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6|回复: 2

[学佛文档]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要把它养成成为一个习惯。

  【舍于众务及诸戏论。】

  『众』是多,『务』就是事,没有必要的事不必去做,与修学不相干的事更不应该去做。『戏论』是毫无意义的言说、言谈,这个都不能够有,都要远离。

  【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这是佛弟子正行,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要想修学世间的福、善,都错了。修世间的福善,你虽然在这个世间能得到福报,可是福报毕竟是能享得完的,福报享完了怎么办?所以这个不是究竟,不是圆满。究竟圆满一定要修出世间道,也就是我们的目的是要超越六道轮回,是要彻底解决生死大事,这就正确了。『慈念众生』,众生迷惑颠倒,无知,不晓得出离六道,不知道出离六道的方法,菩萨应当常常怀念他们,帮助他们。这一段,佛说了个纲领,向下这一卷经就是细说这几桩事情。

  【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应舍。是法应修。何以故。弥勒。彼诸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舍利养。不修少欲。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没有这个道理!你要『不舍利养,不修少欲』你想开智慧,没有这个道理。纵然得到智慧,你想这个智慧会增长,不会退失,也没有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利养之害之大!再看底下。

  【不舍愦闹。不住寂静。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也没有这个道理。

  【不舍世话。不观实义。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也没有这个道理。

  【初夜后夜。耽着睡眠曾不觉悟。】

  睡眠是昏沉、迷惑、不觉。我们希望觉悟的时间能够增长,昏沉的时间能够缩短,这对我们修学就有进步,就有帮助。如果睡眠太多,你每天昏沉、失念的时间太长,你能够觉悟的时间太短,你怎么会开智慧?大乘法里头常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耽着一条都逃不过地狱的果报,如果五条都有,麻烦就大了。我们最低的限度要相信佛语真实,佛在经上讲的话决定不是假话,决定不是欺骗人的,句句是诚谛之语,诚是诚恳真实的话。

  【系念思惟不舍众务。】

  就是念念想着自己要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他不念佛、不念法、不念僧,不念三宝,天天念着他有哪些事情哪些事情要做,他去念这些,这就错了。百丈大师说得好,「丛林以无事为兴旺」,道场兴旺、兴盛,没事,大家都没事,这个叫道场兴旺,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喜欢做世间这些事务的,这里面包括的也非常之广,后面会说到。

  【好诸戏论。于出世道不能修行。】

  他的身语意三业的造作与出世间不相应。

  【于诸众生不生慈念。】

  对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前面所说的随便犯一条,你想开智慧,令智慧不退转,都没有这个道理。

  【弥勒。是故菩萨。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应舍诸法。当须舍离。】

  就是佛教给你应当要舍离的你就要舍离,你当须舍离。

  【应修诸法。当须修习。】

  佛教你要修的你要认真去修学,佛教你舍离你应当要舍离。

  【何以故。菩萨智慧从因缘生。若无因缘终不能生。因缘和合尔乃得生。】

  菩萨的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佛教给我们远离那些事情都是妨碍清净心,佛教给我们应当修学的这些事情,决定是帮助我们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这一段是说了个纲领,下面是细说,一桩一桩为我们细说。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利养中过。当观察时。能令菩萨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菩萨能够作观,作观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应酬当中能提起警觉,有高度的警觉,知道名闻利养对我有害处,我不会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这就是舍离。心里面决定没有这个东西,事上,因为你在生活当中必须要应酬,必须要办这些事情,所以事不妨碍,心里不能有丝毫的牵挂。弥勒菩萨再问什么叫『利养中过』?菩萨警觉到的时候,他就不生烦恼,他就能够知足常乐。下面是佛为弥勒菩萨开示,也就是为我们说明。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当观利养。生贪欲故。】

  喜爱名闻利养的,增长贪心、增长欲望,这是大烦恼。

  【当观利养。坏失正念生瞋恚故。】

  利养得来,你生贪心;得不到,生瞋恚心;自己没有得到,看到别人得到,生嫉妒心,所以都是叫你生烦恼的。

  【当观利养。念其得失生愚痴故。】

  你想想看,贪瞋痴慢都从这个地方生的。

  【当观利养。能生高下嫉妒心故。当观利养。于亲友家悭吝耽着生诳惑故。】

  这一句也许大家听了不太好懂。『亲友』就是亲戚朋友,你所认识的这个人。假使他们供养另外一个法师,你在旁边看到,心里就很难过,你不供养我去供养别人。于是就要造谣生事毁谤别人,自己来赞叹自己,希望你舍弃那边,供养我这一边,就搞这些,叫『诳惑』,狂妄迷惑,造种种恶业。

  【当观利养。成就爱味生谄曲故。】

  这是察言观色讨好信徒,谄媚巴结,目的在哪里?贪图供养。

  【当观利养。舍四圣种无惭愧故。】

  『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跟成佛这个种子远离了。无惭无愧,那是什么恶事都能够做得出来。

  【当观利养。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憍逸生高慢故。】

  这是说利养的过失。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世间,在历史上记载的都很多,无论示现是出家的法师或者是在家的居士,皆有大福报,有大智慧,而他们的生活可以说都非常清苦,他的福报能够与一切众生共享,他自己不享受。不但经典里面以言语文字教导我们,佛菩萨还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再看底下这一段。

  【当观利养。于胜福田起于轻慢为魔党故。】

  胜是殊胜,殊胜的福田是出世间的事业,我们净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这是无上的福田,无比殊胜的福田。一个人贪图名闻利养,会把念佛束诸高阁,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念佛现在得不到利益,念得很苦,他不干。把利看得很重、名看得很重,把佛法看轻了,这就是魔眷属,这不是佛弟子。

  【当观利养。众恶根本。诸善坏故。】

  确实贪着利养,你的善根没有了,善根没有,福德也没有了。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贪图利养的人是具足了贪瞋痴慢;换句话说,增长三毒烦恼,三善根没有了。

  【当观利养。多所贪着。犹霜雹故。】

  这是说你观察利养,贪着的时间很短暂,享受不到几天,就像霜、像冰雹一样存在的时间很短暂。这个就比喻人生只有数十年寒暑,你能享受几天?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瞻候颜色生忧恼故。】

  因为要贪图利养,不能不察言观色,去巴结别人,这个生烦恼。人家喜欢,供养你一些,你就很高兴;人家不喜欢,不供养你,你就生忧愁,你的心为境转。

  【当观利养。爱物损坏。忧心乱故。】

  你喜爱的东西损坏了,你心里面就生烦恼,这贪着。

  【当观利养。于四念处多所忘失白法羸故。】

  『四念处』是初学人的修学纲领,佛教初学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四念处观。佛弟子时时刻刻不离这样的观法,也就是用这个方式来看世间、来看自己、来看生活环境。贪着利养,这四种观就忘掉了。『白法』是善法,『羸』是衰了,善法渐渐萎缩,没有了,所生皆是恶法。

  【当观利养。于四正勤多有退失。能令一切他论胜故。】

  『四正勤』,这都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行门重要的纲领,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贪图利养的,这四正勤也退失,也退步了。『能令一切他论』,他论是讲邪论,邪说胜过你了。

  【当观利养。自言已得神通智慧违背生故。】

  为了贪图利养造大妄语,称自己得神通、得智慧。现在更超过,神通、智慧已经不足为奇,现在都是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了。以这种方式来欺骗一切众生,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当观利养。先后得失怨憎生故。】

  先得后失,他就起怨恨之心。

  【当观利养。互相瞋嫌说其过恶多觉观故。】

  贪着利养的人,必然是互相瞋恚、互相嫌嫉,互相造谣生事,『多觉观』,觉、观都是念头,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妄想,分别、妄想。

  【当观利养。为于活命营诸世业。计度思惟安乐减故。】

  实在讲生活所需非常有限,吃得饱、穿得暖,很有限,何必要去贪图?因为贪图,贪心没有止境,所以就经营许多世间事业,这个世间事业就是营利的事业。出了家,出了家把佛法来当作营利的事业,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赚钱,目的还是贪图享受,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计度思惟』是天天在计划,怎么样能够得到,天天搞这个,所以『安乐』没有了,「安乐」是佛法里面常讲的轻安、自在,这个没有了,他得不到。

  【当观利养。乃至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心如淫女能退失故。】

  这是说贪着利养的人,不能得『禅定』、不能得『解脱』、不能得『三昧』、『三摩钵底』。三昧、三摩钵底都是禅定的名称,这是梵语,三昧翻作正受,正常的享受,这个他得不到。三摩钵底翻作等持,等是平等,持是永远保持,如诸菩萨的受用,等同菩萨的享受,这个时候他得不到。为什么?他心里面妄想分别执着永远不断,起伏不定,所以禅定都退失掉了。

  【当观利养。舍离智断。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阎摩罗界。诸恶道故。】

  这是说利养之害使你智慧不能现前,断是断烦恼,你的智、断二德都舍离了。智能破无明,定能断烦恼,这两样东西,智、断,这是你应当要修学的,你舍离了。你没有智慧,你没有断烦恼的能力,你将来必定堕三恶道。

  【当观利养。与提婆达多乌陀洛迦同于法住堕恶道故。】

  这是佛在此地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提婆达多,这是学佛的人一般都很熟悉的。贪图名闻利养,造五逆十恶之罪,生堕地狱,这提婆达多。乌陀洛迦是饿鬼的名字,这个饿鬼也是无恶不作,跟提婆达多是同一类的,这些人都常住在地狱。

  下面一段佛翻过来为我们说,能离利养的功德利益,实在不可思议。请看经文。

  【弥勒。初业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这初学的菩萨,这一句是总说,『如是观察利养过失』,像佛所说的,这么多的过失你仔细去想想。名闻利养现前的时候,你要提高警觉,知道过失无量无边,佛在此地不过是举几个例子而已。你知道它的过失你就能远离,你就能够少欲知足,知足就常乐,心地清净自在,不生热恼。心里头没有把这些东西挂在心上,挂在心上生烦恼,患得患失,那是烦恼。

  【何以故。弥勒。少欲菩萨。】

  能够离利养的,就是属于『少欲菩萨』。下面说它的利益。

  【于一切过皆悉不生。】

  过是过失,他没有过失,这是第一条。第二:

  【堪为诸佛清净法器。】

  这个意思是说,他有能力接受佛的教诲,他有能力如法修行,这就是所谓『清净法器』。第三:

  【而不系属在家出家。】

  『系』是比喻,是烦恼的代名词,好像绳索把他绑住了。所以他不系属于在家,也不系属于出家,这说明他真正超越了。出家如果你不离开烦恼,你还是出不了三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