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6|回复: 8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关于执着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222205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执着的讲记敬摘点滴


...用的是什么功夫?他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想也没用,算了,干脆不要想。云谷禅师则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了不起的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这就是相信命运,相信因果,想了没用处,他还是迷惑颠倒。真正通达明了他了解,知道事实真相,他的妄念没有了。妄念没有,有正念,妄心没有了,真心现前,那是智慧,真智慧,这个不能不知道。

  另外一种人,下愚,下愚他真的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很听话。像谛闲老和尚这个锅漏匠,那就是标准的下愚。笨,学什么都学不会,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一生苦不堪言。谛闲老和尚是他的同乡,小时候在一起玩的玩伴,这找到一定要跟他出家。可是出家也不容易,寺庙里面那么多人,你什么都不会,连上殿都不能,人家就排斥你,就讥笑你,你寺庙住不住。老和尚很慈悲,给他剃度了,在乡下找个破庙,没人住的,叫他一个人去住,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你一天到晚尽管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他说将来准有好处。他也不问什么好处,老和尚也不给他讲什么好处,就叫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在附近找了几个护法,照顾照顾他。念了三年,你看人家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赞叹他「名山住持方丈、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他死了以后,站在那儿还站了三天,人家给老和尚报信,在乡下来回要三天,他站着三天,替他办后事。这是什么?这是下愚,所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好教,不费事。

  最麻烦就是当中这一段,上不上,下不下,半调子,最麻烦的。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为谁?就是为当中这个,上下两头,那太简单,太容易了。所以,下愚不能够轻视,成就很高,而且成就快速。我们最近有听到一位同学,也是念佛往生,这个也算是下愚。年轻的时候也常常跑道场,遇到一位法师告诉他,真正念佛人可以在家里念,无论干什么事情佛号不间断,不必跑道场。他听了这句话就明白了,从此之后干事不说话,心里念佛。什么事都干,佛号不间断,预知时至往生,往生的瑞相希有。老实!所以老实人真可贵,决定不能够轻视,不能轻慢,说他傻,说他愚。他在世的时候,人家都说他傻瓜,他一点也不傻,一天到晚就抱着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什么都没有,最后他成功了,他心定了。

  你看现在举世之人心不定,我在澳洲,澳洲大学请我到学校去跟学生讲课,我不去。为什么?昆士兰大学我去了一次,学校邀请,来告诉我:法师,你讲话的时候不要超过二十分钟,最好十五分钟。我说为什么?太长了学生听不下去,就是学生没有耐心,耐心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他心就乱了,他就没有心再听,那我还去干什么?所以我说现在学校里的大学生比不上我们佛堂里的听众,我们佛堂你看,我讲经一般都是两个小时,有时候四个小时,他们都能够听得很欢喜,听得都不动。他们只有十五分钟耐心,你说怎么行?他能学什么?他能成就什么?论文怎么写出来的?找些参考数据,东凑西拼搞个大拼盘出来,这样出来的。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那个时候我很想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他告诉我,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来听课你会大失所望。这个话是四十年前,不止,五十年前,我学佛五十四年了,五十年前,半个世纪。五十年之后的今天,他的话完全兑现了。所以今天能有耐心的人就有成就,没有耐心的人肯定没有成就。《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法得成于忍」,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忍就是耐心,最重要是耐心。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你的心就正了。心正是什么?自受用的,心地清净,对待一切人事物平等,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觉而不迷;慈悲心现前,慈悲是对待别人,叫深心、大悲心。必须到意诚之后,这个心才能生起来,所以意诚就是《观无量寿经》讲菩提心的体,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没有妄念,也就是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个心是至诚心,那是菩提心之体,真心。心正,正心是它起作用,它作用是正而不邪,所以对自己清净、平等、正觉,对别人慈悲,这个叫正心。

  「心正而后身修」,你看对待自己清净、平等、正觉,对待别人大慈大悲,这个人叫真正的好人。慈悲心怎么会害人?所以身修,我们具体的讲,《弟子规》、《十善业道》、三皈众戒,他统统做到了。而且是很自然的做到,一丝毫不勉强,确实有点像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踰矩」,他达到这个境界,叫身修。到这个时候你自己能够成就,决定影响你一家人。你自己得度,身修我们讲就是自己得度,你自己得度,首先度你一家人,你一家人一定被你感化。我们今天不能感化一家人,你自己修身没做得好,你可不能怪「他们业障太重」,统统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是错误的。一定要回过头来,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自己才会有进步,我们进步才能感化别人。

  所以舜,中国的舜王,历史上都称他为最有智慧,大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给诸位说,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来不说是别人有过失,都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你看他当年那种生活环境,那时他才十几岁,二十岁左右,那个环境。自己母亲死的早,父亲娶了个继母,继母对他不好,继母生了个小孩,一家人都想害他,常常都想置他于死地。别人、邻居都打抱不平:你的父母怎么可以这样对你?他就跟邻居吵架,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我父母好,你不可以说他们,是我自己做得不好,不能让父母生欢喜心。天天想自己过失,天天改自己过失,三年之后把他父母感化了。这是齐家,家齐了,这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

  家齐而后国治,你看他这些邻里乡党统统受他感化,最后国君知道了,国君是尧王。尧王听说有这么一个人,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王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让他自己儿女细心观察他是不是真的德行。这一观察回报,真的,一点不假,尧王才征召他,就等于说是征召他来为国家做事情。他工作了许多年,尧王细心观察,这个人确实有智慧、有德行、又有能力,最后把王位让给他,真实智慧。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舜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了。

  决定不能说别人不对,我对,别人不对,这个就错到底了。到底怎么样是对的?我错了,别人都是对的,这是真正对了。特别是现在这个世界,怎么样能够化解冲突?怎么样能够促进和平?我们要做榜样给人看,讲没有用处,批评人,不服!谁愿意接受你批评?我们自己修忏悔,时间久了,他会忏悔,「这个人是个好人,我们不能这个态度对他」,这才是个办法。一定要用自己真诚心,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别人,这样就对了。家齐而后国治,政治清明,安和乐利。

  古时候国都不大,那个时候中国没统一,我们知道中国是从秦始皇开始统一的,在这个之前都是列国。周朝的时候叫八百诸侯,八百多个国家,中国现在很多的县,从前就是一个国。所以中国人讲天下,你看讲国家的不多,讲天下的很多,讲天下就是讲列国。这是什么?心量大。你看古籍里头讲天下讲得太多了,讲自己国家讲得不多。这就说明中国人的教育很早就拓开心量,就求这个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安定。

  现在这个地球,很像中国春秋战国那个时代,所以孔孟之道在今天推行很管用。推行的技术是智慧,没有高度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没有私心,有私心就没有智慧。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不行,常常想到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也不行,都不能够服人。念念为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族群、每个众生去着眼、去想,这世界和平工作可以做,这就是孔孟的、尧舜的教诲。所以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说得很有道理!中国传统教学跟大乘佛法都着重在修身,佛法讲自度,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真的是以修身为本。

  「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就是平等。安定和平,第一个要素就是平等,不平就会有冲突...(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不是固定的,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应当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没有一定的,这就是最适合的,这叫便,便宜。所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才能够真正达到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才能普度一切众生。

  所以四悉檀第一个,你看欢喜,世界悉檀第一个就是你要叫众生生欢喜心;不生欢喜心,他就不肯跟你接触,你就度不了他。也就是你想把明明德这个道理去教导他怎么个修法,你首先要人家欢喜接受。所以诸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第一个,世界悉檀,随乐。众生欢喜不一样,他喜欢什么你能够随顺,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都能随顺。随顺他们的喜爱,随顺他们的风俗习惯,人家才欢喜;我们一定要怎样,那就行不通了。像我们跟许多宗教交流,我进入他们的教堂,我对他们供的神我礼拜,有很多人看到奇怪,他们的信徒看到生欢喜心,我们拜他的神。我们拜完之后告诉他,我们的神跟你的神是一个神,不是两个神,是一个神。在你这个地方现这个样子,在我们那里现释迦牟尼佛的样子,不一样,是一个神,不是两个神,欢喜!这里头什么矛盾、隔阂、冲突自然就化解了,一定要彼此互相学习教理。

  我的长处就是我学他们的经典,跟他们的往来,你们的经典我懂,我都会讲,我的经典你不懂,你不会讲,这鼓励他应当要多学。你看看我们的神,在基督教怎么讲法,在天主教怎么讲法,在佛教怎么讲法,在回教怎么讲法,多听、多学习,才知道我们的神伟大。决定不能说是我这个是正法,你们是邪法,不可以。统统是一个神讲的,在不同地区讲的,对不同对象讲的,大家才恍然大悟。我说我们今天住在这个地球上,现在交通便捷,科技发达,信息发达,我们现在地球变成地球村,我们环绕地球一周,三天!我们是地球人,我在外国人家问我:法师,你哪里人?我说地球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你也是地球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亲切了,这个道理要懂,这就是方法,佛家讲的四摄法。

  第二个,为人。为人就是我们要,佛法讲契机,契机里面讲的是人。人,种族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历史渊源不相同,信仰不相同,我们都要学习,然后才能跟他相处,才能够帮助他。他信什么样的宗教,我们赞叹那个宗教,可不能说你那个宗教不如我,我这个比你好,那马上就反抗。一定要晓得,确实中村康隆讲得对,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观音菩萨现身,这是我们要能够理解的。所以入境随俗,你进到他的宗教,你就要一切都随顺,大家都欢喜。要赞叹,要勉励,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和平,才不至于发生冲突。世界的安定和平,宗教占很大的分量。只要宗教能够团结和睦,对于整个世界和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族群亦复如是。对国家,我访问很多国家领导人,他们都喜欢跟我接见,帮助你这个国家怎样安定,世界怎样能够走向和平。这是我们一般俗话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对,大家都欢喜,这个要晓得。

  第三对治,对治就是要针对现前社会的病态,我们怎样改法,怎样帮助他。就像治病一样,现前,这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现在,现在社会有哪些毛病。现在社会上最严重的是不重视伦理德道教育,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那我们今天就特别提倡这个,尤其是特别提倡《弟子规》、《十善业道》、《沙弥律仪》,这基本的戒律,这就是对治,属于对治。

  第一义是讲究竟的目标,就是我们常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有等级的,要把它提升到最高。你说信基督教的,我们真正能够指导他,将来一定升天堂,他的目标在这里。伊斯兰教的要帮助他生天园,佛教的要帮助他生净土,这叫第一义。他们自己最高的愿望,我们要帮助他达到,这叫第一义。

  所以,佛以四随,以四悉,悉是普遍,悉檀,檀是布施,檀是梵语。这两个字要是翻译起来就是普遍布施,这四种叫遍施,遍施才能够把第一愿圆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在后面,你们那张里头没有,我这后面画了一个图,画了一棵树,我想我会把这个给你们大家做参考。这个树就是说明本末次第,平天下就像这个树,树叶花果,树叶。治国就像树枝,齐家就像树干,修身就像树的本;下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埋在地底下的根。所以说是有本有末,有先有后,一定要明了,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的修学决定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本正简体混合文稿由 净公上人影音全文检索系统 http://ft.amtb.tw 自动合并产生,文字正确性请以 正体中文为主]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01
2005/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统统能得定。禅定两个字的定义一定要清楚,现在有很多人听到这个名词,意思很模糊,他不了解,《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坛经》是依据《金刚经》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金刚经》世尊对须菩提的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禅定。六祖大师讲得比这个更清楚、更白,「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在什么地方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

  所以会修太方便了,真正是懂得的人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我们看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什么?这是慧,这就叫根本智。那我们这个慧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没有定,见色闻声都被外面诱惑,他引诱你动贪瞋痴的念头。看到这个东西喜欢了,这个贪心就起来了,讨厌了,瞋恚心就起来了,所以这就是没有定功,把你内心里面烦恼引发出来了;如果你有定功,见色闻声如如不动,智慧就现前了。所以定是修学的枢纽,不是修定那就不是佛法。我们念佛是用一句名号「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来修定,你看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一起,马上就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不管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统统把它摆平,统统把它归结到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来修定,才得管用!这就叫以一念来止一切的妄念。

  所以这一念叫正念,正念还是有念。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念,没有正念就会有妄念,所以正念要提起来。古人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句阿弥陀佛叫觉,作用在此地。人家问我们念佛,你要能答得出来,我不用这个方法妄念止不住。用别的方法,行,方法八万四千,无量无边,随个人喜爱。我喜爱这个方法,你喜爱那个方法,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没有好争执的。所以法门一律平等,只要有效果就好。心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现前,你看东西、听东西,人家问你不一样,你的看法、想法都不相同,决定跟圣人的教诲相应,跟大自然的法则相应,这就是正慧,这就是受用。

  正慧一定是和平的。我今天走进这个讲堂,看到这个背后「和平」两个字,我的看法跟诸位也不一样。我一进门,一看这个和平模模糊糊,有一点影子,好事情,和平已经开始放光了。如果有机会,下次我们再在此地讲演,那个和平就更明显了,那和平落实了。现在这幅图案是有和平的愿望,没落实,这我们看法就不一样。生欢喜心,我们要非常认真努力把和平落实,平才有和,不平就没有和。

  怎样做到平?我要重复告诉大家,我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遍,要把自己的内心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的念头打掉,使我们自己的身心和谐,我们的身、我们的心回归到大自然;大自然是平等的,大自然没有分别,大自然没有执着,大自然没有妄想。离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回归到大自然,在佛法里面讲「回归自性」,在儒家讲「回归本性」。你看《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里头没有对立,本善里面没有分别,本善里面没有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不善,我们的功夫从这个地方做。这样做就身心健康,身心跟宇宙、跟大自然合而为一,他怎么会不健康?和平是最健康的。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中国人文化渊源博大精深。这大家都常讲的,我们听到这是赞叹的一些话,它博大精深在什么地方?他懂这个道理,他能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健康长寿。所以中国文化的特色是教育,第二个特色是养生。中国的医学,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有五千年的智慧,有五千年治疗方法跟效果,这能长寿。我的老师他的医道非常高明,我那个时候跟他学佛,也很想跟他学医。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说佛你可以学,医不行。我说为什么?你年龄过了。我跟他的时候是三十一岁,他说年龄过了,你如果是二十一岁我一定教你,三十一岁来不及了,所以叫我专心跟他学佛。这些常识他讲给我听。

  中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养生,养生里面第一个是长寿。依照中国医学的理论,人的寿命应当要活两百年。好像一个机器一样,机器它使用的期限可以使用两百年,你活不到两百年是你自己不会使用,你糟蹋这个机器,你把它搞坏,这个机器是可以用两百年,它的目标在此地。第二个目标是防止疾病,如何在生活当中调理,让你一生不生病;第三个目标才是治病,你生病才给你治病,这是第三个目标。所以我们要懂得第一跟第二。

  学佛之后在佛法里所读到的跟医学的理论相应,人要怎样能够生活得健康长寿?中国人常说「忧能使人老」。人的衰老疾病,忧虑太多,妄想太多,分别太多,执着太多,这对你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又说「常生欢喜心」,人能够常常生活在欢喜当中,你就不会衰老。忧虑是老病的根源,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健康从哪里来?心要清净,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就法喜充满。你看夫子,我们在《论语》头一句看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欢喜、喜悦。这个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称悦。外面来的是快乐,第二句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是从外面来的,喜悦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像泉水一样,内心发出来的喜悦。喜悦是你德行、学问天天有进步,这个快乐!我们佛门里面讲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他怎么不欢喜!这就是养生之道,我们自己要做,做了什么?给别人看,这就是化他,要真干。

  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句话拉到佛门里面来的,本来是很排斥,这句话拉进来,这一生当中真的学到了。一生对人、对事、对物,老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就天天在学,天天在修。所以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想。夫子所讲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我这个忧虑跟孔老夫子是差不多的,现在对自己没有忧虑,是看到一切众生造作不善,社会动乱不安,确实这是忧虑。但是这个忧虑于自己没有利害得失,所以自己心行是清净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大纲领。这三个纲领,性德,一切众生统统具足,哪个人没有明德?明德就是佛家讲的自性,儒家讲的本性本善,本性!明德,明是智慧,德是才能、是福报,佛家讲的相好。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才能、无量无边的福报,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可是本来具足的现在没有了,现在智慧没有了,才能、福报统统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华严经.出现品》里头说得好,它的经文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智慧是此地的明,德就是才干,相就是福报,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佛给我们一语说破,我们今天本有的智慧才干福报为什么会没有?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样东西把它障碍住了,并没有真的失掉。好像太阳一样,今天下雨阴天,云彩把太阳遮住了,不是太阳没有,是遮住了。这个云彩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除掉,你的智慧德相就又恢复现前了。

  教学功能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些障碍除掉而已。所以佛菩萨自己除掉,再帮助我们也除掉,除掉之后恢复到性德,性德大家是一样。所以佛法真平等,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凡夫看诸佛如来都是众生。所以诸位要知道,你什么时候成佛了,不要问人,哪天眼睛一张开,全是诸佛如来,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睁开眼睛看一切众生,还是这个喜欢,那个讨厌,你就要警觉到,你是凡夫,你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你要努力把这个烦恼习气拔除掉,你才能成功。

  明德,你看上面加上个「明」,上面的明是动词,下面明德是个名词,因为明德不明了,所以再加上明明德。这个大学之道就是道理方法,没有别的,恢复自己的明德,把自己的明德让它再明白过来。这就是自利,佛法里面讲的自行自利。自利之后一定要利他,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二,那你没有觉悟,自他是一不是二,你真正觉悟了。所以对待别人跟对待自己一样,能够舍己为人,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任何条件。这真正明白!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从事于教学工作,难得,更难得的是义务教育,他不收学费,没有希求学生给他任何回报,没有,统统是付出。一体,自他不二,他才能做到。就像父母对于婴儿的照顾,无微不至,没有任何条件,一体。真正觉悟的人懂得,所以他一定是亲民。

  至于这些名词,明天我们还有一会,我再细细跟诸位来做说明。最后终极的目标「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圆满,恢复到本性本善,恢复到法身理体。用什么方法?就讲道,道就是下面的修德。修德里头第一个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什么?得明德,得亲民,得止于至善。这个表这样画起来诸位就会看得很清楚。用佛家的话来讲,知止是戒,定、静、安是佛家讲的禅定,虑是讲的慧,戒定慧。戒慧讲一个,定讲了三个,讲得细;后面是得,得就是证,就是证前面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如果我们把下面看作修德,这个上面可以说是果德,果德就是性德,性修不二,这我们不能够不晓得,性修不二。修德圆满,性德全现,修德的果,果的利益我们讲果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平是平等,天下都能得到平等,平等当然和平,当然是安定的,所以这是果德。平天下,我们底下讲,和谦、和睦、和敬、和爱相处,和谦相处互助合作,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和敬相处、和爱相处互助合作。我们今天说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孔孟学说可以做得到,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再会。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02
2005/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档名:28-21-02

    尊敬的丹斯里先生,尊敬的诸位校长,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德,晚上大家好。现在让我们在一起学习「大学」里面的一段经文,这段经文就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总纲领、总的指导原则。在从前入学的时候,老师给学生的传授,首先就是要讲这个纲领。文我们节录下来了,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文是接着前文所讲的「本末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义理深广无有边际,我们学习要细心去体会,不能够粗心大意把它看成浅显而漠不关心,这就错了。

  昨天跟诸位介绍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这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明德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简单的说,本性本善,凡是人,没有例外的。在佛法里面讲,不但是人,而且包括了九法界众生,甚至于包括了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为什么这样说?那就要讲到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这桩事情,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外国许许多多的学者专家、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那里探索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论让我们大家心服口服。这桩事情孔子他不谈,所谓是「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他是避而不说。但是世尊在佛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讲得很透彻。如果我们读了佛经再去读四书就像吃冰淇淋一样,你能够深入透彻的去理解,你知道其中的法味。这才知道明...(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才能做到。就像父母对于婴儿的照顾,无微不至,没有任何条件,一体。真正觉悟的人懂得,所以他一定是亲民。

  至于这些名词,明天我们还有一会,我再细细跟诸位来做说明。最后终极的目标「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圆满,恢复到本性本善,恢复到法身理体。用什么方法?就讲道,道就是下面的修德。修德里头第一个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什么?得明德,得亲民,得止于至善。这个表这样画起来诸位就会看得很清楚。用佛家的话来讲,知止是戒,定、静、安是佛家讲的禅定,虑是讲的慧,戒定慧。戒慧讲一个,定讲了三个,讲得细;后面是得,得就是证,就是证前面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如果我们把下面看作修德,这个上面可以说是果德,果德就是性德,性修不二,这我们不能够不晓得,性修不二。修德圆满,性德全现,修德的果,果的利益我们讲果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平是平等,天下都能得到平等,平等当然和平,当然是安定的,所以这是果德。平天下,我们底下讲,和谦、和睦、和敬、和爱相处,和谦相处互助合作,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和敬相处、和爱相处互助合作。我们今天说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孔孟学说可以做得到,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再会。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02
2005/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档名:28-21-02

    尊敬的丹斯里先生,尊敬的诸位校长,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德,晚上大家好。现在让我们在一起学习「大学」里面的一段经文,这段经文就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总纲领、总的指导原则。在从前入学的时候,老师给学生的传授,首先就是要讲这个纲领。文我们节录下来了,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文是接着前文所讲的「本末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义理深广无有边际,我们学习要细心去体会,不能够粗心大意把它看成浅显而漠不关心,这就错了。

  昨天跟诸位介绍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这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明德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简单的说,本性本善,凡是人,没有例外的。在佛法里面讲,不但是人,而且包括了九法界众生,甚至于包括了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为什么这样说?那就要讲到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这桩事情,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外国许许多多的学者专家、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那里探索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论让我们大家心服口服。这桩事情孔子他不谈,所谓是「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他是避而不说。但是世尊在佛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讲得很透彻。如果我们读了佛经再去读四书就像吃冰淇淋一样,你能够深入透彻的去理解,你知道其中的法味。这才知道明德、至善,跟佛法讲法身、法性原来是一桩事,跟宗教里面所讲的唯一的真神、造物主,也是一桩事情,这才能够豁然贯通,那我们的信心自然就生起来。

  「明」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正如佛在《华严》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说明了九法界的众生都迷失了自性,所以不能证得法身、本善。「大学」里面所说的明德,明德不明了。教学没有别的,教学就是明明德,我们要把我们的明德再找回来;在佛法里面讲,我们要把法身自己亲自去证得,跟此地的明明德是一个意思。

  如果用佛法更浅显、更白一点的句子来说,明是智慧,唯有智慧才能破迷开悟,德就是效果,那就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是事,破迷开悟是真因,因跟果就相应。迷破了之后,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才能、福德统统具足,统统现前,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称他作菩萨,在中国称之为圣贤、君子。自己恢复了自性之后,自自然然会帮助别人,为什么?恢复之后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就像我们身体一样,四肢、五官、百骸,一个身体。身体哪个地方有痛痒了,我这左手有痛痒了,右手一定去摸摸它,搔搔它的痒,它需要谈条件吗?右手说我帮你忙,你要感谢我,来谈条件,不需要,为什么?一体。唯有真正觉悟的人知道宇宙是一体,众生是一体,所以爱心自然而生。

  在中国古代教学里面,父子有亲,这个亲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一切教育都从这个亲爱发扬光大,到最后是爱一切众生。所以佛法的教学根本,我们常讲四心,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帮助众生得乐,悲帮助众生离苦,离苦得乐,最后止于至善,喜舍,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不但我们自己欢喜,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欢喜怎么生的?从哪里生出来的?《论语》第一句就给我们说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晓得欢喜心是从学习里面生出来的,自自然然,一丝毫造作都没有,所以这叫天性,这种乐是天性。

  夫子赞叹颜回,颜回确确实实做到了贫而乐,乐的是什么?乐的是法喜充满,乐的是学而时习之。如果没有学而时习之,颜回生活很痛苦,精神不会很乐,苦不堪言。我们跟颜回不一样就在此地,好学,夫子好学,世尊好学,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好学。他学习达到究竟圆满还是好学,为什么?自己修学圆满之后,这个好学做给别人看,这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给别人看。所以好学是永无止境,不是说成了佛,孔子做了圣人,就可以把好学放下,没有,更精进、更努力做出来给我们大家看,这是根本,四无量心。

  有本就有末,有体就有用,有理就有事。那个事用上,在佛法里面有四摄法,摄是摄受,非常重要!四摄法一定要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会用。这要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更好懂,容易明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现在的名词叫公关法,公共关系交际法,人与人往来的方法。从什么地方做起?从夫妇。你看看,最小的一个范围,从夫妇发展到家庭,家庭发展到社会、到国家、到世界、到遍法界虚空界,就用这个,简简单单四种。

  第一个「布施」。四摄法里面的布施,跟六波罗蜜的布施,名词完全相同,意思可不相同。六度里面的布施是要把我们悭贪的烦恼舍掉,这个施就是施舍,要把悭贪烦恼放下、施舍,目的在此,着重在自利。但是四摄法不是自利是利他,是接引众生,利他。所以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我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送礼、就是请客;换句话讲,人与人之间往来要多请客、多送礼,这个交情就厚了!这关系就从这建立的。从最小的,夫妇,太太要照顾先生,也要常常请客、要常常送礼;先生对太太也要常请客,也要常送礼,夫妻好合,白头偕老,一生和睦,这要懂得。

  往年我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九个宗教现在变成一家人了,非常的和睦。就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不同的宗教搞得那么和睦?我说这个方法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的,四摄法,所以我到每个宗教去拜访,到每个宗教去送礼,这很重要,所以以后大家欢喜,就变成一家人。

  前几年我访问日本,在没有去之前我就送了三十套《大藏经》,请那边的朋友帮我分送给净土宗的寺院,以及佛教的一些道场。所以到我去访问的时候,日本许多宗派的这些长老都来欢迎,到达那天晚上举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称赞、供养都包括在这一条里头。

  怎么样落实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礼敬、称赞、供养。称赞是有条件的,礼敬跟供养没有条件,不分是善人、是恶人、是好人、是坏人,礼敬平等,供养平等;赞叹就不一样了。赞叹是赞叹他的善,不赞叹他的恶,这里头有分别,隐恶扬善!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普贤菩萨的称赞如来就是中国人讲的隐恶扬善,人有缺点决定不能说,《弟子规》上讲得很清楚。要记住常常赞叹别人的善行、善愿、善念,我们多么欢喜,多么开心。如果常常记住别人的过失,那就错了。

  一般人都知道心,心是什么?心是善良的,所以称为良心。我们的良心,善良的心,如果天天把别人的垃圾、把别人的罪过、把别人的不善装到我们自己的良心里面,我们的良心就变成坏心了,谁的过失?不是别人的过失。别人那些不善不会跑到我们心里来,只有我们自己把人家不善拿来放在自己心上,错了。人人都知道错了,可是犯这种错误的人太多太多,我们不要去管别人,首先要回头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这个毛病?所以真正修道的人,六祖能大师讲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唯有不见世间过,我们自己才能真正恢复到纯净纯善,明明德。

  你为什么不能够明明德?你常常记到这个人过失,那个人错误,你永远不能够恢复你的明德,在佛法讲你永远不会见性,你永远不会开悟。所以不开悟是你自己把那个悟门堵塞掉了,你不懂。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做到心纯善。你看看《十善业道经》上佛讲的一段最精采的开示,文字并不长,最重要的一句话,「菩萨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善法,心善,心里头常念善,不念恶;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纯净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人成佛、成菩萨、作祖的基础条件他具足了。这些事情不是求人的事情,求自己,求人难!中国古人常说「求人难,登天难」。这个事情求自己,你自己肯干、肯做,那你就成功了。凡圣就在一念之间。一念善,你就是佛,就是菩萨;一念恶,你就是罗剎,你就是地狱。时时刻刻要反省,时时刻刻要检点,时时刻刻要改过,这才能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第二条「为人」,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为别人,不为自己,为自己错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不懂,人哪有不为自己的?中国谚语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亚视何守信先生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这个话意思很深很深,一定要用佛法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不可以为自己?为自己,增长我执,增长分别,增长妄想。我们明德不能够恢复,法身不能够证得,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那我们念念为自己就是增长妄想分别执着,对于开悟,明心见性,永无指望,真的错了。那应该怎么办?反过来,起心动念都为社会,都为众生,而且把心量扩大,不是为这一个世界,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无量无边众生,我们要发心为他们服务。佛在经典里面教诲我们要落实,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样你就能成就,你就会开悟,你的烦恼才能够断尽,你才能够恢复正常。正常就是至善,就是明德,你才能恢复。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你就能落实了,这两句可以落实。

  第三个是「对治」。对治,一面是对自己,一面是对别人。你要看我现在有什么毛病,我要用什么方法来治这个病;现在的社会有什么毛病,现在的众生犯了什么毛病,你要用适当的方法去帮助他。像今天现在这个社会有严重的病,这个病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恐怖分子,到处都是,扰乱这个社会不安。那我们现在就是,第一桩事情怎样化解冲突。所以这个学校,我参加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和平学院就是做消弭冲突,促进和平,做这个工作。这话有没有问题?一般人都讲得很习惯,我认为这句话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还是要东方,东方人温和,不能用消灭,你消灭他不服,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应该怎么样?化解,中国人用化解,不用消灭。生病了,你看西医的医生,消毒,把毒菌消灭,中国人不是;中国人讲解毒,把毒解开,不是消灭它,把毒解开,化解。不用消灭,消灭不了的。

  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好的教训方法,我们要会用,你从这上说,确确实实比西方人温和,比西方人能够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说化解冲突,而不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促进也不好,应该恢复和平,宇宙本来是和平的,恢复和平,这就对了。「化解冲突,恢复和平」,我们今天要这样说法,提醒大家,这就是对治。

  要想化解冲突从哪里做起?你要知其先后,它有次第,一定是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要修身为本。先把自己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这个物就是指天地鬼神,对这一切物,对立的观念要化解。譬如我们举个例子,我们佛教徒往往对于基督教对立,我们是正法,它是邪教;基督教对佛教对立,基督教是上帝、真神,佛教是魔鬼,对立。这个对立里面有误会,就会产生冲突。一定在内心里头把这个化解,没有对立,跟人没有对立,跟事没有对立,跟一切物(天地万物)没有对立,我们先求自己身心的和谐。

  自己身心不和,你怎么能叫别人和?你怎么能叫家和?怎么能叫社会和?怎么能叫国家和?怎么能叫世界和?所以现在我们搞世界和平运动,专家学者我把这些话提出来,大家好好的反省,我们自己的身有没有和?没有和,怎么知道没和?一天到晚烦恼,烦恼就是不和。身心和谐没有烦恼,身心和谐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那就是真的和,永远不会生病。这些是先修其身,我们修身从这上做起,让自己的身心和谐。

  我在国外参加很多国际上的和平活动,我这个样子度了很多人。跟我在一起的学者专家们年龄都比我小,他们大概都是五、六十岁,六十多岁,七十岁以上的不多,一看到我快八十了,站在我身边他比我老,他不如我,所以他自然心里就服了。就问我: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用什么方法能够把身体养得这么好?我就告诉他:清净心、慈悲心再加上素食,身心就健康了。这是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没有别的,什么补品我都不要,饮食很正常,生活很正常,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不像别人患得患失,没有得失,你才能真正把身修好。身修不好原因就是有自私,我常常讲的十六个字,我们要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你就得大自在、得大快乐,真的法喜充满。这是诸佛菩萨、大圣大贤自行化他都不会离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道,自然的大道。因为这些古圣先贤他们没有开过会,没有在一块协商过,可是所作所为自然都能够吻合,这是中国人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就是道。

  「明明德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