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72|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三研《普门品》【188-18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人间天:三研《普门品》【188】∣有学、辟支佛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如果有众生应当以辟支佛的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显示辟支佛的身相为他宣讲对应的法。”
我们依然截取《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相对应的经文:“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在有学状态的修行人,他寂灭、安静的状态即将圆满,我就会在他的面前现出独觉辟支佛身,来为他宣讲法义,令他获得解脱。在有学状态的修行人,他能将12因缘法理解到精髓深处,且参悟和运用即将圆满,我会在他面前显示出缘觉辟支佛身,为他宣讲法义,令他获得解脱。
辟支佛有两种成就的路线,一是靠自我修行,二是在有佛期间随佛修学12因缘法而成就。
靠自我修行,以强大的智慧通过观察世间百态、飞花落叶,推演出生灭链条的各种因缘轨迹,成就为辟支佛的就是独觉辟支佛了。
在有佛法期间,听闻到12因缘法,思维、观察、深悟12因缘的精髓,证悟辟支佛果的就是缘觉辟支佛了。
《耳根圆通》里提到“有学”,“有学”是还没有获得阿罗汉果位及以上果位的修行人。
三果阿罗汉的状态也可以叫做“有学”,有的经文在序分里提到,阿难尊者说“唯除阿难”是有学,其他参与的都是无学阿罗汉及诸菩萨,或者说无漏阿罗汉、大阿罗汉。
四果阿罗汉就是无学声闻,也就是没什么可学习的了,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叫正等!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四果阿罗汉就到了正等的阶段,在菩萨阶段觉悟等与佛齐就叫做等觉菩萨。
所以,还没有到正等阶段的修行人都叫做“有学”,有学就是还没达到正等,四果阿罗汉是破88品见惑、81品思惑,三果阿罗汉还剩下三品思惑也叫“有学”,可见这个状态可以包括三果阿罗汉及以下果位和没有证果的修行人。
这样来说,正等的状态最起码是见思2惑断尽才可以叫做“无学”。
独觉辟支佛是要观察飞花落叶这样的小事情,从而窥探到生灭缘起的链条,推演出12因缘法来,证悟辟支佛果位的圣人。
我们见的飞花落叶是很多了,有什么参悟呢?是否还陷在:看到了春花就春花美、春花娇、春花艳丽?是否还会处于:看到花的凋谢,春尽百花残,落红入泥护来年?
这种看到生发和败坏的自然现象,对应反衬思维生死的思维模式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仅限于感慨于生死,或者进一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这也是很正常的思维结果,独觉辟支佛就不是思维这个深度了。
“寂静妙明,胜妙现圆”两段描述辟支佛的句子中,前一则没有提到12因缘法,后一则里提到,在前面独觉内容里是省略了妙明的对象,也就是把殊妙明晰的对象省略了;而前面的“寂静”是作为“明”的基础,正是因为能达到足够深度的“寂静”,才能足够"明"地体悟到12因缘法,从而令这个内容得以明晰,这就比缘觉辟支佛的强度低很多,缘觉辟支佛要达到的是“缘断胜性”,就是要进入到精髓处了。
此处的缘,可以作为12因缘法的简称;断可以作为析来解,要剖析得清清楚楚,要达到那个精髓的深度。
为什么同样是辟支佛果,都是小乘修行最高的果位,达到的标准却不同呢?
这就像如果我们自己能体会抽取一种知识,或者创立一种学说,可以不用非常高;但是如果你已经听闻到这种学说体系了,只是泛泛的理解,这个内容就只能是你听到,而不可能是你掌握了。
三研《普门品》【189】∣贯穿学习获得自我感悟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佛法很神奇,其中的各种法都非常殊胜,为什么我们听到了却不能受用、不得其利、反而会让人形成一种障碍执着,形成后续进程的阻滞呢?
因为我们只是满足于泛泛地学习、泛泛地听闻、泛泛地理解、泛泛地知道、泛泛地使用、泛泛地掌握,正是因为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状态,让我们和真正的悟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众多的法门、各种修行的套路、细节乃至理论,我们可以听了很多,但这是否代表我们获得修行的体验了呢?
现在学佛有利有弊——
优势是:可以学到众多的门派体系,可以轻松、容易地看到各种经文法句,可以看到各种案例讲解,可以看到无数祖师大德的开示解析;
不好的地方是:给我们深入思维的空间太少!
我常常说:“我是你们学佛的阻碍!”,我说的东西越多,如果你利用不好这些内容,就会形成阻碍。
如果你没听过某个内容,自己体会悟到这个,能够前后连接,和上下获得联通,自己的这个感悟可以融入佛法中,没有任何的错误,没有任何的毛病阻碍,你的这个感悟就是你的收获,这是真实的收获,你可以借此融通其他教义,让整盘佛法活起来。
如果只满足于听到了、知道了、看着好像明白了,这种强度和深度都不足够支撑我们从其中获得真正融通的修行体验。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做“醍醐灌顶”,这就是一种感受的描述,学习佛法把佛理融通了,就会感觉到非常轻松通畅;如果只是知道、只是听过了、只是我也去用过啊、我也坚持做了啊,这种强度的解悟,需要再加强,才能达到通顺畅达的感觉,好像你呼吸都是透明的一样。
随着学习的深入,听闻到的说法越多,我们能在其中深度觉悟的点就越少,需要觉悟的要求、强度也就越高,得法利的人就越少。
并非可悟的内容减少了,而是因为我们能听到的太多了,思维到某个深度时,自然和某法师的讲解合并,就停止在这个深度,不敢去挑战某法师的深度,满足于、等同于他的深度,这个觉悟的路到此就止步了。
我对大家说过因果是平的,我们和众生债主间,实在是没有什么谁欠谁的,为什么?因为就此因果向前推两世:你伤害我,我也伤害你;你承受了痛苦惩罚,我也承受了对应的煎熬苦难,这已经是扯平了。
两人各自的一对因果关系都完全体现了,只是我们没深入到两世的因果,执着了自己这一生的痛苦,从而就让轮回无尽地绵延下去。
所以,我推荐的三部走系统步骤真的可以迅速解决冤仇,真的可以快速消除业力,但需要你去理解、需要去掌握运用、需要你去真正的感受和体会,当你解决了几次类似的事件,就知道因果不虚,佛菩萨没说错啊!轮回不虚,佛教没说错啊!生死无尽,佛经没说错啊!
如果我们听到一个法门系统,听到了一个说法,只是满足于听到了、大体也了解了、过程全貌也知道了,这个强度还不够支撑获得自我感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 1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