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0|回复: 2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二六五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3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二六五卷







...你,真话。弘宗是禅宗的大德,演教是讲经说法的法师,不能跟你比;名山方丈住持,这四大名山宝刹,也比不上你。
  念佛的好处,念佛的成就!前面我们刚刚念过,说「已求、现求、当求,皆获善利」,锅漏匠给我们表演,他获最圆满的善利、最殊胜的善利。这种人往生什么品位?我们细心去想想观察,肯定是实报土上辈往生。为什么?他没有杂念,他没有妄想。杂念、妄想没有了,他地位多高!没有执著就等于阿罗汉,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等于明心见性的菩萨。所以谛老的赞叹是实话,这是个通宗通教的大德,不是凡人,他的成功就是「安住无疑」。锅漏匠他的善根福德就是这个,他没有疑。「老实持念」,这他做到了,「勿生疑惑」,他没有疑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发菩提心,真信、真愿往生,这他都做到了,一向专念,「是为诸善之本」。以锅漏匠做例子的话,他圆满做到。
  那我们想想自己,我们有没有做到?安住无疑,我们没做到,我们有疑,有信、有疑,现在是信的成分多,疑的成分少,但是没有到无疑;老实持念,我们有持念,不老实、缺老实;勿生疑惑,偶尔还有。所以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里头有疑虑,不是满分。所以诸善之本?我们诸善之本不圆满,不是没有,有,或许也是年年都增长一点,距离满分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话,念老在此地劝导我们,「当奉为纲宗,安住如是法中」,纲是纲领,宗是宗旨。上面这六句要好好的记住,是我们修学的纲领、修学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宗旨。
  「安住如是法中。应常修习,使无疑滞」。疑是疑惑,滞是不能前进,停在这个地方。不能等待、不能疑虑,要勇猛精进。刘素云居士闭关了,发出一个短信,也是劝勉大家,时日不多了。她是以十二月二十一号为标准,现在还不到三个月,没有时间再搞疑惑了。该放下的得统放下,不能放下的,那是有重大关系,关系正法久住,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亡,那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做。除了这个关系之外,个人没事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底下这两句说得很重,「盖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有疑就有罪,罪是什么?你会想错,你看错了,你说错了,你做错了,以后恶道果报现前,确确实实都从这个疑而来的。如果不疑?不疑,你决定到极乐世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二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2 》)


...。「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最后这一百年众生遇到这部经,他能够随心所欲,求人天福报,能得到;求二乘果报,能得到;想作菩萨,能得到;想往生成佛,能得到。所以「深显佛慈无尽,佛恩无极」,这八个字,净宗学人,弥陀弟子,要常常放在心上。这个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慈悲无尽,阿弥陀佛的恩德无极。知恩才会报恩,人不知道恩,现在小孩不知道父母恩,他怎么会报恩?为什么不知道?从小没见过,没听说过,没人教过,不能怪他。怪什么?怪做父母的人没教他,怪做父母的人没有做好样子给他看。因跟果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果报,你现在造什么样的因,因果要相应,不相应是决定得不到的。
  「复表此经所宣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殊胜妙法,实是普济众生之阿伽陀药」。这个经里面所说的修学方法,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方法是无比殊胜微妙的大法,实实在在能够普济众生。六道十法界的众生,只要遇到这个法门,依教奉行,没有不能得度的,世尊把它比喻为阿伽陀药。「法灭之际,众生业障弥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为什么?在我们现在这一代,我们跟上一代比,比不上,我们的业障比上一代重。上一代再往上一代比,那一代又轻一点。我们跟底下一代比,现在就能看到,底下这一代小孩业障比我们重。往后是一代比一代严重,要不好好的教,怎么办?说深重是,「仍可仰赖是法,而度生死」,这就是说要教。
  「极显斯法究竟方便,不可思议」。这部经,究竟方便不可思议;这个法门,究竟方便不可思议。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四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4 》)


...指点,高人具备什么条件?这个地方说出来了,当求一切正知见人,这个人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我们怎么会知道?有一个标准,标准就是大乘经典。他所说的,他所行的,跟大乘经相应,这个人正知正见。他所说的、所行的跟大乘经不相应,是他自己搞出来的,这就不是正知正见。所以经典是标准,我们求善知识的标准,我们学习的标准,将来我们成就也是用这个经典做标准。每天读诵它,就是每天量一量,合不合这个标准,有没有越轨的行为,有没有走向歧途、走向岔路,自己不知道。这正知正见的人。
  下面又说,心不住相,善友确实他心地清净,不住相就是不着相,他心地清净没有东西。不着声闻缘觉境界。声闻缘觉是只求自利,不求利他,这是小乘,没发菩提心。虽现尘劳,心恒清净。我们看到,早年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虽现尘劳,他每天工作之多,接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吃一餐饭。我常常说,他的工作量是一般五个人做的工作量。为什么?为众生,不为自己,心地清净,没有自私自利。做好事要钱,他自己收入很可观,在那个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收入一个月大概有四百多块,很高的收入。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只要六十块钱,多余的捐献出来做好事。往生之后,我们看他的遗物才知道,以前不知道,里面的衣服都是补的,自己补的,袜子是补的,凡是穿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一件中山装穿了四十多年,那是他的礼服,真正节俭。学生多,送给他的衣服什么他都送人了,我们那个时候在台中,常常分到。不知道他里面穿破衣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八集)  2012/1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8 》)


...你当外人。他的一生经历、经验可以给我们做参考,我们将来会遇到这些事情,知道怎么处理。遇到事情,老师过去遇到,他怎么处理?我们就学会了。
  在这么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乱世。在这个乱世里头,脚跟能站稳,没有动摇,没有被外面这个邪知邪见拖下水,功夫就算不错了。从哪里来的?父母扎的根,老师教诲来的。不亲近善友,肯定被淘汰,被卷入这个洪流当中。所以清凉大师讲,但令善事明师,要懂得事师之道。佛门里面,事师之道写在《沙弥律仪》当中;儒家的事师之道在《弟子规》里面,在《礼记》「曲礼」、「内则」这两篇,《管子》也有一篇,专门讲这些理跟事。老师一定会临事指示。
  「亦同善财于文殊处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文殊亦不具说,但令亲近善友,遂指德云比丘,展转令往矣」。举善财童子做比喻,善财在文殊会上成就了根本智,发菩提心就是根本智。发心之后,问怎么样去修菩萨行,也就是说,如何将菩提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待人接物。文殊菩萨是他的老师,这桩事情没告诉他,叫他去参学。因为他有根本智,根本智是戒、定,他接触境界,自然生智慧解决,不需要老师指导。人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遇到任何事情他都有智慧、有能力解决,这叫后得智。所以教他亲近善友,善友就是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个人,代表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来,晚上睡觉之前,你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那就是五十三参。你要有善财的本事,你就成佛了,你就成就圆满智慧。你看这些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就有能力在这个里头兴起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一接触就知道,你还有能力去教他们。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九集)  2012/10/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9 》)


...一致,这确实证明话是佛说的。闻者,这个闻的意义一定含着有信受,真正相信、真正能接受。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一切诸佛都介绍、都讲这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这个法门、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是世尊普度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就能够圆满成佛,所以说是无比殊胜稀有第一法门。有没有人信?有。什么人信?宿根深厚的人,也就是说,像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遇到必定得无量诸佛的加持,所以他能信;不但能信,他能解,他能接受,他能奉行。如果有好的善友引导他,他这一生就能够念佛往生。
  下面说的这几种现象,显示他宿根的深厚,根深厚从哪里看?从底下这几句。听了,『慈心清净』,发慈悲心,这也就是发菩提心。清净,纯净无垢,真心能够现起来。凡夫平常所用的是妄心,八识里面的第六意识跟第七末那识,他用这个心,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听了欢喜,就是法喜充满,内心喜乐。这个喜乐有来头,生生世世都希望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但是都没有能够得到,这一生碰到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一定满足生生世世的大愿,他怎么不欢喜?踊跃,就是我们中国所讲的喜形于色,他内心的欢喜,他表现出来了,所谓是手舞之,足蹈之,这是身,口里面欢喜赞叹。
  『衣毛为起』,从这个地方看到他的宿根非常深厚。善友,我们一般讲老师,看到学生有这种状况出现,就知道这个学生善根非常深厚,这个经没有白讲,决定有人深信不疑,决定有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2012/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2 》)


...亲密!大乘讲人伦的关系,讲得真的究竟圆满。自性之外无有一物,一切万物共同一法身,就是一个自性。既然一体,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这个爱才是名符其实的博爱、亲爱。亲爱讲到什么程度?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亲爱讲到这种地步。畜生有雄有雌,雄是父,雌是母,花草树木也有雄雌。爱心遍法界!
  众生的欲乐虽然各各不同,进入大乘都达到究竟圆满。虽然究竟圆满,同时也能保持着各个存在。就像花园一样,这个大花园各种品种都有,是一个花园,一个花园也不去除某一个品种,它一切品种在一起的。全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的?从心想生。这种关系要搞清楚、要搞明白,要肯定,要把它落实,这一真正落实,你的大菩提心出现了。大菩提心的体,真诚,就是自性,真者不是虚妄,诚者不虚。清净平等,自受用;大慈大悲,他受用。对待自己是清净、平等,对待别人是一片慈悲,就是圆满的爱心。谁爱众生、谁爱万物?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做到究竟圆满。
  「六者,界智力。乃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界是界限,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境界,不一样,各个人都不相同。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分别有我、有你、有他,这界限就出来了;分别有男、有女,分别有大、有小。在这个社会上,人的种类不齐,智慧不一样,就是所接受的文化不相同,教育不相同,在社会上从事工作不一样,各行各业,各有各的境界。同一个行业里面,每个独立的公司行号,...(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三集)  2012/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3 》)


...赞叹。幽溪大师注解《弥陀经》,引用《无量寿经》,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都用王龙舒的本子;莲池、蕅益偶尔还有原译本的经文,幽溪大师全部是王龙舒的会集本。今天有这样完美的一个会集本出世,这还得了,这功德不可思议!夏莲老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为这桩事情,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因此得度,把极乐世界讲清楚、讲明白了,叫大家没有怀疑。念老的集注尤其高明,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会集世尊在经论里头所说的,祖师大德他们的注疏里面,对于这部经名词术语、理事能解释的统统抄下来,编成这个注解。这还得了!搜集了一百九十三种资料,提供我们做学习的参考。佛法称法宝,这部经是法宝当中第一法宝,遇到了没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行人但能发菩提心」,这一句重要。什么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最好,印光大师佩服到极处。菩提心就是信心,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第二个,真正发愿求生,把求生净土做为我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这个心就叫无上菩提心。说得好!人人都做得到。如果像古大德解释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把人讲迷惑了。蕅益大师简单利落,很好懂,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想往生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谁都能发。菩提心一发,往生净土就成就了,就得到保证,你当然会执持名号,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干什么?断烦恼、消业障、开智慧、积功德,就这一句佛号。你看,四桩事情圆满在其中,一句佛号就成就了,提升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这多不可思议,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就是它太简单、太容易,让很多人怀疑,不敢相信。这些人就是少善根、少福德,他不肯相信,当面错过。祖师大德最后一招为我们表演这桩事,我们要感恩。好像唱戏的压轴戏,最后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真看懂、看明白了,死心塌地,绝不回头,勇猛向前。我就一条路,我就一部经、就一句佛号,我有把握、有信心,决定成就。
  「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一集)  2012/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1 》)


...是父母的好儿女,都是老师的好学生。你不能做好儿女,不能做好学生,极乐世界去不了。孝顺的儿女,尊师重道的学生,他能信、能愿、肯念,这决定往生。十八愿也说了,五逆十恶,造作罪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些造作地狱罪业的人,毁谤佛法,临命终时能认错、能忏悔,阿弥陀佛同样摄受,接受你。法门广大!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忏悔都变成好人。一生不孝,往生到极乐世界了,父母生在哪一道你都知道,你去救他、帮助他、去接引他,那就是尽孝道。改过自新,依教奉行。
  「如佛训诲」,弥陀、世尊在这一会里面,对我们的训诲很多,四十八品,品品都有。我们要记在心上,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把它做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不想别的,真的想到生死事大,我不能往生就继续搞生死轮回,这桩事情太苦了,我不想再搞。不想再搞,这几句话就要老老实实记住,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净土。我们这个身在六道轮回里头,这一世是最后世,我来生不搞六道轮回了,最后身。下一次再到这个世界来,我是菩萨再来,不是凡夫,从极乐世界来,不是从哪一道转过来。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
  「故知常念不绝,究竟所指,则在常念此一句名号也」。常念不绝不是说别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净宗学会的徽章,那个图案就是阿弥陀佛。这徽章还有没有?我们出去旅行,每个人带一个。可以来得及的话做大的,做这么大,做标志,老远一看就晓得。有人到我们这边来参观访问,我们都给他结缘,要让它常常提醒他,常念不绝。「不绝者,净念相继也」,这个念是净念。「行人果能真实发心,老实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继」,这个人功德不可思议。「则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我们鼻根不灵,有烦恼习气,闻不到。佛菩萨闻到、天人闻到,闻到什么?阿弥陀佛的香气。前面我们读过,念佛的人,正念佛的时候同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一集)  2012/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1 》)


...径确实就是念佛,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二集)  2012/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八十六页,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行人果能真实发心,老实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继。则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决定往生,迳登不退。圆生四土,究竟涅盘」。前面我们学习到此地。这段经文很重要,我们必须得多念几遍,把它记住,依教奉行。行人是修净土念佛的人。果能,这关键是个果字,果然能真正的发心,这就是三辈往生当中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我们都是依照蕅益大师所说的,他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说得简单,让我们听到了没有丝毫疑惑。什么是菩提心?对净宗法门真正相信,没有怀疑,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第二个,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人人能发,而且是人人自己的本心,只是现在迷了,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见到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一生必定成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极乐世界也是教学为先。
  老实念佛,老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唯此一句,就这一句佛号,这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的。把心里头的妄想清除掉,把心里面的杂念放下,这颗真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只有一句弥陀名号,你就一直念下去。念念相继,一句接着一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