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3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1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他得佛法一点利益了。肯施能施,从前这些人是你的员工,现在这些人个个都是老板。你布施他,人家受你的恩惠,不会忘记的。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肯干,要不然一般人不肯干。那个数字也不小,折合美金都是几千万,他能够放下,这就是会享福的人,这就叫改造命运。
人有那么多钱,一生被这些钱压死了,被这些钱挤死了,你说这种人多可怜!所以这是真正得佛法的好处,他明白了,他觉悟了,他一生所受用的不会缺乏。钱再多,一天也只吃三餐饭,也只睡六尺床,你还能有什么享受?你在这一生当中布施得愈多,受你恩惠的人愈多,那才叫真快乐。换句话说,社会跟大众对你的报偿也愈多,这才是真正这一生当中的幸福美满。
理论我们有了,方法也有了,现在在我们面前重要的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叫三资粮,信愿行。我们真正相信,真正愿意,真正去照做,这才行。「舍得」这个词是出在佛经上的,唯有舍,你才真正能得到。你得到,不想舍,不肯舍,你决定得不到。所以你要想得到,你就尽量的舍,舍后面就得到,不肯舍是决定得不到。我们今世所有的是过去世、前世所舍的果报。如果你说你的智慧很高,你的方法很巧妙,运气很好,这社会上智慧比你高的人多,手段比你巧的人也多,运气比你好的人也多,为什么他们不发财?由此可知,我们一生富贵通达,不是智慧,也不是巧妙,也不是运气,它有前因后果,它有因果的关系。前世有这个因,这一生得的果报,这一生再能修因,后面果报一定更殊胜,这是正理,这是事实真相。所谓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了,要想世间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应当先要去对待别人;我们希望社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应当先要为社会造福。这才符合改造的原理与方法,违背这个原则决定是反面的结果。
儒跟佛教给我们改造命运的方法都相当具体,这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的。儒家教我们守礼,佛教我们持戒,礼与戒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守法、守规矩。古代的礼与佛所制定的戒律,我们要明白它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因为过去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跟现在完全不相同,意识形态也不一样,所以那些戒条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实在讲是不适用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精神与意义,根据它的精神重新修订条文。就好像世间法律,乃至于国家的宪法,过若干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要修订?就是现在这个社会跟过去几年不一样,条文有很多不适用,法律条文要修订。戒律里面的那些条文也要根据它的原理原则,原理原则不能变,条文是可以修订的,解释是可以变更的。所以法律的解释有大法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解释。譬如佛家的根本戒,根本戒只有五条,实际上只有四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叫根本戒,这四条戒的条文是不能改变的,但是解释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讲法,小乘的解释跟大乘的解释就不一样,同样的条文,解释不相同,这是我们要明白的。由此可知,戒律的条文都是活活泼泼而不是死的。
学佛持戒非常重要。最近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有十位新出家的同修,所以这次参加受戒有十个人。回来之后跟我见了面,我就告诉他们持戒的重要。比丘戒是得不到的,这是从前蕅益大师说过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比丘戒一定要真正的比丘来传授,至少要五比丘才能传戒,南宋以后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比丘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菩萨有,沙弥有,因为菩萨戒跟沙弥戒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发愿来受持,都能够得戒,唯独比丘戒一定要五比丘才能够传授的。所以我们自己的身分要清楚,不要搞错了。
比丘戒的形式还是要受的,弘一大师讲得很好,形式上受,我们自己晓得不会得戒的,受了之后去研究学习,以免世间人讥嫌,说是你没有受过比丘戒,怎么可以看比丘戒本?我也受了,我可以看,可以去学,学一条你就得一条,学两条就得两条,不肯认真学习是不能得戒的。可是最重要的是《沙弥律仪》,清朝初年弘赞大师有很详细的批注,我们细细的把它读一遍,里面差不多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现在人用不上。我们的生活方式跟清朝初年,大概差不多将近四百年前,不一样了。那我们怎么学习?在他批注里面节录现在还能用得上的,我们把这些文节录下来,所以我就做了一个节录的工作。《沙弥律仪》分上下两卷,上卷是十条戒律,下卷是二十四门威仪。威仪用现在话讲是规矩,处事待人接物应该遵守的规矩。我们在上卷节录了七十一条,下卷节录了七十条,从节录的这些教训里面我们去体会、去学习,然后知道我们在生活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怎样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自己幸福快乐,别人至少看到你欢喜,不讨厌你,我们目的就达到了。从这里做起。
在世间法里面,前清陈弘谋居士编了一本《五种遗规》,这个书在现在我们此地听说也有不少部。往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用这本书做为我们的修身教材,也就是身心修养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他是取自于儒家的经论,朱子对于初学人的教诲,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当然这也是古代的。我们要想学习,要想应用在生活上,还得要下一点功夫做节录的工作。用这个标准做为我们生活的规范,处事待人接物应当遵循的守则,达到我们期望的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达到四好的目标。从这个基础上建立信愿行三资粮,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真实的改造命运。
《了凡四训》这本书,它最大的功用就是使我们明白因缘果报的原理与事实,所以印光大师再以道家的《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两样东西比照戒律,让我们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达到改造命运的目标,这也是很好的方法。印光大师是民国初年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也有八十年,这八十年的变化实在是非常之大。所以今天我们要认真修学的时候,必须要从古来的这些典籍里面认真去研究、去探讨,再订一份标准符合我们现代人修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