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度证入者。皆大乘菩萨故。四土圆融故。无藏通二乘沉于偏空。滞于寂灭之苦。此土二乘。有被偏空涅槃所滞碍。不发大心。故为苦。彼土翻此。但受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熟众生等乐。
【解】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
【钞】彼国实报土。皆禀圆教一心三观证入者。智圆融故。无别教隔别不融之苦。故但受无碍等乐。
【解】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
【钞】究竟等者。究竟寂光土。理智不二。身土一如。法身渗漏。真常流注者。乃指别妙觉。约别教虽称究竟。约圆教犹是分证之位。犹有渗漏流注之苦。法身渗漏等者。菩萨不思议变易生死也。无明未尽。故十二因缘未尽。因缘未尽。故法性之水。渗漏流注也。彼土受用同佛。故但受称性等乐也。正释四土竟。
△二点示行妙。
【解】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方是极乐净宗)。
【钞】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者。谓正称名时。便以佛善根为己善根。以佛福德为己福德。故云同佛也。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既曰少善不生。随云持名能生。可见执持名号。乃多善根多福德。福善多。故能圆净四土。圆受诸乐。此非生净土后圆净圆受。乃正念佛时。一念相应一念净受。念念相应念念净受。故曰行妙也。三别明苦乐竟。
△四结指同居。
【解】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钞】逊者。让也。十方佛土皆有同居。要让极乐同居殊胜奇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其苦乐。优者。胜也。收机最广。故优入。下手最易。故从容。念念即佛。故横超。不落九界。故度越。佛说苦乐之意。正在同居厌苦求乐。舍染归净耳。经文初约能受用释竟。
△二约所受用释(此亦转释上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故。下广释一科。亦然)。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以严际畔)七重罗网。(以严空界)七重行树。(以严露地)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钞】极乐庄严。当阅大弥陀经。及十六观经。兹不具录。
△疏中分三。初总释胜境。二别明四土。三问答破情。
△今初。
【解】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内因外缘)也。
【钞】文分二节。初略释经文。表者。显也。以果显因也。七科。即三十七科道品。释在后文。七科不出戒定慧。栏楯表戒。防过失故。罗网表定。以定覆心故。行树表慧。道树高远故。四宝者。彼土宝实无量。但言四宝。表四德也。此土同居方便。唯有四倒。故曰凡圣四倒。彼土同居。人人实具四德。常者。无量寿故。乐者。但受诸乐故。我者。无量光故。具八自在我故。净者。净土无染故。八自在我者。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以一尘身。遍大千界。三能示大身。轻举远到。四能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刹。犹若虚空。下文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即此八大自在我也。皆四宝下。明胜境因缘也。自功德深者。多善根之因深。他贤圣遍者。多福德之缘强。此皆一句万德洪名之所现也。总释胜境竟。
△二别明四土分二。初明四土横竖。二明四土圆融。夫若约性德。则非横非竖。今言横竖。乃约修德。虽分性修。乃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也。若约此土往生。或称名号。或作观想。或生同居。或生上三。总名横超。若约彼土同居进入上三。则有横有竖。根性不等故。若利根则横入。钝根则竖进。横入则修圆顿止观。则论相似分证之别。竖进则修次第止观。则有即空妙假之分。虽分横竖。横竖皆圆。非前三教。故教观纲宗。约化仪教。立三种止观。今但约顿渐二种。不定止观亦在其中。
△今初。
【解】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钞】此明同居土因果也。以二感为因。土体为果。此土唯横无竖。此等庄严。总指四土依正二报。增上善业。别指同居。乃专称名号所感。亦是修圆教五品观行所感也。专称名号。为增上善业者。以念念即佛。乃我成佛之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也。但言增上者。以增上缘。总摄前三缘也。善业者。中道无漏善业也。五品观者。谓随喜。读诵。解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以此二行为能感之因。同居净土为所感之果也。缘生胜妙五尘为体者。缘生。谓因缘所生法也。胜妙者。非娑婆之粗恶也。五尘。谓色声香味触也。体者。国土之体质也。
【解】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钞】此明方便土因果也。因则有横有竖。竖则即空观智所感。横则相似三观。言即空者。非通教即有之空。乃圆教即中即假之空。相似三观者。乃一心三观。证入相似位者也。妙真谛者。非是偏真。乃不思议真也。无漏五尘者。无见思漏。尘沙漏。无明漏。乃中道无漏五尘也。
【解】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钞】此明实报土因果也。妙假观者。不思议假观。即中即空之假也。约竖而论也。分证三观者。一心三观之分证位也。约横而论也。妙俗谛者。不思议俗谛也。即中即真之俗也。无尽五尘者。随拈一尘。皆具一切尘。谓一一尘中一切尘。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尘中一切心。一一心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刹。一切刹尘亦复然。(云云)也。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钞】此明寂光土因果也。即中观者。即空即假之中也。不思议之中。约竖而论也。究竟三观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