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43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重戒。能够持五戒、十善,这是近代祖师对我们要求的。
蕅益大师三坛大戒受完之后,他老人家退戒,做不到,一生守著沙弥戒。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他做到了,所以他老人家很多著作里头上面是写的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比丘。他是一个研究戒律的人,跟我们近代弘一大师一样,在戒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他自己知道他达不到比丘的水平,不敢称比丘,一生做沙弥。他的学生成时法师,对师父是了不起的功臣,蕅益大师往生之后,他的《全集》是成时法师把它整理、刻版流通的。而成时法师自己,师父是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沙弥,他称什么?菩萨戒出家优婆塞,加了个出家,菩萨戒出家优婆塞。到近代弘一大师也称过,弘一大师也曾经自称菩萨戒出家优婆塞,名实相副,一丝毫不夸张,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印祖这样的提示我们,我们明白了,吃苦、持戒、念佛,一心念佛,持戒就是持五戒十善。三皈、五戒、十善能做到、能落实,不错了,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世间有些好事情遇到了就做,遇不到不要求,永远记住随缘不攀缘。有缘应该要做,为什么?你看佛普度众生,菩萨救苦救难,那是我们的老师,老师这样做,我们做学生的人也要随分随力去做。遇不到,不问,心总是定的;遇到了,见义勇为,决定没有苟安偷懒,没有这种心行。兼修世善,在念佛法门里面叫助行;发菩提心,一向念佛,是正行。
在今天我介绍同学,我们一定要依《印光法师文钞》,它能够指引我们,依蕅益大师《要解》、莲池大师《疏钞》所讲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或者是依《无量寿经》。这么多年来我们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很难得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给这个会集本做了一本注解。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把全经做了一个详细的科判,这个科判印出来之后,我送了一本给赵朴老。赵朴老看到非常欢喜,他说这本经是完备了,有《科会》、有注解,有这么好的本子,对於末法时期修净宗大有帮助。
今天修行学教不要多,就这几种本子够了,一生受用不尽,无论在佛法、在世法,无往而不利!可是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这一生一定要以往生见佛为目标,往生之后是以阿弥陀佛为老师,常常跟在弥陀的身边,行行不离莲池海会,莲池海会里面都是诸上善人。上善,上善是什么人?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的等觉菩萨,上善,没有比他更善的,在法云地之上。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上善的菩萨太多太多了,跟这些人切磋琢磨,阿弥陀佛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教导,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一生必定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肯定的,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可是这里头修行证果有快、有慢,这是事实,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有人勇猛精进,有人进步比较缓慢,这在个人!如果你勇猛精进,你成就就快;你要是稍微懒散一点,西方世界决定不退转,没有退转的,决定是前进。你要问为什么?修学环境太好,老师太好,同学太好,跟这些人在一起怎么可能退转?所以只有进步有快慢不同。
我们应当晓得发愤努力,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这是真理。纵然自己有大慈悲心,这确实是有,我就遇到不少,真的像地藏菩萨一样舍己为人。我们要问他如不如法?不见得,何以故?如果自己未度而舍己为人,错了。你帮助别人是好事,你自己没有成就,还要继续搞轮回。搞轮回你来生肯定不会堕三恶道,因为你做的善事太多了,来生一定到人天享福。这一享福难免不迷惑颠倒,又会迷惑失正道,又要去做三途恶业,这一堕落亏就吃大了。所以智者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为我们做示范,先成就自己,成就品位不高没有关系,我肯定能往生。有把握往生,行,这个时候你可以广度众生,用现在的话,可以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你自己往生的条件已经取得了。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也说得好,他的标准不高,只要我能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给我们做示范的,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往生,品位高下没关系,决定得生。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损己利人的事情,损己是什么?伤害自己的品位。如果我不做这些帮助别人的事情(前面讲兼修世善,世间好事我一样都做了),自己品位可以提升、可以提高。做世间这些善事,决定对你自己用功有妨碍,这两者不能兼顾。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就是因为领众、教化众生,这是善事,所以妨碍自己用功,临终的时候他说但登五品,五品位往生的。
五品就是天台家讲的随喜、读诵、演说(为人演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这五桩事。圆教五品位往生也很殊胜,圆悟藏性,藏是如来藏,性是真如法性,圆悟藏性就是实相妙理。在缠叫如来藏,在缠是什么?你带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分别是尘沙,执著是见思,你有这三重烦恼,这个时候真如本性就叫做如来藏,所以如来藏是带著染污的真如本性,就这么回事情。如果染污统统去掉,就叫做法身。所以大乘教里面,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四十一品无明断尽,法身圆满显露。
圆教五品位在解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明白、清楚了有能力伏烦恼,就是念佛人讲的功夫成片,烦恼没断,虽没有断不起现行。贪瞋痴慢没有断,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起贪瞋痴慢,那是什么?你有定、你有慧,你有戒定慧把它伏住。伏得很自然,实在没断。如果要断了的话,那他就是圆教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萨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凡圣同居土,在方便有余土,升级了。所以圆五品的时候,真的,功夫上来讲功夫成片,烦恼是真伏得住,确实不起现行。人家赞叹你,不会生欢喜心;人家毁谤你,决定不会生瞋恚心。在日常生活当中考验,天天考、时时考、处处都在考,看你还动不动心,你还有没有执著,你还有没有分别。一般考试大概先小的,再慢慢加重,再加到最重,看看你受得了受不了,到统统若无其事,你要知道烦恼并没有断,只是伏住而已。伏住什么位?五品位。用什么伏?这就五品里面讲的随喜,读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