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3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3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割截身体是凌迟处死,没有怨恨。为什么?过去造的这个业,现在应该受报。过去我这样对你,现在你也这样对我,一报还一报,一点怨恨都没有,这个债就了了,就报完了,好事。
没有一样不是好事,遇到善人这是顺的增上缘,遇到恶人这是逆增上缘,统统都增上,都帮助我们自己提升,都帮助我们消业障。顺境消福报,逆境消恶报,统统是好事,统统是佛事。能帮我们消业障,怎么不是佛事?所以,菩萨满心的欢喜,法喜充满,喜从哪来的?善人替他消福报,恶人替他消灾殃,所以他快乐无比,这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看不到,他遇到善的时候他执着,情执,那造业了;遇到恶的时候他怨恨,又造业了。后面果报无穷,那叫大错特错。有智慧的人到此为止,后面,后面没有了。
『祸福相承』,这句话尤其重要。承,《会疏》解释「受也,继也」。「盖宿世业因,善恶夹杂,故后世受报,或先乐后苦,或先苦后乐,苦乐相继,祸福相倚,故云祸福相承」。祸当中有福,福当中有祸,完全看什么?如果你觉悟,用觉心,觉心,祸里头有福;你用的是迷,凡夫,福里头有祸,因为他不会享福,他享福在造孽,这就福里头有祸。譬如说他大富大贵,他每天要饮酒吃肉,这是享福,他不知道造的这个业,后面是祸在等着他,福里头有祸。如果他大富大贵,他是学佛的,持斋念佛的,遇到灾难,灾难里头有福。他享的清福,再艰苦的生活他不以为然,他很满足,他很欢喜。祸福没有一定的,也是唯心所现,觉悟的心,祸变成福;迷的心,福变成祸。这就是佛法里头为什么把般若摆在第一,般若是智慧,有智慧,那就有福没有祸,遇到祸也是福,他不生烦恼。他在灾难里头没有委屈相,没有怨恨的念头,处之泰然。
先乐后苦,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得很多,例子最多。享受太过分,到晚年破产了,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全现前,苦不堪言。苦后面还有苦,这个苦是花报,后面的苦是果报,果报在三途。人决定不能欺负人,人决定不能占人便宜,决定不可以损人利己,损人利己决定是祸害,眼前得到小利,后头果报有大灾大难。自己再苦也不贪小便宜,这个重要。不夺取别人所拥有的,要常常存着成全别人,不障碍别人,这个心好。这个心后面一定有福报,现在虽然困苦,将来一定发达,为什么?人心善。最怕的是有权有势,利用自己的职权、利用自己的势力欺负别人,压迫别人,这就造罪业了。「作善得福,造恶得祸,皆是自作自受,故云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没有人代替,祸福无论大小,都是身自当之。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全摆在眼前,要你能看得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下面一段,「善恶分明」。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谁能知?佛知道。从『善人行善』到『从冥入冥』这六句,综合《会疏》及义寂师他们的解释,「释曰:善人者,种善因之人,来世生尊贵家,身形端正,缘境和美」。缘,人事环境;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和,家和万事兴,物质环境美,身心适悦,这是乐。那是什么原因?是种善因得来的果报。我们不要羡慕别人,要好好修自己,这种福报看起来是不错,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以后麻烦可大了,这在我们现前看到了。今天在我们这个社会,发大财的、做大官的、有权有势的,全是过去种善因的人,这一生他们得的果报,我们看到了。这一生他们的为人,他们的存心,他们如何待人接物,跟过去的因不一样。财色名利贪而无厌,巧取豪夺,这一生福报享完怎么办?来生三途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远远不如生在贫穷人家,能有德行,好学、上进,晚年福报现前这个好。晚年没有福报,人真可怜,年轻人没有福报无所谓,他有体力,他能熬得过去,老人不行。
什么是真正的福报,中国人懂得,外国人真不知道。你看中国过去的社会,你就晓得中国的智慧,中国人把享福放在晚年。小孩从小严加管教,让他培养一个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有能力抉择善恶,善的我选择,不善的我拒绝,他有这种能力。自己再苦,也不会起个念头去占别人一点便宜,这是不义,不能干。换句话说,从小要锻炼他,依着佛法的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小孩不淫欲,淫包括过分,饮食起居都不可以过分,宁愿欠缺一点,不要过得太好。严加管教,奠定德行的基础。稍稍长大,在中国古时候,十三、四岁求学了。十二岁之前属于扎根,虽然学的一些东西,那是文字,实际上还是着重在清净心,淳厚的德行,着重在这里。十三、四岁慢慢懂事了,这时候才修学问。到弱冠,二十岁,就很有成就了。
参加国家的考试,拿到学位,从前叫功名,现在叫学位,教育完全是你自己家庭负责任,学位是考取的。县考秀才,考取秀才你的生活就有保障,国家给你生活待遇,在古时候都是粮食。你看《了凡四训》,考取秀才,一年国家给他八、九十石的粮食。八、九十石一家吃不完,他卖了可以做别的事情。省考举人,国家考的叫进士,进士是最高的学位。学位愈高国家给你的俸禄愈多,不做官也有。所以,古人愿意读书,读书可以不要去操心,做这些劳作,国家供养他,供给他。只要他自己安分守己,他不会受冻,不会受饿,他的生活很正常。
注子里头又说,「复又明达」,明是智慧,达是通达,人情世故他通达,这叫明。「若更多作善业,勤修福慧,乃得生天」。这一类的人真有,而且怎么样?不在少数,他明白这些事实真相,认为人间还是太苦。有缘,世间法受了佛陀的教诲,佛教的影响,都讲缘分,讲缘分的人都随缘不攀缘,有缘就做,没有缘不求。诸葛亮早年,年轻,在家里头种地、读书,没有缘,一生喜欢做隐士。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去礼请他,这是缘。一而再,再而三,这缘成熟了,为了感恩,不能不出去,在社会上做一番事业,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有缘要做好样子,不能做坏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