住持义:普能住持一切众生故;菩萨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众生故;
2、生长义:‘生长一切药谷茎果、供养一切众生之生命故。菩萨亦如是:能说一切妙法,长养一切众生之慧命故。
‘藏’:是世间之宝藏,有两种意义:1、含覆义:能含藏盖覆诸珍宝故:菩萨亦如是,广集一切功德故;2、宝藏义:‘出用义:如需救济贫苦,成就事业,乃当出用故。
如果以‘法’来解释‘地藏’:‘地即心地,藏即是如来藏,此菩萨彻证本心地具有之如来藏性,故名地藏。’如来藏者藏如来也,里边有含藏著一个如来,这就是众生的佛性。菩萨已证得本心地具有之如来藏性。这个‘本心地’就是本性的如来藏心也就是佛性,所以叫做地藏。
‘菩萨’为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略,华义叫‘觉有情’。菩提叫觉,萨埵叫有情。‘上求‘觉’道,下化‘有情’之大乘弟子也。大乘佛弟子一方面上求觉道,上求正觉,上求佛道;一方面下化有情众生,也就是普度众生。
‘本愿’就是立下志向,誓必要求满足。‘本’有二义:‘一是本来之愿;二是根本之愿。’又者: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之本,故名本愿。’先发个大愿来引大行,大行引发起来了,就以大行来填满这个大愿,不然这个愿成个空愿,但是光修行不发大愿,这行也修不大,所以要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的根本,故名本愿。
地藏菩萨的根本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经’翻成中国话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契’者合也。契合诸佛深奥之理,但经上讲的很浅显,所以又能契合众生根机。此外‘经’尚有:涌泉义、绳墨义、华鬘义;尚有‘贯’‘摄’‘常’‘法’四种意义。
‘卷上’因为这部地藏经的经文很长,有卷上、卷中、卷下。‘卷’就是现在的‘册’,也就是上中下三册,唐朝时的经不是像现在是本子,而是用一根小木棍把它卷起来成一卷,所以叫‘卷上’。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十三品,也就是十三个段落。
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天,佛教里讲天有二十八层,在欲界第二层天就叫做‘忉利天’,这忉利天有三十三位天王。如一国有三十二个省天王,中央有个总天王,合起来就是三十三个王,以中央的大天王最大,就是弥陀经里的释提桓因;释迦佛就在这大天王的宫殿里说地藏经。
神通’:就是释迦牟尼佛含笑放光,显‘神通’。神是神妙不测,通者通达无碍,乃智慧之妙用地,得了智慧自然起妙用就有神通。
如是我闻’,意即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如’者:不动谓之如;‘是’者:无非谓之是。什么法才不动无非呢?只有‘真如之法’不被四相(成、住、坏、空)所迁,不被三际(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所易,不被时空所变易,所以真如之法它是如如不动,绝对无非,只有真‘如’才‘是’。就是人人本具的实相,人人本具的佛之性,理之体。
我闻’,‘我’指阿难尊者自称,他是多闻第一,佛陀涅槃以后,由阿难尊者把佛陀所说的法背诵出来,经五百大阿罗汉证明无误,这就结集成声闻乘的经藏:要是属于大乘法宝,虽然仍是由阿难尊者所诵出,但却是由文殊菩萨给他证明。如是这部地藏经(指法之辞)是我阿难亲从佛闻,就叫‘如是我闻’。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时’,古大德解释:‘师资道合,说听究竟’。师就是师父,资就是弟子,师父愿意讲经,弟子愿意听经,这个道相合了,就是师资道合。说法的把法说究竟了,说圆满了,说清楚了,听法听经的也听圆满了,听明白了,这叫说听究竟。
’梵语叫‘佛陀’,华言‘觉者’,就是大觉悟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之意,简称为佛。
佛经上把圣人与凡夫众生分成十个法界,叫做四圣六凡,六道众生都叫凡夫,就是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与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众生因尚依业轮转生死,所以叫做凡夫。要是超出这六道轮回,出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叫做圣人。圣人有四个阶位,小乘圣人就是声闻、缘觉。大乘圣人就是菩萨、佛,合称十法界。佛具足三觉,第一就是自觉,自觉就超六道凡夫法界成为三乘圣人,因为六道凡夫都迷而不觉。第二是觉他,不但超越六道凡夫法界,也超二乘法觉而成就菩萨法界,能自觉也能发心度众生令他觉悟。不像二乘圣人虽能自觉,但不觉他,不发心度众生。佛不但自觉、觉他,而且还觉行圆满超过菩萨法界。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他还没有圆满成佛。唯有佛是超九界以独尊,所以才叫三觉圆满。
佛母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以后七天就别世,升到忉利天。
大藏经里有一部经叫做《佛为母说法经》,就是为他母亲说了法才接著说地藏经的。佛要入涅槃,弥勒佛还没有来,这中间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久没有佛在世,这些苦恼的众生要交给谁呢?要付嘱给地藏王菩萨,这是在忉利天为母说地藏经的主要因缘。
佛上天宫为母说法也是为了要报母恩行孝道,更是为了要提倡佛门真正的孝道。地藏菩萨在因地就是因为要救度母亲,发了甚深广大菩提心要度众生;这是真正的佛门孝道。纵使像佛母上升天上,天福也有享尽的一天,还是要再轮回,所以一定要度父母出三界。才是真正尽孝道。
十方世界有无量数的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那是指一个小世界,要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百亿个化身佛,因为世界无量,一切诸佛也是不可说,不可说。‘及大菩萨摩诃萨’,‘摩诃’华言‘大’,即大菩萨中的大菩萨。这些诸佛、诸大菩萨都是地藏菩萨度化成功的,现在释迦佛要把人天大众,六道苦难众生嘱累给地藏菩萨,他们为了报地藏菩萨的大恩,都来参加法会,做影响众来拥护地藏法会。
释迦’是佛在印度释迦族的姓,中国话叫‘能仁’,能仁就是能慈悲仁慈的利益一切众生。‘牟尼’是他的名,华言‘寂默’,谓智慧离相也。佛有大智慧叫寂灭离相,寂灭而能远离一切相。佛又有大慈悲能仁慈利济一切众生,这是悲智双运的嘉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比如大车,要有两个轮子:一个悲轮,一个智轮,要是只有一个轮子这车子会翻车,一定要悲智双运,才能运载众生度脱生死河到涅槃岸。
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四圣谛法门即苦、集、灭、道。苦就是苦果,集是苦的因,这叫世间因果,这是苦法。灭谛是出世间的乐果,道谛是出世间的乐因,这两个谛都是乐。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业感缘起’,是指随业而受生。即由这个业感招来的这个生死果报,这个业就是缘。业感缘起是小乘法,是投生转世的一个‘原始理论’。
佛与佛不见面,因为这十方三世诸佛同共一法身。大乘起信论上说:‘佛与佛,无有彼此相迭相见!’十方三世诸佛,他的法身是一个,法身叫理性,真理之体没有两个,统统共一个法身,因为共一个法身,这佛与佛就没有彼此的身相,没有彼此,怎能迭互相见呢!每一个佛都有三个身!证得了真如理体了,才成了佛,这以法为身叫法身佛,没有相没有身体,没有形相。第二叫修身佛也叫报身佛,报是报他修行的功德,小乘讲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大乘家成佛要修无量阿僧祇劫,他修那个成佛的功德,所以他得了一个功德果报之身叫报身。第三种叫应化身佛,也叫应身佛,应是应这个人天二乘之机,化是变化身,合起来叫应化身!
学佛法纲要:‘实际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门中一法不废。’实际理地就是真如实地,那个真理之地,一法不立。不但九法界众生之法不能建立,连佛法也不能建立,只要建立一种法,都不是实际理地,讲真理的时候,众生法,九法界的众生法都把他空掉了,连佛的法也把他空掉了,这叫实际理地一法不立。讲理还要事呀,凡夫在事相中流转生死,在佛事门中一法都不能废掉,例如修善业不造恶,就转生三善道。造恶业就堕三恶道,六道有分段生死的轮回之苦,所以一定要学佛求出离,出三界断轮回,可这三乘圣人尚有变易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成佛,才能得二种究竟大乐,一法不废就是要你把这些纲要记住!否则学了佛,反而自生障碍。如有关‘说空’的经典,内容是这也空,那也空,不但众生空相,连空相也空,就算了解佛法,一切皆空嘛,你成佛了没?其实你一点也空不掉,一餐不吃饭,就肚子饿,一晚不睡觉,明天就没有精神,如果凡夫说圣人的话,这是打的大妄语,那或者执著事相来修行,说那么高的‘空理’干什么?但不说你怎么知道佛教的无相之理呢,不跟你说这空相之理,你处处著相,学了心外之佛岂不成了外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时”是指十方无量诸佛及诸大菩萨等集到忉利天宫的时候,如来要发起地藏法会了,放光招集有缘之人,宣说妙法。
无幽不烛,高山不能阻,屋瓦不能障,比日月等光强过百千万亿倍,故曰‘大光明’。
”者荫覆滋润的意思。佛陀放光滋润一切众生,解除热毒烦恼,滋润心田的善根生长,众生的心地得到光明,明白孝敬父母双亲的道理。
就是‘檀那’,华言行布施;
波罗蜜译为到彼岸,也就是由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就是证了佛道,转凡成圣了生脱死叫到彼岸。
尸罗’华言持戒,要持戒才能了生脱死。
羼提’华言忍辱。修行离不开众生,要度众生就得修忍辱度,忍辱能度嗔恚。布施能度悭贪。持戒则能度毁犯。
毗离耶华言精进,要行菩萨道一定要发菩提心度众生。要像地藏王菩萨尽未来际修下去,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就要用精进度。
亦叫禅那。华言静虑,也就是禅定,是度散乱。凡夫的心像猿猴被关在有六个窗子的屋里,一下跳这个窗,一下跳那个窗,散乱不安。让散乱的思虑心能静下来。一种是万缘放下一念清净,这一念是清静的思虑,所以叫静虑。
般若’华言智慧,而这里所谓的般若是指人人本具的智慧,不是世间上依文解义的那个智慧,这个大彻大悟悟出来的智慧叫做无师智、自然智,不是修行以后造作出来的,而是本来现成,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与佛无二无别的那个智慧叫做‘般若’,只因众生人人在迷,为无明烦恼所覆,所盖,只要你把这个无明烦恼的覆障给照空了,照透了,这本来的‘般若’显现了,般若不是外来,而是本性具有的智慧。以上这就是行菩萨道的六度,六度细开万种行门,也就是无量行门摄归六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正是依这六度而行。
四个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就是无量与平等的意思,也就是对著无量的众生,平等的普行六度,先发大慈心给予无量众生安乐,并给予拔除热恼痛苦,无量众生是无量的差别,众生以差别为性,但大约分成二类:(1)跟我们有缘的,叫亲的众生。(2)跟我们无缘的,叫怨缘众生,有缘的众生要度,无缘的众生也要度,否则不平等,这无量心变成有量心,所以要怨亲平等才叫大慈大悲。第三叫大喜无量心,喜就是欢喜,不是自己能离苦得乐而生欢喜,而是看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心生欢喜,这个心才叫大喜。第四个心是大舍,对无量的众生发这个慈悲喜三个心,还要把这些个相全舍掉,如果你一著相,就变成有漏的诸法,不是成佛的正因。你任运的对无量的众生行大慈大悲大喜,而不著相,三个心的相全舍了这才叫大舍。舍那个无量的心的相,舍那个怨亲平等的相,全舍了,这才真正的大舍。以上就是六度四无量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