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6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接受。请看经文: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不要再等待了,我们身体强壮健康这个时候,赶紧『努力修善』。批注里头,「右段劝谕世人,舍恶修善」。佛慈悲到极处,佛用什么来帮助我们?用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他在一起的菩萨、罗汉很多,确确实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只做一桩事情,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用什么方法?用教学。教学,身行言教,自己要做出榜样给人看,别人才相信;自己没有做好榜样,你怎么劝人,人家不相信。所以释迦牟尼佛现身说法,教你把世间名闻利养、富贵放下。人家肯吗?释迦佛示现,他出生在帝王家,父亲是国王,而且他是长子,继承王位的。他十九岁离家去修道,去求学,王位是大家争的,他让出来了,这做出样子,不是假的。宫廷里面富贵荣华的生活他不要了,他到外头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做出来了。告诉人,国王不好当,国王要操很多心,事情要办不好,对众生有不利,他将来要背因果责任。为什么舍弃王位?怕做得不好。别人相信了。
求学十二年没有结果,结果就是开悟,没开悟。把十二年求学放下,离开家庭,放下王位,这是放下烦恼;十二年所学的不能开悟,把所学的放下是放下所知障。两个障,烦恼障、所知障,十九岁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到菩提树下入定,这开悟了。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教五比丘,给他们讲苦集灭道,讲四圣谛,憍陈如开悟了,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来?不从外头来,外面学来的是知识,内心悟出来的是智慧。智慧管用,智慧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智慧开了,无师自通。他在鹿野苑讲四谛法,四谛法跟谁学的?没人教他,自己悟出来的。以后讲《方等》、讲《般若》,讲《法华》、讲《华严》、讲《楞严》,这些大经大论他从哪里学的?诸位要知道,没有人教他,完全是从自性清净心里面,般若智慧里面生出来的,不是外头学来的。开悟之后佛说了,自性当中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相好,都是无量无边际的。见性,把性德完全开发出来,能教化众生。众生包括些什么人?最高的包括等觉菩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有能力教他们,最下面包含无间地狱。是用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没开悟,性德有,它不现前。
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说这句话,具足什么?智慧、德能、相好。本自具足,人人都有,所以不敢轻慢一个人,也不必骄傲。为什么?每个人的智慧、德能是平等的。佛法是真平等,我们到西方世界,到那边修行证果成佛了,所得到的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阿弥陀佛没有一样东西给我们,这个要知道。如果说有一样东西给我们,那叫外道。全是自己自性里头本自具足,要知道!那我们的真心,真心本无动摇,自性本定。所以佛陀的教育学习圆满了,什么叫圆满?见性就圆满,没有见性不圆满;明心见性,真圆满。大乘佛法教什么?就是教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要明心见性,佛陀这个头衔你就有了。佛陀这两个字是梵语音译的,意思是觉悟,究竟圆满的觉悟,就称之为佛陀,人人都能办得到,只要你肯放下。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于是世尊哀之」,每个人本来都是佛,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对他们哀叹。「劝醒世人」,劝他觉悟,「何不趁此强健之时,努力修善」。修什么善?要修大善,要修遍法界虚空界第一大善,这第一大善能够包括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善法,一样都不漏。给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善中之善,没有一法能跟它相比。一心专念就是努力修善。「将欲待至何时」,现在不干,你等待什么时候?「人老体衰,难于精修」,修行要趁年少,愈年轻效果愈显著;老人体力不够,念念就忘掉了,念念烦恼就现前了。如《涅盘经》里所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话,「迦叶」,佛叫着迦叶,「譬如甘蔗,既被压已」,这榨甘蔗,「滓无复味」,那个渣滓没有味道了。用这个来比喻人,「壮年盛色,亦复如是」。人在少壮的时候精神最好,二十到四十,最好的时候,精力旺盛。「既被老压,无三种味」,慢慢老了,四十以后就逐渐老化,四十到六十,六十到八十,八十以后就没有了,不谈了。中国古人所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在这个世间,能够活到七十岁不多,八十、九十很少。年老怎么样?失三种味,第一个,「出家味」;第二个,「读诵味」;第三个,「坐禅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三种味,「出家味」,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在第三页。《大乘义章卷第十一》有说到,「信家非家」,佛给我们说的你要相信,家不是家。这一句意思很深,缘聚缘散。寿冶老和尚光明讲堂有一副对联,我在那里住过两个月讲《楞严经》,上联好像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你看,这是佛看家,对这个家的看法。但是佛菩萨有智慧,能把这个家变成一个道场,那就好了。中国古圣先贤有智慧,能把这个家变成一个学校,变成一个社团,这中国的大家庭。所以它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好像房子有四根柱子,把它撑起来。这在外国没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四根柱子,家道、家规、家学、家业。佛法是更深入、更彻底,告诉这家只是有缘相聚,聚在一起又造业。
「出家学道。解脱种种在家之难」,出家是就为这个,不再在家庭里造业,不再受家的拘束。「受离欲戒」,欲是欲望,受三皈、五戒、十戒、出家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得戒爱味」,真正受戒,依教奉行,尝到法味,这叫「出家味」。「地持说此为出家乐」。出家如果没有乐,人为什么要出家?《论语》第一句话,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是读诵味。为什么喜欢读书?读书乐,里面有味道。出家乐,出家万缘放下,与世间隔绝,不受世法影响,不受世法干扰,真乐。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