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61|回复: 0

净公上人讲解文言文集锦第五九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文言文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解文言文集锦第五九卷







...这样的敏锐。如果佛说的话,这个事情是真的,那我们就要警惕了,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了?发心容易,说大话容易,事实摆在面前,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想一想,实在受不了,那我就不要冒险,我就不要充面子好看,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是关键的时刻,就是关系到你来生往那里去。这个时候,一念 恚心生起来了,一念后悔心生起来了,就要堕三恶道。堕三恶道,那个时间就太长太长了,那是无量苦。这个帐,自己要好好盘算盘算。你实在不明了,多读读大乘经论。大乘经论也不是每一部经

   里面都说得那么详细,古今大德有把这些事情汇集起来,像《法苑珠林》,《经律异相》,这对我们初学就方便多了。最方便的是《饬终须知》,《饬终须知》是文言文写的,现代人国文的修养不如过去人,所以也有一些大德发心,把它重新改写,改写成白话文,叫《饬终须知》,你看看就晓得了。

   我们为了提倡这个本子,怕人家看到《饬终须知》,看到饬终,心里就难过,就不想看。其实这是一桩大事情,又不能不知道,所以我把这个小册子换了一个名字。馆长往生的时候,我们印了一万本结缘。我把它换成《怎样念佛往生成佛》,这个名字就好听多了。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是我们学佛人必须要读的一本书,不管你是学那一宗,学那一个法门;换一句话说,人没有办法避免死亡,这个东西不要忌讳,人生必走的道路,任何一个人不能避免,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做妥善的准备。

   问:师父这样开示,对我们学佛者非常重要。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对死亡这一件...(净公上人种善因得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

这个话是真的。我过去在福建建瓯住过六年,一直到抗战时期,他们家里头代代还有贤人。她的后代依照道长指点,把她葬在那个地方。果然,葬下去第一代,她的后人就有九个中进士,所以在福建有这么一句话,‘无林不开榜’。每当科举的时候,考试中举人、中进士的,林家人最多。这是他们的祖宗,这个老太太诚心布施救人,终年不疲不倦。“累代”是世世代代。“簪缨”,这是讲从前作官戴的帽子。帽子上面的带子叫缨,系帽的带子叫‘缨’,这边插发的是‘簪’。这都是说明官做得很大。这个家族非常的兴旺,无不是得力于祖宗积德。子孙继续不断行善积德,保持家风,代代不坠。



在中国这个例子有很多,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我们在古文里面读的《义田记》,知道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所以,民国初年印光大师赞叹,中国祖宗积的大德,后世子孙代代都受到他的福荫,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孔子,二千五百多年家道不衰,世世代代的帝王对孔夫子都尊敬。今天,在民国时代,孔子的后裔在国外都受到外国人的尊敬,夫子的余福。第二位就是讲范仲淹,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这是宋朝时候人。第三位,他讲的是叶状元,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末,三百年不衰。印光大师举这三个人,祖宗积的德厚。再看下面第五位:



【冯琢庵太史之父】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



【为邑庠生】



“邑”是县。在...(净公上人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师话吗?敢不尊重老师吗?我父亲对老师这么尊重,我当然要尊重,尊师重道,是父亲教的。老师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大礼,他要不认真教导学生,他怎么对得起人家的父母?受这么大的礼,接受供养,供养多少倒无所谓,人家家长这样真诚,把子女托付给你,你要不能好好的教,你有罪过!



尊师重道是怎么样教的?父亲教的。父亲不在,一定是家里面的长辈,代表父亲教导你尊师重道。所以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恩德,活到这么大的年纪,念念不忘!为什么会念念不忘?小时候父亲教的。在私塾里面,老师教导我们,他也是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生活教育,洒扫应对、穿衣吃饭,老师教的。老师做榜样,学生跟老师生活在一起。行有余力,这才学文。行有余力,行是什么?生活教育。都做得不错了,都很有规矩了,走路有走路的样子,站立有站立的样子,对人懂得礼节,对长辈应该如何,对平辈应该如何,你都懂得,从小养成习惯。然后再教学文,文是什么?识字。都是念古书,这些古书,老师只教句逗,只教你念。从前我们那个时候念的书,还没有标点符号,上书的时候,学生要拿著自己课本,老师拿著朱砂笔,给我们把句子圈出来,句逗。教我们念,就是字念得正确,不能念错;句子念得清楚,不能够念破句,那就错了。只教句逗,只教识字。



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同学们年岁大的,有十六、七岁的,大我很多;小的,大概七、八岁,我们是很小的。每个人念的课本不一样,有念古文的,有念《四书》的,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念的是《幼学琼林》,那是属于一般常识,现在来讲是常识课本;有念《千家诗》,有念《百家姓》。老师只教句逗,不讲书里头的意思,不讲解的。到什...(净公上人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力,行是什么?生活教育。都做得不错了,都很有规矩了,走路有走路的样子,站立有站立的样子,对人懂得礼节,对长辈应该如何,对平辈应该如何,你都懂得,从小养成习惯。然后再教学文,文是什么?识字。都是念古书,这些古书,老师只教句逗,只教你念。从前我们那个时候念的书,还没有标点符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