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92|回复: 0

[其它] 《常礼举要》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你嘴里菜少,若能嚼还可以说话,能够敷衍过去。若你把两腮吃的都鼓起来,话不能说,那就很难看了。他还故意开玩笑地问你一些话,你若说不出来,他就问:
33
「先生,你没听到我的问话吗,」你还能吐出菜来,说:「我跟你说吧」吗, 记住,夹菜不倍于他人。咱就算饿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宴会敷衍一场就是了,真饿就回家吃去吧~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吃的功夫要讲究,吾跟你说,这个要留心。你在斋堂里看看,受过教育的,饭菜才放到嘴里也嚼也吃,不是张着嘴「啧、啧、啧」,不是这样子的。吃菜喝汤,嘴闭着,先用牙齿与嘴唇嚼,齿唇没有关系那就更好。一些人「啧、啧」的在舌头响个不停,往下咽时,这很不像样子啦。满嘴里响,你听了笑,你笑什么,因为笑他吃相不对。笑他不对是不错,可别自己犯了这个毛病。或是吃现在的面包,可以剥开往嘴里填。
其次喝茶或喝酒,你看过唱京戏的吗,喝酒都用袖子遮起来,是唱戏的为了好看吗,你说唱戏为了好看才这样吃,其实戏上都是按照古礼编下来的,都是名人编的。怎么个遮法,你们诸位看过法师讲经,穿上袈裟坐上大座,在上头是不能吃饭,但可以喝茶。或可有人见过,有人没见过的,从前的証莲法师与现在道源法师,他们是老人啦,他们还兴丛林的这一套规矩,搭上衣服,喝茶时必须遮起来。法师讲经也是唱戏吗,不知道的事最好要问,不必在大众问,可以私下问,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嘛~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这两条一起说。
公共吃饭是聚餐,以不说话为原则,为什么呢,论语上有「食不言,寝不语」,这人人都念过,人人不听这一套,为什么食不言呢,为什么管的这么严,不是管得严,因为吃饭的功最好少说话,就是说话也是两个人声音低一点。若在那高谈阔论什么的,一高声说话,你在太阳下一看,一说话,嘴里有很多吐沫往外喷。你不信你看看,在桌子上一高谈阔论,菜呢就添上材料啦~所以吃饭以不说话为原则。
「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除了说话避免唾沫入公器中,还有最不像
34
话的是咳嗽。现在老年人出来吃饭的比较少,年轻的多,这有什么关系呢,总而言之,年轻的咳嗽少,从前老人,以咳嗽表明老的状态,以此倚老卖老。你看唱戏一出来的老生「嗯哼」,上来先得这一套,这是干什么呢,这表示是老生。有的咳嗽不是假咳,这个吐沫满嘴都是,有些懂局的用巾堵着嘴,但这个有时也堵不严。
吾给大家说,只要咳嗽总得要转身。吃饭要咳嗽,把身体转到后面去咳嗽,这还罢了。现在人人都知道有传染病的,谁有生病谁没生病,大家不晓得,必得回避这个,这是别叫人讨厌,这个大家记住。
西餐馆子有一块白巾,中国人吃饭,大家没见过,都有饭单。这饭单很大,有四方的,也有三角的,上面有绣花很讲究。当差的都是自己带着筷子、刀子等等,每个当差的伺候着各自的主人,古时候的行酒,那是很要面子的,毛巾等等统统是自己带着。桌子上,主人都摆着纸,现在也兴这个,摆上纸的目的就是预备你自己某些的毛病。所以出去聚餐时,带几张卫生纸预备着,倘或吃饭时,嘴巴往下滴着什么东西,弄得桌子不干净,拿个卫生纸自己擦擦。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现在讲究的是不让动物上屋里去,普通人家没有这个规矩。吾跟大家说一句,你在这里请客,荤菜里头必须有带骨的菜,西菜里也有,牛排、猪排都带着骨头。中国菜里头,现在的馆子没见过,从前都有,任何盘子必有一样排骨,大约一寸,肉在骨头上,排骨跟骨排在一块。吃的功夫,用快子夹着骨头,用嘴把肉脱出来,将骨头放在桌子上,你不能往地上一摔,主人还要替你善后呢~从前做菜没有骨头菜是不行的,因对客不恭敬。而肉靠骨附近最香,这里头还有些讲究。你要是把骨头摔在地上,狗的嗅觉最灵敏,它就上屋内吃骨头,一来一只狗这还罢了,来两只狗就打架。你看狗来了,客人就算不说,主人也不能让狗走来走去,喝斥它:「咳~狗滚出去。」这若是在普通时候说,狗滚出去是可以的,在聚餐时主人要是说:「滚出去」是叫狗滚出去,还是骂客呀,这个大家可要回避,以免发生误会。再说席上客人有穿好的,也有穿的不好,这个穿的不好的人一听滚出去,他心里就发生误会。你可不能解释说:「我不是说你呀。」你越解释越糟糕,这
35
可就要注意了。
再者「不投骨于狗」,明明看见有狗来,你的骨头也要放在桌子上,怕有另一只狗与它打架。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农田是人民命脉,所以农人的地位很高。
说到这,打个插,你们同学们,连旁听的同学们,来听这个事不是勉强的,有功夫必须看看中国的历史,即使听街上说书的也有好处,只是效力很少。总而言之要有个体系,读廿五史,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可是这部《通鉴》必得要看。什么叫通鉴呢,就是自古以来到现在,各代的重要点,一兴一亡注重兴亡的事迹。什么叫资治,帮助政治的。可是那一个历史不是帮助政治,吾跟你们诸位说,春秋三传以及史记这些历史,不光是兴衰存亡,天文、地方上的物产等等都记载。现在中国各省各县的省志、县志都是仿照那个,风土、人情、山川地土都记载。这个通鉴则专谈政治,政治以外就不谈,就很简单了。
这个必得多看看,第一次碰见事情是这样,下次再遇见同等事情,请问:一样不一样的办法呢,你要认为就是这个办法,那又糟糕了,天下没有一样的事情。现在的好事,大家最好学一学,不好的要戒一戒,现在你们这儿皂白不分,怎么个学法呢,现在这个事情复杂了,打开报纸,那一天不杀人,强盗杀人一天闹比一天不像话,十五年前会有这个样子吗,十五年前没这个样子,现在是这个样子。是十五年前好,还是现在好,现在人是光学文,即使学也不够熟,就算你学的够好,吾再说一句,这话以前吾是不肯讲的,现在跟大家讲一讲。有人说:「为什么你不肯讲,」现在是文化低落的时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7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