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8|回复: 2

[其它话题]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六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用理智不用感情。这六个原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这是真正修福。成佛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福,正是给一切众生做一个榜样,所以成佛叫「二足尊」,福德圆满、智慧圆满。「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慧跟福两种都圆满,称为二足尊。『百福所成,无不具足』,这是『妙』,由此可知,六度是妙因,无尽的相好是妙果,这个相不但是妙相,充满智慧,充满福报,有福有慧,相好庄严,这是果报,妙果。人天二乘以及菩萨们所修的,都没有佛修得那么圆满、究竟彻底。所以菩萨的相好比不上佛,菩萨的智慧、福报也比佛差一等,道理就在此地。

  疏【大须弥者,佛德高广,如大须弥故。】

  『须弥』就是妙高之意。『佛德高广,如大须弥故』,这是从比喻上说。

  疏【一云佛名大于须弥,如维摩中说。】

  就是《维摩诘所说经》的。

  钞【须弥高广,超于七金。】

  『七金山』是娑婆世界周边的大山,须弥山比这个还要高。高的意思,比喻佛的福德。

  钞【佛德高广,无以为比,如大须弥也。】

  这从比喻上说。

  钞【佛名者,维摩经云:名称高远,踰于须弥。】

  『踰』是大过、超过的意思,这是说佛名气之大,我们今天讲知名度,佛的知名度最高。每一尊的佛名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都知道。我们世间这个人名气再大,顶多不过是这个地球上人都知道,另外一个星球就不知道,不如佛与大菩萨名称周遍法界。这是比喻高过须弥。

  疏【须弥光者,佛光广照,犹如须弥,映蔽众生故。】

  佛的光明普照一切。『须弥』的体质是四宝所成,宝有光。佛身有光明,全身放光明,有身光、有放光,光明遍照一切众生。佛的心平等,佛的心慈悲,没有分别,行善的众生,佛照,做恶的众生,佛也照,天堂众生佛照,地狱众生佛也照,佛的光就像太阳一样,遍照大地。有些众生得到佛光加持,福慧增长,有些众生得不到佛光加持,原因在哪里?自己有障碍,阳光普照,他自己用伞遮住,不让太阳照,这个没有法子。这就比喻众生这边有障碍,佛那边永远没有障碍。众生什么障碍?业障,那就没有法子。业障重的,不相信佛法,排斥佛法,佛光没有法子照他,他自作障碍;业障轻的,信佛,但是不肯依教奉行,佛教我这么做,偏不肯做,这个佛也加不上。我们心地愈清净,换句话说,业障愈薄,你感受佛光的加持就愈明显,确实对福慧都有很大的加持力。这是把佛的光明比喻须弥的光明,实在佛光超越须弥光明太多了。

  钞【光有二义,一者须弥宝成,宝能发光,如佛净极光通故。】

  『净极光通』是《楞严经》上的一句话,我们的心清净到高程度的时候,心光跟佛光就通达,就没有障碍。

  钞【二者须弥体大,光明亦大,如佛光明无量故。】

  须弥山非常大,光明亦大。其实须弥的光明是有量的,佛的光明确实是无量。

  到这个地方跟诸位介绍四尊佛的佛名的意思,这是一般的表法。在净宗里面有特别表法的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些佛号在《弥陀经》上列出来,必然与这个法门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能看普通表法就止于此,要进一步去观察它。仔细去观察,它的含义非常深,东方表智慧,所以它实实在在是教导我们法门修学的根本。不但净宗如是,所有一切大乘佛法都不例外。怎样才能修学?要从不动觉,你就有资格入大乘。所以第一位是阿閦鞞佛所代表的,我们一般常说「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有些人以为这个功夫很了不起,其实这是起码的功夫,最低限度的功夫。在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绝不被它所动摇,这个心是定的,不动,你才能修道,你才会有成就。新加坡净宗学会会长李居士到大陆去参访,在我们这里提出报告。五台山的道场生活非常艰苦,我们看起来吃不像吃、穿不像穿,可是送钱、送衣服给他们,他们不接受,换句话说,绝对不为这些所动摇。他们提出来,送录音带、送佛书,他们欢迎。衣食,他们说他们已经非常满足,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八风吹不动。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会被外面境界动摇的人,这个不能修道!不但不为世法所动,佛法也不为所动。佛门里派别很多,我们既然立下志愿专修净土,遇到学禅、学密、学教、持律的人,我们心动不动摇?还是不动摇。对他们的修行赞叹,我还是老实念佛,绝不为所动,这叫不动觉,这样的条件才有资格修学大乘,一门深入。学净的就专念阿弥陀佛,学禅的专门去参究,学密的专心持咒,绝对不会被其它法门所迷惑、所动摇,这是阿閦鞞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道理。所以这个名号摆在此地不是浅显的意思,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净土是大乘法,所有一切大乘法都要这样的态度才能修行,否则的话,大乘佛法连边都沾不上,这是大乘入门基本的条件。

  下面这三尊佛,所代表的是大乘佛法之所求。我们修学大乘修什么?须弥相佛是报身,大须弥佛代表法身,须弥光佛代表应化身,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三身,这是我们所求的。报身是智慧积聚之身,到智慧圆满,这个相现前,报身有生无灭;法身是本体,就是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应化身是利益一切众生的,随类化身,无量无边,《华严》里面所说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一体三身是我们的希求,我们学佛就是希望证到圆满的佛果,圆满的佛果就是三身。由此可知,这个意思也是代表所有一切大乘法门都是这个目标。入大乘都是不动觉的条件,条件都一样。换句话说,我们修行的方法手段不一样,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以三身为我们修学的目标,都是以不动觉做为入门的条件,他表这个意思。

  疏【妙音者,法音圆妙,说法称机故。】

  末后这一尊佛,特别是说的净宗法门,这就不是其它法门,其它法门修行方法跟净宗不一样。净宗这个法门用什么方法修?『妙音』,妙就是不可思议。这尊佛代表净宗修学法门的根本。妙音就是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念、读诵,为人演说净土五经一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音声都叫妙音。由这个方法能够成就,就是能帮助你证得一体三身,这是东方五尊佛含着有这样深的义趣,这是我们不可以不晓得的。这个意思莲池大师在《疏钞》没有说出来,我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补充。「法音圆妙,说法称机故」,这是普通的说法。

  钞【圆妙者,如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又云:于众言音,微妙第一。】

  《维摩经》上说的这句话,是如来果地上证得的「圆音」,圆是圆满,妙是微妙。佛说法,一切众生种类不同、言语不同,但是每个众生听佛说法都听到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像今天联合国开会一定要用翻译,不用翻译就听不懂,如果佛在那里说法,不需要用翻译,每个国家的人去听,他们去听佛都说他自己的语言,都听得很顺耳,这叫圆音,这个非常奇妙,很不可思议。有没有可能?跟诸位说,有可能,现在计算机逐渐达到这个境界,将来翻译不用人翻译,用计算机翻译。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计算机可以做到。由此可知,这是真实的,这个不是比喻。佛的头脑比计算机厉害得多,计算机跟他不能比!计算机可以翻我们人类的语言,畜生的语言、鬼神的语言,它没办法。佛说法,一切鬼神听得懂,所有畜生也听得懂,那个音才真叫圆满音。『于众言音,微妙第一』。这都是前面所说的百福相好,是一切人所不能比的,他的福报太大了。福从哪里来的?福是自己修来的。

  疏【如是等者,多难悉举,且举五佛,以等摄之,恒河亦云殑伽河,沙者喻多也。】

  东方不止这五尊佛,像这五尊佛一样,诸佛不知道有多少。「多难悉举」,太多太多了,数不尽。佛经里面每每说到数量之多,都用「恒河沙」来形容,比喻数量太多,无法计算。这是说东方诸佛也是无量无边。下面《钞》是介绍恒河的。恒河沙确实很细,像面粉一样细。

  疏【以上佛名,灵芝云:相传不释,亦有释者,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悲智行愿等,亦无碍故。】

  『释』是解释,古时候人讲经讲到佛名都不解释,就是恭敬真诚的心去念,不讲解。也有批注,像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有批注,把这个意思说出来。对于佛的名号解释有很多种的说法,这里面举出几种例子,有的从因上讲,有的从果上讲,有的从性上讲,有的从相上讲,或者从他的悲愿、智慧、修行种种方面,说法都不一样,但是都没有说错。我跟大家解释的是从表法上来说,六方佛表法的大意,我过去在《弥陀要解》讲演里面详细说过,这一段参考资料印在经本的后面(七00页)。我对于六方佛的讲法,跟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都不一样,完全从净宗修学表法上来说。

  钞【不释者,以佛具万德,不可以一德称故。】

  不释者,不解释的。佛是万德万能,名号也是万德万能,意思都是无有穷尽,怎么说法?这是不解释的原因。

  钞【亦有释者,以佛德融通无尽,亦可以一摄万,偏举一德,即备众德故。】

  大乘教常说「万法归一」,万法既然归一,「一」可以说,万法就难说了,说一,一就是万法。这就是说明有可以解释的。

  钞【故举因则该果海,举果则彻因源。】

  从因上讲,因一定含着有果,从果上讲,果一定含着有因,「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让我们从一个意思推广到无尽的义理,这就善解。

  钞【无有智而不悲,悲而不智。】

  悲智是一体的,人有悲心就会生智慧。悲心是悲悯一切众生,想帮助一切众生,人只要没有自私自利,智慧就现前,什么道理?因为那个自私自利的观念是业障,是障碍,把你的智慧障碍住;我没有自私自利,一切能利益众生,自己这个障碍没有了,智慧就透出来,是这么一个道理。自己心性里面智慧光明往外面透,又得诸佛善神的光明的加持,所以悲愈重,智慧就愈大,道理在此地。愈是自私,智慧就愈没有,自己也透不出来,佛光也加不上。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有悲的人一定有智,有智的人一定有悲。

  钞【无有行非愿起,愿不行成。】

  人有愿,一定有行动;真正有修行,必然有信愿。统统是连起来的,无论说哪一方面,意思能通达得很深很广。下面举几个例子:

  钞【如尧仁舜孝,禹俭汤宽,亦互具故。】

  这是中国古圣先贤,尧王仁慈,舜王孝顺,大禹节俭,汤王宽厚。这四位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大圣人,尧王仁慈,他也孝、也俭、也宽,他都具足。他是某一种德行特别显著,所以后人备加推崇,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其它的德行没有,统统都有。

  疏【称理,则自性智慧不可尽,是东方恒沙佛义。】

  前面是从事相上说,也是从德用上来讲,后面这一段是称性而说。若称性而说,『自性智慧不可尽』,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佛在成佛的时候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说明如来无尽的智慧是我们每个人统统具足的,《华严经》跟《圆觉经》上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将来修行成佛,成佛得到什么?什么也没得到。《楞严》上说得很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你所得到统统是自性里本有的,并不是在自性外还能多得到一点,没有,全是本有的,这是事实的真相。今天我们遇到的难题,就是本有的我们自己享受不到。本有无尽的智慧,我们现在变成什么都不知道,愚迷,把本有的智慧失掉。这个失掉,佛在经上也常说,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还能恢复吗?佛告诉我们,这个失掉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迷失,虽然有,不起作用,是这么一回事情,并不是真正失掉。什么时候觉悟了,这个作用立刻就现前,立刻就得到受用。所以凡夫跟佛是迷悟之间,迷了自性叫凡夫,悟了自性叫佛、叫菩萨,凡夫跟佛差别就在此地。自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染不净,永远是常住的;佛要我们恢复自性,佛教最终极的目标也就是这个。

  钞【东方义见前解。】

  东方是表智慧的意思。

  钞【有形之物可尽,智慧不可尽。】

  「有形之物可尽」,凡是有形相的,像虚空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大、再多都有尽。「智慧不可尽」,智慧是无形的,无形无相,自性本具。六祖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万法为我所受用,万法从哪来?自性所生的,怎么会有欠缺?不会欠缺!可是没有见性,迷失自性的人,本有的德能得不到受用,就变成欠缺。可是要恢复自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佛给我们讲,我们的烦恼有三重,三重烦恼都断掉,那个性德才现前。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不会再堕落,不会再轮转;尘沙烦恼破除,智慧才现前;破一品无明,真如本性才见到,那个时候性德里面无尽的智慧、无尽的福德就现前,就可以享受了。我们什么时候能断烦恼?什么时候能破无明?太难了!那真的叫没指望。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不能不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帮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忙,不需要断烦恼也能享受性德,这是不可思议,叫难信之法。所有一切经论都没有这个说法,十方诸佛剎土也没有这个现象,唯独西方世界特别。西方世界特别在哪里?我们到那里去,是带业往生,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就能去,只要信愿持名,要真信切愿,心里其它的拉杂牵挂统统舍掉,只有一个阿弥陀佛,你决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这三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是性德变现出来的,那个富贵跟《华严经》毘卢遮那佛可以说是无二无别,就享受如来果地上的富贵。说实在话,这不是自己能力,如果自己能力达到这个境界,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法身变现出来的,你才有这个享受。何况西方世界的享受决定不是圆初住的境界,比圆初住的能力、智慧大得太多了。这是经上一再告诉我们,往生西方世界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比圆初住高得太多。所以,是那样的享受。为什么会有这个享受?不是我们自己性德流露,是阿弥陀佛性德变现的境界供给我们享受,一直培养我们、带领我们,到我们自性流露跟他一样为止,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这才会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在这一生要争取。诸位一定要晓得,世间一切都是假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迷惑在这里面造作一切罪业,不值得!那是你自己在制造轮回,自己在受这些业报。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没有把这桩事情搞清楚,生生世世搞轮回!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大幸,太幸运,我们遇到这个无上的因缘,遇到佛法,遇到净宗,遇到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遇到《无量寿经》,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只要抓紧这个机缘,这一生是决定得度,这叫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我们一生时间很短暂,舍弃一切,过一点清苦的生活,转眼之间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值得。大陆那些修行人,吃苦耐劳,专心正念,那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我们在此地冷静的观察,那些人将来个个成就,就像从前庐山远公的念佛堂一样,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往生。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到的缘殊胜,无比的殊胜!现在问题就在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善根就是信解,听了以后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真听懂了,这是善根。福德是什么?下定决心求生净土。《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一向专念」,那是大福德,这个决定成就。

  钞【外求智慧可尽,自性智慧不可尽。】

  这两句非常重要,明白这个道理,喜欢深入经藏的人,这个妄想可以放下了,为什么?深入经藏是『外求智慧』,遇到真的高明的善知识、好老师,外求可以得一点智慧,如果遇不到真正善知识,这个外求往往变成邪知邪见,那就错了,大错特错!所以与其外求,不如向内求。度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更是无量无边,要度尽一切众生,一定要通达无量法门。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的程序、次第有「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没有无量法门不能度无量众生。如果不发心度无量众生,这不是大乘菩萨,换句话说,你也不能往生净土。净土是大乘法门,一定要发这个心,「四弘誓愿」第一个是叫你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发心!心发了,跟菩萨心一样了,没本事,不但度不了众生,往往被众生度跑了,这就是自己没本事。所以一定要发心去修行。修行从哪里修?先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要是不断,你就学法门,那就错了。佛门有个比喻,像我们这个茶杯,这个茶杯从前是装毒药的,这毒药虽然倒掉,没倒干净,还有一点在里头,我们拿这个杯子去装醍醐,醍醐是最营养最好的饮食,装在这里面,醍醐也变成毒药了。这是把醍醐比作佛法,那个毒是贪瞋痴三毒,三毒没有完全断掉,接受所有的佛法,那个佛法也变成毒药了。这就说明为什么要先断烦恼,先把贪瞋痴洗刷得干干净净,然后再接受佛法。烦恼断尽,再入底下一个程序,「法门无量誓愿学」。现代人犯的毛病,就是装毒药这个杯子去接醍醐,所以修学再勤苦、再精进都不能成就。我们一定要把不能成就的原因找到,这才知道断烦恼的重要性。

  我常劝大众,「四弘誓愿」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阶段来修:这一生我们只修「度众生」的大愿,真正念佛「断烦恼」,我们这一生当中就做这两个工作,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再完成后面两桩。「法门无量誓愿学」,到哪里去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成佛道,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然的事情,这个样子一生当中我们统统圆满了。如果在现在这个阶段去深入经藏,广学多闻,烦恼不断,念佛心不能专,换句话说,将来不能往生,还要搞六道轮回,那就又错了。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错了多少次,这一生还跟过去一样,还犯错误,那就大错了。过去错得太多,希望这一生不要错了,老实念佛,这个要紧!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决定不求现前的名闻利养,不求现前的五欲享受,为什么?名闻利养、五欲享受都叫我们对这个苦难的世界生起留恋的心,也就是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