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6|回复: 3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〇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念叫正念,一念是真心。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所以「一念普观无量劫」,这个无量劫是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你全都见到了。「无去无来亦无住」,这一句讲空间。空间的维次全部突破了,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一念,你就见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此界他方。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在不在一法界里头?在,我们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迷在幻相之中,梦幻泡影,迷在这个地方。正如同作梦一样,迷於梦中境界,把梦中境界当真,真的境界忘得一干二净。梦中境界没有离一真法界,梦里头还有梦,你们同学们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作梦的时候,你觉得你在作梦里头又在作梦。我有这个经验,我也常常提出来问问同修们,有几个,不多,真的有这个经验。梦中还有梦,梦中又有梦,不可思议。我们今天到底是堕落在第几个梦境当中,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萨要不给我们说破,我们哪里知道是在作梦?永嘉大师觉悟了,他要不觉悟他说不出来。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是梦,十法界也是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念就觉,二念就迷。一念是真心,一念是真如。
  我们念佛,念佛真正的功夫总要记住,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真如、是本性,心不颠倒是自性本具智慧现前。我们也可以这样的来体会,一心不乱是根本智,心不颠倒是后得智,万事万物了了分明。《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念佛的人不少,有许许多多的方法都在流行,到底哪一种方法适合我?这些问题很多人来问我,我都告诉他,不必来问我,问你自己。哪一种方法能帮助你到一心不乱,或者我们平常讲,讲得浅显一点,哪一种方法我学了之后,我的心比较清净?我的妄想杂念比较少?这个方法就有效。诸位要记住,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身形,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决定不能执著佛是什么形状,不可以,你执著就错了。
  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麻六甲一所缅甸的寺庙,我去参访。大殿里面供奉著有三十多尊释迦牟尼佛的像,统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像,石雕的,缅甸玉,玉佛。像差不多有一个人这么高,都是立像,站著的,全是释迦牟尼佛。我仔细一看面孔不一样。看看下面说明,这个大雄宝殿造得好,有特色,释迦牟尼佛像有印度人的像,你看他是印度人,只是缅甸玉是白色的,不像印度人皮肤比较黑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是缅甸玉雕的;有缅甸人,有越南人,有泰国人,有中国人,有西藏人,有韩国人,有日本人。我一看,那个面孔是哪一个国家人就是那一个国家面孔。这是说明,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没有一定的相,在哪一个地区,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念十遍,人家十遍能背,我念一百遍,只要自己勤奋,一定有成就。这个要有勇气、有毅力,把自己懒散这个毛病彻底改除,我们才能成就。所以,他是精进心。
  财首是念心,明四念故,都是最初修学的纲目。财首,财是功德法财,不是世间的财富,是讲你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从哪里来的?从念心来的。所以,四念处是智慧,这个我们讲「三十七道品」讲得很详细,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要深入去观察,才能够成就你自己的功德法财,财首菩萨做代表。
  「德首定心,心性无念为上定故」。《华严经》里面讲修定,不是一般所说的盘腿面壁,不是的。《华严》的定很别致,它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就是说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怎么说法?心性无念就是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慧;正在接触的时候,如如不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大定,这叫自性本定。当然这种功夫不是我们凡夫能学得来的,我们凡夫盘腿面壁在打妄想,哪里是在修定?妄念纷飞,这个要知道。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定。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持名念佛,诸位要晓得持名念佛的意义、目的,《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目标。然后你再看看《维摩诘经》里面所讲的,「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得清净,就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这里面障碍没有了,什么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
  也许诸位要问,这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才有这么样的自在?功夫,上中下三辈都不障碍。随意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放下,娑婆世缘你真放得下,这个消息就通了,什么时候去没问题。有许多人告诉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连消息都没有,还有出家的老法师跟我讲,这讲真话。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放下!你自己想想,你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没完全放下,原因在这里;果然真放下,决定是感应道交。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宋朝莹珂法师,破戒的一个出家人,他是畏惧地狱苦,真正勇猛精进,一句佛号念了三天三夜没休息,真的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就往生。这都是给我们做模范,把自在往生的讯息传递给我们,没有别的,放下!
  下面一位,智首,「智首即慧心,慧为上首,兼己庄严,故有十度」。《华严经》上统统用十表法,大乘教里面佛教菩萨六度,《华严》统统用十,所以《华严》有十度。十度怎么来的?后面...(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二集)  2004/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2》)


...,这是佛自己说的。「如」一般讲就是这个样子,一切诸法就是这样,这句话很深!我们凡夫不懂。怎么说一切法就是这样的?真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楞严经》里面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又告诉我们一句真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它有阿赖耶在里面,所以它现的相绝对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它所现的相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但是所现的这些相,你真的是通达明了,觉悟了,你就会肯定《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实性如是,实相亦如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之性就是心性,虚妄之性就是如来藏,关键就在觉迷。觉悟了,从此以后解脱了,真正解脱,得大自在;迷了?迷了就要受不同空间维次的障碍。在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你只能够见到一个境界,或者你能够见到两个境界、三个境界,你不能统统见到。
  清凉大师第二个解释让我们更清楚,「心即性故」,心就是性,性就是心,「是自性清净心」,这个话我们比较好懂,自性清净心就是「心性是一」。特别是我们修净土的同学,净宗里面所修的法门再多,方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自性清净心,心不颠倒就是自性般若心,心不颠倒就样样都明了,通达明了。心跟性可以合起来讲,也可以分开来讲,看在什么时候。我们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清净心?得清净心就是得一心不乱,功夫到了你自然知道,不必去问别人。自性清净心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事一心还不清净,理一心才真正清净。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没得一心,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里头的理事因果我们总要晓得,我们才知道要怎样用功,怎样努力。
  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了,什么都是假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记住佛这个教训。得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真正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你必须要把这个世缘放下,你心里面还有那么多牵挂、忧虑,这个东西决定障碍你往生。不但障碍你往生,障碍你开悟,不舍不行!清净心怎么那么难得?眼前这些事事物物放不下,你的清净心怎么能现前?这事事物物里面最难舍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财是第一个,能舍吗?眼前许许多多这些事物,你都很喜欢,你都想拥有,你能放下吗?你要想想,我现在在修道,我修的是自性清净心,这些东西跟我所修的完全相违背。我心里面有这些东西,自性清净心永远不会现前,这亏吃大了。
  带业往生这是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八卷)  2004/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8》)


...然后我们自己在这一生日常生活当中,跟外头境界接触起什么心、动什么念,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我来生到哪一道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三恶道,饿鬼道贪心,畜生道痴心,地狱道瞋恚;贪瞋痴是三毒的引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起什么念头?如果这个念头是贪瞋痴,那么我们这一生就是造三途的业因,来生这个引业引导你入三途,这不能不知道。
  无论在哪一道受生,你的身体六根是具足还是有欠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这些是满业。满业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实在说就是修善、造恶所感得的。这是凯西说,没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是偶然的、是没有前面因的,没有。他非常肯定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遭遇都有前因后果。我们明白这个事情,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一定要懂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那么这一生我们修净土只是跟净土跟阿弥陀佛结了个缘,这个缘这一生当中不成熟,那你就不能往生;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你就把这个缘要抓住。这个缘里头最重要的是清净心,大乘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弥陀经》上讲得也很清楚,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引业,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这样的功夫,这才行,到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再告诉同学们老实话,不止三辈九品,三辈九品是讲大的阶段,不止三辈九品;三辈里头还有三辈,九品里头还有九品。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都有因果。
  我们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不是说念佛多少,念佛功夫的浅深。那这什么意思?什么叫浅?什么叫深?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一心不乱里头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功夫就深,事一心不乱功夫就浅,还有更浅的叫功夫成片。行,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功夫成片;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
  那大家要问什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个什么样子?我用最浅显的话告诉大家,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就成片了。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叫功夫成片,对西方极乐世界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对极乐世界不疑惑,对阿弥陀佛不疑惑,对三经一论不疑惑,对自己念佛求生净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一卷)  2004/10/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1》)


...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读经文,清凉大师帮助佛菩萨来指导我们,引导我们契入境界,了解说听的真相。这里面分几个段落,第一段「初总标告,问德首者,显佛德故」,这就是经文里面的第一句。「菩萨问明品」第四段是德首菩萨,经文总共十段,都是文殊菩萨发问,回答的是十个不同的菩萨,这一位是德首。为什么称德首?说法甚深,显佛德故。佛德要不深,怎么能说得出来?显示佛德甚深,所以菩萨名号称之为佛德,到末后李长者还会有详细的介绍。第二段,从「佛子,如来所悟」以下,这是「正显问端」。正显问端里面又分三段,第一段「举法案定」,先把前提确定。所以他说,「佛证一味法界」,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共许」就是共同许可,我们今天讲承认、肯定,是我们都能够肯定的,都没有疑惑的。
  『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一法」是什么?一真法界,只有一是真的,二就迷了,一才真。怎样才能证得一真?一心。你看我们净宗修行的,你才知道它的殊胜,净宗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直截了当,没有丝毫拐弯抹角的委曲相,没有,直截了当。我们今天修净土的人,有几个人知道这个道理?实在讲,这个道理《弥陀经》上讲得多么明显。「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一心。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念随著外头境界转,得不到一心;得不到一心很苦,得一心就自在,得一心的境界就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再继续学习。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首先我们将长行经文念一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这段是文殊菩萨向德首菩萨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文殊菩萨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纵然遇到菩萨也问不出来,所以问得出来必定是内行人。我们听听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句前面说过了,『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句话很重要。所以我们净宗修学著重在一心不乱,这也是无比重要,修净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净宗就很难成就。不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有成就?总要有人帮助我们,指点我们,让我们醒悟过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0卷)  2005/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0》)


...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一心。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念随著外头境界转,得不到一心;得不到一心很苦,得一心就自在,得一心的境界就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再继续学习。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将长行经文念一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这段是文殊菩萨向德首菩萨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文殊菩萨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纵然遇到菩萨也问不出来,所以问得出来必定是内行人。我们听听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句前面说过了,『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句话很重要。所以我们净宗修学著重在一心不乱,这也是无比重要,修净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净宗就很难成就。不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有成就?总要有人帮助我们,指点我们,让我们醒悟过来,我们修学的是要一心不乱,是要心不颠倒。这个纲领明白了,方向知道了,要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当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一心有浅深次第不同,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你刚刚得到的时候,得到功夫成片你就得到法喜,我们常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现在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把这个看得很重,所以功夫不能够成片;功夫不能成片,往生就没把握,就非常非常之难。怎样才能念到功夫成片?念佛堂的堂主常常给我们开示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真的能接受,就有可能得功夫成片。由此可知,功夫之所以不能成片是放不下,放不下执著,放不下分别。我们在讲席里面不知道讲了多少遍,放下执著就超越六道,放下分别就超越十法界,放下妄想就成无上佛果。你看讲得多容易、多简单!可是你要知道,这个里头有浅深次第,从哪里放起?从执著放起。
  人为什么放不下?对於自己这个身体,佛法讲臭皮囊,看得太重!饮食起居样样都要讲究,你怎么能放下?古大德距离我们太远,近代的大德,我往年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同修告诉我,弘一大师曾经在新加坡住过。他跟广洽法师非常友好,广洽法师住的薝葡院我去访问过,弘一大师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0卷)  2005/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0》)


...个大愿是很大的力量。然后有这个愿望,真正发了这个大愿,从哪里做起?断烦恼做起。你看,六度完全是自利,底下四无量心才是利他,慈悲喜舍是利他,这完全是自利,就是自度。自己不能度,怎么能度他?
  我遇的善知识,确实是很幸运,第一天传给我,直截了当,没有麻烦,言语简单,很少。我对老师尊敬,这是从小养成的,尊师重道。老师看人、看学生也很会看,看你这个人诚不诚实、老不老实?是不是像真干的样子?老实,像真干的样子,他就跟你说真话。我们听了之后就真干,他老人家叫我干六年,我真的干六年。六年之后受戒了,我是第七年出家的。所以这个基础教育你要不认真努力学,你以后怎么能发展?你以后有什么能力抗拒现代社会这种的诱惑?你如何能保全你自己不受诱惑?太不简单了。我们今天就是年轻时没学,现在补习,恶补。要非常认真努力,学成本事能抗拒外面的诱惑;名利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有这个能力抗拒,道业才能成就。这个道业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才能有成就。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一点成就都没有,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妄念太多,这是我们修学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影响我们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心不颠倒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成就这两桩事情,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了,这一生没有白修了,真的有把握往生。定不下来怎么办?你就想到精进重要。用什么方法摄心?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方法。用念佛摄心,比较讲起来是占多数,念佛摄心。可是念佛同修当中还有不少的人念佛不能摄心,那你就得用另外的方法。念佛怎么样?还是起妄念。这个事情很严重,就像病一样,重病,这不是轻病,一定要想办法对治。我自己的根性不好,持咒、念佛都很难收心,就是持咒、念佛都会打妄想。用什么方法?我用读经研教。你要专心,要专注,妄念就少了,我用这个方法。
  妄念少,念佛功夫就得力;妄念多,念佛功夫不得力。怎样除自己的妄念,重要。妄念,头一个要看破,看破是般若,这得要大经来帮助。如果我们程度不够,也没有这个缘分,很难涉猎这些大经大论,古人有个好方法,《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面的精华。你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就说得好:《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一卷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这话说得有道理。换句话说,你能够受持《金刚经》,你就等於受持六百卷《大般若》。
  《金刚经》如何受持?实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二卷)  2005/8/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2》)


... 现在没有了,现在寺院庵堂都变成观光旅游点。住在里面的出家人,唯恐游客不多,交通不太方便,现在还开了公路,汽车可以开进去,甚至於还有缆车,登山太方便,都变成旅游观光区了。能不能修行?不能了,每天接待客人精疲力倦,你想想看还有什么时间去学教?去读经?没有了。可是观光旅游确实给道场带来可观的收入,财得到了,道丧失了,这两下一相比较,得不偿失。道重要,道能够了生死,能够出三界;钱再多没有用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禅定波罗蜜是佛法修学的枢纽,你看看在这个教学纲领里面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终极目标是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定开的。定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生烦恼,不生智慧;心清净不生烦恼,生智慧。所以你不放下执著,你不放下分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