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04|回复: 2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这个觉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觉悟,这都是我们中国文化概念里面所没有的。
  先讲「智者」的含义。智,包括三类: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是佛学术语。第一个意思是「一切智」,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一切智,括弧里面就是简单的注解,「知法总相」。「法」这一个字在佛学里是一个代名词,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总代名词;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论、一切的现象、一切的过程,一切的一切,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微尘,我们今天所讲的原子、基本粒子,皆称为「法」,所以法是宇宙万有的总代名词。「总相」就是共同的现象,无论哪一法都不例外,都有共同的现象,这个相我们就称为总相。每一个法不相同,我们就称为别相,差别的现象。佛法讲「缘生性空」,性空就是总相,缘生就是别相。
  总相相当於现代哲学所探讨宇宙的本体,别相相当於哲学所讲的现象。本体是什麽样子?本体是空相,佛法讲空寂;但是这个空不是当作「无」讲,空不是什麽都没有。佛法里面讲空,空里头有;空不是无,空是有。那奇怪了,有怎麽能说空?说空是因为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到,但是真的存在。譬如电波,我们拿个无线电收音机,频道一对马上就有声音,电波充遍空间,我们看不到。电波在哪里?抓也抓不到,但它确实有。所以佛法讲空,它有,它不是无。《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法的总相是「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从本体上讲,一切法都是空的,现代科学家也似乎体会到这个意思,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麽样的精深博大。现代科学家承认,一切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才有种种元素,有元素再加上不同的方程式,所以才有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追根究柢都是同一个物质—基本粒子;这个东西,科学家发现这是最小的物质,所有东西全是它组合的。它从哪里来的?它的究竟又如何?科学家不懂。佛法里说得更深,这个基本物质从哪里来的?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这就是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体。唯识里面讲「见相同源」,见分跟相分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本体;自证分就是自性,见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世界,相分就是物质的世界。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变动。为什麽?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後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於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相信科学不断的进步,一定能够发现这个原理。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
  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麽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分别、执著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法总相。怎麽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著、不分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的觉悟。对於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
  这个正觉并不圆满,为什麽?只知道一切法的总相,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是空寂的,但是不知道现象怎麽来的。晓得皆是基本粒子组成,没错!基本粒子怎麽会组成这麽多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怎麽来的?这就讲现象,这个学问又高一层。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称为「道种智」。道种智:「种」就是种类;在宇宙之间,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种类无量无边。这麽多的种类怎麽来的?一般人想不出来,以为一定有个神在那里制造。神造万物,神就太忙了,一天到晚忙著制造,造了这些人後来又反对祂,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这些宗教家们找不到答案,就想出一个神来制造。神是从哪儿来的?是人心里变现出来的。上帝能造万物,什麽人造上帝?我们大家造了上帝。我们要是不承认祂是神、是上帝,祂也无可奈何。所以不是上帝制造的。「道」就是道理、程序。什麽道理,怎麽样一个过程,会演变到现在的森罗万象?这个学问就相当复杂,这种智慧就是道种智,这是菩萨的智慧。道种智现前就叫做「正等正觉」,比正觉要高一层,他不但知道宇宙的本体,还晓得一切现象发展的过程。知法总相就是理体上的认识,「知法别相」就是现象的认识。
  第三种智慧,这是最圆满、最究竟。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称为「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我们讲本体跟现象是分开来说,其实本体跟现象是一桩事情。如果拿《心经》上的话来说,一切智就是「空」,道种智就是「色」,一切种智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是一不是二。假如诸位能够发现到一,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入门;佛法的门称为不二法门,你就入不二法门。你晓得总别不二,这就入了佛门;如果总别是二,你就无法入门。这是说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是起用当中的正知正见,就是我们讲的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智慧现前,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唯有佛圆满证得。
  三种智有密切的关系,是一而三、三而一。罗汉偏在一切智,菩萨偏在道种智,唯有佛才圆满。我们学佛最聪明的修学法,知见要圆不要偏;主观就偏,客观就圆。诸佛如来没有丝毫主观观念,他是圆融自在,阿罗汉有他的主观观念,菩萨也有一些主观观念,所以他不圆。这是说明我们如果想学聪明,就要学客观,不要有主观观念存在,才能够成就圆满的智慧。
  这三种智,从什麽地方得到?从一心当中得到。行门里面,直截了当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就是《弥陀经》使用的方法—一心不乱。在中国,无论哪一宗、哪一派,没有不念佛,包括禅宗;禅宗的课诵本晚上都念《弥陀经》,都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里修行的方法有两千多种,可以说是相当之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自始至终就是修念佛法门;而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显示出无论哪个法门,可以成就正觉,可以成就正等正觉,但是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代表一心不乱,唯有一心不乱才能达到一切种智。所以念佛法门是修学一切种智的方法、手段,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觉者」,这是讲智慧的作用。智是体,觉是用。有体就有用,如果没有作用,这个体要是得来也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个作用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解脱;如果用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来说,佛(佛性)就是法身,智者就是般若,觉者就是解脱;解脱就是得大自在。作用又分两方面:一个是对於本身,一个是对於环境;对本身的是「觉察」,对环境的是「觉悟」。这里有两个专有名词,第一个是「烦恼障」,第二个是「所知障」。烦恼本身就是障碍。所知本身不是障碍,所知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但是所知现在变成不知,这里面必定有一种障碍,障碍所知,我们称它为所知障。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一定要清楚。
  「烦恼障」:烦恼障就是见思烦恼的总称。「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跟思想错误,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烦恼。见思烦恼里,以「我见」为第一。《唯识论》说了一百二十八根本烦恼,以及等流与随烦恼,数目繁多。《百法明门论》把它归纳为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归纳为大类,每一类里面包含的头数是说不清楚的,烦恼无量无边。
  我们要想断烦恼,这烦恼像树一样,无量无边是枝叶,能够找到它的根本,从根本上断就容易。烦恼障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才有烦恼,如果没有我,烦恼就没处落脚。烦恼障的根源是我执,所知障的根源是法执,这两种执著要是破了,这两种障碍就没有了,这才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种种烦恼,它能够扰乱我们的身心,能够障碍涅盘。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我们的真如本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确确实实是圆满功德、是清净寂灭,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现在我们的心不清净,不清净是因为你有烦恼;你有烦恼才不清净,有烦恼才不自在,有烦恼才有无量无边的苦报。所以学佛,首先就要断烦恼。
  学佛最低的限度要能够改造命运,要能够转业,这是最起码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就白学。像袁了凡,确确实实把自己的命运改过来。在台湾,许多学佛的人,後半生的命运都是自己学佛当中改造的。李炳南老师今年九十六岁,他说他的寿命没有这麽长,顶多也不过六十九岁而已,今年九十六岁,自己修得来的。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有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今年五十九岁(注:民国七十五年),也是修得来的。这就是学佛最起码的好处,我们已经得到了。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转,学佛就没有效果,没有成绩可言。
  转业从哪里转?就是转这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都要靠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智慧能破障。这两种障,障智慧,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圆满的功德,障碍的结果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谁造的?烦恼障造的,烦恼障要是打破,六道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用禅定的功夫成就第九定;六道里面有四禅八定,没有第九定,第九定超越六道;第九定将我执破了,烦恼障断了,就没有六道轮回,所以阿罗汉没有六道轮回。这就说明六道轮回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到後面第五讲讲到十二因缘,再告诉诸位轮回是怎麽一桩事情。烦恼能够发动业力,使你在轮回里面生生不息,在这里面轮转。烦恼的性质是束缚,使你不自在,束缚这一些有情的众生。这个束缚是无形的,譬如你烦恼了,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离开轮回生死。烦恼障涅盘、障生空(人我空)。
  「所知障」:所知障是以法执为根本。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对它起执著,这也是麻烦事情。它的头数有多少?跟烦恼障一样,无量无边。所知障把我们本来所知的境界变成无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智慧跟佛一样大,佛是无所不知,我们原本也是无所不知,现在我们是将本能失掉,无所不知变成一无所知,学都学不会,糟糕不糟糕!为什麽会失掉?这当中有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法执」,对一切法起分别、执著,所以就变成障碍,把我们的一切智丧失掉。
  也许我们听了会怀疑,凡是知识一定要学习才会知道,那不学就会知道吗?真正的智慧不要学。佛经里常说「无师智」,师就是学习,不要学习;「自然智」,也不需要修学,自然就知道。这个话说起来你不相信,不是你常识能想像得到,你在一生当中也没见过这样的人,你当然不相信!可是这事情是真实的。《六祖坛经》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大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也没有到外面参学过。他善根深厚,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听了几句就开悟。我们读了几百遍、几千遍都不开悟,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麽他能,我不能?他听经的时候没有我执、没有法执,所以一听就开悟。我们今天听经、读诵,有我执、有法执,统统是障碍,障碍很严重,当然开悟不了。所以要晓得,佛法是破执著的。如果一切不执著,一听就开悟,一看就开悟,悟了以後的境界就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多少人向六祖请教,问经典里面道理,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来我听听。」他就念一遍,念了之後,六祖就为他讲解;他没学过,意思完全明了。因为没有障碍,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变成智慧,这是无师智、自然智。
  心要清净,心里不能有一点点东西,有一点点就是障碍,不是烦恼障就是所知障。所知障能障菩提(觉性),使你对於一切法不觉,迷惑了。烦恼障起来的时候,一定带著所知障;所知障起来的时候,不一定带著烦恼障。这两种障碍,虽然说一个障涅盘,一个障菩提,其实严格的讲,烦恼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障菩提也障涅盘。我们只能够说,哪一种障对某一方面障得多一点,其实都是障碍。
  「觉察」:觉察是「对烦恼障」。对是对治,烦恼障是病,觉察就是药,拿这个药来治这个病。觉就是觉悟,察就是观察,我们现在所讲的反省,做反省、省察的功夫。如果不能够深深的去反省,我们在境界里常常迷惑,起无量的烦恼。下面两句是比喻,比喻烦恼障的害处,「侵害如贼,觉贼无能」。贼是小偷,混到这里来,我们的财物要受损失;就好比烦恼障起来之後,我们真性里面的功德不能够现前,清净心不能现前。心本来是清净的,蒙上这一层烦恼,心就显得不清净,觉了就能够恢复。觉贼无能:你若觉察,贼就发挥不了作用,能力使不出来。所以烦恼不怕,就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
  怎麽觉法?这就是我们修学关键所在。首先要晓得烦恼的形相,要认识它。烦恼的形相,大经大论里有很长的文字讨论,简而言之,中国人所讲七情五欲就是烦恼的相,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如果我们读《唯识论》、《百法明门论》,对於烦恼的形相就有一个概略的了解。然後这些形相一现前,我们自己立刻就觉悟到,我烦恼起来了;只要你一觉悟,烦恼就不起作用,就转变了。还有一个最简单区别的方法,我们的心是清净光明的,如果在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我们这个心不清净、不光明,这就有烦恼,就有障碍,这个时候一定要提起观照;这一观照,烦恼就没有了。
  什麽是观照?怎麽观照法?我告诉诸位,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观照,就是观照的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南无」是皈依,「阿」是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这一句名号翻成中文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我样样都要觉悟,岂不是这一句佛号帮助你回头;从不觉喊回来,你要依觉,不能依烦恼。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顺心的境界起了贪心,你立刻就觉察到贪心是烦恼,清净心里没有贪爱;贪心才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从贪欲里回头。贪是不觉、是烦恼、是迷,从这里回头,依觉;觉心清净,不生烦恼。这个佛号就管用,念念将我们从烦恼里唤回来。只要一把佛号忘掉,烦恼就起作用,一个接一个来,烦恼就增长、相续。
  所以念佛是断烦恼的功夫,念佛要这样的念法,才能够得一心不乱,因为这种念法,念到有相当功夫,烦恼不起现行。虽有烦恼,你念佛功夫念得很好,佛号完全把烦恼降伏住,这就是「功夫成片」,净宗讲带业往生就是这种程度,决定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身心很自在,因为一天到晚没烦恼,没有烦恼就快快乐乐,很自在。功夫再深一点,把烦恼念断,烦恼障整个破掉,没有我执,就得念佛三昧,就叫做「事一心不乱」。如果功夫再深,连所知障也破掉,那就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成佛(分证佛),因为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见得这一句佛号妙不可言。
  有很多念佛的人迷信,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以为阿弥陀佛会保佑他,没想到阿弥陀佛没理他!怎麽晓得没功夫?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脾气还挺大的,你得罪他,他生气好几天,你赞叹他几句,他欢喜好几天,这怎麽行!这就是烦恼一点都没断,烦恼还是常常起现行,佛号压不住烦恼,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我就来接引你,查遍净土经论没这个说法。人家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哪怕一生就念了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就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去不了。《弥陀经》上讲得清清楚楚,往生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破烦恼障就一心不乱,破所知障就心不颠倒。净土法门与教义完全相应,不能够通达教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不好。所以无量法门都是要破二障,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不例外,也是要破二障。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叫做自信,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信解行证,第一个就要相信自己,然後相信诸佛菩萨能够为我们做增上缘,能够帮我们的忙,帮助我们自信,帮助我们自悟,帮助我们自修自证。一切要依靠自己,不依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觉悟」:觉悟是对治「所知障」。这里也有一个比喻,「昏昧如睡,觉即分明」。我们睡著了,什麽都不知道,可是醒来之後又恢复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起了分别、执著、妄想,对於外面环境的真相就不能够认识,好比睡著了;如果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我们的能力又恢复,就好比又清醒了。可是分别、执著说来容易,要想真正把它断除,的确不容易。所以初学一定要在定功上下手,那就是一定要修禅定。可是修禅定之前,一定要修戒律,戒律帮助你禅定。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太深,习气就是烦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