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0|回复: 1

[其它] 净公上人关于不间断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129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不间断的讲记敬摘点滴


...果不落实,那是白说了,不落实决定得不到受用。唯有落实之后,你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那是果。所以教理行果虽然说的是四桩事,实际上是一桩,一而四,四而一。《感应篇》底下一句教给我们:

  【积德累功。】

  小注里面第一句话就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德』、什么叫『功』。存心是德,落实在事相上这叫功。所以德不积就不厚,功不累就不大。我们看诸佛菩萨,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他们所做的,这四个字包括尽了,他们所做的就是积功累德。为谁积功?为谁累德?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才真正是大德大功。我们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了解一个事实真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所以他才做。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才有妄想分别执着,只顾一身,不顾大众,总以为一身跟大众是两回事情,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他,不晓得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实实在在是自害,只有利他才是自利;自利之害就是六道轮回,就是三途恶道。这一部《感应篇汇编》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批注引证,这个本子也是经过好几代不断的增加。今天我们看的这个本子是相当完善的本子,多读,多想想,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学佛、学菩萨从这个地方学起,我们的心像不像菩萨?我们的行为像不像菩萨?常常想着。起心动念立刻就知道,我这个念头佛菩萨许不许可?我这个话该不该说?我这事情该不该做?这是个标准,《感应篇汇编》是最低的标准,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起。印祖一生极力提倡,道理就在此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二十九集)  1999/6/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9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在:

  【积德累功。】

  这一句,《汇编》批注第一段里面,有几句话很重要。人都喜欢做好事,也都期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而往往都是自己因循苟且,不能够奋发而堕落了。所以此地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订一个期限,必须在这个期限之内完成,这样子才有进步。譬如读书,我这一部书要用多少时间把它读完,这样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是无限长的时间,人心就涣散,精神意志就不能集中,所以许多人失败是这个原因。所以学它有学期,有期限的,我们上学念书也是如此,你念个大学,四年的期限,你要把它念完,这才能毕业。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要立一个期限,如期完成。『积德累功』也是如此,一天能做一件善事,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桩善事,这所谓是日行一善。如果能够精进努力,希望每天多做一些善事,像了凡先生最初发愿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发愿行三千桩善事,三年就完成,这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期限。

  在佛法里面念佛法门叫克期求证,经上给我们举的例子,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大乘经往往讲的十日、百日,百日就是三个月,这样才见到显著的效果。所以净宗,诸位常常听到,佛七的法事以七天,实际上佛在经上讲的七天是七昼夜。我们现在这个七天念佛,依旧感觉得非常的松散,原因就是没有完完全全做到,不是七天七夜。七天七夜专心一致,一定会有感应、会有成就。要真正把万缘放下,功夫才能够得力;稍稍有一点夹杂,功夫就不得力。今天有个同学,证旸师,他问了一个问题,他的问题就是说在念佛堂里功夫不得力。他没有仔细去反省,不得力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夹杂,再就是疑惑。现在因为讲堂天天讲经,疑惑问题不大,夹杂的问题大。只要有一丝毫的夹杂,心里头没有放下,就有许多障碍,我们讲的魔障,魔障现前。彻底放下,在念佛堂里面七天七夜,如果能像袁了凡那个样子,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哪有功夫不得力的道理!所以要放下,放不下,我们吃亏就大了,所以要发勇猛心,真信心,精进努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地方劝导我们不要吝财,要欢喜布施。布施就是把吝财这个念头放下,欢喜布施。不要怕别人讥笑,我们就怀疑了。有一些人不明了这个道理,这种讥笑是属于误会;有一种人是属于嫉妒,有意来障碍的、来破坏的。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存心,用的是什么心,我们一概不予理会。我们所依据的是经教、是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到我们真正有成绩拿出来,这些人自然惭愧。所以绝不怕别人讥笑,动摇了我们的信心,更应当努力的奋发。实在讲,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是私欲,自私自利,爱欲、嗜好放不下,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障碍。我们要常常反省,我们这个障碍究竟在什么地方?找到之后要彻底把它放下,要有个勇猛心来对治,我们菩提道上障碍就减轻。

  佛经里面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遇到佛法机缘相当不容易。自己一个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所以古大德提倡共修,共修是依众靠众,靠大众来勉励自己,来警策自己,这是个对治的好办法,所以才有大众在一起共修。澳洲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下个月七月十八号开始打十个佛七,七十天。这七十天的佛七,我们是日夜不间断,每天二十四小时念佛,这样念七十天。最近他们在积极筹备。佛七当中,除澳洲当地,各个地区有念佛的同修来参加,也有从新加坡去的、从台湾去的,从香港、从美国去的,我们欢迎真正发心,一切放下,好好的用功。

  批注里面有几句话,我在这里念一念大家听听,「不要空为美言而实行不副」,希望我们都能够说到做到,要有恒心,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始终如一。许多的人开头还不错,很象样子,但是时间久了就懈怠、就放逸。我们不避嫌疑,也不避冤枉,不因循,不间断。世出世间法,诸位都要晓得,所谓「好事多磨」。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末法时期,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跟佛陀说得很清楚,魔有意要破坏佛法,用什么方法?末法时期,魔王叫他的魔子魔孙都出家,披上袈裟来破坏佛法。世尊听了这个话之后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真正用功、真正修行,障碍的人很多,包括我们佛门自己的人。自己人是谁?我们晓得,波旬的子孙,他们出家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破坏佛法的,我们心里清楚、心里明白。佛告诉我们,对于这些人要用什么态度?「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会。我们自己用我们自己的功,不理会他就好。不因循、不间断,不求名、不求利,老老实实,也不求果报。

  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会的事,利益众生的事,我们很认真努力去做,有的时候还要委曲婉转去做,避免障碍!近代的大德教导我们低姿态去做。为什么一桩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情,还要低姿态去做?避免一些嫉妒障碍。我们最近发心帮助澳洲那边一个老人院,这个事情没做成功,什么原因?障碍的人太多。这是我们自己的疏忽,如果当时低姿态来做这种事情,这个事情就做圆满了。这是给我一个很好的教训,也真正证实了好事多磨,我们有很深的体会。细细想一想古圣先贤的教训,真是大学问,真实经验之谈,不能不读,应当依教奉行,要认真的去学习。

  在古代,中国民间都晓得有一个窦燕山,《三字经》上有,「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这个人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在三十岁的时候都还没有儿子,这在古人就生烦恼了,结婚多年没有小孩。有一天他做了个梦,梦到他的祖父告诉他,他说你命里头没有儿子,而且又短命,就教他你要修善、要积德、要累功,要修积功德。他自从在梦中祖父教导之后,他就非常认真努力,命里没有儿子,以后有五个儿子,这是求得的。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样,袁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儿子,以后他有两个好儿子,这证实了有求必应,这才是求得的。所以求要以善心善行、要以真实功德做求的本钱。你没有善心善行,没有功德,你拿什么去求?决定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天天磕个头、烧几支香、供一点香花水果就求到的,没那么便宜的,一定要认真修行。

  有求必应,这个道理是因果的道理,所谓是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因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有求必应是这么一个道理。佛法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所以佛教导我们求都是教我们发心,发菩提心,教导我们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不要去做利益自己的事情,这样才是真正的断恶修善。为自己利益是恶边事,为社会、为众生那些利益那才是善边事,那断恶修善的意义我们才能体会。能够损己利人这是大善,果报不需要求,自然现前,善因善果。如果我们所作所为,对社会、对众生是不利的、是有害的,对自己是有利益的,眼前你虽然得到一点小利益,大灾难就在后面。最大的灾难是死后三途的苦报,决定不能够避免。这些道理现在人懂得的愈来愈少,这些事实真相佛在经论里面虽然说出来,现代人展开经卷看看,笑笑,这是迷信,他不能接受。等到自己死了以后堕落三途,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所以「积德累功」,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我们应当相信,相信的人、奉行的人有福。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集)  1999/6/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30

  各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

  【积德累功。】

  在《汇编》解释里面,引用了《了凡四训》里面「积善」的一段话。这个一大段过去虽然讲过很多遍,还是要常常讲,为什么?虽然讲过,我们没有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多想一想,要把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把做不到的原因消除掉,我们才有救。否则的话,眼看着我们前途一片黑暗,就要走向三途,要走向地狱。这些都是事实,而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我们没有走菩提道,我们是走三恶道。所以这一番开示就非常重要。它节录的文很长,我们只采取辨别善恶的几条,跟大家再一次的来研究。《了凡四训》里面讲,「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这个端就是端正的行为,曲就是不端正的行为。「有阴有阳」,阳是你行善大家都知道,受社会大众的赞叹;阴是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对你的报答非常丰厚。「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他说了这么多帮助我们辨别。善恶两个字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实际上很难辨别,所感得的果报,吉凶祸福,非常微妙!前面我们读过,正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人一生、生生世世就是一个因果报应,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今天我们讲到这个地球、这个世界,诸位细细去思惟、观察,又何尝不是因缘果报?

  所以佛家用因果两个字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也不例外,经论里面常讲「佛法因缘生」。透彻因缘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对于这个事实真相迷而不觉,这个人就叫凡夫。了凡先生就他自己一生修学的心得,写了这十条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必须要细读深思,奠定学佛、做人的根基,善莫大焉。他有几句话说得很好,「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这几句话说得好,这是真实的教诲,是他自己一生真实的心得。你想断恶修善,你对于断恶修善的道理不够透彻、不能明了,往往自己以为是做了好事,其实是造业。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时时可以见到,尤其是近代,近代人不读古书。我们要晓得,古书上的记载是历史的经验,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经验,它的差误不大,可信度很高。如果我们凭借自己一...(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


...一天就是在干这个事情。所以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这就是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