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3|回复: 1

[学佛文档]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53-104)》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十七集)  2012/6/16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67



  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有提到改习为立命之基,改掉习气是改造命运重要的基础。之前有跟大家提到,我们东北王善人他有教导到八不,能化掉自己的习气。大家记不记得?「不贪、不争、不后悔、不抱屈、不怨人、不着急、不上火、不生气」。这八不,能够坚持三个月,很多脾气、习性就可以化掉,化掉习性要得下真功夫。所以我最近走路,大家看我上台速度减缓,一步一步慢慢走。从生活的这些点滴当中,来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像急躁,心就不容易定,所以讲话要缓,走路要缓,缓心才能定得了。现在这种生活节奏什么都快,人就很容易浮躁,不着急、不上火、不生气坚持三个月。大家选一个良辰吉日,开始算日子,然后去买一串鞭炮,上面把日期写好,三个月之后放鞭炮庆祝一下。

  包含我们刚刚谈到,不傲慢、要谦卑,这个习惯要能转过来,那还是要时时下功夫的。甚至每天比方写日记找人家的好处,都看人家的优点就不容易傲慢。这个也是王善人指导他的学生、还有我们后世的人,叫「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了地狱门」。刚好我们有一位王学长,他就有提到这个方法供养给大家,我们给他掌声鼓励一下。我们之前有讲到,对的事要赶快去做,是!舜王就是「闻一善言,见一善行」,闻到一个善的教诲、见到一个好的榜样他就马上去效法。「若决江河」,他那种当下去力行效法的状态,就好像什么?黄河溃堤那种气势,谁都不能阻挡他断恶修善的决心,若决江河那种改过的气势。我们很可能一个不如意,或者别人的一个调侃,我们就不想去做了,那这样就不是舜王的好子弟了。我们效法这些古圣先王的精神。

  在姜太公劝周文王也说到,「宿善不祥」,宿就是停留,就是我们闻到好的教诲,然后停留不去做它,这样的人生不吉祥。为什么?对的不去做,就是随顺习气,怎么可能会吉祥?所以该道歉赶快要去道歉,该认不是,体会到了就去做,不要停留。觉得对的事那就要赶快去做,比方我们说要把法供养变成习惯,那这些学长他就马上去做了。所以人听到好的教诲,就马上去做,这一生道德学问一定会有大成就,叫闻教便行,奚待更劝。闻到好的教诲,马上就去力行的,他不需要再有人去劝导他,他就能有很好的成就。我们具体来看,我们可以每天写日记,找今天所接触到的,一切人的好处,我们就谦卑去效法他们好善的榜样。

  接着,认不是,人一察自己不足他就不会傲慢,闭上地狱门。今天处世当中什么话讲错了,什么事做不妥当,都能每天沉静下来反省。每天都这么做,都写日记变成一种很自然的习惯,最后就内化了,随时都提得起来,都能找好处,都能认不是,这个傲慢就调伏掉了。这个学长还提到,可多为人服务奉献自己,在服务、习劳中,在服务大众的过程里面,多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他就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提升。所以在服务别人过程,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在利人的过程当中是自利,自己也受很大的利益。而且在服务他人过程,会常遭人批评指责、受委屈,而能修谦让,不与人争。可能自己没有做错,还被人家批评指责,受到人家的毁谤,都能谦退不去跟人争辩,这也是修谦虚的态度。刚刚我们讲到这八不,就不抱屈,在任何一个因缘当中,不要生起自己受委屈的一个念头。因为一觉得受委屈,可能就会埋怨,就会抱怨,这种情绪就一个接一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尽力就好了;不要觉得自己有委屈,进而又去怨人就不好。

  现在这个时代在处世当中,会有不如意,会有一些受到误会、指责,这个也很正常。因为我们这几代人,学习做人做事的基础都比较不足。所以团体里面有一些摩擦,有一些状况出现,这个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我们面对这些境缘,也是训练自己的一种宽容的态度,我们「谦虚」前面讲的,就是「度量」。师长常讲一段话,我们把它放在心上,就没有什么不能包容的人事物,师长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甚至他的曾祖父、曾祖母,都缺乏传统伦理道德的这些教诲。所以几代人都缺乏了,这个时候去指责,其实意义都不大。首先包容进而自己先做对,正己不求于人,不要求别人,正己自然才能够化人。所以在这个时代,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先做对,要先尽本分。我们自己都没做对,再去讲别人,人家心里面也不可能会服气。

  所以在《格言联璧》当中,有一段话很好,叫「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大家现在再读这个经句,边读这句话有没有入心?大家刚刚在想这句话,有没有深呼吸一下?大其心,深呼吸胸怀比较大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都能包容,都能宽恕,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能爱的人好不好?好的人叫会过日子,不好的人叫自己找苦吃。你不包容人,自己随时都跟人家对立、埋怨,自己每天心情都很不好,所以随顺习气,事实上我们都不自爱了,自己找罪受。包容,假如很难不见人过,那我们学习一个态度,见任何一个人的过,都告诉自己,「就是我做得不够好,没有影响他,我赶紧做好」。就不会指责任何一个人的缺点,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心随时保持谦虚,任何一个人的优点马上学习起来,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马上反省自己,那真的是德日进,过日少。刚刚这位学长讲的找好处,认不是,马上把它印在心上,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写日记,把这两项功课列上去每天写。真的,欣赏别人优点的习惯就养成,观照自己不足的习惯就很自然提起来了,就生处令熟,熟处令生。

  再来,刚刚另外一个学长讲的,调伏傲慢,首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相信吗?嘴上相信、还是心上相信?心上相信了你不会看任何一个人不顺眼,你不会否定任何一个人,你不会对他有成见。你说他有那些坏习惯。那是习性,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改掉;人之初,性本善,那是他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复。所以这些教诲真的有一句入心,我们整个心境就不一样。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了,不怀疑自己,也不怀疑别人,这个经教是法药,是药治我们心上的病。怀疑是不是病?诸位学长我们怀不怀疑自己,跟不跟自己生气?我怎么这么差劲,然后关起门来哭三个小时,横批「浪费时间」。哪有那么多三个小时可以浪费?再来,怀疑别人跟信任别人所产生的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信任别人,你的言语就会给对方力量,你会扶持他,你会激发他的潜能,这是信任的力量。同样一件事情,你对他是信任还是怀疑?怀疑的话,他会感觉到那分不信任。甚至于那个怀疑,本来没有的事,那个动作本来不是那个意思,都会被我们想成那个意思,造成更深的误解。从今天开始,这是人之初,性本善入我们的心。

  教自己的孩子不要没有耐性:气死我了,他就这副德性!那不行,那又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有时候很微妙,对朋友、对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特别有耐性,对对对,他一定可以变好。反而自己最亲的人:他哪副德性我太清楚了,不可能的。我们在用这些经教,都还是用我们自己的想法标准在用。圣贤人不会骗人,这是真理,「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是他没有好的教育,你不只不会责怪他,你会原谅他,你会怜悯他。那这样我们见一切人的过失,就不会对立,不会指责。所以这些教诲不是在背多少,而是学一句我们可以领受一句,变成我们处世的态度,就很受用了。这一位学长还讲到,要落实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这个很好,恭敬一切人,恭敬一切生命,恭敬一切物品,所有的东西,也都是人生产出来的,都是人的劳力付出,我们都要节俭、节省,这都是恭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也是恭敬的流露,人只要时时保持恭敬他的心是定的。

  比方我现在这几张纸放这样,心就不是定的,大家看到了,这个纸应该是放好的,所以我的功夫太差了。人要随时在什么?在觉照当中这是智慧,时时在觉照当中,他的前提是什么?定,定能生慧。可是人要怎么定?要先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而这个持戒当中,时时保持恭敬就是持戒,我们穿鞋子的时候对鞋子很恭敬,穿衣服对衣服很恭敬,绝对不会把它弄脏,绝对不会把它乱摆,一切皆恭敬一定能得定,定就会开慧。包含《弟子规.谨》的部分,都是恭敬的落实,「朝起早,夜眠迟」,对一天的恭敬,不糟蹋时光,把每天能安排妥当。答应人家每一件事情不能去忘记,「凡出言,信为先」,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设在手机上,提醒自己不可以忘了这件事情。这些都是恭敬的落实,会让自己的心都定在守这些做人的道理,就容易得定。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句,跟人家分享课程很好,因为刚刚讲完这个道理,我就不能再乱放,所以很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下一句经文讲到: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勤劳而谦虚的『君子』,他勤劳了他就付出很多,但是他不邀功,觉得都是应该做的,而且处世很谦退。『万民服也』,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景仰,归附他,又勤劳肯付出、又谦虚,他这种德行他就有感召力,所以「有德此有人」。现在很多的企业团体都想求发展,都会感觉到现在最缺的是人才,很多人用高薪,用很多方法想去留住人才。可是好像很多方法,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因为没从根本去了解这个道理。《大学》里面讲「有德此有人」,德他就能感召到志同道合的人。你说那一家公司也感召不少人,他是用钱,可是他确实感召人来了。假如用钱感召人来,铁定流动率很高是吧?我们不能看是很多人了就问题解决,这个看是太片段、太浅了,只看眼前,有没有解决问题?用很多钱找的人来了,他是用钱而来的,「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他没有利益了,甚至有更有利的地方,他就跑那里去,他就不愿意留在这里了!「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

  我们现在不从根本去思考,用的很多方法那都是一时好像有点效果,可能后面就没效果,甚至流弊都会出来。你用钱去招感来人才,这些人才都一直要高薪,到最后公司它就负担不了。所以我们每个念头去做一件事情,这个念头对不对很重要,念头不对了,再怎么努力那个结果都是不好的。所以「举必正因」,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他在思惟的时候,一定要跟正知正见、要跟真理相应,不然他再怎么努力,最后事情还是做不好。你用利那感来的是利尽而交疏,他只重利轻义。以势交者,他很有地位、很有权势你就跟他交往,他利用权势利用完,他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势倾则交绝,那还是靠不住。以色交者,以外在的美色来交往,「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这美色不可能维持太久,而且人因好色,他随时都会再被色所吸引,这个关系太脆弱。所以现在感情纠纷那么多,因为他感情的出发,不是情义、不是道义而是欲望,当然靠不住,花落而爱渝,渝就是改变。

  应该是「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这些教诲,对我们人生启示都很大。所以有时候不要急着要马上看到什么效果,应该从根本下功夫。应该从提升自身,提升目前自己团队的德行,自然感召人来,这是最循着根本,自然而然达到好的结果。所以「潜其心,观天下之理」,人的心浮躁,这些道理看不清楚的。我们种种问题呈现出来,基本上都是根本出了问题,家不能齐是因为身不能修,身不能修是因为心不能正、意不能诚。心不能正、意不能诚,为什么?因为不能调伏习气,不能格物,格除欲望,都是根本上的问题。所以我们能时时察根本,这是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大家现在看在饭店里面,围一桌人在讨论事情,在谈论的时候心平不平?哪个国家领导人做得不好,很多都是批评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