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4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2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夫治事之士 能至終成利 真見身應行 如是得所欲。
(二)世俗品第二十一<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說世幻夢.當捨浮華勉修道用。
(三)如車行道 捨平大塗 從邪徑敗 生折軸憂.
離法如是 從非法增 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順行正道 勿隨邪業 行法臥安 世世無患。
(四)萬物爲泡 意如野馬 居世若幻 奈何樂此。
若能斷此 伐其樹根 日夜如是 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 如樂之人 或從惱意 以飯食衆
此輩日夜 不得定意。
世俗無眼 莫見道真 如少見明 當養善意。
(五)如鴈將羣 避羅高翔 明人(六)導世 度脫邪衆。
注:
(一) 巴本缺此章.
(二) 晉本品第同.巴本世間品第十三.僅有三頌文同.餘本缺此品.
(三) 秦本此二章入放逸品.
(四) 原刻作百.今依麗刻改.
(五) 巴本第一七五頌.又如字原刻作爲.今依麗刻改.
(六) 原刻作道.今依麗刻改.
世皆有死 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
觀諸世間 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一)癡覆天下 貪令不見 邪疑却道 苦愚行是。
(二)一法脫過 謂妄語人 不免後世 靡惡不更。
雖多積珍寶 崇高至于天 如是滿世間 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 愛如似無愛 以苦爲樂像 狂夫爲所(三)致。
注:
(一) 巴本第一七四頌.
(二) 巴本第一七六頌. (三) 晉本作滅.
法句經卷上法句經卷下
尊者法救撰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一)述佛品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無不利度明爲世則。
己勝不受惡 一切勝世間 叡智廓無疆 開[目*((业-一)/冡)](二)令入道。
決網無罣礙 愛盡無所積 佛意深無極 未踐迹令踐。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滅 根斷無欲意 學正念清明。
(三)見諦諍無穢 已渡五道淵 佛出照世間 爲除衆憂苦.
(四)得生人道難 生夀亦難得 世間有佛難 佛法難得聞。
(五)我旣無師保 亦獨無伴侶 積一行得佛 自然通聖道。
船師能渡水 精進爲橋梁 人以種姓繫 度者爲健雄。
注:
(一) 晉本品第同.秦本如來品第二十二.宋本如來品第二十一.巴本佛品第十四.
(二) 秦本云我爲勝.
(三) 巴本第一九五頌.次在後.
(四) 巴本第一八二頌.
(五) 晉本此上有一頌云.八正覺自得.無離無所染.愛盡破欲綱.自然無師受.巴本缺次三章.
壞惡度爲佛 止地爲梵志 除饉爲學法 斷種爲弟子。
(一)觀行忍第一 佛說泥洹最 捨罪作沙門 無嬈害於彼。
(二)不嬈亦不惱 如戒一切持 少食捨身貪 有行幽隱處
意諦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三)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四)佛爲尊貴 斷漏無婬 (五)諸釋中雄 一羣從心。
快哉福報 所願皆成 敏於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歸 山川樹神 廟立圖像 祭祀求福。
自歸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來 度我衆苦。
如有自歸 佛法聖衆 道德四諦 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 從諦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衆苦。
自歸三尊 最吉最上 唯獨有是 度一切苦。
注:
(一) 巴本第一八四頌.
(二) 巴本第一八五頌.
(三) 秦本此章入惡行品.
(四) 巴本缺次二章.又秦本此句云.我爲世尊.
(五) 秦本此句云.諸天世人.
士如中正 志道不慳 利哉斯人 自歸佛者。
明人難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處 族親蒙慶。
(一)諸佛興快 (二)說經道快 衆聚和快 和則常安。
(三)安寧品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安寧品者.差次安危去惡卽善快而不墮。
我生已安 不愠於怨 衆人有怨 我行無怨.
我生已安 不病於病 衆人有病 我行無病.
我生已安 不慼於憂 衆人有憂 我行無憂.
我生已安 清淨無爲 以樂爲食 如光音天.
(四)我生已安 澹泊無事 彌薪團火 安能燒我。
勝則生怨 負則自鄙 去勝負心 無諍自安。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注:
(一) 秦本此章入樂品.
(二) 秦本此二句云.說法堪受樂.衆僧和亦樂.
(三) 晉本品第同.秦本樂品第三十一.巴本安樂品第十五.宋本缺.
(四) 巴本缺此章.
(一)無樂小樂 小辯小慧 觀求大者 乃獲大安.
我爲世尊 長解無憂 正度三有 獨降衆魔。
(二)見聖人快 得依附快 得離愚人 爲善獨快。
守正道快 巧說法快 與世無諍 戒具常快。
(三)依賢居快 如親親會 (四)近仁智者 多聞高遠。
夀命鮮少 而棄世多 學當取要 令至老安。
(五)諸欲得甘露 棄欲滅諦快 欲度生死苦 當服甘露味。
(六)好喜品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違道則自順 順道則自違 捨義取所好 是爲順愛欲。
不當趣所愛 亦莫有不愛 愛之不見憂 不愛見亦憂。
是以莫造(七)愛 愛憎惡所由 已除给縛者 無憂無所憎。
注:
(一) 巴本缺次二章.
(二) 秦本此頌云.得覩諸聖樂.同會亦復樂.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
(三) 巴本缺此半頌.
(四) 巴本此二句連下爲第二O七頌.
(五) 巴本第二O四頌.在前出.
(六) 晉本品第同.秦本念品第六.宋本愛樂品第五.巴本愛品第十六.
(七) 秦本作念.此章末句云無念無不念.
(一)愛喜生憂 愛喜生畏 無所愛喜 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 好樂生畏 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貪欲生憂 貪欲生畏 解無貪欲 何憂何畏.
貪法戒成 至誠(二)知慚 行身近道 爲衆所愛.
欲態不出 思正乃語 心無貪愛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普安 歸來喜歡。
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三)起從聖教 禁制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 所往者異 近道昇天 不近墮獄。
(四)忿怒品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見瞋恚害寬弘慈柔天祐人愛。
(五)忿怒不見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隨身。
注:
(一) 秦本此二章又重出於無常品.又愛字秦本皆作念.
(二) 原刻作如.今依麗刻及晉本改.
(三) 巴本缺次二章.
(四) 晉本品第同.秦本忿怒品第十五.又恚品第二十一.宋本瞋恚品第二十.巴本忿怒品第十七.
(五) 巴本缺次二章.
貪婬不見法 癡愚意亦然 除婬去癡者 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 如止奔車 是爲善御 棄冥入明。
忍辱勝(一)恚 善勝不善 勝者能施 至誠勝欺。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則上天。
常自攝身 慈心不殺 是生天上 到彼無憂。
(二)意常覺悟 明暮勤學 漏盡意解 可致泥洹。
(三)人相謗毁 自古至今 旣毁多言 又毁訥訒
亦毁中和 世無不毁。
欲意非聖 不能(四)制中 一毁一譽 但爲利名。
明智所譽 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 無所譏謗。
如羅漢淨 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 梵釋所稱。
(五)常守慎身 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 進修德行.
注:
(一) 秦本作怨.
(二) 秦本此章入戒品.
(三) 秦本此章入誹謗品.
(四) 晉本作折.
(五) 秦本次三章入學品.
常守慎言 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 誦習法言.
常守慎心 以護瞋恚 除意惡念 思惟念道。
節身慎言 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 忍辱最強。
(一)捨恚離慢 避諸愛貪 不著名色 無爲滅苦.
(二)起而解怒 婬生自禁 捨(三)不明健 斯皆得安.
瞋斷臥安 恚滅婬憂 怒爲毒本 輭意梵志
(四)言善得譽 斷爲無患.
同志相近 詳爲作惡 後別餘恚 火自燒惱。
不知慚愧 無戒有怒 爲怒所牽 (五)不厭有務.
有力近兵 無力近輭 夫忍爲上 宜常忍羸.
舉衆輕之 有力者忍 夫忍爲上 宜常忍羸.
(六)自我與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注:
(一) 巴本第二二一頌入次品.又秦本此章次句云.超度諸結使.末句云.除有何有哉.
(二) 以下巴本缺.
(三) 秦本作無明根.
(四) 秦本此二句云.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眠睡.
(五) 秦本此句云如冥失明.
(六) 秦本此二章云.自我與彼人.大畏不可救.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二俱行其義.我與彼亦然.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
俱兩行義 我爲彼教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一)善智勝愚 麤言惡說 欲常勝者 於言宜默。
夫爲惡者 怒有怒報 怒不報怒 勝彼鬬負。
(二)塵垢品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塵垢品者.公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汙辱。
生無善行 死墮惡道 往疾無間 到無資用。
當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汙 可離苦形。
慧人以漸 安徐精進 洗除心垢 如工鍊金。
(三)惡生於心 還自壞形 如鐵生垢 反食其身。
不誦爲言垢 不勤爲家垢 不嚴爲色垢 放逸爲事垢.
慳爲惠施垢 不善爲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爲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於癡 學當捨惡 比丘無垢。
注:
(一) 秦本此句云.若愚勝智.
(二) 晉本品第同.巴本塵垢品第十八.餘本缺.
(三) 秦本此章入行品.
苟生無恥 如鳥長喙 強顏耐辱 名曰穢生。
廉恥雖苦 義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潔生。
愚人好殺 信無誠實 不與而取 好犯人婦。
逞心犯戒 迷惑於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覺是 不當念惡 愚近非法 久自燒沒。
若信布施 欲揚名譽 貪人虚飾 非入淨定。
一切斷欲 截意根源 晝夜守一 必入定意。
著欲爲塵 從染塵漏 不染不行 淨而離愚。
見彼自侵 常內自省 行漏自欺 漏盡無垢。
火莫熱於婬 捷莫疑於怒 網莫密於癡 愛流駃於河。
(一)虚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衆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虚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注:
(一)巴本缺次二章.
(一)奉持品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好經道者 不競於利 有利無利 無欲不惑。
常愍好學 正心以行 權懷寶慧 是謂爲道.
所謂智者 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 守善爲(二)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雖素少聞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忘 可謂奉法.
(三)所謂長老 不必年耆 形熟髮白 惷愚而已.
謂懷諦法 (四)順調慈仁 明逹清潔 是爲長老.
所謂端正 非色如華 慳嫉虚飾 言行有違.
謂能捨惡 根原已斷 慧而無恚 是謂端正.
(五)所謂沙門 非必除髮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注:
(一) 晉本品第同.秦本沙門品第十二.宋本同品第十一.巴本奉持品第十九.
(二) 晉本次接所谓長老章.
(三) 秦本次二章入沙門品.第二章首二句云.謂捨罪福.淨修梵行.
(四) 原刻作損.今依麗刻及晉本改.
(五) 秦本次二章入沙門品.
(一)謂能止惡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是爲沙門.
所謂比丘 非時乞食 邪行望彼 稱名而已.
謂捨罪福 淨修梵行 慧能破惡 是爲比丘.
所謂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淨 外順而已.
謂心無爲 內行清虚 此彼寂滅 是爲仁明.
所謂有道 非救一物 普濟天下 無害爲(二)道。
戒衆不言 我行多誠 得定意者 要由閉損。
意解求安 莫習凡夫 使給未盡 莫能得脫。
(三)道行品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爲極妙。
八直最上道 四諦爲法迹 (四)不婬行之尊 施燈必得明。
是道(五)無復畏 見淨乃度世 此能壞魔兵 力行滅邪苦。
注:
(一) 秦本此句在章末云.麤結不興.
(二) 秦本次有一頌半云.奉持法者.不以多言.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道不忘.是爲奉法.
(三) 晉本品第同.秦本道品第十三.宋本正道品第十二.巴本道品第二十.
(四) 秦本末二句云.是道名無爲以錠滅愛冥.又有一章云.道爲八直妙.聖諦四句上.無欲法之最.明眼二足尊.
(五) 秦本云無有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