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7|回复: 9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法语菁华录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提倡“十念法”,他是用一口气叫一念,尽十口气。念六字、四字都可以,真正想念佛求生的人念四字。也不必多,也不能少,每天早晨起来、晚上睡觉之前各念十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接着念十口气。一生从来没缺过一次,也算净念相继,也没中断。平常养成习惯,临终十念,决定往生。只要不怀疑,愿生净土。不要看十念时间短,作用可大了,每天要如法去做,做到净念,十念里不夹杂妄想,比平常人做早课一个半钟点,里面夹杂很多妄想,功德大。没有妄想,属于净念,功德就大。关键就是要求恒心、耐心,每天早晚都做,一生不缺课。成功与失败关键就在此地。

○我教大家十念法。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自修者早起,漱口、洗脸,有佛像在像前合掌,没佛像,面向西方,念一次;晚睡前念一次;三餐饭前合掌各念一次;上午上、下班,下午上、下班各一次,共九次。养成习惯,每天最少九次,一次都不能少,得空增加,不能减少。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之前,大众合掌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

○只要你天天照做,一生一次都不缺,也决定得生。天天照做,就有功德,这个功德就可以拿来回向。

○念时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心地清净、真诚,一念相应,一念佛,十念相应,十念佛。不会有一个杂念,十句“阿弥陀佛”,只要一分钟,这一分钟,“一心称念”,“一心专念”,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符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个妄念都渗透不进去,这叫净念,这一分钟,没有五欲六尘、是非人我、颠倒妄想,这十句佛号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就放光,一天放九次以上,放上几年,功夫就得力了。确实做到净念相继,一声佛号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定是净念,夹杂就没有这个力量。这个标准你做到了,吃饭前不念供养咒,合掌十句“阿弥陀佛”不夹杂一念,以这个供养龙天善神,供养一切众生,真诚心来供养,念佛供养。吃饭前念十句,帮助消化,吸收营养;工作前念十句,头脑清醒,办事聪明。一面是净念相继,一面得诸佛菩萨护念加持,功德不可思议。诚诚恳恳念十声,这句佛号简单易行,用时少收效宏;为“佛化家庭”的具体有效方法。家中三餐行之,则举家成员,皆蒙摄持,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九次念佛的功行,均衡分布贯穿全日,全日身心,不得不佛,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有定课者,此法是在原有课业上加行之法;匆忙无暇无定课者,此法易集资粮,具足圆满的信愿行,能除一切烦恼,会念得你心平气和,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不懈怠。

○“十念法”不必念的很多,很多一定夹杂了,希望你每天念的次数多,时间短,里头不夹杂,功夫就得力了,一天念九次,念上三个月、半年后,一天念十次,二十次。三年后,每天念三十次、四十次,你功夫不断进步,每天你要修的次数多,逐渐逐渐,自自然然成就功夫成片,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

○念佛就像面对阿弥陀佛一样的恭敬。佛号从心里生起,口里念出,再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容易摄心,你就注意听你念佛的佛号,不要管其他的境界,这样愈念心愈清净。

○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离开。念的方法六字、四字都可以,决定求生就念四字。大声、小声、不出声心里默念也可以。不念出声,口动没有声音,叫金刚持,口动没声,不累,完全默念,口也不动。

○念“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没有一个妄念,这四个字就灵验了,好像我们打电报给阿弥陀佛,他就收到了,如果加一个妄念,他就收不到,没有感应

○佛号声调很多,主要是念的心能定下来,就得力,一切要以适合自己为标准。

○念佛是以绕佛为主,绕佛经行要开口念,要出声;止静休息是调身的,可以不出声,心里念佛或听念佛机声音,恢复体力,不出声最好;拜佛不能出声,出声伤气,伤身体,可以默念,可以观想。如果不念佛,听佛号,心里就没妄想。

○通常念佛,在念佛之前,念一遍“弥陀经”,这一卷“弥陀经”是定心的,收心!我们的心散乱,一卷经念下来,心定下来了,然后念佛号才得力。乱心念佛号念得再多,不得力,要定心,要清净心念,心愈清净愈虔诚,感应不可思议。



第二章 读经

○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 阿弥陀佛无处不在。经就是佛,佛没有离开经。依经典的理论、方法做,就是皈依、亲近、学习阿弥陀佛。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

○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修净土的方法、纲领。怎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名号上。净土五经你喜欢哪一部,专持这一部。五经都好,我都持,是好啊,心散乱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经偶尔读一读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了,永远不动了,心当然就定了。

○有善根,才真的有福德。我们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亲近佛菩萨,唯一的亲近方法是读经,明理,依教奉行。

○菩萨读经绝对没想经里的意思。读经时一个念头不起,无知。起作用时,展现你无比的智慧,这叫无所不知。

○读经是修定。读经有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第一种,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净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

○第二种方法,随文入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

○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开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作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是修定,长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里思想忆念的,统统换成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读经就是思想忆念依正庄严,读就是忆念,忆念就是读诵。不要一面念着经一面去想。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通通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读。你想,这个念头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读,读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这个觉观慢慢就细,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这个境界就在眼前。这时你对往生充满了信心,你的生活非常自在、快乐、法喜充满。能预知时至,不生病的往生。往生还有病苦,是你的妄想没断干净。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依规矩去念,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读,一个妄念没有。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就是修慧。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念经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让人听了生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诵不能图快、图遍数多。有的同修读得很快,一部《无量寿经》半小时念完,读的模糊不清,这样读,只利己,不利他。读诵时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心专注。

○读经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读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读经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

○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闻法要离言说、文字、名字、心缘相。                                         

○法界就是一念心性,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个意思。佛意叫我们不要执著。唯有离名字、言说、心缘相,才能体会大道。一落在名、言里,心里有念头在思惟分别执著,事实真相永远跟你隔绝。

○读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彻大悟。心浮气躁,要赶时间赶功课,那没用处,心要恭敬,会有悟处。

○佛四十九年没说一句话,佛要说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没有思想。所以佛经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变成你的胡思乱想。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离开思想,没有思想,你就能够体会到佛的意思。这是真实、圆满的智慧。读经绝对不能思惟经中的意趣。用思考来学佛,永远不会成就。

○研究用心意识,佛法讲参究,参究不用心意识,用的是真心,会开悟。用心意识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会开悟。把佛法当做世间一门学问来研究,经典变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讲悟入境界。

○每天读诵,听阿弥陀佛教诲,如同在阿弥陀佛身边,现前的一切时、一切处,决定得阿弥陀佛护念。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真弥陀弟子,天天要受阿弥陀佛灌顶,每天读经,念一遍,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念两遍受两次灌顶,一天念三遍,就得诸佛如来三次灌顶,你的福报还有谁能比得了?《无量寿经》太长,没关系,念《阿弥陀经》也一样,念一遍,诸佛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念十遍,每天佛给你灌十次顶,你还能不开悟吗?

○为什么教先念经,不教先念佛?念经,收心。心里妄想太多,一句佛号不得力,读经目的在收心、断惑。经典读多了,慢慢开悟了,疑惑就断了。断疑生信,你信愿才会恳切,信愿才有力量,读经就是把妄念读掉,疑惑读掉,一切分别执著读掉,然后就紧紧抓住一句佛号,那就成功了。

○用读经的方法先把染污洗掉。读经比念佛有效,因为念佛只有一句佛号,佛号念久了,念到滑口了,有口无心了,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照打妄想,感到佛号没有力量,压不住妄想。读经,一打妄想经就念错了,不是漏了字,就是看错了行,所以你一定把精神集中在经本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这种方法离开妄想、分别,容易摄心。我劝大家一天至少将《无量寿经》念三遍,念满三年,古人入佛门不是从听讲解入门,从读诵,时间限制五年,五年读诵,纵然不能背诵,都很熟了,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现在人没耐心,所以我把五年减成三年。再减少一点不行了。念三年,满三千遍,念熟了,可以背诵。常背经文,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间,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佛在经上是不是这样教的,起念、说话、做事,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诲,三千遍念下来,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功夫得力了。再用持名的方法,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要再念经了,专念名号,他心定了,那个名号会有很大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专要精,其他一切经论法门统统放下,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无量寿经》上,不仅是口念,一定要把经里的教训时时刻刻记住,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才叫读诵。每天念,愈念得多,体会愈深、愈广,你才发现经的义理无有穷尽,用这个经来启蒙,来奠定三资粮的真实基础。

○为什么要提倡《无量寿经》?过去提倡《阿弥陀经》,民国以前,人很老实,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弥陀经》足够了。现在人不老实,天天胡思乱想,《弥陀经》经意很深,他要不了解一点道理,怎么能接受?  

○《无量寿经》讲的圆满,事理、因果面面都说到了,分量不多,现代人容易接受,最契合现在众生的根机。                           

○这部经不看注解,也能懂,依经典教训,你真做,能信、能愿、能行,你解得深浅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无量寿经》是一切大乘经的总纲领、一切经典的精华,念这部经就是念一切大乘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不讲这部经的。念这部经,就是把一切诸佛所讲的经统统都念到了。                     

○依《无量寿经》修学,“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自己几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修行,就转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

○《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经”所在处,就是阿弥陀佛所在之处。

○念一部《无量寿经》,没一个妄想,必定跟三世一切诸佛感应道交。读经一定要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应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应的。

○每天一定要念一部《无量寿经》。

○佛光在哪里?《无量寿经》经本就是。这个经是星星之火,字字句句充满了无量无边的智慧。

○《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学到通,通到自性。任何一部经都是释迦佛从自性般若里流出来的,所以每部经都通自性。坚持在一部经上成就戒定慧,才通一切法。

○好比凿井,在一个地方一直打下去,打得愈深,水源就愈丰富。


○每天念一部经,三、五个月心得到清净,若同时看很多,三、五年得不到清净心,没用处。秘诀就是“专精”。

○学的经太多,纵然很如法,没有定力,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现前。

○《无量寿经》每天读诵,不定什么时候无量寿三昧现前,在这里成就戒定慧三学。得三昧后,肯定开智慧,经里的意思,正确的理解,不用研究。

○大乘经灭罪功德非常之大,只念经题就能灭千劫极重恶业。何况读全部经文!

○《无量寿经》上经题有阿弥陀佛名号在,这里头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个经题念一遍,就念了两声阿弥陀佛。这个经,经首的题目,灭罪功德不可思议。现代人,现代社会,受持这部经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有效。

○念这三年中,你听不听经没关系。这三年修学的目的是修清净心,把我们的身心污染,洗刷一番,恢复清净心。第二阶段,就认真听经,探讨经里的义理。

○对极乐世界了解不透彻,唯一的办法多读经,多听讲,听一遍不行,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可以不听了,专心念佛了。听经是帮助你了解事实真相,明白后对佛法世法再也不怀疑了。你心如止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一念不生,这时可以不听经了,完全回归到自性。

○听经能提升善根福德 。     

○听经开智慧,听经是礼赞诸佛如来,是广度众生,是真实供养三宝。

○天天听经,增长信心,增长愿心。

○每天听《无量寿经》这一部经,就是跟阿弥陀佛直接沟通,直接接触。

○听经可不能想,不想用清净心听,一想就把悟门堵塞了。佛法修学要用直觉,决定不能落在思惟想象里头。一想就变成死东西了。听经如是,听懂了你就悟,悟就觉悟了,听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错了。不断重复听可以,不断的接触,希望在长时间熏习。听经不写笔记,写笔记分心,又在搞妄想执著了。

○心清净容易开悟,心不清净,听一辈子都不能开悟。一分清净有一分悟处,十分清净有十分悟处。所以学佛第一个阶段,一定要修清净心。第二阶段,求悟处。第三阶段,就是证果,得道了。那要真功夫,这功夫就是一句佛号,专持这一句佛号。前面读经、听经,都是做基础功夫,然后这句佛号才得力。我们今天念佛不得力,原因是基础没有奠定。

○单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见性。如果能听经、研教,可能三、五年就开悟了。因为念佛,贪嗔痴慢用佛号压了,压到饱和点压不住就爆发了。听经闻法这个智慧是什么?是你一面用定压,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没有了。

○《了凡四训》好,我们也晓得好,为什么不得受用,不能像了凡先生那样把整个命运改过来,真正能一生中有求必应,他求财得财,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他命里没儿子,求儿子得儿子,他寿命只有五十几岁,寿命也长了,他活到七十多岁,有求必应。为什么你念《了凡四训》还这样子这么辛苦,你念的遍数不够,如果你一天念三遍,继续不断的念上三百遍,你就晓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修。修随心所欲、有求必应。你如理如法的求,没一样求不到的。如果想取巧,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在佛前烧几支香、磕几个头、供几个香蕉水果,一求就什么都求到了,这是骗人。你懂理论、懂方法,有求必应。

○《了凡四训》一年中一天念一遍,灾消了,业障消了,福报现前,智慧增长。这是“功”。起心动念就知道吉凶祸福,那就是“德”。

○有这一年的功夫,保证在你一生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落在善念上,一天念两遍更好,“无师自通”。熟透了跟心性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第三章 菩提心

○学佛要找到佛的根,佛的根是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智慧的意思。  

○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是真实究竟圆满觉悟的心;是真心;是佛心;是直心;是大悲心;是怜悯一切众生的心;是“四弘誓愿”;是“四十八愿”;是没一丝毫自己的得失利害夹杂,生为一切众生,死也为一切众生;是“一向专念”;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真心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心真诚到极处,一个妄念都没有,还有一丝毫分别,一点点执著,你心不诚。曾国藩先生讲“一念不生是谓诚”,真诚心里没有念头,真心离念,有念头是妄心,一念不生的时候是真心。真心为什么变成妄心?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用妄想分别执著,真诚心搀杂妄想分别执著在里面,你的真心就变成妄心,这是根本。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受污染,叫清净。跟人接触喜怒哀乐爱恶欲,心里生七情五欲就被污染,清净心里决定没有感情的污染,感情污染最严重的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比七情五欲还严重。

○佛慈悲一切,神爱世人,那个爱是平等,没有差别。平等决定没有傲慢。把一切众生都看成诸佛如来。众生本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众生、诸佛菩萨各个都是无量觉,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佛菩萨有真感情,真感情叫慈悲。真感情决定是清净、是智慧,里面决定没有情识。

○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对人、对己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个字相应,你就真正发了菩提心,这是无上菩提心。

○无上菩提心是一心一意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深信切愿、是心里对极乐世界向往、希求,真的当作一生中第一目标、第一方向。深信是没有一丝毫怀疑,切愿是我决定要生净土,决定要见阿弥陀佛。

○真心跟镜子一样,用心像镜子,我们笑,它也笑,我们哭,它也哭,我们笑哭有心,它笑哭没心,它表演的逼真,它没有心,它是高度圆满的智慧。我们学佛从这里学。

○人菩提心一发了,所有一切罪障都消除了,所有一切冤亲债主都得福了。我们菩提心一发就成无上道,就入圆初住的位置,用这个心念佛就决定得往生。

○菩提心一发,就出了十法界,菩提心周遍虚空法界,太大了,十法界圈子太小,把十法界挤破就出去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发菩提心,念佛念得少也能往生。“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一心一意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见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决定不再放在心上,这人就具足圆满的菩提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然后一向专念,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这样念佛,决定往生。

○有一丝毫贪嗔痴的念头就不是菩提心。你还是轮回心,你还是凡夫心。轮回心就造轮回业,轮回心修积一切善法,是在三界六道里面享福。

○妄想分别执著是妄心,妄心是轮回心,用轮回心修什么样的法还是出不了轮回,如何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就是菩提心。

○积功累德多少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以真心去做,以真心积的小功小德,也能往生,品位不高。用妄心去积功累德,不能往生,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小善小利、小功小德用真诚心去修行,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只要常常读诵、思惟体会、落实在生活上,就是积功累德,就是深心、大悲心的落实。

○只要有一个众生,你不喜欢他、讨厌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

○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

○关怀、爱护、全心全力帮助十方众生,这是菩提心发起来了。对一切众生还有爱好、讨厌,菩提心没发。恶鬼、恶魔现前,也爱他、帮助他,这才叫菩提心。

○真正发心行菩萨道、见阿弥陀佛,我们不怕别人骗我,别人骗我、侮辱我、欺负我,我都恭恭敬敬感激他,念阿弥陀佛回向给他,消我业障。我的恩人!

○“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过清苦生活,物欲的念头就淡薄,断烦恼容易,如果生活上贪图享受,烦恼难断,烦恼不断,菩提心生不起来。以真心待人,真心现前,一定要克服你的欲念,五欲六尘,花花世界,决定不受诱惑。

○如果你把菩提心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在整个人生上,贯注在整个生命中,每天二十四小时,念念不失菩提心,念念不离菩提心,你与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完全相应,这样念佛,是一念十念决定高品位往生。

○怎么个落实法?净宗同学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菩提心圆满的落实。

○对个人修持最基本的是十善业。要认真修十善业,以十善业自己约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它相应,这就是圆满的佛法。初学从十善业下手,成佛这个十善业圆满,起心动念用这个来对照我有没有违犯十善业,这叫根本修。把这个根本忘掉了,修什么佛法都不得力。心有根本,行有根本,菩提心是心的根本,是根本的根本。孝亲尊师、慈悲、十善,是落实在事相上的行的根本。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只要念念不离这个根本,没有不成就的。忘失了这个根本,念佛这一生中都不能成就。

第四章 三福

○净业三福是什么?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天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福。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菩萨的福报。没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具足这个条件,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不会成就。

○“净业三福”,是一切法门修学证果的根基。

○未修净业之前,要先修三福,三福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像盖大楼一样,这是打地基。

○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是净业三福。

○如果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作佛先学会做人。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道,是佛道的根本,像盖大楼一样,这是第一层。学佛第一重视做人,要把人做好,做一个好人、善人。

○孝道是诸佛菩萨修行的大根大本,每尊佛菩萨都是从这个法门修学成就的。

○孝”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孝是一切众生幸福美满的根源。救众生,要根本救度,就是教孝。

○佛教我们如何开发自性的宝藏?《地藏经》教孝、教敬。孝敬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善德,开发自性宝藏一定要用性德才能相应。“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它的内容教我们孝亲尊师。孝敬做到圆满就成佛。孝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没圆满,这种人叫菩萨。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要以《地藏》为基础、为根基。

○人家问,什么叫佛法?“孝亲尊师”。什么叫孝?慈悲心是孝,不杀生是孝,“修十善业”是孝,“受持三皈”是孝,“具足众戒”是孝,“不犯威仪”是孝,“发菩提心”是孝,“深信因果”是孝,“读诵大乘”是孝,“劝进行者”是孝。

○孝亲尊师是性德,是觉不是迷。用这个方法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先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老师,然后逐渐扩大,孝顺一切众生。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观念要不建立,三德秘藏永远不会现前。你就永远不能超凡入圣。

○“人子对父母不孝,是大恶”。行善积德,尽忠尽孝,孝顺父母,孝顺老师,把孝敬扩大,孝敬一切众生,那人就是菩萨。

○“不能尽忠的是大恶”,你要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好,叫尽忠。

○“孝养父母”,一、养父母之身,物质生活不让父母缺乏,生活照顾周到,常常关怀,时刻照顾。二、养父母之心,让父母欢喜,不让父母忧虑,让父母常生欢喜心。三、养父母之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叫父母失望。展开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养推广到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供养的义务,尽心尽力去帮助、照顾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开悟,没证果,大不孝啊。

○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精进,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一子成佛,九祖升天”。

○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

○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在家一定是好儿女,“孝养父母”。求学一定是好学生,“奉事师长”。不是好儿女、好学生,想去极乐世界,你别想了。

○孝养父母比什么都重要!照顾帮助父母,做出很好的样子,让你的儿女、亲戚、邻居看,这是社会教育,无量功德。

○你能孝亲,你的学问、德行就有根;你能亲近明师、善知识,你德行学问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叶花果自然茂盛。

○我们求学,不能不慎重选择老师,选择后就不能背叛。别人说父母之过,我们听了立刻避开,学生听别人说老师过失也要赶快避开,无需跟他争论。

○实在求不到好老师,找古人。依古人,只能依一个人,不能依两个人。两条路走不好,肯定失败。

○尊师重道,你的学业才有根基,你眼中没有老师,老师再好,古佛再来,你也学不到东西。“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目无尊长,诸佛如来教你都没用。

○诚敬是入道之门。

○我对老师“专信不犯”。我的心专,心清净,决定不受外境动摇,人才会生智慧。外境小的风浪,心就动摇,就常生烦恼,烦恼就失掉智慧。不但不能帮助人,也把自己毁掉了。佛法的修学“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专信。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名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这些经文要背诵,牢牢记住。

○对老师要建立信心,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怀疑,认真去修学,你才有成就。信了以后,要求解,解是智慧,老师不给讲,天天叫你念,念就是帮助你解。到你心清净了,你得定了,自然智慧开了,恍然大悟,那就解了。

○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就是报师恩。知恩报恩。

○老师是生母,护法是养母,养我的恩德超过生我。护法功德超过弘法。人与人之间要有道义、仁义、情义、恩义,这才是个人!永远生活在感恩世界。

○一个人能常常念恩,你德行就愈积愈厚,常讲积功累德,就是累德。要真正懂得念四重恩,常念三宝恩、众生恩、父母恩、国家恩。

○善人,我跟他学善,恶人是我一面镜子,常常反省他的这恶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恶人也是老师,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你所看到的一切众生没一个不是好老师,没一个不是成就自己、帮助自己的,这一生决定成无上道。善人老师、恶人老师同样感激他,你就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三福。信愿行三资粮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三福只要修一条,回向就能往生。


○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孝亲尊师决定不堕恶道。

第五章 六和

○真的出家人一定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六和敬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如何落实?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一切遵循佛陀教诲,不依自己的成见;戒和同修要遵守,要养成守法、守规矩的习惯,遵守常住公约;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是处众必须遵守的原则。离开这六条,纵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也不叫僧团,僧团是决定修六和敬的。

○如果能有一个僧团出现,全世界众生都得福。要四个人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四个人在一起依六合敬修,就叫僧团。这四个人在一起共修,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正的僧团。

○真正修行人,善知识,你嫉妒、毁谤、障碍他,等于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更不必说,堕地狱。我们绝不造地狱罪业,过去愚昧无知已经造了,要忏悔,改过自新,永不再造。断恶修善,念佛心更要恳切,为什么?不能往生就堕地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前以真诚善心求佛菩萨,感应特别明显,特别显著,真正善心一发感应就现前。

○你一家四个人都依照佛陀教诲修这六条,你家就是道场,就是僧团。凡是僧团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只要把这六条做到就行,六条做不到,你家供一百尊、一千尊韦驮菩萨,没一个韦驮菩萨真心保佑你,护法神是依法不依人的,不是讲人情的,你心正行正,你没供护法神,护法神也不离开你。用我们的心、行为去供,不是供一尊像,每天鲜花水果去供养,那是贿赂、是巴结,护法神不接受。

○夫妻和合,家庭决定兴旺,家和万事兴,社会安定,国家、世界和平。

○夫妻要不和,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兄弟不和睦,父子不相亲,你学佛等于零,佛所教你的,你丝毫受用都没得到。

○毁谤正法、破和合僧,是一切罪业里极重的罪业。护持正法、培养弘法人才,那个功德诸佛如来说不尽。

第六章 三学

○戒定慧三学,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定是心之体,慧是心的观照,戒是心的行为,所以称之三学,也称之为三宝。慧是佛宝,定是法宝,戒是僧宝,这是我们讲的佛法僧三宝。三宝具足叫行菩萨道,叫学佛。三者缺一条,都决定不能成就。

○大小乘经典里标榜的都是戒定慧,慧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戒、定是手段、是方法,因戒得定。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智慧才是佛法修学的真正目标,可以说,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只要是佛法,决定都是修定。戒、定、慧三无漏学,定为枢纽。所有一切法门,不得定就不能成就。

○真正修十善业道,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在这里就培养戒定慧的基础,慈心不杀是戒定慧三学的根基。

第七章 六度

1、布施

○布施,放下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

○“舍得”这个名词是佛教的,舍就得了,你舍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舍就一无所得。你能把虚空法界统统舍掉,虚空法界圆满得到了。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得圆满佛果?没有别的,舍得而已。

○布施是要牺牲奉献,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布施里有财、法、无畏三种。

○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是身体,做义工是内财布施,出钱是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所得的福报超过外财。

○    法布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断烦恼、开智慧。

○无畏布施是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没有恐惧。

○行门功夫,就是一个布施,施舍,施舍度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这是病根,你舍不得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后果是地狱!放下悭贪决定不堕三恶道。

○“贪嗔痴”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三归成一就是贪。布施就是对治贪欲的。

○布施,尽自己的能力,不要勉强。

○修财布施得财富,你修的多,得的多,你很欢喜、很痛快的修,你得来的非常自在;你勉为其难的修,财可以得到,得的很辛苦。            

○因为布施会一本万利,这个生意好做,你把它当做生意买卖去做,你布施会不会得财富?会得,得的少。为什么?你心不清净。如果你心清净,心量大,目的都在利益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得的财富就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了。

○钱要流通、要布施,世间苦难人很多,要全心全力帮助他。花完了不要着急,明天自自然然就来了,而且来的愈来愈多。愈多你愈要布施,赶快用掉,不要储存,你一存,贪嗔痴病就发了。不要积财、贪财,常常照顾不如我的苦难人,常存慈心,常行善事,你自然得事事喜乐、吉祥如意。

○没钱一样修布施,没钱的人修,比有钱的人布施还要修的大。为什么?心真诚,诚心诚意,在生活上节俭,省下一点钱,自己赚一点工钱,遇到别人有急难全拿去布施,这个福报不得了!在佛门里修布施,获福不可思议。做义工是布施,比用钱布施功德还殊胜。一切有利大众的事随手去做,都是修布施。

○布施钱虽少,出自于真心,功德大。钱虽多,心不真诚,福报很小。什么叫修大福报?真诚心。大富贵人家做这些好事,吩咐下人去办,没有真诚恭敬心,修的是小福。亲手布施,诚诚恳恳,福报就大。                    

○布施千亿、万亿,不如真心人布施一块钱的功德大。为什么?布施千万亿是从意识心上布施的,意识心是有分别、执著、有界限的,你突破不了这个界限。真心没有分别、执著、界限,跟虚空法界完全相等。边界没有了,他的善事就无量无边的扩展出去,达到尽虚空遍法界。      

○布施一定得果报,得到后还要舍掉,绝对不能享受,一享受就迷了。赶紧舍,舍得越多你得到的越多,把多余的统统舍掉,你的财物的享用、智慧的增长、健康长寿,是永恒的、真实的。

○贪财贪名、贪色贪利,这些统统去掉,统统布施掉、舍掉,智慧就现前。去掉一分生一分智慧,去掉两分就生两分智慧,要想智慧圆满,你要舍得干干净净。

○你能舍财、法、无畏,得清净心;能舍冤亲,得平等心。这里最重要的是舍烦恼,能舍妄想、分别、执著,没一样不舍,纯净纯善现前了,十方一切诸佛净土,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纯净纯善是从布施里得来的。一切众生,人事物不善的统统舍,保存善的,你才真正修成善心善行。舍恶不著舍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才得真正清净心,叫纯净纯善。果报超越六道、十法界。

○行布施,不管大小,舍一文钱也好,舍亿万财也好,无论是财、法、无畏布施,只要十善具足,那个福报是圆满的。十善里有一款欠缺,果报就不圆满。

○“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富贵是命,没那个命,给你财会被财压死。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生富贵,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世修富贵之因才得到。这生物质生活艰难困苦,前生少修财布施。命里没有,得到了,不是福,是祸害。

○孝顺父母就是修布施,以劳力奉事父母,细心照顾父母的生活,是内财布施。劳力、财力的供养是财布施;日常生活中,想到他的习气爱好,无微不至的伺候、照顾他,为他服务,是法布施;使他安心、快乐、离一切忧恼,是无畏布施。

○念佛人心地慈悲,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有能力随分随力,成人之美,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好事。有钱用财物帮助他;没钱用时间,做义工,以劳力帮助他;义工做不动了,欢喜赞叹,用善念帮助他、赞美他、鼓励他。

○布施,不但财、身外之物布施,最重要的要把贪嗔痴、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权力欲望、一切嗜好都布施掉。人如果不离爱欲、嗜好,就永远不能离开三途六道。

○要把烦恼、愚痴、恶业、生死放下,统统布施掉。我样样都放下,就是身体放不下,还是麻烦。身是业报身,把业报身放下,摇身一变就是自在身,那就快乐了。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你以大千世界七宝修布施供养,福报很大很大,还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福报大,他听四句经文,“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眼前虽不能解决他的温饱、苦难,但将来必定因这一句,而超越三界、六道、十法界、作佛作祖。这功德就大了,无比殊胜。

○善书劝导“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样的法布施,生生世世得聪明智慧。

○用法教人,怕人智慧德能高过我,来生得愚痴果报。现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业,是提倡伦理道德教育,发扬光大宗教神圣的教学,功德第一大。做成功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做不成功,决定抵得过无量劫所造的恶业。

○法供养,第一是如说修行。开始修学,一定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这是修行的预备功夫,让你熟记,记住之后要求解,意思要懂得。明白之后,要照做,能做到,是真正供养佛了。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清楚明了,对社会、众生有没有利益,有利益,认真去做,没利益,决定不做。利益中,最殊胜的是布施佛法。令众生欢喜、信受、奉行。成就你供养的功德。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代替诸佛接引众生。老鼠、蟑螂、苍蝇、蚊子,都是众生,劝导它们舍畜生身,念佛求生净土,对人用佛像、佛号来摄受。念佛机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对家里各个人,真诚恭敬。家人有过失绝不提,不放心上;有善,要赞叹。改变一家的运气。供养是服务,热心照顾家人生活起居,用体力、劳力服务。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我们生活俭省一点、刻苦一点,帮助众生,长存这个心,就是代众生受苦。把准备的医药费,布施给病人,预备急难用的财物,拿去救难,你决定不会生病,不会遭难。“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没病,想着要害病;没难,准备将来遭难,你的灾难、疾病决定不能避免。统统布施光了,心地坦然,你不会遭难,也不会生病。

○布施佛法,是代众生苦里最殊胜的。有力量,建道场,请法师讲经说法。

○无畏布施就是救苦救难。看到众生有苦难,立刻伸出援手,帮他早一天脱离苦难、得到平安、离开恐怖、得到安稳。令一切众生健康长寿、生活美满愉快,要常存此心。看到众生幸福,欢喜赞叹;看到众生艰苦,尽心尽力帮助;我们的心达不到,应念佛回向祝福他。果报得健康长寿。

○无畏布施最方便的就是素食,不食众生肉,培养慈悲心,不伤害众生。

○不杀生,果报是长寿。必须做到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都没有杀害的念头。小动物来骚扰,要用慈悲心看待。决定不能杀害,你杀它,跟它结冤仇,果报折损你的寿命,你容易得病。还要想到,它也是一条命,它也贪生怕死。我们被蚊子咬一口,它叮我们时,我们想想,我们是受过三皈的佛弟子,应当布施供养它才对。把它赶走就错误了,你再把它打死,罪过就更重了。

○持戒属于无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欢喜心,离开恐怖,人家对你安心。

○放生,寺院法会放生,捐个一、两块就行,尽力放生。

○自己不会讲经,印经,做音像带,把光碟、音带到处去送人,布施佛法给一切众生,财、法、无畏,三施都圆满。印书要钱是财布施;接受善书的人常常读诵,明白道理,是法布施;使他心安理得,帮助他解决困难,属于无畏布施。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众生迷惑,他争我们让,不跟他争执;他要什么,都让他,都给他。给他我是不是没有了?不会。为什么?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是一文都强求不来;你命里有,我给你的你保得住,命里没有,我给你的没几天你都丢光,你保不住。我命里有的统统给他,过几天那个就又来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敢很痛快、很欢喜的布施,施不尽,愈施愈多。财施财多,法施智慧多,无畏施健康长寿。

○对一切众生的布施,要像供养诸佛那样真诚恭敬的心态。

○至诚心供养,东西再薄、再不值钱,佛都欢喜,喜欢你的真诚心,送的供品再丰厚,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佛不接受你的。   

○你能把心量圆满的拓开,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修这种布施,你得的利益是欢喜。“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个充满是充满宇宙,充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片祥和。

○布施,舍要清净,净是讲心,没有希求。无条件的、没有企图,绝不希求回报,叫净施。

○布施时,施者,我们自己;受者,接受我布施的人;施舍的财物,都不执著,都不放在心上,叫三轮体空。这个布施就是功德,福报之大不可思议。如果常常记得我做多少好事,布施多少钱财给寺庙、道场,一样也不忘,这个布施是福德,不是功德,果报不出三界六道。如果你布施不放在心上,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功德,功德帮你了生死、出三界。修积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才行。做好事,念念放在心上,你自己业障阻挡住,跟阿弥陀佛不能沟通。清净心、平等心跟佛菩萨去沟通,就有感应。

2、持戒

○“诸恶莫做,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众善奉行”是戒律的原理、原则。

○初学必须从“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戒、佛制定的规矩,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心才会清净,才能得定。

○守法,遵守佛菩萨的教法,遵守国家宪法,遵守地方上一切规章,还有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都要遵守,叫持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清净心不能现前,不持戒,无论修行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戒学的根本是十善五戒。从十善业学起。

○十善、五戒要落实。我们要想续佛慧命,挽救佛教,希望正法久住,从我做起,不要求人。这样做是救佛教,是救一切众生的慧命,你做什么样的功德都不能跟这个功德相比。你能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你是真有功德,是大功德。

○功德必须自己修行。“功”是修行的功夫,“德”跟“得”是一个意思。持戒有功,清净心是德;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如果持戒很严,得不到定,你的戒就变成福德。何以持戒精严而没功德?自己持戒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心里就不痛快,这人破戒,那人犯戒,你的清净心得不到,你只有修福德没有功德。

○功德是戒定慧三学。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功德自己修自己享受,不修的人享受不到。功德里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修功德一定从持戒下手。

○你修五戒,你得五福。这五种大福超出了世间。“五戒”是世间福德的真因,“十善”是生天必须具备的条件。

○从接受佛戒条,一生中尽形寿,只要有一口气就决定不违犯佛的禁戒,叫真受。对再小、再讨厌的动物,你要杀它,你破戒了。没有杀它,很恨它,想杀它,你的戒也破了。为什么?你杀业虽没造,杀的心没断。“大乘经”常常赞叹佛弟子持净戒,“净”怎么说?就是连个念头都没有。不杀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不盗果报得大富,他是世间福德之人。受戒不奉行,哪来的福德?

○佛弟子接受佛陀教诲,决定不做违背社会利益、害社会、害国家、害众生的事情,“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

○漏税是盗戒,偷国家的。这罪可重了!纳税人有多少,你的债主就有多少。欠一个人的债好还,欠全国人的债就难还。要从内心把占人便宜的念头断掉。对人、事、物,绝对没有丝毫占人便宜的念头,这条戒才能做得圆满。不能有控制的念头,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你会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3、忍辱

○“忍辱”,无比的耐心、永恒的耐心。学佛没有忍耐,决定不能成就。人为的加害、嫉妒、毁谤、侮辱、陷害,都要忍受,要若无其事、心平气和。特别是我们对别人好、善意,人家回报是恶意,更要忍。别人恶言恶语骂街,侮辱、毁谤对自己,或毁谤侮辱我们的父母、亲属、老师、同学,这种种要能忍,不生嗔恚,决定不起报复的念头。小小的侮辱陷害不加以理会,他有大成就。小小不如意事都不能忍受,这种人没前途。

○对自然的灾害,也不可减缓修学,要勇猛精进。大灾难是增上缘,不但对道业没丝毫妨碍,反而促进、提升。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有它的深度、广度,不是短时间能修习成就,要长时修学,还要去亲近善知识。

○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来,道业就很难成就。要能安于贫苦的生活,不必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真修道人生活随缘。物质、精神生活,遇到苦难,饥寒交迫、忧悲苦恼时要能忍受。忍辱要从能舍、能放处下手。

○贪图享乐,不能吃苦,这人没有忍辱。佛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生活过得苦点,对人间没有贪恋,出六道轮回容易。如果生活过的太富裕,你享福就害了你,那个福就是魔,障碍你的道业。

○佛法求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怕经历长劫的时间,认真努力的学习。古大德教学,“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用这个方法不准你看、不准你随便听,以这个来约束你,让你的心从杂乱转趋精纯,长时这样熏习,不知不觉走入禅定。古人有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开智慧,这要很大的忍耐功夫。

○“一切法得成于忍”,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忍辱对治嗔恚,“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断烦恼、断习气,难舍能舍、难行能行,都靠忍辱。

○我们要想在世出世间法得到圆满的成就,忍是功夫,忍是关键。“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定要记住“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能为”,别人不肯干的事我们干,别人不能忍的我们能忍。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决定不为自己。

○破迷开悟的关键在忍耐,什么都要忍。决定不会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修行也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修学苦行、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没一样不是为众生。

○修定的人,没有忍辱,不能得禅定。人家赞叹几句就高兴得不得了;骂几句气得几天消不掉,怎会得定!起心动念还有名闻利养、是非人我,所以,不能得定。

○得生净土,“和、忍”重要。与大众和睦相处,他对我不和,我对他和睦,顺、逆境,善、恶人,统统要忍,怎么忍法?不放在心上,是真的忍。放在心上,会忍的很苦。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怎么消业障?忍辱。逆境恶人要忍,顺境善人也要忍。顺境善缘不生贪爱,要忍;逆境恶缘不生嗔恚,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道,是真心。心一动,就不叫真心。

○要修忍让,把冤结化解。别人欺负我,侵占我的财物,毁谤我、陷害我,我知道是前世的冤家,要做还债想,决定不跟他争。你的财被别人霸占去了,不是你命中的财。你命里真的有财,什么人都占不去。

○“忍不过”,他失败了、退转了、堕落了。对冤家对头,决定不能有嗔恨心、报复心,要用慈悲心去感化他。

○修忍辱,每天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要检点自己的过失。不要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立刻回头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过失,找到后要反省、改过。一天能改一个毛病,天天改,三年你就是圣贤了。凡人做圣人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你能不能认真改过。果然能认真改过,凡夫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有自信又能信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佛的教诲深信不疑,这人当然会成就。

○布施能修大福报,忍辱能成就大福报。如果只晓得布施,不能忍辱,所修的福报一面修一面漏掉,很难成就。

○你有多大的心量,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才修多大的福。首先从容忍做起,要能包容,尤其包容常找我麻烦、嫉妒伤害的人,首先把妖魔鬼怪包容,这才叫真功夫。

○不嗔恚你成就得快。离嗔恚,相貌就好,身体也好,每个人看到都生欢喜心。

4、精进

○“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就是将心止于善念上,恶念就进不来,这叫真精进。

○我们现在懈怠懒散,这是烦恼,是习气。精神提不起来,是什么原因?精进里面没有十善,精进里面具足十善,是真精进。

○“精勤修学”是秘诀。一门深入是精,不夹杂才精,最要紧的是一门深入。专修决定得事半功倍之效,利益非常殊胜明显。勤就是不间断。修是把毛病习气改正过来。学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精进,精是专精、精纯,纯而不杂的进步。精进决定不搀杂自私自利的意念,叫精。搀杂丝毫自己的念头在其中就错了。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叫真精进。著相修善,那只有进不叫精。离什么相?我相。我相就是执著,是烦恼障,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分别,是所知障。分别执著两种障碍断掉,自性里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统统现前。   

○“精进”意思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门门都好,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修学,这叫契机。对这个法门能生欢喜心,成就就快,障难就少。如果自己没能力选择,可找善知识,找同参道友,初学也不妨几种法门尝试之后再决定,决定后绝对不改变,一门深入,这叫精进。你入的愈深,智慧就愈大。千万不能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涉猎的不深,常识丰富,讲的天花乱坠,自己不得受用。

○精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其他经论开悟之后再修。没开悟,你现在都去涉猎,把开悟的时间拉长,本来可以五年开悟,现在要十年。

○精进是断烦恼开智慧的秘诀。

○精进是菩萨善根,不少人学的很多,他杂进乱进,所以他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结论,不精不纯,亏吃在这个地方,学讲经,一门不学好,不可以学第二门,要精要专,把全部精力用在一部经上。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放过一天假,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的学生也是每天昼夜无间的学习,才能开悟、证果。学习确确实实日夜没有间断的。

○修学不能成就第一个因素是中断。一天的假,十天都不能恢复正常。放几个星期假,全部就完了。

○古人用功日夜不间断,出家人睡眠,晚上十点钟睡觉,两点钟起床,他二十小时用功四小时睡眠,所以他能成就。我们要想在一生中成就,不能不用功、不能不发奋。

○真的通达、真的勇猛精进,业报的确能转。转不过来,是你不够勇猛精进,贪嗔痴没完全放下,以为做这一点好事就可以弥补了,做十分恶,才做两分善,当然转不过来。做了十分恶,必须有十二善,就可以转过来了。

5、禅定

○禅定的定义,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金刚经》上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真的禅定。

○禅定是佛法修学的总枢纽、总的关键。无论大、小乘,显、密教,只要是佛法,没有不修禅定的。只有修定才能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参禅、观心、参话头、读诵、念佛、持咒、持戒样样都是修定。

○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禅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戒定慧三学,你离开了定,哪来的智慧?禅定生智慧,乱心生烦恼。乱心就是杂念,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六道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永远不会停止。真实的功夫,就是把妄念止住,把杂念止住。六根接触六尘,心做不了主,起心动念了,赶紧“阿弥陀佛”,用佛号把妄想分别执著克服住、压住,把外面诱惑打掉,内里烦恼也伏住了。“以一念化解一切妄念”。不论这个念头是善还是不善,都是妄念。禅定境界叫正念,正念是没有念头,外面了了分明,里面如如不动。

○坐禅,坐是取不动,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禅是不著相。身一天到晚工作,心从来没起心动念过,心永远清净。

○修定,初学一般盘腿面壁,找个安静的地方每天做功夫。真正用功夫,是在境界,善恶缘、顺逆境,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的禅定成功了。

○真智慧是从禅定里生的,小定有小慧,大定有大慧,没有定,决定没有智慧。定,不一定盘腿面壁,真正的定是六根在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要学清清楚楚、如如不动,这人叫真正修禅定,行住坐卧都在用功,功夫从来没间断过。不能动念头,动念头就是妄想。看到善的、恶的都不动心。

○智慧决定要通过禅定的,我们的禅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无上深妙禅。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中,就是住深妙禅。

○定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动中修不动,释迦牟尼佛游化在世间,身、行是动,心不动。心没妄念,永远保持一念不生。诸佛菩萨没妄想,没念头。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著相了,一切随顺大自然生活。

○生活中,吃饭不要著吃饭的相,吃饭考究,讲色香味美,著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看到饭菜,能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吃饭是修一心不乱,是修定,穿衣、接客都是修定。

6、智慧

○求智慧有程序,先求根本智,再成就后得智,根本智叫无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想成就无所不知,要先求无知,无知就是修定!现在求学的方法,永远不会开智,为什么?他不知道修根本智,现代人不遵守古老的传统方法,疏忽了根本智。所以不可能有后得智。

○佛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正的学问从“无知”修,不要急着求知,先求无知,真正到无知之后,只要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就变成无所不知。“无知而后无所不知”。你要先求有知,什么都要知,到后来就有所不知。一开头就广泛涉猎一切经典,把头脑搞乱了,涉猎再多变成胡思乱想,变成妄想、分别、执著,然后再想学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根本已经破坏了,很难回过头来再学。真正好老师教什么人?你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能对他专信不犯,他把你看作宝贝,会认真努力来教你,你会有成就。纵然是佛教理论,你涉猎再多,被佛教理论污染了,佛经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佛经好像药,对症是良药,不对症是毒药。

○中国佛法,几千年古老的承传,都是从根本智下手。跟儒家教学童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佛家有五年学戒,在家、出家学佛,必须经历这个过程。那个戒是老师的教诫,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什么?培养你的根本智,这叫师承。

○我一生学佛,刚学时,老师指导五年中学一部经,修一个法门。李炳南老居士,跟我约法三章。第一、拜他做老师,接受他教导,除他讲经说法,任何人讲经说法、指导、教诫都不能听,限制非常严格。第二、过去所学统统放下,他不承认。第三、无论佛书 、世间书,他没同意不准看。这套方法是训练根本智。你要是不肯听话,到处去听、去看,他就没法教你。你就是走广学多闻了,就是有知,不是学无知。无知修什么?修清净心。“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开始学时要把人跟事统统杜绝,让你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能生智慧。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会得利益。这方法你要不相信,效果就收不到,一定要相信,这方法传了几千年。

○开头老师用五年时间帮你定下来,把你妄想杂念减少,从这地方帮你开智慧。学一部经,不能多学。到智慧开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时,就放你走了,之后,这个门就开了,什么讲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成就你的后得智,无所不知。开头为什么限制你?你不能辨别是非真妄,你接触之后把你的智慧破坏了,纵然学得些佛学常识,皮毛!不开智慧。你没有真智慧,所得到的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 。

○古人学佛,在家出家都有五年学教,五年学戒,遵守老师的教诫。头五年到道场里做杂务、干粗活,这是修福修慧、修根本智。五年教你无知,完全把你心定下来。禅宗每天打坐;教下教你读经,你工作做完后赶紧去背书。讲堂、禅堂里都没有你的座位,五年修福慧,修福就是照顾大众生活起居,修慧是背诵经典。背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让你的心整个定下来,不会有妄想,用这方法修根本智。

○唐大圆居士说:“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无相无分别。次求后得智,能分别一切法。亦如中国往日教童蒙的读经,先但句读,后乃开讲,自然开悟。学佛亦应熟诵应读之经论,不求甚解,即为求根本智。乃熟能生巧,由闻发思修慧,是为后得智。以是比较东西,东方不急求解,是培养根本智,而发达后得智。西方初学即求甚解,是破坏根本智,而失后得智之用。”

○根本智在童蒙培养。七岁上学教规矩,教读书,读书不讲解,只教读、背诵,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守规矩就是持戒,读、背书,心专注在课本上,不去想东想西,就是定,把一切妄想杂念打掉,属于修定。书念得清清楚楚,字没念错,句子没念颠倒,这是慧,就是根本智。七到十二、三岁,他心定了,该背的东西全背熟了,进太学开讲,叫后得智。佛法里求智慧,“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小孩天天背书干什么?修根本智。不许他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帮助他修定,修清净心。他心地清净就开智慧。小孩叫他受点苦没关系,老年时享福。

○真实智慧从哪里来?从心寂三昧、一行三昧而来。怎么修法?《无量寿经》上佛告诉我们“洗心易行”。要把自己的心好好清洗清洗,心里太脏、太污浊了,无量劫来,我们的心天天在熏习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被无量无边的恶业熏习,妄想分别执著,要把这个东西清除洗掉。不肯做这个功夫,心寂三昧怎么会达到?

○智慧的来源听经、念佛。听经不念佛,开智慧很慢;念佛不听经,开智也慢,听经跟念佛合起来,开智就快了。譬如听经开智要十年,念佛开智也要十年。听经又念佛五年就开智。念佛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就得诸佛菩萨加持,清净慈悲就得三宝加持。这是开慧之前,辨别邪正是非,避免造作一切罪业,积功累德的唯一方法。

○一片光碟一天听八小时,听两年。帮助你得定、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不从这上下手,怎能成就?每天睡五小时,另外三小时吃饭、洗衣、工作,很紧张。没时间打妄想。人太闲了就心里胡思乱想,口里胡说八道,造业!我对初学用这办法,就是一片东西叫你反复听,不准你思考,也没有讨论余地,就听!这方法就是修戒、修定、修慧,求根本智。

○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多听多讲是提升自己境界、帮助自己开悟。遍遍有小悟处,“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所以不能一天不诵经,不能一天不讲经。讲经没有人听有鬼神听。

○听经读经不开悟,原因在那里?信的不真。“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智慧。

○听经听多年,没悟入,为什么?你不会听。为什么不会听?你心不定。念佛堂多念几天佛,心定下来了,再听就有悟处。

○佛教我们读诵大乘,靠读诵悟入。又劝我们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来诱导我们,给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的时间提前,如原来你读诵需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五年就开悟。利根人一二年就开悟。

○恶的习气、念头、行为是迷根,不改过来怎么会开悟?不可能。有一念分别执著,你就决定不可能开悟。把分别执著放掉,你就开悟。再不执著五阴是自身,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自身,你就开悟。

○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开?这当中有障碍,就是业障。业障:内里面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外面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六个字相应。它障碍我们开悟、修行、证果。必须把这十六个字淘汰干净,障碍就除掉,智慧就现前了。

○不知足,永远定不下来,哪一天知足,哪一天就入定,再不会有妄想,再不会有欲念,心如止水,智慧就会开了。

○一个人,心定不下来,静不下来,心里一团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