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9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十二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弥勒。初业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于少欲。不生热恼。何以故。弥勒。少欲菩萨。于一切过皆悉不生。堪为诸佛清净法器。而不系属在家出家。住于真实最胜意乐。不为卑下亦不惊怖。离诸恶道堕落畏故。无能映蔽舍耽味故。众魔境界得解脱故。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诸天及人亦当爱羡。于诸禅定而不染着。住边际故。其心质直无有谄曲。于五欲中亦不放逸。见其过故。如说修行能住圣种。同梵行者亦当爱乐。弥勒。若有菩萨智慧聪敏。于此功德能如是知。以胜意乐当舍利养。以胜意乐住于少欲。为断贪爱而发起故。】
「弥勒,初业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于少欲,不生热恼」。这一句是总说。「如是观察」,像佛前面所讲的一桩一桩的过失,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自自然然就能够舍利养,自然就能够喜欢少欲,不生烦恼!
「何以故」?以下是别说,佛给我们说了十四句,十四种利益。
第一,「少欲菩萨,于一切过皆悉不生」。「少欲菩萨」,我们现在一般人说,生活简单清苦的这一些修行人。生活是愈简单愈好!现在看到生活很清苦,他一切过失悉皆不生,他没有过失,这就不是凡夫。凡夫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过失。才知道所有一切过失从哪里生的?从贪欲生的。他把这个贪断掉了,贪瞋痴就断掉了。
第二,「堪为诸佛清净法器」。这个意思是说,他是一切诸佛教诲的对象,他能够接受佛法,诸佛菩萨都喜欢教他。为什么?他能接受,他的心清净,清净心能够接受大法。
第三,「而不系属在家出家」。于在家出家,他的心都清净,都不染着!
今天有许多同修来问:「学佛要不要出家?」
我说:「不必要出家。在家修行一样成佛作祖!」
他说:「那为什么你要出家?」
我说:「我在世间这许许多多行业当中,我喜欢这个行业!」
这是正确的理由。出家是一个行业,是什么行业?牺牲奉献的行业,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统统舍弃了。弘法利生是没有条件的,是不能跟人家讲代价的。我讲一座经,你们对我要恭敬供养多少,那就变成生意买卖了,那就有条件的了。无条件的牺牲奉献,这个很乐,很快乐!我自己的生活很简单,就一个人,吃饱了、穿暖了就够了,什么都不要了。
你们今天供养我的这些钱,我跟诸位同修说,我修到什么程度呢?钱对我没有用了。我这一次在外国住了一年多,一块钱都没有花过,没有用钱的地方。银行给我的信用卡好多张,我有四、五张金卡。没用过,从来没有开过张!所以钱对我已经没用了。这个很自在、很快乐!你们是为没有钱烦恼,我现在人家送给我钱,我生烦恼。送来干什么?做什么用好?这是确确实实不系于心,不牵挂在家出家,你才真正得自在。
第四,「住于真实最胜意乐」。你的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法喜充满,这是真快乐,自在、快乐。
第五,「不为卑下亦不惊怖」。你的心神永远是安稳的,没有恐怖。任何巨大的灾变,你遇到也不惊不怖。为什么?能够不为外境所转。《金刚经》上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能做到这一条了。
第六,「离诸恶道,堕落畏故」。一般人怕堕恶道,少欲知足的人决定不堕恶道。即使不学佛,不求往生,在六道轮回,他也不堕三恶道。凡是堕三恶道的人,欲望太多了,贪瞋痴慢太重了,才会堕三恶道。没有贪瞋痴的人,怎么会堕三恶道!
第七,「无能映蔽,舍耽味故」。他的智慧、他的德能没有人能够障碍他。「映蔽」是障碍他的意思。为什么不能障碍呢?因为他没有任何嗜好,没有任何的贪着。世间人能够操纵一个人,能够控制一个人,必定有把柄落在人手上。哪些是把柄?总不外乎名闻利养。你有贪着,他抓到了,他就可以用这个控制你。你怕死,他用死来威胁你。你死都不怕,他对你无可奈何了。你贪财,他用财来控制你。我不要财了,那财也不能控制你。只要你有所贪爱,有所耽着,你就会被妖魔鬼怪控制,他就能障碍你。你能够舍弃一切利养,妖魔鬼怪对你也无可奈何了,也不能障碍你。
第八,「众魔境界得解脱故」。从魔境里面他不能障碍你,你在魔境里面自在了。「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
第九,「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你的心行与诸佛菩萨相应,所以得佛护念。「称赞」就是护念的意思。
第十,「诸天及人亦当爱羡」。诸天善人对你爱护羡慕。
第十一,「于诸禅定而不染着,住边际故」。虽然得禅定也不染着禅定,也不贪爱禅味,这才能生智慧。如果对禅定生染着,得禅定不能开智慧。为什么?他住在禅定里面,有所住了。而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无所住是空有两边都不住。凡夫住有,贪着利养就住在利养里,贪着禅定就住在禅定里。所以,空有两边都不能住。两边都不能住,这叫「住边际」。「边际」就是两边不住!
第十二,「其心质直无有谄曲,于五欲中亦不放逸,见其过故」。这一条很重要。「质直」就是真诚。他的心真诚,没有谄曲。与大众相处,在五欲六尘当中,他也能够恭敬、谨慎而不放逸。「放逸」就是很随便。他并不随便,他很恭敬、很谨慎。为什么?知道五欲六尘的过失,所以他不贪着!
第十三,「如说修行能住圣种」。他能够依着佛的教诲去做。「能住圣种」,前面讲的四圣种:衣、食、卧具、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佛教他断的,他很喜欢去断,佛教他修的,他也很乐意去修,这就是住圣种。
第十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