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1|回复: 6

[学佛文档] 蔡礼旭老师讲述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蔡礼旭老师讲述学祖宗智慧 改人生命运




第一讲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开学典礼
主持人梁浩老师:尊敬的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董事拿督黄景裕先生,和夫
人拿汀陈宝丹女士,尊敬的蔡老师、中心王主任、中心教务处长宋老师,尊敬的
李越老师、许校长、诸位前辈、各位学长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的开学典礼,欢迎来自大陆、台湾、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的学长来到中心学习。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
方,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人生目标和方向,那就是志在圣贤。此次进修班为期四
十五天,我们将会同大家一同学习、成长,在生活上、学习上我们都会尽力地做
好服务工作。大家来到中心首先要熟悉了解我们中心的理念和宗旨,那下面我们
就欣赏一个短片:「中心简介」。请大家观赏,谢谢大家。
好,我们欣赏完中心简介之后,现在我们有请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董事
拿督黄景裕先生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董事拿督黄景裕先生:本中心的蔡礼旭老师、中心的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大家早上好!
我代表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欢迎来自大陆、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
马来西亚的学员到中心来学习。这是非常难得的缘分,我们能够齐聚一起共同学
习老祖宗留下五千年的智慧。看到在座有许多长辈不远千里来到中心学习,这种
传承文化不遗余力的精神令人敬佩;也看到在座许多年轻的后辈用心地学习中华
文化,让我们也看到未来世界的希望。
为了筹备此次进修班,有非常多的义工投入前期准备工作,现在大家所住的宿舍
,都是在一个月之内从完全没有装修到现在的这个样子,从冷气到热水器,到床
的安置和生活用品都准备齐全,让我们感受到义工们的用心和付出,在此我希望
我们大家给这些义工一个感恩的掌声。
其实,举办一次进修班是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配合,也感谢大家对马来西亚中华
文化教育中心的支持,让我们从中得到提升与成长。现前社会灾难频繁,道德沦
丧,人们普遍生活在恐惧、忧虑、不安之中,如何挽救世道人心,「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唯有从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人与人、团体与
团体、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猜疑、矛盾、对立与冲突。
从现前种种危机之下,唯有靠诸位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同发善念,从生活点滴当
中,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落实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事接物当中
,做和谐的榜样、和平的使者,让社会大众生起对中华文化的信心,进而相信祖
宗的教诲确实可以救自己,救家庭,救社会,救世界。
最后祝大家在这四十五天学有所成,生活充实,预祝本次进修班圆满成功,谢谢
大家!
主持人梁浩老师:谢谢我们董事拿督黄景裕先生的致辞,感恩您对我们的勉励与
祝福,我们也定当努力学习成长,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从我做起。下面我们有
请尊敬的蔡老师给我们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蔡礼旭老师:尊敬的董事拿督黄景裕贤伉俪,尊敬的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早安,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开学典礼,也感受得到,夫子很多宝贵的教诲,就在我们齐聚一堂当中
彰显出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而且这个「朋」,是有共同的理想、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德不孤,必有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当然,大家不要听到这一句话,「任重」,压力就很大,学习,压力不可
以大,学习要放松,才能体悟到很多的道理。这个「重」不是重量,不是压力,
这个「重」,是体会到这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在《三字经》里被称为「三才者,天地人」?为什么我们是万物之灵
?我们人类的文明到底跟其它的生命有什么不同?最重要的,在于我们人类承传
了伦理道德,我们的人类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都有一份使命感。尤其我们中
华民族的经典当中,处处都体现了胸怀天下的心量,就像《大学》里面讲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可能大家想,「志向这么高干什么?」其实大家冷静
看看,现在我们的天下,我们的地球,假如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都不常常想到
这个大地母亲、这个天下的话,请问大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会怎么样?
现在是摆在我们面前,假如我们不好好地修这颗心,好好地以天下、以地球为念
,在我们这一代,地球能不能再延续、生活,都是一个问号哦。
从今年开始,六级以上的地震,发生了很多次,各地水灾、旱灾不断,而且那个
影响的范围,少则几千人,多则几千万人,这些现象在出现。这摆在我们面前,
全世界上亿的人都在苦难当中。我们今天不知道解决的方法便罢,知道了还不去
做,良心不安啊。
人的这一生,来到了世间,我们有一个使命:要为家做些什么,要为社会、为民
族做些什么,要为世界做些什么,总不能白来这个世间一趟。接受了这么多人的
爱护、照顾,我们却没有付出,没有留下些什么,这不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也
不希望这一生是这么样结束的吧?所以为什么是天地人三才?因为我们懂得承先
启后,继往开来:因为我们时时能想到父母,想到祖先的恩德,这是承先;因为
我们时时能顾及、能关怀到我们的下一代,这是启后。这个就是我们之所以能被
称为天地人三才很重要的一个心境。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就想到一句成语,「覆巢之下无完卵」,地球、世界的安危
,直接影响到我们跟后代子孙的未来。而我们知道了方法,就应去化解世界的冲
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我们佩服老祖宗在哪里?所有的道理不是空泛的,统统都落在实处,落在生活,
落在根本上。因为找不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就好像中医大夫治病,他得找到
病根,才能下药,对症下药。而所有家庭、社会、世界的问题,根源就是人心的
问题。就像刚刚拿督黄景裕先生提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有了好的教
育,人心一转,灾难就会转。就像《书经》上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
善降之百殃。」我们知道这个根本原因了,那就知道怎么样去成就自己的人生,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进而怎么样承传自己的家道,怎么样带动社会的和谐,怎么
样承传民族的文化,怎么样给世界一个好的榜样,我们知道就从这一颗心做起。
而且,我们这个时代,更突显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汤恩比教
授说道:「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那我们听
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对我们自己的心灵、人生,有没有什么启示?解决二十一世
纪的社会问题、世界的问题,靠什么?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请问大家,孔孟学
说在哪里?你们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时候大家的气概在哪里?百折不挠,勇
于承担啊。在大陆,在马来西亚,在印度尼西亚,在新加坡,在台湾。台湾要摆
后面,这样先后比较妥当一点,我假如把台湾摆前面,可能大家在人情上有点不
舒服。这个「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是吧?你出言不顺人心,人家心
里有点不舒服了,你再好的道理人家听不进去。
所以,我们听懂了化解世界危机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承传几千
年的文化,就在我们的手上,可以救世界。接下来怎么样?该睡觉还睡觉,该玩
乐还玩乐,该怎么享受还怎么享受,「我哪管明天洪水滔天」,不关我的事。
告诉大家,在西方的历史上,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而他的爷爷路易十五,曾
经人家在跟他谏言:「你这样搞下去,这个国家完蛋了,你子孙完蛋了。」结果
路易十五讲:「我哪管明天洪水滔天。」但是大家要了解,没有伦理道德教育,
人没有使命感的时候,真的是活一天算一天,行尸走肉,用很多的欲望来充斥自
己的每一天,麻木不仁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一个祖父这么不为后代着想,不为
人民着想,他的继承人就被送上断头台了。
大家想想,我们再不为我们下一代着想,为地球着想,我们的下一代会到哪里?
请问大家去火星准备好了没有?去月球准备好了没有?都没准备,他们会到哪里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可能沿海地方都会被海给淹掉哦。这个不是我讲的,很多
科学家都已经很客观地在讲这个问题。
但是大家注意冷静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所有的预估,都会跟实际发生的情况有一
段非常大的距离。为什么?因为人没有察觉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个
后面的整个恶化程度,都远远超过科学家的想象,是有这个急迫性啊。因为我们
一直在关注环保的报导,光是说北极的冰什么时候融掉,到现在不知道改了多少
次了,然后越改越提前,越改越提前。以前还想着三十年、五十年,结果改到最
后不剩几年。这个都是确实摆在我们眼前的急迫的问题。所以,假如我们再不解
决,真的,三年之后会怎么样?五年之后会怎么样?
我曾经在澳洲的时候,刚好一位长辈,也是我们台湾的朋友。我们两个站在一个
地图前面,那个是西方人画的一个世界新地图。大家有没有看过世界新地图?没
有。现在好几个版本,我当时候看的是其中一个版本。结果旁边这位长辈看了一
会儿,非常紧张地拉着我的手,他说:「台湾呢?台湾呢?台湾在哪里?」他看
着那个地图,台湾不在地图上面了。
我看到好多台湾的同胞脸色有点沉重。其它的地方要一起沉重,我刚刚说台湾不
见了,「好险,云南没有不见」,要有胸怀天下的心胸哦。「以祖宗之心为心,
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应该休戚与共。(此时话筒啸叫)哦
,还有配合的音乐,大家知道天地是一体,讲到重点的时候,都会突然有配合的
音乐出现。相同的,人心善,风调雨顺,是吧?世界各地来了这么多「为往圣继
绝学」的志士仁人,难怪昨天雨下得这么好。你看上天都在感动,而且还下得蛮
大的,是吧?代表现在老天爷是很着急的,他看到你们,痛哭了一场,「赶紧啊
,赶紧啊,来不及啦。」所以我给这位长辈讲:「台湾以后在不在,得靠我们一
起努力。」我们真心努力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祖宗不会骗人的,这
些话真实不虚。
我们听到汤恩比教授这一段话,而这一段话确实也给世界造成影响。西方人非常
积极地在了解我们中华的文明。甚至于天主教本来不能祭祖的,听过汤恩比教授
这一段话之后,开放祭祖。可见得汤恩比教授的见地,跟他在西方社会的权威性
,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位老者提醒了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我们手上有救世界的
法宝。有了救世界的法宝而不去救,请教大家,可以用哪一句成语来形容这个状
况?这一个问题有这么难吗?叫什么?「见死不救」。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到孔子
讲的,「见义不为,无勇也」。告诉大家,假如以经典来讲,见死不救,后果是
什么?这个人以后要去哪里?下一辈子去哪?好,所以告诉大家,你们没有退路
了。你们上了什么船?上了通往「为往圣继绝学」的船!
大家了解,我们现在做的事难度很高。历史当中能成事的人,都要有破釜沉舟的
勇气,才做得到。所以,当我听到汤恩比教授这一段话,这一生不求什么,只求
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岂能尽如人意,但能无愧我心,去做。
而我们了解到,人心,是整个吉凶祸福的根源所在。而我们华人在全世界有十几
亿人,请教大家,这十几亿人想对了一件事,会怎么样?这个世界可能就活了。
但是假如十几亿人想错了呢?那可能就凶多吉少了。而且现在全世界的人,统统
看着哪一片大地上的人?真的叫神州大地。
当然,他们为什么看着那一片土地?因为那一片土地上面现在白花花的钞票不少
,是吧,大家要去那里发展经济。好不好?好事啊,他进了神州大地,我们要借
由他发展经济的机会,把什么给他?把正确的思想,把文明,把仁义礼智信,带
到他们的文化中去,带到他们的生命中去。所以我们华人,中国人有这样的态度
,这个世界铁定有福啊。
但是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大陆来的同胞,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现在世界各地的人,到我们神州
大地,能学到这些东西吗?假如学不到,他会学到什么?这个都不是预设的哦,
这个都是现在进行时哦!我们觉悟了,给全世界好的影响;我们不觉悟过来,给
全世界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全球的华人,尤其在大陆的同胞,我们要有一种力
挽狂澜的态度、使命感。
学习,很重要的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今天有了这样的胸怀,叫「
学贵立志」。我们要给家族,给我们的民族,甚至社会一个好的榜样、好的带头
。人立定了这一个目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谨慎。我们发了这样的誓愿
,往后每一堂课,每一个学长们的分享,我们会全神贯注去吸收。因为我们没有
太多的时间,我们越早觉悟,越早懂这些道理,就好像蜡烛点燃,我们就能够随
缘随分地去点亮更多的蜡烛。
刚刚坐在底下,看着我们台上的布景,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是浮躁的。浮躁的心,
很难感悟每一刻,感悟身边的人事物。学习,绝对不是台上有老师讲话才叫学习
,学习也不是打开书本才是学习,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能够
见贤思齐,每一天、每一刻,都会很有收获。所以学习得要用悟性去学,学贵心
悟。这一个背景在我面前已经可能出现过半年了,我都还没有悟到这个背景里面
的道理,这心太粗了。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仁爱在哪?在每一个当下为人着想。不只为当下的
人着想,甚至于为以后的人着想,看不到的人着想。我们现在一起坐在这里,可
不可以为旁边的人着想?可以。只要大家这个时候很有精神听课,正气很足,旁
边的人本来想打瞌睡,一看到你,马上精神就提起来了。
人与人随时会互相影响啊,这个我是有科学证据的。因为我有一次跟一个朋友到
山东去,这个朋友开车。我实在挺累的。虽然坐在前座是要尽本分的,是吧?人
随时随地有本分哦,旁边的学长,你也有本分哦,要带动他,不能给他不好的影
响。结果我实在太累了,就睡了十几分钟。后来我醒过来之后,我们这个同仁说
道,他终于体悟到一件事情,就是我在睡觉的那十几分钟,他说他快撑不了了,
就快睡着了,结果我突然醒过来的时候,他说他精神为之一振,就不再想睡觉了
。那一段时间我的瞌睡虫一直在那里:睡吧,睡吧,在那里影响他。所以人与人
是随时都会影响。
这个本分,无时无刻不在,「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而且大家这个时候,时
时想着「德有伤,贻亲羞」,大家现在出来,从大陆来的学长,代表十三亿人,
你表现得好,「哇,祖国大地上的同胞,个个都是值得我们佩服的。」大家不要
有压力,要有动力,要化压力为动力。时时这样警惕自己,人就不敢松懈。
包括我们在厨房里面,很可能我们要丢一个东西,刚好这一个垃圾桶已经装得很
满,当我们打开来的时候,只是扔下去,没有任何动作,这个是麻木的。为什么
?我们只想到:我要丢这个东西,我方便了、解决了就好。真的,人为什么不能
体恤别人?因为都是想我、我、我、我、我。假如我们想到后面人的方便,我们
一定顺手把那些膨膨的东西压下去,后面的人就很方便了。所以这个时时「启后
」,要方便后来的人,这个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去落实的。
生活有太多点滴,都可以体悟,都可以启发,都可以提升我们的心境。所以学习
不能分别哦,听课才叫学习,那就是分别了,那会障碍我们的悟性哦。
所以我刚刚看了这个图(讲台布景图案),也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我的体会。我
看到和平鸽,就代表我们的定位是:世界和平。确实,我们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
育中心成立,是响应胡主席的号召,「和谐世界」。因为全球的华人,都在关注
着祖国文化的复兴。因为祖国文化复兴了,所有的华人都光荣,都得利益,都更
受尊重。前几年到马来西亚来,机场没有华文,这几年中国字出现了。我们这个
民族,是休戚与共哦,是一体的哦。所以不只是大陆在弘扬文化,连马来西亚的
华人,都一心一意地为我们祖国文化的复兴在努力。所以我每一次回马来西亚来
,都是一次感动跟震撼,他们用身教在启示着我们。
而「和谐世界」,必须向世界传播传统文化,这个时候就必须要speak English,
是不是?国际语言啊。这个时候我就不行了,但是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从小学英
文,又有传统文化的熏习,这一片土地上的华人承担起的一个使命,就是向全世
界推展。当然了,我这么讲,也包括了印度尼西亚,包括了新加坡,这些从小就
学英文的华人地区。当然我们祖国大地上的同胞,你们假如English的水平很高,
也欢迎你们胸怀天下,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定位非常明确,我们希望把老祖宗的文化推向世界,达到世界和平这个目标
。所以目标明确了,我们就非常笃定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迈过去。
而看到了这个水(讲台布景图案),就想到有一段话:「悠悠的河水,暗藏着君
子立身处世之道」。水,尤其在大陆上,所有的炎黄子孙,一定都要到我们祖国
大地走走。尤其要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那是我们文化的摇篮。而我们看到长
江、黄河,虽百转千回,却始终奔流向东方。它不管面对任何的挑战,志向绝不
改变,所发的愿绝不违背,「好似有志」。
我们这一次的学长们,有企业界的,他们是为了振兴民族高科技,要利益全球人
类的健康,这样的企业都是胸怀世界。立大志才能成大事。甚至于我们这一次也
有父母官来参加。父母官做好了,带动全华人的父母官也来真正以人民之心为心
,那个所能带动的影响力都非常大。「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有这个
志向,一定能让我们的生命发光。
我们看着那个悬崖的水,下来的时候,面对千尺绝壁,一往无前,「好似有勇」
。大家想一想那个水冲下来,要不要有勇气?有没有哪一个水冲到快下来的时候
,「等我一下,我调整深呼吸一下」?没有吧。它流下来,勇气。
水流必下,上善若水,都是在低处,浩荡宁静,「好似有道」,肚量,什么都能
包容。我们四十五天住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肚量办不到,是吧?看这个人穿衣服,我不
大舒服;那个人喝水的姿态,我看了很难过。没有肚量,你这四十五天很难熬哦
。平常在自己的地方办四天、五天课,看每一个人都笑,笑得很亲切,那是撑五
天,撑了五天还要放松肌肉,是吧?快撑不住了。四十五天你撑撑看,马上抽筋
。这个你不是来真格的,你没有真实修养,达不到的。所以与人长期相处,是勘
验我们处世是不是真的有根基、有修养、有肚量,假不了的。修行最重要的就是
真实面对自己,一句假话都没有,甚至一个应付的表情都没有,那才是真学问啊
!《中庸》就讲这个「诚」字,真诚,无欺。
再来,水是很清澈,万物于水中都能洗净污秽,洁净自身,「又似善于教化」。
这个水就好像教化人心,把人心洗涤干净。但是问题来了,要把别人洗干净,首
先要把谁洗干净?对啊,你自己洗不干净,你怎么能洗别人呢,不污染别人就不
错了。看到这个水,常常问自己:我的心清不清净?每天洗一洗,每天观照。
最后,是我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这个(讲台布景图案)不只是水,它还突然要冒
出一滴来,大家想到哪一句?「受人点滴,当涌泉相报。」我们的习性在哪儿?
受人点滴,三天就忘了,我们很容易忘。反而是怨,怎么样?三年都忘不了。要
计怨,很容易;要计恩,很容易忘。而「受人点滴,涌泉相报」,这个是我们民
族的精神啊!为什么这个文化这么受人尊敬?「知恩报恩」的道义。全世界的历
史文化,我们这个民族有这种气节、特色,宝啊!
我曾经参观了安徽西递、宏村,大家去过没有?西递、宏村他们那个都是几百户
人住在一起。其中有一户人家,他是李世民的后代,那个时候战乱,逃到那里。
结果后来他们这个家的姓,就改成了救他们命的那一家的姓。我听了非常感动。
请问大家,当他把名字改成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这个家的姓的时候,他的祖先会怎
么样想?祖先会不会骂他?族谱都记在那里嘛,他绝对知道他的祖先就是李世民
,可是他这么一改之后,他的后代子孙时时不敢忘什么?不敢忘这一家人的再造
之恩啊!我感觉这一些祖先他们那个存心,那一念的至诚心、感恩心,就是我们
的学处。
今天以我个人来讲,马来西亚的同胞对我的信任、对我的爱护,给我种种学习磨
炼的机会,这不是点滴之恩,这是涌泉之恩,这是成就之恩。所以当下,我们的
缘分在这一片土地上,我们就要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为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付出

而且,我们也时时谨记《论语》里面的教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要
承传文化,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把道义演出来,把仁爱演出来,把信义演出来,这
才是弘道。不是我们讲得滔滔不绝,而我们自己所做的事又跟我们所说不同的时
候,那不只是不能弘道,很可能还在障道,很可能还在谤法,毁谤正法,学的人
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刚刚这一段也跟大家交流学习「贵在心悟」,能够从所有一切接触的人事物
当中去体会,去效法,去取人所长,我们相信,这样的学习态度,每一天每一刻
都会很有收获。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现在心态对了,一定能有很
好的收获。
最后也祝福大家在四十五天都能够满怀喜悦,都能够合家平安。大家现在住在一
起了,这是家人哦,合家平安。好,谢谢大家!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一讲 以师志为己志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诸位同志,共同的志向,这是很难得的。俗话说「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假如我们这一生能找到一群同志、知己,那人生是
痛快的,是无悔的,是能做出贡献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人同心,其
利可以断金,所以不能小看自己的诚心、自己的力量。
今天第一堂课程,跟大家交流的是「以师志为己志」,末学是跟大家交流一下自
己的一些心境。而事实上,在座的很多长辈、朋友,他们做得比我还好,而且他
们做得比我还要久很多。他们可能这一二十年来,都是以「承传正法、落实古圣
先贤教诲」为自己一生的志向,所以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我们来自各地的
长辈、朋友们不吝赐教。而且确实,大家在各地都在实践圣贤的教诲,也都非常
地不容易,因为我们现在面对文化承传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这里也向诸位长辈
、朋友致上诚恳的敬意,谢谢大家!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一个人没有志向,那就好像树没有根,他就没有生
命力,没有光亮,活着好像过一天算一天。所以志向就好比一个人人生的动力一
样,他有动力去迈向这个目标,他每一步走得明白,走得踏实,走得无怨无悔。
那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坚定的志向,我们的孩子有没有从小立志?
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一定跟他的志向有关。苏东坡先生讲过一句话,「古之
立大事者」,不管他是为家还是为社会民族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不惟有超世之
才」,不仅有很好的才能去服务人,「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这个「坚忍不
拔」就是,他已经立下了愿誓了,他这一生都不会改变,「纵使身止诸苦中,如
是愿心永不退」。
卢叔叔曾经送给我八个字,我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因为我假如不讲,我下辈子
就没有智慧了,所以我们要把分享智慧经验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就好像给人一
个微笑一样自然,就好像顺手帮人扶一下门那么自然。愿要大,志要坚,心要细
,气要和。当然,愿是利益大众的,是与道义、恩义、情义相应的愿。假如这个
愿是为了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那这个叫「卑志」,卑下的志向,那这一生就没什
么意义了,可能就变成欲望的奴隶了,所以要立高志,要立壮志,要立大志。
我们的志向也会影响我们小孩的志向。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有
责任感?一讲到下一代的情况,那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那个是结果,原因出在
哪?我们上一代有没有把立志,有没有把人生的格局,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孩子
?还是孩子从小也是以追求人生的享乐为他的目标?那他要有大志、要有责任感
就很不容易了。
范仲淹先生的祖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汉朝的范滂起,都是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这样的后代。
范公的后代这八九百年,每一个人心中都以他这样的教诲来作为人生的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所以身为父母,为人师表,以至于为人领导,或者在一个地方推广传统文化,那
我们就要把愿大、志坚真正做出来。孔老夫子讲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我们学习儒家的教诲,目标就是做君子,再提升,做贤人,终极目标是要做圣
人。大家听到「圣人」两个字,有没有突然觉得好遥远啊?遥不遥远?圣人遥不
遥远啊?
圣人遥不遥远不是自己想,自己想就是跟自己学了,哪是跟圣人学,是吧?我们
今天就是因为几十年来顺着自己的想法做错了很多事,甚至于染上了很多习气,
过得不自在、不快乐。现在有机会跟孔老夫子学习,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那样的人生快乐,是我们要去效法、去契入的。
那既然要契入孔子那个「无入而不自得」,那个「饭疏食饮水」,吃很简单的饭
菜,穿很简单的衣服,「曲肱而枕之」,连枕头都买不起,怎么办?这个手一弯
,哇,睡得很甜,还能梦到周公,是不是?我们睡那个席梦思,睡的那个枕头这
么贵,梦到谁了?所以梦不梦得到周公跟有没有钱没关系,跟诚心有关系。孔子
是喝汤的时候看到尧帝,在墙上见到大禹,在梦里见到周公。我讲到这里都觉得
很惭愧,我都还没梦到。但是孔子又提醒我们,这个时候不要自责,也不要没自
信,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为什么没梦到?诚心还不够。等我们有像尧、舜那
样胸怀天下的存心,我相信一定梦得到。
孔子,我们刚刚讲到,我们既然要跟老人家学习了,那就要放下自己错误的想法
了,要随顺圣贤的教诲,这是刚学习时非常非常重要的态度。我们假如学归学,
怎么烦恼还是顺着我们自己的想法,那这样要受益就很困难了。我们要希圣希贤
,当然要用圣贤的模子来打造自己。不能学了之后,该怎么样生气还怎么样生气
,该怎么样傲慢还怎么样傲慢,该怎么样贪吃还怎么样贪吃。当然了,还是要吃
,但要适当,自己的心不能贪着,这样才是在学圣学贤。《孝经》有一段话非常
好,「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就是一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想着有没有符合圣贤人的教诲。一个
人能时时是这个态度,他三年就有成就了。每一天都这样地观照自己,三年就习
惯成自然了,处事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部都跟孔老夫子的教诲一样

所以老夫子又讲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立住道德,立住人品,首先
他要学礼。而这些礼,其实就是圣贤人立身处世的所有的原理原则跟准则准绳,
就在这个礼教里面了。顺着这样去做了,就能彰显自己的明德,而不是说圣贤人
硬要我们这么做。圣贤人又没有控制的欲望,强迫我们干什么?他们把这些教诲
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做能恢复明德、恢复本善。处事待人都是顺着我们自己的性
德、道德,那样的人生很痛快、很自在。
我们首先一定要放下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才行。修学的路上,真正的功夫就是
放下习气,就是「放下」两个字。错误的习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一定
要放下。没放下,很难提升,很难受益。所以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
心而已矣」,就是把我们已经偏离了本来的性德、明德,再把它调回来,这个叫
做修身,叫学问。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一生,小的时候是赤子之心,我们现在的心灵比起我们小
的时候进步还是退步了?看似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是事实上心灵是在退步。
科学家有实验,一个人三岁以前一天笑一百七十次。大家从这里去体会,孟子讲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些圣贤人处世跟婴儿一样的单纯。你看孔
子,人家唱好听的歌,他就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唱,一起快乐。你看那小朋友,
一个人唱得很高兴了,其它的不知不觉地就走过来跟着他一起唱,是吧?还在那
里左右晃。那我们看到一个人在那里唱歌,还先跟他交换一下名片,看看这个人
够不够水平我跟他讲话。人心中太多的执着、太多的虚荣,就把这个善心、赤子
之心给障住了,所以学习最重要的是放下,回归本来的单纯、本善。
我自己二十多年,人生经营得也是很多烦恼,也做错很多事情,父母对我的人生
也还有很多担忧。我也感觉得到,也不想让父母担心,可是做出来的事还是控制
不了。因为我们没定力,因为我们还没功夫,这个都得学才行。
后来我在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师长的教诲。我不是不想学啊!
去伤害别人,去造成别人的痛苦、困扰,我也不愿意啊,可是我伏不住烦恼,我
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利益人。结果第一次听,觉得老人家怎么可以把人生的道理讲
得这么清楚!听懂一句,好像这个心就透亮了一点。有时候听到感动处,不知不
觉站起来给老人磕头,感谢、感谢啊!没有您给我这些教诲,这些问题我可能一
辈子头想破了都不知道。
所以遇到了经典,遇到了师长老人家的教诲,那这是人生难得的一个缘分。知缘
,惜缘,才能造缘。把自己人生这个缘创出最高价值、最高的意义,那得要珍惜
,得了解这个缘。包括当下所有坐在我们旁边的学长们,这个缘容不容易啊?你
们的表情好像没有表现出不容易的样子,我们的脑子里是不容易,表情好像不是
连在一起。所以学习都要入心。
每一次大家参与课程,念《弟子规》,念到哪一句声音最大?「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这句话有没有从心念出来?有念出来,就鼓舞自己一次。
还是说,「啊,终于念完一遍了,最后一句了」,然后赶紧高昂起来,因为情绪
蛮欢愉的,「啊,终于念完了」。那念这一遍不就是应付自己,应付给谁看的啦

所以修身第一个,不要自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真诚心中流露出来。整
本《中庸》就谈这个「诚」字,诚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有的学长们念这一
句「勿自暴,勿自弃」,念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嘴角还是下垂的,啊,「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别人看了他,有没有信心?他自己这么念,他自己有没有信
心?边念还边想:那个是孔老夫子的,那个不关……越念还越否定自己,这个不
只没提升,还往下降。所以每一句要用心去领受,不怀疑。
真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没有发一个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我们今天不会坐在
一起,是吧?我都笑得那么开心了,你们怎么都没笑?我们是全然地去融入一个
因缘,全然地去听经典的每一句话。有人就念着念着,念到一半就开悟了。有人
听圣贤他们讲课,听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他们讲课,讲讲讲,「啪」就开悟
了。为什么他能开悟?每一句印到他的心上,一下子就顿悟了。
我们现在一边听一边记,然后边记边想,我回去消化消化再说。可是我们假如是
敞开心的,那每一句都会流入心田。我们十多年来的学习,比较习惯的是填鸭。
从小读书,背一大堆知识,一大堆科技名词,然后全压进去,为什么?为了考试
。考完了呢?就忘了。所以用头脑硬记能记多久?记不了多久。可是每一个道理
是用心感悟,能记多久?一辈子都不会忘。这是触动心灵。
我们再反思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熏习了三年,学习了五年,我们必须观照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个境界考验的时候,请问经典里的哪一句马上浮出来?浮出一句,
问题就过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头一转正,邪的东西上不来了。
《书经》告诉我们,「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学问在哪?就在这个一念之间,提升自己的功夫也在这个一念之间。「圣罔念
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第一个「圣」字代表每一个人都有明明德,可是这个
明明德,我们糟蹋它了,染上很多习气了,都是起邪念,正念提不起来,「罔念
」就是提不起正念,我们就「作狂」了,我们就随顺习气了。可是一个人哪怕前
一秒钟烦恼丛生,但只要他能克制住,下一个念头是正念,而且下一个念头是正
念之后,念念保持,他下一念就成圣了。所以「圣狂之分,在乎一念」。
所以这一段话也告诉我们,修身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起心动念。人的一切言行
,都是有念头之后才会付诸行为。有好的念头,就不可能做出不好的行为了。俗
话常说「擒贼先擒王」,所有不好的言语行为的根源,「贼王」,就是错误的思
想念头。好,理上我们明白了,在这一念。所以当我们真正面对一些境界,习性
快要起来的时候,突然想到孔子的一句话,那马上就转过来了,「克己复礼为仁
」啊!
那实际状况,我们遇到情境,有没有提起来?一句,考试就过关了,是不是?一
个念头转正了、保持了,你就过关了,考卷就交出去了,一百分,是吧?那我们
就要反思了,为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记了这么多的教诲,却在遇到境界的时
候连一句都上不来?那可能是提醒我们,我们没有把这些教诲用心去感悟、放在
心上。
所以学习要跟颜回学,颜回是孔子的好学生。「有颜回者好学」,孔子赞叹颜回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到一个善的教诲就完全放在心里,
拳拳服膺了,时时拿来受用,不敢忘记。假如人得一善言都时时放在心上,那五
句善的教诲,他的整个人生境界就不断上去了。所以现在不是学的有多少,记的
有多少,是能时时提起来,放在心上的有多少,这是最真实受用处。
所以修学的过程当中,真的是要把陌生的变成熟悉的。我们遇到境界来,这些经
典很陌生,提不起来,要变成随时随地都能提起来。以前很习惯的一些态度,比
方说情绪化,比方说傲慢,这些很熟悉的,都不用给它打招呼,它就上了你的身
体了。这些坏的习性要慢慢陌生了,要慢慢……突然说,哎,我上一次生气是什
么时候?想都想不起来,那恭喜你了,你就「熟处转生」了,功夫就得力了。
而刚刚跟大家谈这一段就是说,我们的人生过程,确实有很多的惯性,有时候自
己都不知道。很想改,但看不到问题,太习惯了,麻木了。就好像到一个都吃辣
的地方,别人都是吃辣的,我不能吃辣,给煮菜的师傅说:「拜托,不要放辣椒
。」然后那个师傅说「好,不放辣椒」,但是「刷」,下去了。他口里念着「不
放辣椒」,可是他那个惯性太强了,一下子根本就转不了,就下去了。
所以我们修学第一关要克服的就是「习气使然,浑然不知」。我们的习气在作用
了,我们自己察觉不到,这个时候很重要的心态,是谦虚。「善相劝」,欢喜别
人提醒我,慢慢提高敏感度,就能看到自己的问题。翻开每一句经典,就感觉到
孔子就站在我面前,这一句就是讲给我听的。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个警觉性一定
能提得很高。怕就怕在,读《论语》每一句,「哦,这个在讲我弟弟,这个在讲
我爸爸」。哇,那就麻烦了,这个心态就离修道越离越远了。
我以前掉到这个洞里掉了很久,拼命爬,现在还没爬出来,希望大家别掉下去了
。我以前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一念
到「君子」,君子君子,就想到自己;一念到「小人」,小人小人,就想到别人
。这个念一百年都得力不了,心态偏了,怎么可能达到圣贤的目标呢?所以我们
处世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个才对。所以转过态度,一念到「君子」,就想
身边的亲朋好友,哪一个人做得好,见贤思齐;念到「小人」呢,马上对照自己
,这个就是在讲我,就是我的习气。所以真的是态度决定了成就,绝对不是有成
就以后再来改变我们的态度。
刚刚跟大家讲的,我们一定要突破「习气使然,浑然不知」,克服的方法是,用
至诚的心读诵经典,而且读诵的时候,就心里当做,这个都是圣贤人讲给我听的
,不是讲给别人听的,都是来要求我自己的。这样观照力就提升了。
再来,「福在受谏」。能时时谦虚地请教身边的亲朋好友,我有哪一些不足,向
他们请教,就能突破这一关。而且很有意思,我们最不想问的人,就是最可能给
我们讲真话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个问还得要不自欺。我们都挑什么人问呢?赞叹我们的
人。就很少去问太太,去问丈夫,去问身边看我们看得最清楚的人。而且这样又
有另一个误区会出现,不喜欢跟另一半谈话,喜欢跟学传统文化的人谈话,跟他
们谈痛快啊!常常都会听到:「哎呀,善根深厚啊,太不容易了,这么年轻……
」这些话听第一次觉得怪怪的,听第十次,蛮舒服的。「八风」吹就动,不是吹
不动。所以人要克服虚荣心,真不容易。没有突破自欺,想看清自己的虚荣,不
容易!所以假如要真干,那真的是问最亲的人,看我们看得最清楚,而且都是从
生活的很多细节处,看得出来我们有没有真正落实圣贤的经典。
而其实一个人能感同身受,他身边的人感不感动?那铁定感动啊。所以在家庭以
外的人,那些亲朋好友都能感动,却感动不了我们身边的人,这个在逻辑上对不
对?那显然,在外面跟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是不是?一个人假如外面跟家里不
一样,那他那个心态是什么?那是演戏,是吧?出去了就上戏台了,回家戏服脱
掉了,那叫虚伪,那叫言行不一致,那不能提升自己。因为真诚才跟道相应,应
付、虚伪、不平等,这个就与道不相应了。所谓不平等就是,见到喜欢你的人,
高兴;见到挑你毛病的人,看他不顺眼,这个都是失去平等。
所以「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就很难能够再感动远的人。「小事不能
调理,未有能治大者」,他连小事都处理不好,他怎么做大事?「亲者不能联属
」,亲人之间他都不能团结起来,「未有能格疏者」,还能够把关系疏远的人再
聚起来吗?大家不要紧张记不了,这个经句我们到时候再给大家,你们边听边慌
,「哎呀,都记不了了」,那就听不了了,是吧?那随时都定在当下。「一家子
弟不率规矩,未有能教诲他人者」,自己家里的后代都教不好,能够去教天下的
孩子吗?「一家生理不能全备,未有能赡养百姓者」,一个人不能照顾好自己的
家人,怎么去造福国家、社会呢?
所以「知所先后」,我们不能学了之后,都想要去利益别人,结果自己家里的人
都生大烦恼。看到别人的老人,哎呀,还帮他洗脚;一进门,自己的父亲「哎呀
」,还叹气给我们看,然后我们还在说,「我爸爸真没善根,都不能学《弟子规
》」,那就麻烦了。
好,刚刚跟大家提醒、交流到,我们学习就是要把错误的惯性调过来。相同的,
我们从小到大,十几年学东西真的都是硬塞进去,用脑子硬记,越学那个脑子压
力越大,快不快乐?大家以前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们觉
得「说乎」吗?我那时候这一句都读不进去,我越读越苦,都没消化,肠胃都受
影响了。我们转过来,每一句用心去领受,每一天都觉得自己的心灵在升华,怎
么会不快乐呢?我们要用心来领纳经典的每一句教诲。而且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用很诚敬的心跟孔老夫子学习,十分诚敬了,得到
的收获一定是十分。确实,每一个人读一次经,听一堂同样的课,但是每一个人
的收获不同,请问根源在哪里?在每一个人的恭敬、诚敬程度不同,这个是正确
的思考。但我们有一个惯性思考,责任都推给别人,都不是我的问题。
怎么说呢?我很有幸在二二年七月份到了澳洲净宗学院学习,那时候祖宗保
佑,我可以跟卢叔叔这一位长者当室友,住在一起,他给我非常多重要的指导,
而且很细腻,很具体。比如,我进去洗澡,洗完出来,刚好卢叔叔进去,他进去
没几秒赶紧出来,把我叫到旁边,他说:「你肯学吗?」我说肯。「肯学我才教
哦。」卢叔叔把我叫到旁边,这个都是在行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我们有没有跟亲朋好友谈他的问题,旁边还很多人,「啪啪啪」一句接一句就过
去了,都顾及不到人家的自尊?骂完,我们还觉得自己真是为他好,拿着「为他
好」的大刀到处砍,尸横遍野了,我们还在那里说「真没善根!」有没有体恤到
别人能不能接受,顾及他的自尊、面子?所以长者这些细腻的动作,都是他的那
一颗善心流露出来的,所以会学的人就在这举手投足当中都能体会到学问。
所以当下我给长辈讲了,我肯学啊。说实在的,长辈要劝我们,还要先问我们一
下,其实我们已经不及格了,是吧?人家还得让我心理建设建设。假如他觉得我
基础很好,直接就讲了,就不用给我心理建设半天了。
长者讲到,「你今天用完浴室,出来之前有没有检查看看,这地有没有湿?有个
七十多岁的老伯伯跟我们住在一起,假如地湿了,他下一个走进来,不小心滑倒
了怎么办?」有没有可能?我们不谨慎,我们不设身处地,往往一些状况就是在
这个时候发生。我们身边的人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很可能都跟我们谨慎、仔细
的心不够有关。所以卢叔叔的提醒,念念为人着想,这不是空话,就在生活的点
滴,随时随地。「再来,你洗完,头发没捡,假如下一个人有洁癖,他一进来看
到那些头发,哎哟,他就不舒服两个月。跟你住在一起,他每天都睡不好,很难
过。」念念为人着想,是世间第一等学问。不是只为眼前的人着想,还能时时想
着以后的人,能顾及到他们,那这个心量就不断拓宽了。
所以这是卢叔叔那两个多月的时间给我的教育,当然,我们刚刚讲的,知道缘分
难得,还要再造缘,你要珍惜,你不要「哇,卢叔叔,你这些教诲太好了,太好
了,我太感谢你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结果离开以后,Bye-bye,
「哦,终于离开他了」,这个缘就断了。
孔子也讲,人家把好的提醒、教育告诉你,你在那里「哇,太受益了,太受益了
」,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看起来你很接受,可是你假如都没改,那个叫
糊弄人家。「改之为贵!」人家跟我们讲完,我们还顺着自己的习气,那个叫糟
蹋别人的好心。尤其又是糟蹋那些有德有志的人,那就更不应该了。所以孔子说
,「法语之言」,人家把这么好的教诲跟你讲,你还不改,那孔子说,这个人我
也拿他没办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