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0|回复: 5

[其它] 金刚经讲义节要(第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金刚经讲义节要讲记十二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七集)  1995/0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24-0007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第七行,看「倓虚法师示此经大旨」。倓虚老法师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我想在本省学佛的同修对他老人家都很熟悉,他的传记叫《影尘回忆录》,在台湾流通得很普遍。老法师有《金刚经讲义》,这个地方的几句话就是从《讲义》里面节录出来的,说得很简单、很扼要,而把本经的旨趣、利益都为我们说出来。他说本经第一个是「离相」,第二个是「无住」,第三个是「无法」,这三桩事情说明了学佛的同修要想消业障,证得三身,成就佛果,《般若经》上的确是简单明了。

  「离相,成就解脱,消诸业」。我们常常觉得,也常常听说,业障深重,业障要如何去消除?这是每位学佛的同修都非常关心的大事情。《金刚经》在一切经中知名度最高,而为大众所欢迎、所接受的,当然有它的特色,那就是无论是说理、说事都讲得很详细、很扼要。因此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几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如果依照《金刚经》的原理原则来修行,我们相信这一生当中他一定有成就。为什么说一定有成就?因为它能消业障,业障消除必定能证果。消业障一定要离相。世尊在本经里面为我们说出为什么要离相,相要怎么个离法,离了相之后有什么好处,这都说出来了。它的功德是消诸业,就是业障,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大自在。

  第二,世尊在本经教给我们「无住」,这个离相就是降伏其心,无住是一切都不能住,这句话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心里面不可以有牵挂,有一丝毫牵挂就是住,这个住就是牵挂的意思。心里面有一丝毫的牵挂就不行,必须一丝毫牵挂都没有,这个心才清净。无住就是真心,真心无住,有住就是妄心,心的真妄可以从这个地方来观察。真心就是智慧,前面所说的实相般若,所以才成就般若。我们今天智慧不能现前,这个心里面妄想执着太多,忧虑牵挂太多,所以般若智慧不能现前。因此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无所住就对了。真的到忧虑牵挂都没有了,这个惑障就破除,惑是迷惑颠倒,智慧开了,不再迷惑颠倒。

  第三个,本经为我们说明「无法」,法是一切万法,不但说的是世间法,连佛法也包括在其中。为什么说无?因为一切法,这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没有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所谓当体即空,这是叫我们认识环境的真相,世出世间环境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前面两条才能够做得到,我们才真正肯离相,真正肯无住。世间人所以着相,心里面处处执着,原因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世出世间这些现象是真有,所以在一切相中患得患失。没有得到,希望得到它,得到之后又唯恐它失去,所以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其实这个三条已经把整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都说尽了。

  底下说,「破三心,除四相,为发心之要务」。三心跟四相在底下,我们翻过来,须菩提尊者在本经一开端就向世尊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尊者请教的第一个问题,菩提心要怎么发?我们每位学佛的同修,哪一个不是念念希望发菩提心,而菩提心就是发不出来,原因在哪里?就是这段所说的,我们执着有三心、执着有四相,于是乎三心、四相就把菩提心给障碍住,想发也发不出来。三心是虚妄的,绝对不是真实的,佛法里面凡是讲到真跟妄它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很好懂,凡是会变的就是虚妄的。它会变、它是生灭的,这就是虚妄的;如果是不变的、永恒的,那就是真的。所以佛告诉我们,真心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是不会变的,永远不变。我们看这个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讲的这三心不可得。既然有个过去、现在、未来,诸位想想,它就是无常,它就是变化,它有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有变化,这就不是常住、不是永恒。这种心不可得,它是生灭心,前面念头灭了,后面念头又生,永远不停,无法控制。

  如果要想将这个生灭心暂时把它控制住,保持一个不生灭的样子,这在佛法就叫做禅定,有禅定的功夫能够把这个妄心保持着,不让它起变化。但是保持的时间不是永恒的,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的长短就是你定功的浅深。如果说永远保持而不会变,那就真心显露,功夫要用,要一直的用下去,用禅定的功夫。《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就明心见性。那个光是什么?光是自性里面的实相般若,就是般若现前。般若现前,真心就显露,妄心没有了,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没有了,这不可得。圣人没有这个妄心,这三心没有。我们凡夫虽有,不可得,虽有,这是个幻相而已。这条很重要,一般凡夫分别执着,这是大病,能分别、能执着的就是这个心。如果你一下子觉悟、明白了,这个心是假的、是虚妄的,你对于一切境界自然就不会再分别、不会再执着了,能分别、能执着的心不可得。

  所执着的外面境界,那就是「四相」,四相就是「我执与法执」,就是两种执着。「我相、人相,由相对假立」,可见它不是真的,因为有执着有我相,跟我相对的称之为人相。由此可知,这个人相的范围非常广大,跟我相对的都叫人相,所有一切相对的统统叫人相,它的范围很广,从相对上建立的。换句话说,我没有了,人就没有了,它是二边相对建立的,一边没有,那边自然就没有了。「众生相,由缘和合假立」,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众生怎么说?就是指我跟人。我相、人相从哪里来的?众缘和合而现的。生是生起,众是众缘,许多的因缘聚合而生起的现象,这就叫众生相。所以世法、佛法都是众生相,没有一样不是众生相,众缘和合,没有自体,当体皆空,不是实在的。从这里面又产生了个「寿者相」,寿者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时间,产生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众缘和合的相现起来它一定会存在一段时期,不是立刻就消失的,会存在一段时期,这个存在一段时期我们叫它做寿命。其实这也是我们看错了,「由相续假而立」。实在说前面那个三心,三心是能变,那个心是生灭的,不是常住的。生灭心变现出来的现象,那个现象也是生灭法。所谓这个相能够停留一段时期,只是这个相的相续相,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正如同我们看电影,在银幕上看的画面,我们看那个相停留一段时期,其实它里面一张一张底片在那里交换,这个显出来的相是相续相。所有一切相是这么个现象,不是真的。

  彻底明了这个事实,能变的心是假的,所现的相也是假的,你的心就定了,完全觉悟了。觉悟了的人就得大自在。纵然这里爆发战争,原子弹掉在头上,你还在那看烟火,挺好看的。与你有没有关系?毫无关系。晓得什么?一切都是幻相,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一切的灾难、苦厄你全都超越了,就是像《心经》上所讲的,般若智慧现前,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合起来五蕴皆空,事相是色蕴,三心是受想行识,这五蕴皆空,一切苦厄你超越了。超越,前面讲你证得三身,你证得三德,法身、般若、解脱,得大自在。

  本经世尊为我们说这个道理,说出这个事实,破除我们的妄想执着。「破处即是显处」,显是什么?显是真心,显是实相,破处就是显处,「是同时,是一时」。我们从倓老这几句话当中就能够体会《金刚经》的价值,《金刚经》之可贵,《金刚经》不能不学。纵然我们没有能力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没有能力是指我们自己的烦恼业障太重,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也听懂了,做不到。做不到也要做,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百分之五十大概也做不到,能够做到百分之五、百分之十就很管用,烦恼就轻,妄念就少。再用到念佛法门,功夫容易得力,我们想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金刚经》的确帮很大的忙。前面这段概要的介绍就讲到此地,下面我们就读到经文。

  请看经文的第一段,「证信序」。凡是科题上我们标的数目字就是经文的小段,我们把它称作小节也可以,小段也可以。江味农居士将这部经总共分为一百八十四小段,像这样的段落分作一百八十四段,他有详细的科判。这个科判我们印在后面,给诸位同修做参考,科判在我们经文二百八十一面的后面,这个表解。他的科判分得很详细,序分就是前面的两段,第一段「证信序」,第二段是「发起序」,这两段都属于序分。请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东晋道安法师」,道安法师跟罗什大师是同时代的人,鸠摩罗什到中国来,道安法师亲近他,以罗什为师。前面曾经跟诸位简单介绍过鸠摩罗什大师,罗什大师弟子当中非常杰出的有四个人,道安法师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是罗什大师的传人。「分判一切诸经为序、正宗、流通三分。此说初起,闻者多疑」。这是道安法师的发现,现在人所谓说发明,他发现了佛经本身有这三个大段落,有序、有正宗、有流通,这是他老人家说的。在当时佛法到中国来,中国朝野对于佛法非常尊重,道安法师提出这个分法,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个把佛经分裂,这是对佛法的不恭敬,这是大不敬,所以不少人责备他。到后来印度亲光法师的《佛地论》传到中国来,翻成中文,原来亲光大师对于古印度的典籍也把它分段,那个分的方法跟道安法师讲的非常接近。

  「嗣就正于东来梵德」,梵德是印度的这些大德,他们到中国来,把《佛地论》传到中国来。「乃知西土亦如是分科,遂悦服成为定则」。这样大家对于道安法师才佩服了,称赞道安法师这个分法叫弥天高判,对他非常尊重。从此以后佛门里面讲经、批注都用这个方法。而这个方法是愈分愈细,譬如序分里头又分序、正、流通,这样就变成九分,九分里面每分里头又分序、正、流通,九九就八十一分,愈分愈细,愈细经的章法脉络愈清楚,思想体系也愈明了。这个方法以后不但佛法依学的沙门他们普遍采用,就是连儒家读书人也采取这个方法。再后来有所谓章句之学,章句之学就是从佛法科判里面脱胎来的,从这里头变现出来的。

  经里面这段有很长的故事,故事如果要细说,大概一个星期都说不完,详细的记载在《大智度论》里面,《大智度论》里头解释「如是我闻」好像就有四卷之多。底下「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很好听的一段故事,给孤独长者黄金布地,像这些故事我们都省略掉了。本经这三分,「序分:自如是我闻——敷座而坐」,就是这个本子上所分的小段,第一段跟第二段,序分。「正宗分:时长老须菩提——是名法相」,这一段长,正说,从第三小段到一百七十九段,所以这段经很长。「流通分: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一直到「信受奉行」,第一百八十段到一百八十四段。这是江味农居士他的分法。

  我们继续看批注的底下一个小节,「如是我闻至千二百五十人俱一段,是证信序」。序分里头的证信序,证是证明,阿难尊者为我们做证明,当时结集大会里面所有参与的这些阿罗汉为我们作证,这部经确实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证信序里面本身就有六小段。我们看底下讲的,「凡结集一经,必具六缘,乃克成就」,经典要留传于后世必须要具备六个条件。第一个要「信」,信是讲信实,这个传话的人要真实,决定不能有虚假,必须字字句句都是佛当年亲口所说的,不可以加自己的意见,信这一字是讲这个。第二是「闻」,必须亲闻,亲自听佛所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不是传闻。某人听佛说的,我再听他说的,这传闻,传闻就不能说完全可靠,必须要亲闻。「时」,这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主」,是什么人说的、谁说的;「处」是处所,在哪个地方说的;佛说经一定有听众,所以第六有「众」,有当时哪些人在座同时听佛说法。这六个条件统统具足我们才能相信。「此一段经文,六缘具足」,『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这个「我」是阿难尊者自称,他亲自听到的;『一时』,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所成就,在这个地方讲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众成就。所以这段文里面这六个条件统统具备。

  下面我们再来简单解释这段经文里面所含的意思,含义极深,我们明白了,这个地方就学习很多的东西。先解释「如是」,「不异为如,无非曰是」,这是这两个字从字面上最浅显的说法,不异就是没有两样,完全相同,这叫如;无非曰是,非是不一样,没有不一样,完全是一样的,这叫是。「《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这是说明信是我们修学的基础、修学的根本,我们修学能不能成就就决定在这个信字上。信谁?你跟哪个人学你就要信这个人。你不信,这个人再有学问、再有本事,你也学不到。如果真正具足信心,这个人纵然是学问、智慧、能力有限,你的成就可能超过他,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此可知,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不在乎老师的智慧、德能,在乎自己的信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实在讲本经世尊已经为我们说破,佛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清净就明心见性,真心就显露,这说明这个字重要。这是《华严经》上的两句话,信是道之元,元是原始、是根本,功德之母,无量无边的功德都从信心里面生出来的。长养一切诸善法,世出世间善法都依赖信心,从信心出生,从信心发扬光大,就是这个意思。

  「看经闻法,贵在如实会得其意」,这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这是重要的纲领,如实是没有错会意,真正能够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讲的义趣。「果能消融归我自性,则受用无穷」,我们常讲要把它消化掉,不能囫囵吞枣,要把它消化掉,消融归我自性,你就真的有受用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消归自性是真实的功夫,类似我们一般讲读书心得,读书真正有心得就有受用,虽读书而没有心得那得不到受用。所谓心得就是佛法讲的「消归自性」,这个心性里面他真有悟处、真有体会,那就有味道。所以我们常讲的法喜充满,他真正有所领会。一部经典,尤其像这样的大经、深经,如来从自性当中圆满的流露,它的义趣是无量无边的,你每天去体会,是永远体会不尽的,这个味道就深长了。从我们今天初发心学起,一直到你证到等觉菩萨、成佛,味道愈来愈浓,你体会得愈来愈深、愈来愈广。千万不要以为《金刚经》我念过了,里头讲什么我都知道,那你是完全没有心得,与自性毫不相关,真叫做白念了。所以要懂得体会。从哪里体会?我们这细细讲解,你逐渐会尝到。

  下面我们讲「如是」的意思,这两个字的意思无限的深广,节要只不过是个开端,简简单单的为大家介绍。你要在这个里面体会到意思,得到法喜了,我就劝你进一步去读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讲义》讲得很详细。虽然很详细,《讲义》的分量超过这个十倍都不止,我们这个册子大概只有《讲义》的十分之一不到,大概只是百分之六、七而已,百分之六、七我们节录下来的。可是江味农居士说,他一生能够在《金刚经》上体会的义趣彷佛大海之一滴。《金刚经》像大海,他尝到的味道是大海水的一滴。他这个话是不是客气话?不是的,他是老实话、真实话,确实如此。你才晓得这经义真的是无量无边。虽然是义趣无量,尝到一滴也受用无穷,我们这一生都够用了。

  「如,生佛本具之性体,真实之际如如不动」。我们这里有几句话,少数的是我读这个《讲义》编写节要补充进去的。我们是修净土,所以有净土宗东西不少,像这里面「真实之际」就是《无量寿经》上的。生是众生,佛是诸佛,众生跟诸佛本性本来具足的性体,我们常讲「真如本性」,这个如就是真如、就是自性。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如自性变现之物,所变现的这些相,这些相在佛经里面讲叫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世间所讲宇宙万法,这个宇宙万法跟十法界依正庄严意思是相同的,从哪里来的?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真如性体是能变,宇宙万法是所变,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这叫如。所变的相跟能变的体,相如其体,体如其相,这叫如。实在说这个意思很难懂,所以古大德讲经,这不得已用比喻来说,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是比喻如的意思。金是体,能造这些器具的,所有器具都是黄金造的。譬如我们用黄金做手镯、做项链、做耳环、做杯、做盘,做这些器皿,样子不一样,形相不相同,千千万万种,再多种,你问他什么东西做的?黄金做的。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器如其金,金如其器,这是一不是二。

  所以我们要问真如本性在哪里?那就好比问黄金在哪里?黄金找不到。殊不知器器皆金,这些黄金造的器皿随便拈一个统统都是。我们没有悟的人,问你真如本性在哪里?不晓得,答不出来。你看禅宗语录里头,真如本性在哪里?那个悟了的人,随便拈一个东西比画比画,老和尚点点头没错,拿一块瓦块、掐一片树叶摇摇晃就是的。所以明白人他懂得,确实。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消息了,以后人家问你,真如本性在哪里?你也拿去比画比画,你那个比画不对,就错了。所以这个东西学不得的。你比的,人家一看,马脚就露出来了,不是那么回事情。所以现在禅宗里面参学,很多都是学那样子,学那表面,里头真正的内容没有学到。从语录里头学的这些是口头禅,这不是真的是假的,对自己没有一丝毫受用,这个我们要知道。

  真实之际,真实之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它是真理。如如不动,这性体从来不动,不动就是告诉你没有生灭,它不是生灭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是真的、它是永恒的、它是不生不灭的。所现的相分,说实在话也是永恒的,也不是生灭的。不是生灭,我们为什么把它变成生灭?这个问题不可以不知道。它本来不是生灭的,为什么会变成生灭?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我们端着这茶碗没动,的确是不动,一分钟应该可以不动,一分钟保持不动。如果你拿一个电影摄影机来照照一分钟,然后在银幕上放出来,是不是动的?不动。你为什么会变成动的?因为你那是用生灭心,所以看到不生不灭也变成生灭,就这么个道理。我们用的是三心,所以看到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全都变成生灭法了。不但六凡是生灭法,四圣也是生灭法,在我们眼光里头是生灭法。再告诉诸位一个老实话,要是反过来,诸佛菩萨他看四圣是不生不灭,他看我们六凡也不生不灭。为什么?人家用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心,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我们是错用了心!世尊在这部经里头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希望我们觉悟,希望我们回头。回头怎么样?把妄心舍掉,用真心,那就入了佛的知见,所谓入佛知见。这是如的一点简单的意思。

  「是,开化显示当下即是」,开化显示这四个字也是《无量寿经》上的,就是显示,禅家所谓当下即是,当下就是现前,佛在哪里?当下即是;般若在哪里?也当下即是。所谓的是你能不能承当?这承当是你是不是真的明白、真的觉悟了?一切都是真实,这就是直下承当。金刚般若在哪里?当下即是,我们读这两个字要明白这个意思。而这两个字是指这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处处从来没有离开,这当下即是。用佛法的术语就是说「性相不二,理事一如」,这都是现实生活,于是我们才真正能得受用。

  「我闻」,我是阿难尊者,闻是他亲自听闻的,这是就字面上的解释。而它所含的意思,我是真我,不是假我,不是《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的我,我见、人见之我,不是那个我,那是假的。「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常乐我净之我,破空间障碍」。这个三无差别,经论里头常说,心是真心,真心能现相;妄心能变,妄心能够叫这个现相产生变化。妄心是什么心?分别心、妄想心、执着心,它能够改变相状。《华严经》跟唯识经论里面分析得很详细。佛与众生,这是举两个例子,这两个字就是代表了十法界,说的十法界的正报,说正报当然包含了依报,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此地用佛、众生做代表。心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这里头没有差别。前面讲就如同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拿黄金做个佛像、做个菩萨像,这是佛;做个人像,做个小猫、小狗的像,那是众生相,没有差别,三无差别,这个意思在此地。

  常乐我净,常是永远没有变,真常,说明不生不灭。这个生灭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诸位要知道,虽然给你讲的,我们众生是生灭心,看的是生灭境界,但是生灭不是真的是假的,真的是不生不灭。所以真的叫一真法界,常就是真常。乐就是里面没有苦,永远没有苦,一切苦都没有这叫乐,乐的定义在此地。我们世间人讲的乐,苦乐之乐,那个乐还是苦,在佛法里面叫坏苦,乐没有了就苦,所以就坏苦。这乐的境界现前很乐,那个境界不能永恒,境界失去你就苦了,所以这个乐不是真的。何况这个乐,乐极生悲它会变成苦。听说昨天晚上什么学生在飙舞,跳得很高兴,如果继续不断叫他跳上七天七夜,一个个叫苦连天了。不是很乐吗?乐会变成苦,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苦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譬如人家用鞭子打你,打一鞭很痛,打十鞭更痛,不会说打到后来会哈哈大笑,会乐起来,不可能的。乐会变成苦,跳舞很乐,跳上一天一夜就苦了;吃东西很乐,继续不断叫你吃十碗、二十碗,苦了,你都求饶命了。乐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所以你要晓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所以说离开苦与乐那叫真乐,常乐我净之乐,是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

  我是真我,我是主宰、自在的意思。从这个定义上来看,我们现在没有我,自己不能做主,自己要能做主,哪个人不希望年年十八?你为什么会老?为什么会病?你做不了主,所以主宰的意思没有。自在,我们很想自在,处处有妨碍,不自在。所以从定义上看,这个我有名无实。可是佛法给我们说,你只要证得自性,真的有我,你确实得自在,确实自己做主宰。譬如我们看到,不要看佛果地上,看菩萨就自在,《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其实每尊菩萨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变化一个什么身,这个自在,这是自己真正能做得了主宰的,千变万化。净是清净,永远没有污染,也就是说,永远没有妄想,永远没有执着,妄想执着是染污,他的心永远清净。所以这个我是常乐我净之我。空间的障碍破除,我们讲超越了空间。

  「闻,返闻闻自性」,在《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观音菩萨闻跟我们闻不一样,我们这个闻听了音声就有分别、就有执着,心里面就生烦恼,常生烦恼;人家闻的音声,他是闻的自性,他向内闻,我们向外闻,这不一样的。我们闻到外面音声就向外头攀缘,他闻到外面声音回过头来去照自性,功夫差别在此地。一回头,所谓回头是岸,一回头心就清净,妄想烦恼不生,他生智慧,这是返闻的好处。所以人时时刻刻、念念之中要知道回头,回头就自在。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吉祥如意,如意做的形状,如意头是弯过来的,叫回首如意。从前做大官的人、富贵长者手上常常拿个如意,拿如意是干什么?警惕自己的,看到这回头,回头就如意,不回头就糟了,一回头就自在。这回头有知足的意思,知足就常乐;不回头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就苦难无边,一知足、一回头就自在了,叫回首如意。观音菩萨教给我们,闻要懂得回头,要懂得返闻;换句话说,我们见色要懂得返视,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要晓得回头,一回头心就清净了,贪瞋痴慢就没有了。这是观世音菩萨修行他所用的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道业就是他懂得回头,时时回头、事事回头,时时刻刻他知道回头,观音菩萨所修的。

  下面讲「一时」,这条真的是很难懂,特别是初学佛的人。我初学的时候,对于这两个字困惑了好多年,心里面疑惑,疑是很大的障碍。古来大德批注里头的确是讲得很清楚,我们看不懂。阿难尊者既然记忆力那么强,世尊所讲的话他都能记得住,这个经在哪年哪月哪日讲的他都忘掉,囫囵吞枣用个一时来搪塞,这使我们对经文往往就难以相信,他没有把日月记下来。固然有人说印度那个时候没统一,每个部落用的历法不一样,而世尊说法是在许多地方说,那些历法是不相同。不相同也没有关系,也可以记下来,比一时总让人能够生起信心。所以到后来才明白了,那个一时好。为什么?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在我们明白,你看我们跟美国就有时差,南北极跟我们这里时间就不一样,我们这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南北极一年就是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在他们那里,如果说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就算一天的话,那在南北极一年它只一天。没有离开地球,这个时间就搞乱掉!何况要讲到外层空间、其它星球,那当然更不能谈。所以在百法里面,时间、空间都归纳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而事实?事实就是一时。

  「十世古今,不离当念。三际心不可得,破时间障碍」。我们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没有人能够跨越到未来,为什么不能?有时间的障碍。时间虽然是假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但是你有这个概念,你有这个妄想、有这个执着,这个妄想执着就产生了重大的障碍。所以佛告诉我们,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因为没有时间,所以过去无量劫跟未来无量劫都在眼前,一时。好像我们看电影,我们看到后面底片,底片完全摆在你面前,不是过去、现在、未来统聚在一起吗?那就一时。放在机器放映的时候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你到幕后看底片是一时,三际不可得!换句话说,你要能把这个障碍突破了,过去就在眼前,未来也在眼前,你全都见到了。这个世界在眼前,阿弥陀佛十万亿佛国土也在眼前,空间突破了,没有空间,所以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六道轮回、十法界都在眼前。用什么方法突破的?一心。

  你看净土宗里面讲的,也直截了当教你修一心不乱,一心那个时间就是一时,那个空间就是一真。我们现在用的三心二意,这是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用一心,我们用三心二意。一心是真心,三心不是前面讲的过去、现在、未来,不是讲这个三心,唯识里面讲的心意识这叫三心,我们用心意识。二意?二意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识,第七识叫意根,第六叫意识,这叫二意。不但六道凡夫,小乘的声闻、缘觉,大乘的权教菩萨,都是用这个心。这是世尊在楞严会上所呵斥的、所说的,我们错用了心。若能用真心,真心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生心」,你能用无住心,无住心是真心,离念是真心,能用真心,十法界依正庄严过去、现在、未来你统统见到了。诸位要晓得,这不是神通,没什么了不起,本能!佛说一切众生都有这个能力,毫不稀奇。诸佛菩萨这个能力现前,他没障碍;我们这个能力不现前,是因为你有障碍。虽有障碍,你的能力并没有丧失,还在!只要把障碍去掉,你的智慧、德能就又现前、又起作用,是这么一回事情。

  世尊在这部经上,文字虽然不多,也把这个现象为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个人修定,在定中他能够突破时空。为什么?定里面虽然时间不长,他在短暂时间当中,他的分别执着心真的放下,恢复到一心。古时候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读到「药王品」,他入定,读经读入定了。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到那里去听了一次。出定之后告诉人,世尊灵山一会现在还没散,他去参加过一次,时间、空间突破。我们看近代《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入定到兜率天,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在兜率天还遇到几个熟人,过去的这些老法师往生的,真的生到兜率天,他到那里去见到。超越时空,用定功能够超越,得定的时候;换句话说,三界六道的情形他没有障碍了。三界六道之外的,那要相当深的定功才能突破。这就是你禅定功夫愈深,你突破的面愈广,你所见到东西愈多。

  所以这世间有种种预言,预言从哪来的?不外乎两种,一种靠数理推论的,那是比量,有的时候推错,推测的。另外一种就是定中的境界,那是现量境界,他亲眼见到的,那个决定不错。在中国古老的预言当中,像黄檗禅师他所说的,那是定中的境界。但是他那个预言像谜语一样很难懂,必须事情过去之后才恍然大悟他说的是什么,事情没有来之前,你念他那个东西不会懂的。这就所谓是天机不可泄露,泄露会叫人人心惶惶,这是他老人家的慈悲。这就说明人家在定中能见到。如果我们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不必看他这个,我们自己也看出来,也明了了!一切要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才是正确的。这是一时的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