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4|回复: 2

[学佛文档] 幸福人生讲座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2005幸福人生讲座共十四集》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5/3/19  澳洲雪梨大学  档名:52-121-0006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看到诸位朋友的气色很好,代表昨天跟今天早上应该有吃药,按时服用,早晚一遍,一遍什么?《弟子规》,三个月马上见效,马上会感觉自己德行有变化。自己的德行一有变化,家庭气氛一定会转,所以三个月以后假如没效,请你发e-mail给我,我会负责任。但是一定不可能没有效,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本善跟智慧是每个人本有的,只是要靠我们勤劳、好学去开发出来。

  我们昨天也提到,人生最难不是奋斗而是抉择,抉择当中最根本的是抉择自己的思想、观念,因为思想念头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养成你的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习惯决定你的命运。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从根本来解决问题,而这个思想最根源的,我们是一念的仁慈之心处处替人着想,还是一念自私自利,所衍生出来的人生将有相当大的差别。当能念念替人着想,这是理智,这是智慧,那命运将会愈走愈宽广,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是我们假如是一念处处是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而不为人着想,那这个叫意气用事,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也会与人有很多磨擦、冲突,这样的命运,这样的人生,会愈走愈沉重。

  所以我们也要静下心来,几十年来的人生是愈走愈轻松还是愈走愈沉重?学贵自知,我们有自知之明的时候,才肯用心来转变自己错误的思想跟习惯。学习首先要发耻心,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为我们在杭州讲课讲到五天课的第三天,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士,他就走到我们面前来,他就一直说这三天的课实在太好了,太好了,他就一直讲这三个字。那刚好他陪我们一起到餐厅,一路上还是: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看他的表情觉得他很喜悦,但是不知道他在好什么。

  后来到了餐厅他要离开以前,他就对我们说:蔡老师,我活了四十岁,终于知道我人生错在哪里,所以太好了。发现自己错在哪是高兴的,因为几十年来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又不肯认错,为了这个面子死不认错,日子好不好过?其实不好过。当人真正对不起,真正认错,那个心才没有飘在半空中;当知道错在哪,人生的下一步才会走的明白,才会走的踏实,才不会再造作自己后悔的事情。他就说道:我知道太太为什么跟我离婚,为什么孩子跟我不能沟通,为什么同事这么怕我,我终于把问题找出来了。所以人生不能不明不白。

  隔天(第四天早上),刚好这位朋友他又送我们到餐厅去,因为他以前是武警,所以主办单位派他来保护我们老师。结果第四天早上,他就告诉我,他说:蔡老师,我们在这里坐一会。刚好菜还没有出来,我就坐在他的旁边,他就站起来,然后站在我面前,他就说:我这一生只拜父母,只拜老师。那我一看他的这种态度我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妙,我就赶快爬起来,赶快跑掉。结果这位男士很坚定,一步踏到前面来就把我抓住了,你看我这么纤细的双手,他又这么强壮,他就把我按住,他说:蔡老师,你一定要让我拜。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其实他是非常受教的人,但是在几十年的人生当中,却没有机会闻到古圣先贤的教诲,他那种心里的激动很深。我们今天有这个缘分能够闻到亘古不变的智慧,我们也应该有所定位,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都能因而得利益。

  所以学贵立志,我们要立定志向,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让更多的人跟家庭不要有这样的遗憾,让人生走了几十年都还不知道如何来经营人生。我们昨天也提到了,诸位朋友,你们立志立好了没有?这是关键,没有立志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立志每天都是悠悠放任,得过且过。而日子在过很快,有时候你突然回头,怎么三个月又过去了,半年又过去了。

  我们在海口开课程不是对孩子开课,是对家长跟老师开课。一般都会觉得这个经典,儿童经典读诵是给小孩学的,这个认知错误。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教儿教女一定要先把自己教好才行。《论语》里面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或者老师自己说到做到,其身正,你没有给孩子、没有给学生很多规定,他也会循规蹈矩;假如为人长者、父母自己都没有做到,虽然规定孩子一大堆,他也不肯做。有可能在你面前做了,但是你离开以后保证阳奉阴违。

  我们今天告诉孩子要好学、要读书,每天都盯着他赶快去读书,结果我们坐在那里看电视,这样有没有效果?我们坐在电视机前,开始对着孩子嚷嚷:赶快去念书,赶快去写作业。孩子站起来依依不舍,虽然是往前走,头还是看着电视,然后要上楼梯以前就抱在楼梯口的柱子上,久久不忍离去。这个母亲开始:我数到三,你再不上去我就家法伺候。孩子无奈走上去了,脑子里在想什么?想电视,想女主角、男主角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当他坐在书桌前,虽然眼前是书,脑子是什么?是电视情节,所以这样读书有没有效果?效果有限,他心里服不服?你叫我读书,你们都看电视,这样怎么会公平。久而久之,他心里就会有很多不服。

  当我在讲这一段的时候,很多家长听了都在那里笑,他们为什么笑?因为他们常干这种事。这样的孩子,他读书绝对不专注也不主动,你还要常常用命令的口吻,甚至于拿着棍子要求他读。改天你不在,他会读书吗?他一定会觉得自由了,快乐了。所以很多的孩子一离开家庭,如脱缰的野马,那都是被压出来的,不是真的。我们家庭里面,从小不看连续剧,不看电视的,吃饱饭休息一下,我的父母就进房间看书。年纪还小,三个小孩有没有可能坐在椅子上大摇大摆的看电视?那父母都在看书,我们怎么去看电视,所以很自然三个小孩都进书房看书。习惯成自然,长大以后看连续剧,打来打去,骂来骂去,好看吗?不好看。每一次很多人看完:气死了,乱演,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不看了。结果明天时间还没到又坐在那里。

  看连续剧没有味道,假如您觉得连续剧里面可歌可泣,有情有义,那看也不痛快,要演,自己把它搬来生活上演出来,那是真正痛快;你再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小时候不看电视,就养成读书习惯,所以我父母从没有跟我们说过去念书,没有。我的母亲晚上十一点多,都是上楼来然后对着我们说:去睡觉了,不要再念了。所以身教影响相当的大,我们一开始要有正确的观念,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学习不是孩子来学,而是长者、父母、老师先学。所以我们对家长、对老师开课,每个礼拜一次课程,不能断,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退回来。学习一定要先突破自己的惯性,怠惰的惯性,当你突破这个惯性,你学习就会有快乐,因为你有成长,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昨天也举一个例子,物理学你一定要突破它的静磨擦力那个惯性才行。

  昨天也问诸位朋友,您的家风要承传多久?最少也要多少?也要八百年,跟范仲淹看齐,最好是跟孔老夫子看齐,两千多年。大家怎么都摇头?「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告诉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要有志向。我们要立志,当然要先把自己做好,要让孩子孝顺,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孝顺。我们第一个立志做一个好儿女,再来还要立志做什么?在您现在的生活当中您应该立志做什么?好什么?好媳妇,来掌声鼓励一下。有没有人要嫁的时候,年轻人,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做一个好媳妇。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这样的人很不简单,为什么?因为这个婆媳问题千年之谜,而且学习最重要的,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从最难的地方克下去,您的进步非常快。

  当然今天也来了不少为人婆婆的人,《论语》里面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的女儿出嫁的时候,我们希望女儿她的婆家如何对待她?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当然希望女儿到婆家受到爱护,受到疼爱;相同的,媳妇也是别人家的女儿,嫁到我们家里来,我们应该用同样的心境去结这个良缘。康熙皇帝有一对对联提到「愿天下翁姑」,这个翁姑就是公婆,「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而爱媳」,能舍,就拿三分爱女儿的心来爱媳妇,那这个婆媳问题可能就减少非常非常多了。当我们的心量扩宽,用一分设身处地的心去对待任何人,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这个好媳妇。

  俗话说「儿子孝不如媳妇孝」。媳妇一孝,整个家庭的气氛非常非常好,当然婆媳问题之间,这个儿子也很重要,你不能隔山观火。要常常说我妈妈说妳哪里做得很好,那媳妇很高兴;常常又跟妈妈说,媳妇说妳哪里帮她好大的忙,要从中斡旋,统统都口吐莲花,很多情况就改善,不要呆呆的站在中间。还有没有?我们人生难道只有这两个角色要演吗?要当好女婿,女婿是半子。现在台湾的现象是怎么样?娶一个媳妇是损失一个儿子,嫁一个女儿是多一个儿子,有没有这种倾向?女儿孝顺,所以多一个女婿回来照顾;儿子?宠了,儿子太宠,宠了以后孩子没有道义,孩子只有好恶,喜欢就爱得不得了,当他爱老婆就都听老婆的话,所以教儿子不要教出好恶,要教出道义,他才会孝顺父母。

  为什么现在娶一个媳妇是损失一个儿子?因为儿子都宠坏了,所以当父母的不能偏爱儿子,祸患无穷,这是我研究出来的。因为我是独子,我是长孙,我又是长曾孙,我假如用宠的来教就完蛋了,绝对是败家子,幸好父母平等对待,我两个姐姐跟我一样,所以心里才不会恃宠而骄,才不会觉得什么事情都要顺着我。所以爱之足以害之,爱子女要用对方法,要用理智,不然你到最后会说我对他这么好,怎么是这样的结果,这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其实人只要珍惜因缘,缘分得来不易,这一分体谅关怀的心就出来了,人与人良性循环就来。有一个老师她跟她婆婆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坏,后来学了《弟子规》以后,她见到她婆婆都九十度鞠躬,给她问好。有一天在吃饭,刚好她婆婆可能要唠叨两句,结果她刚好夹起菜来就往她婆婆的碗里夹,她婆婆本来话要出来了,突然停住,然后接着说:你学得不错。她的孩子一岁三个月,什么学得最好?鞠躬。她没教他,但是每天看到妈妈在鞠躬,那个一岁多的孩子看到人都会行礼问好。上行下效,好好做,绝对不会白做。

  还有哪个角色我们要定位要把它做好?你这个定位定清楚了,每句经文你就会活学活用;你没有定位清楚,学一学又把它堆在后面,打包回家,用不上。来,还有什么?好弟子,要当圣贤的好弟子,要对得起孔老夫子、孟夫子,还有历代这些圣哲人的教诲,做一个好弟子。我们中心的老师,他们第一次来上课,我们开的是教师班,我会对着所有的老师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祈求太平、和平很久了,有没有祈求到?这整个社会跟国与国之间有没有愈来愈和平?没有,那为什么大家都在求,结果没有得到?所以求要如理如法去求,要循着道理去求。这两句话有意思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开太平是结果,因在哪?因在人要有正确的思想,要有仁慈的态度,处处替人着想。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必然要继绝学,他要能接受圣贤教诲,才能够感得太平的结果,所以我们现在要种这个因,要能够为往圣继绝学。

  中国的圣贤教诲断了三代,再不接上会怎么样?会断!诸位朋友,假如几千年的宝贵文化断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那我们将愧对列祖列宗,我们将愧对世世代代的子孙。几千年的文化第一次出现要断掉,所以我们必须要承先启后才行。当初我辞掉公职,杨淑芬老师带着我到海口开始要推展中国文化,我的父亲就跟我说:文化教育工程浩大,这个不容易做,可能一千个人做也没几个人能做得成。这样说对不对?这分析很正确。我接着就跟父亲提到,一千个人里面,有九百九十九个人做错了、失败了,有一个人做成功了,那我们要去了解九百九十九个怎么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了解这一个怎么成功?应该去探寻哪一边?当然两边都可以探寻,但是如何成功的更重要。所以我们立志,我们的态度就要从找方法去下手,不可以找借口,你一下决心,你一定会把方法找到。

  我常也跟学生提到,人生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因为要找借口,一百个、一千个理由都找得到;但是只要你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你终究会把方法找到,会把事情做成。我们就可以来了解一下这个人如何成功。假如他成功必须有很多的财富,他必须要有很多的社会关系,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那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因为我也没钱,我们家都是教书的,也没有达官显要,所以假如必须这样,那我也不能做;可是假如都不需要这一些,那我可以考虑一下。我就举我自己的师长净公上人教授,他没有钱,他也没有达官显要的亲戚,只身一个人把圣学的教诲弘传到全世界去。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能够做到?他没钱没权,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一颗好学的心,真诚的心,因为好学,所以感得很多好的老师来教导他;因为真诚希望利益众人,所以也感得非常多的人来一起协助他,把圣贤的教诲弘传到全世界去。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好学的心?有没有真诚的心?这个又不求人,俗话说「登天难,求人更难」,那这个又不登天又不求人。我这样跟我父亲讲,他就没有再反对。

  我接着也跟我父亲说道:这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弘扬,我不渴望中国文化在我这一代开花结果,我们这一代只要中国文化不断根,我们就心满意足了。真是如此,要把它护住,不然我们会成为几千年的罪人,所以要为往圣继绝学。我们中心的这些老师,除了学校上课、公司上班,礼拜一到礼拜五晚上,跟礼拜六、礼拜天,几乎都在学习,都在教学,因为有这一分使命感,所以进步得也很快。学了几个月以后,也开始大江南北跑,因为他用心,所以他教学的经验体会快速成长。一个人有志向,一个老师有志向,教书三年可能胜过人家教十年,所以用心重要,用心可以让一个人很快的变得很专业。

  有一个老师,她本身在海口航空站上班,不是读师范院校出来的,我记得在去年的元宵节她来第一次上课,上课的时候很专注。其实诸位朋友,我们教书,底下的学生专不专注我们清不清楚?很清楚,那是我当老师站上讲台才知道,一目了然。小时候在底下,都藏在书桌在那里做坏事,还觉得老师看不到,真是愚蠢。我们感受到这位女士学习认真,听课过程听到好的例子马上都把它记下来。三个月以后,她走向前来对我说:蔡老师,这个圣贤教诲太好了,不能只有我跟我的家庭受益,所以我决定回我的故乡(她的故乡在文昌,海南的文昌),我要回故乡教这些小孩,而这些孩子往往都比较少机会读书,她就回去教。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她发了这个志向,她跨出那一步,虽然有点摇摇晃晃,但是旁边的人马上站上来把她扶住,深怕她倒下去。所以我马上送她一套《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多个圣哲人的事迹,其余我们中心这些已经教学好多年的老师都过来把经验跟她分享,所以发心重要,一发心助力就来了。

  后来她回去也教得非常好,很认真。有一次在教《弟子规.出则弟》里面最后一句经文,提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位老师就提到,我们学了「入则孝」,知道父母非常辛苦,父母养育教育之恩很大,所以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不只对家庭付出,每天工作也服务这个社会,所以别人的父母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别人的长辈我们一样要有礼貌。讲完以后,这个老师回去上课带了一篮的荔枝,一讲完课说马上我们就要去敬老尊贤,去尊敬长者。就发给所有的孩子荔枝,让他们拿着荔枝去给村里面的这些长者吃。诸位朋友,那一天他们整个村里面散发着什么样的气氛?敬老、爱幼。尊敬长者,长者欢喜,也很疼惜疼爱这些孩子,所以就看着孩子到处在那里送荔枝。

  隔天这位老师的父亲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对她说村里面很多的老者都打电话到家里来提到:从来没有嫁出去的女儿对自己的故乡这么关怀,这么付出的。诸位朋友,她父亲在讲这段话的时候是什么感受?非常欣慰、光荣,这种喜悦可以持续多久?不会断的,父母只要想到女儿这么样付出,这么样对社会有贡献,欢喜得不得了,这个跟包几百块红包给父母那不一样的,那个心境是不一样的。她的父亲还对她说,妳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替妳高兴。所以这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让父母希望服务社会的志向能够在孩子身上成就,他会觉得很安慰、很快乐。

  所以好弟子,圣贤弟子,炎黄子孙的弟子,我们也要尽一分心力。怎么尽心力?从哪里开始?很多朋友就说:蔡老师,你能够做,我们不能做,我们还有工作。工作就是在落实圣贤教诲,我们就是圣贤人的好招牌,所以《大学》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在不同的工作行业当中,都能够先把自己的身修好,能够依据《弟子规》教诲去做,自然而然身旁的这些同事、朋友会受感动,就能够起而效法。所以弘扬中国文化,每个人都可以在当下的家庭、工作之中开始开展。当更多的人有这样的认知,那整个文化的价值就会快速传递开来,每个投入文化复兴的人就好像在同一个大海里面,我们都是一滴小水滴,只要我们肯把这个小水滴弄破,融入大海,那我们就是同舟共济;这个小水滴一直不愿意弄破,那就自己画地自限。其实我们跟社会本来就是一体,不可分的,所以也不可以小看自己的影响力,这是好弟子。

  还有没有?人生要先定位好,好公民。好公民从让座位开始,好公民也要从劝导别人有公德心开始。因为假如我们对于没有公德心的人都没有去规劝,这叫做姑息养奸,他们就会肆无忌惮,所以当应该展现正义感的时候,我们也要当仁不让。当然劝别人也要有智慧,也要态度好,你不能看他丢纸屑你马上骂他:你怎么这么没有教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