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5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作者则一”等,以及“若我是五阴为,我即为生灭”等等方式加以破斥;
如果如来是五蕴之外的他体,我们则可以用前面各种破斥方法的违品(“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以及“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等)来进行破斥;
五蕴既不可能像山上生长的树木一样依靠如来,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他体的关系;
如来也不可能像生活于森林中的猛兽一样依靠五蕴,这也是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他体的关系;
如来也不可能像转轮王具备相好一样具备五蕴,因为如来与五蕴不存在一体与异体的缘故。
如果有人提出:虽然你们从五个方面证明了如来不存在,但依靠五蕴一体异体并且不可言说的如来还是存在的。
如果自己的本体不存在,则不可能依靠他体而存在。我们可以用如果自己的本体不存在,则所谓的他体也不合理等等理由来证实。对此,下文将进一步广说。
非阴非离阴,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
因此,如来的色身等不是五蕴的本体,否则就有如来成为生灭者、成为众多者,以及作者与作业成为一体的过失;如来也不是在五蕴之外,以他体的形式而单独存在的,否则,如来就有成为无为法的过失;五蕴既不可能依靠如来而存在;如来也不可能依靠五蕴而存在;如来也不可能具备五蕴。既然如此,所谓的如来又在何处呢?因为我们用五种形式进行观察,如来都了不可得的缘故。
辛二、(破取受者假立之自性存在)分三:一、破于自性与他性中成立;二、以无有取受之理而破;三、摄两方之义。
壬一、(破于自性与他性中成立):
阴合有如来,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
如果对方承许:所谓“如来”,是依靠五蕴而安立的,所以不存在本性或者自性。
既然不存在自性,又怎么可能依靠他法而存在呢?
法若因他生,是即非我有。
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来?
如果某法依靠他法而生,则如同虚假的影像一般,不应该存在自身的本性[我]。既然不存在自身的本性,又怎么能成为如来呢?决不会成为如来。
若无有自性,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何名为如来?
如果不存在自身的本性,又怎么会存在自身之外的他性呢?既然离开了自性以及他性,又怎么能称之为如来呢?决不可能。
壬二、(以无有取受之理而破):
若不因五阴,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阴故,则说为如来。
正量部的论师们提出:如来是存在的,因为如来的相续也是五蕴领受者的缘故。
如果不依靠五蕴的如来成立,则其相续也可以作为领受者。然而,不依靠五蕴的如来并不成立。既然无论如何都不成立,又怎么领受五蕴呢?因为无论哪位领受者都没有领受的缘故。
如果不依靠[因]五蕴,领受五蕴的某一位如来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就像在获得财物之前,财物的领受者天授存在一样。现在又承许其依靠[受]五蕴,并因依靠(五蕴),而成为领受者(如来)。
今实不受阴,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
然而,不依靠五蕴,就不可能单独存在任何所谓的“如来”之法。既然任何不依靠五蕴的如来都不存在,(象这样的所谓如来)又怎么能领受五蕴呢?连领受者都不存在的缘故。
若其未有受,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而名为如来。
因此,如果没有领受五蕴,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存在(对方)所诩的领受。既然如此,则不管怎样也不会存在没有领受五蕴的所谓领受者如来。
壬三、(摄两方之义):
若于五种求,一异之如来,
悉皆不可得。云何受中有?
(原译:若于一异中,如来不可得。五种求亦无,云何受中有?)
既然从五个方面去寻找,都不存在任何与五蕴一体、异体等五种关系的(如来),那么对方所谓的“如来作为领受者的法相者存在”之说,在其所声称的领受中又如何安立(为有)呢?这...(●四训序文讲记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谛,此说虽不遮,
见此生彼果,世间之现量,
依之比量故,未称不舍义。
如果有人说,在趣入胜义的时刻,量非量的是是非非不加分析而依照应成派的观点,仅仅将世间中见闻觉知承许为世俗,如云:“如汝所计依他事,我不许有彼世俗,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来趣入胜义谛。
尽管这样趣入胜义也不遮破,然而见到这一种子生出这一苗芽等等,实属世间的现量,依靠此现量而推测无生意义等是比量。为此,虽然没有取量与非量的名称,但实际上并没有舍弃量与非量的意义,就是绝不能舍弃的意思。
癸二(别说)分三:一、除观察名言量之诤;二、除观察胜义量之诤;三、一致摄义。
子一、除观察名言量之诤:
无二名言量,净见成虚妄,
不净见海螺,白黄真假非。
观察名言的量,如果没有照见实相的净见量与照见现相的非净见量两种而唯有非净见量就是究竟的观察名言量,那么净见量并没有趋入名言的实相,结果就像白色海螺见为黄色一样净见量也成了虚妄,如此一来,所有清净所见层层超胜这一切均成无有。最终上面的所见成了不能胜过下面,经中所说声缘阿罗汉等现见二千、三千、无数世界,以及他们见到的众生数目,佛陀在车轮大的地域内照见,佛陀的此刹土,诸位相续清净者见时,刹土的形状庄严美观不可限量。诸续部中所说的诸位瑜伽师看水时见到玛玛格佛母等等均成非理。如果普通人的所见是正量而圣者的所见是错误,那么经中所说“设若此等根是量,圣者之道有何用?”也成了没有实义。总之,所谓“我等不明此相而诸清净者能照见”我们所说的这所有安立皆成隐没。这样一来,对不清净者而言必然不存在实相与现相了。因此,不清净者所见的海螺白色是实相而真实、黄色是现相而虚妄的安立也不合理。见一个月亮与见两个月亮、无眼翳与有眼翳、见绳与见蛇等等的真假也不合理,如此一来就成了抹杀世间中安立真假的所有准则。所以,名言也要分为实相与现相进而决定场合的意义,否则,如果认为凡是实相就必然是胜义,那么自己也会生起迷惑不解之念。
子二、除观察胜义量之诤:
无二胜义量,不知二谛融,
胜义堕戏边,自我毁灭矣。
观察胜义的量,如果无有两种而只有相似胜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