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916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这一份工...(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42-b/133–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学佛,我也常常提供诸位同修,学佛的目标啊,一定要在开悟,而不是以记诵为目标。现在学佛的人,大多数在经教上啊,着重在,“啊,这一部经怎么讲法?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着重在这一点。这个学法呢,是不能开悟的。
如果要想开悟,一定要循开悟的路子去走。一切大乘经典,都是指导我们这一个方向,达到悟明心地的目标。那么在楞严经里面,可以说章章都是指示这个方向,在此地尤其是明显。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一直到此地,阿难与诸大众,还没有悟,还没有开悟。那么这再更进一步,换句话说,换一个方法,来敲敲阿难与这个大众的悟门啦,总希望把这个悟门敲开,茅塞拔除。
那么前面半段呢,是集结经的人,叙说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你看看,这个一开端呢,就是怜悯阿难。什么事情值得怜悯呢?给诸位说,没悟,值得怜悯。因为他没悟,这再想方法,来开启他的悟门。凡是在事相上修学,一定啊,要先发智慧。为什么呢?慧能导行啊。智慧啊,引导我们修行;智慧啊,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据。真正讲修行,是什么时候呢?是在讲闻思修三慧啊,这个时候才是修行。
那么换句话说,三学完成了以后,这才谈得上修行。三学常说的啊,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一开了之后,这里面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闻思修是一,不是三。如果闻思修是三了,那就没有慧了,那只能说闻思修,不能讲三慧。三慧是一啊,那个慧,就是戒定慧的慧。可见得,慧要开了,一定是定成就的,那个心不定啊,慧就不能够开发。所以要开智慧啊,先要修定。那么在此地,经上所讲的诸三摩提啊,就是定。
那么我们再研究研究,这为什么心不能定呢?这个真正要用功啊,不得不这么追根究底啊。心之所以不能定啊,就是心向外攀缘,要拿金刚经上的话来说呢,咱们凡夫,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就是定不下来了。那么佛在金刚经上屡次地教诫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么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心啊,从六尘境界里面收回来,心就定了。心定了,智慧才能开。那么这个定了的心呢,就是清净心。那么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才能够生智慧;智慧啊,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门。我们身口意啊,这个三种行谊,就有般若智慧的指导。那么这个行呢,就叫做菩萨行,就叫做佛行,行佛所行啊。
所以由此说来啊,这个佛法,并不麻烦啊,是既简又易。问题是我们信不信这个道理?信了之后,我们肯不肯这么做法?那么这就是关键的所在了。这一段的意思,刚才说了,修行,一定要先开智慧。智慧开了以后,那还再广开,我们教下里面...(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63-a/133–剖妄出真》)
...现前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有份。
谛听两个字很重要,这在经典里面,我们也读过许许多多遍了,听起来也都耳熟了。可是,这闻法,悟与不悟,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上,所以世尊每一次开示,总要求大众要谛听。那什么样才叫谛听呢?我们现在这个听的时候,算不算谛听呢?那么谛听,你看到古人注解,要仔细地听,用心地听,我们现在是这么说法。实际上啊,这仔细听,用心听,都不是谛听的意思。那么古人注解当中的谛实而听,这个谛实,是有意思。虽有意思啊,要是粗心大意的人啊,还看不出真正的义趣所在。同时啊,这两个字对于初学的人来讲,那要不能讲太深了,讲太深了,反而讲迷惑了。所以对于初学的人讲,哎,你要用心地听,要仔细地听,这样就可以了,劝他专心。那么换句话就是说,凡是落在意识里面,用心意识去听,就不叫谛听。真正的谛听呢,那就像观世音菩萨那一章里面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啊,那才叫谛听。用闻性去听,这才是谛实啊,谛实而听啊,也就是我们常常给诸位讲的三慧,是三慧起用啊。
三慧,如果我们心里头有一个三慧,早就不是三慧了。心里面明明白白,可是心里面决定没有迹象,这才是三慧啊。六祖说得好啊,本来无一物啊,你那个心里头还有闻思修,那不就糟了糕了吗?!那哪里叫三慧呢?!本来无一物,就是三慧现前。这个是要悟的,不能想的,越想就越糟糕了。你想,是用的心意识,分别执著,在那用事,第六识,第七识用事;离开心意识,是真性用事。那么在此地,我们可以说,三慧就是谛听,三慧就是微密观照,三慧就是观照般若。名词啊,有许许多多,都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呢?叫你不要执著,告诉你名是假名,名是指事的,事明白了,名不执著。所以名与相,都要离啊,这才是谛听。
所以说,只要能做到谛听,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呢?!听了不能开悟,则是有听无谛啊,没有那个谛字,所以听了不开悟啊。有那个谛去听,不会不开悟的。那么这是在这个地方,把这两个字,再深入地说说它的意思。
在一般讲起来,是因教观心呢,由言契理。宗门教下,无不是这一个原则。你看宗门里面常讲,言下大悟;教下常说,借教观心,这才是一个真正善于修学的人。
那么我们在此地,就世尊对阿难来说,阿难在现前这一个阶段,他已经承认了、明白了,见性是真的。前面这个十番显见呢,把他重重的疑情都破除了,知道见性是真。那么这个十番显见,我们讲得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前疑情有没有呢?这个疑情不...(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64-a/133–剖妄出真》)
...示第一义谛,也就是讲大乘当中的了义法门。我们回想一下,在前面,佛讲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是菩萨修行的大根大本。我今天在东山讲座里头啊,也给他们同学们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