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648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1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也放下,还要放下什么?已经没有东西可放了。」「你合掌的双手也要放下。」「喔!奇怪!我的恭敬也要放下吗?」放下了以后,梵志等待着,心里想:「佛一定要跟我说微妙之法,说开悟的法。」梵志心中正期待时,佛又说:「还要放下。」梵志觉得很奇怪:「世尊!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还要放下什么?花也放下了,合掌的手也放下了,还要放下什么?」「你期待佛对你开示的那个心也要放下。」梵志通身放下,就开悟了,不但开悟,而且大彻大悟。
这个公案说明了什么?一个是尘,一个是根,一个是识,三者都要放下。供花,是属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放下花束代表不要攀缘六尘境界。...(●[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很奇怪,问道:「昨天才告诉您,怎么今天还是念错呢?」这位沙门说:「昨天回去后,我跟我的师父说,师父听了不高兴,就说:『阿难老朽,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说的才是对的。』」阿难一听,心想:「释迦牟尼佛的法传给迦叶尊者,再传给我,才相隔几十年时间,已没有人相信我说的法,不但不相信,而且还说我老朽不堪。」阿难尊者觉得佛法很难传承,圣人不能住世了。为什么?阿难尊者已经证到阿罗汉的圣果,毁谤圣人会堕入三涂恶道,所以不希望让人毁谤圣者造恶业。于是阿难尊者说:「毁谤圣人的罪过是很重的,我还是赶快入灭吧!」便通知他的弟子:「我明天要在恒河上空入涅槃,你们皆可前来礼拜。」为什要在恒河上空呢?因为在恒河这一边,对面的弟子不甘心;在那一边,这一边的居士不服气,所以阿难说:「你们两边都不要争,我干脆在恒河上空入涅槃。」到了中午,恒河两岸的国王、信众都到齐了,阿难尊者升到高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空中行、空中卧……现了十八种神通,然后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的色身烧掉。舍利像雨一样飞落恒河两岸,弟子们留取舍利供养,增长福报。
世间修行的人很多,但成道的人很少──修道的如牛毛,成道的如麟角,主要就是因为不了解什么是无上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说自己是佛菩萨的化身、是佛菩萨转世。要知道佛性空寂,实际理地,一法不立,我们的心当中绝对不能有一点点杂质,不能有一点点东西存在,这样才是圣。所谓「超凡入圣」,什么是「圣」?就是心当中达到寂静无为的境界,而且经过检讨反省,把心中的烦恼、垃圾统统漏掉,「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证禅心」,这样才真正是圣位。我们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就能判断哪些人讲话是正,哪些人讲话是邪,哪些人讲话是骗人的。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一个是智,一个是理。智就是能观之智,理就是觉悟之理、空性之理。儒家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这一念心不可须臾离开,不能有一剎那离开本具的觉性,时时刻刻都要有正念;因为没有正念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没有了。所以,打坐先要契悟、明白这些道理。
--------------------------------------------------------------------------------
(三)980118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把正法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再传给阿难尊者。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达磨祖师是第一个阶段,只传僧、不传俗,传衣又传法。所谓传法,就是要印证此人是不是真正悟到这念心;印证了以后,就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下来。佛有粪扫衣和金缕衣,粪扫衣是平常所着的袈裟;金缕衣是用金丝打造出来的,佛佛相传。
达磨祖师将释迦牟尼佛的袈裟带到中国,之后传到六祖大师。从六祖大师,一直到虚云老和尚,称为祖师、祖庭,这段期间只传法、不传衣,传法是以出家众为主、在家众为辅,称之为「普传」。从虚云老和尚一直到现在,称之为「广传」,是传法不传衣,传僧又传俗,希望每个人都悟到本具的这念心。
释迦牟尼佛到达磨祖师是单传,所谓「单传」是只传僧众,传法又传衣;六祖大师以后称为普传,只传法不传衣,以出家众为主,居士为辅;现在为了弘扬佛法的方便,使更多人了解佛的心法,所以中台禅寺是广传,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在过去,居士要打禅七不容易,因为每个人对家庭都有责任,要连续参加七天是不容易的。这一次大众能来参加学界禅七,是最大的福报。明白这些道理,再来坐禅,就是相得益彰,如虎添翼,否则,坐在这里持咒、祈求、祷告,甚至练气功,都不是正统的佛法。
正统的佛法就是指这一念心,佛法是心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清净了、超越了,烦恼没有了,就成无上道。虽然说起来简单,这念心要从相对心达到寂灭心,由烦恼妄想心达到清净心,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经过种种的磨炼、返照、对治,才有办法。尤其理上契悟是最重要的,如果跟理不相应,南辕北辙,不修还好,愈修离道愈远,因为这念心是寂灭的、清净的,假使在这念心当中生是非,在这念心当中做活计,就是跟自己对立,打妄想了。所以,修行先要悟道,如儒家所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佛法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都是在这念心上来用功。
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就是心要净、要定、要明,如《大学》所说:「定、静、安、虑、得」,跟佛法的心法是相通的。此外,《大学》讲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佛法说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有深浅的不同。八条目有八个层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致知」,就是端正知见,就是清净的学术;假使知见不端正,就是有毒的学术,会危害个人、危害社会、危害大众。格物是什么?我们坐在这里就是在格物,「格」是去掉,把心当中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去掉。打坐就是在澄清当下这一念心,这就是格物。
--------------------------------------------------------------------------------
(四)980125
佛经说,菩萨向五明处学习,第一是内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