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1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开不了悟啊。各人机缘不相同啊。这就是什么呀?这个熏修的功夫成熟了,熟的时候,不知道遇什么一个机缘,就开悟了。
悟了之后,给诸位说,再把这个经一翻开啊,六根接触六尘这个境界呀,就跟诸佛菩萨所见一模一样。法法都是现量境界,这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智慧。法身、般若、解脱,同时现前。这种悟在大乘佛法里面叫见道,初次证悟这是见了道。从这个以后才叫修行,见道之后,才修道。这个修是真正修了,而不是盲修瞎练。那么由此可知,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没有明心见性,那个修行都是盲修瞎练,都在那摸啊。
譬如说念佛,念佛没有到理一心的时候,问问你念这么多年佛了,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甚至于天天打佛七,年年打佛七,打了多少年,问问,你有没有把握到西方?还是不知道,没把握。这是盲修瞎练。见了道以后啊,不一样了。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眼看到西方了,耳也听到西方了,随时想去,随时就到了,是真实的境界,不是虚妄的,决定有把握!不像现在这个摸索啊。
所以宗门里面,见道以后才修道。没有见道之前,他所有这个功力,都用在见道上。那么教下跟净土法门,岂有例外的呢?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真正是一个大善知识,他一定是领导我们趣向见道这个道路。见了道之后,这个修道是自家的事情,自己就会了。用不着别人教了,也用不着别人指导了,自己就会了。
那么今天讲到此地,经文讲得不多,拉拉杂杂的话说得不少。但是,不是废话,对诸位都有受用的。佛说一切经,祖师一切的注解,也都是诱导我们向见道的方向趣向。所以我们读经、看注,要晓得这个方向,要晓得这个目标,你看、你读,才有味道,才能够心开意解,才能够法喜充满。古人所讲,读书之乐乐无穷啊。读什么书最乐啊?读大乘佛经最乐。世出世间所有的书,都比不上大乘佛经里面的乐趣多。再给诸位说,乐趣里头最丰富最浓的,无过于华严经。
华严经展开的时候,问题是这个不对呀,读别的经也许有点味道,读华严经枯燥无味呀。那是什么呢?你没有尝出那个味道。你要尝到那个味道,那是欲罢不能啦。就是你没有进入这个情况,你不了解。换句话说,看不懂啊。像这个小孩一样,给他看什么,图画故事,他看得很起劲。同样的,你画些孙悟空、猪八戒给他看,看得很有瘾。你真正的拿一部一百二十回的《西游记》给他看呢,他不懂了。为什么呢?里面没有图画,一本本那么厚的书,看到的都是白纸黑字,他看了没有兴趣。他要看懂了,你再给他看那个图画故事,他就不看了。为什么?那个没有味道,那是小孩的,就不看了。
同样一个道理。所以大经不懂,不懂没有关系,刚才讲了,熏习,一遍一遍地熏习!熏习的遍数多了,渐渐就能够入这个境界。我是把我自己修学的这个经验啦,奉献给诸位。那么我这个方法呢,这也是老师教给我的。没有悟之前不能够离开师友,这个很重要。所以过去我的老师指导我的时候,就跟我说过,所谓是「赵州八十犹行脚」,这是我们佛教史上有名的赵州和尚,八十岁了,还在外面参学。不敢住山啊,就是住茅蓬、闭关,不敢呢。
因为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没多久,就有一个机会,有一个信徒,他有一个别墅,在那个圆山后头的山上,环境非常的清幽,一栋日本式的房子,没有人住。圣满法师就找我一道,“我们两个到那里去住茅蓬去,环境很清静。”那么我就去请教老师,我说有这么个机会,我想去住茅蓬。老师就把我骂了一顿,就说赵州八十犹行脚。他说你有什么资格?于是乎跟我说过,住茅蓬闭关是什么样的人呢?已经明心见性了。就是说他的学问、他的知见,不需要请教任何一个人,一切通达了,才有资格不做学生了,我现在闭关进修,我现在住茅蓬,不要到外面参学了。
那么从前参访善知识,谁是善知识呀?也没有宣传,也没有报纸,那个善知识也不会到外面去大声叫着,我是善知识,你们来亲近我,他也不会说的呀。什么人是善知识呢?哪一个人住茅蓬,哪一个人闭关,他就是大善知识。你什么问题都请教他,他要答不出来,他的门可以打开,出来跟我一样去参学。你没有资格闭关,没有资格住茅蓬。为什么呢?你也没见性呢,你也没大彻大悟嘛。这是我们不晓得,被老师这样一呵斥,自己才知道,哦,原来是这个住茅蓬闭关,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里头。以后看看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时候,写得清清楚楚,可见得老师不骗我们。老师就是劝我们,要学。
那么学,讲台上就是修学,讲台上讲经就是在学习啊。诸位在下面听的都是老师啊。没有这么多老师监督着,学生会懈怠懒惰,就不肯学啦。那么这也是老师教给我的,你不是要学吗?学要在讲台上才能学得成功,才能够不断地去熏修,这就是指出一条开悟的门路。当然各人所走的门路,不一样。我老师教我走的门路,是这个门路,从这个门路里头去悟入。要有恒心,有耐心,不顾一切,也不顾什么时候开悟,到时候了,自然就悟入了。今天时间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