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1|回复: 1

[学佛文档] 大乘无量寿经大意(第八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无量寿经大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第八集)  1992/12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2-0008



  诸位同修,请看五十八面,「愿力宏深第二十九」。在这一章里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近代,因为有一些人对于净宗法门没有深入的去研究,所以误会就在所不免。我们常常听说念佛人没有慈悲心,念佛是小乘,自了汉,逃避责任,苦难的众生这么多都不想去救拔,就自己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乐去了。我们听到很多的责难。这些人实在讲对净宗误会,他完全不了解。这个地方一开端就告诉我们,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彼佛剎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现在』是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从实报土上上品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统统都包括了;未来是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在还没生,将来一定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些人一定都在一生当中证到『究竟一生补处』。诸位要晓得一生补处何必要加上一个究竟?因为在佛法里面讲成佛有四教成佛,藏、通、别、圆。藏、通、别都不究竟,不要说等觉,成佛也不究竟,唯独圆教才是究竟圆满的。这个地方讲补处是圆教的补处菩萨,那就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像弥勒菩萨,他们都是究竟一生补处。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在一生当中都可以证得的。这个悲心是对于六道众生是特别有缘分的。下面说: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冑。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就说明西方世界的这些菩萨,如果看到众生机缘成熟了,立刻就回来度他,他真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就像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给众生说法」,这叫真正得大自在。换句话说,如果不生西方,你虽然发这个愿,愿是有,你的能力不足,你还免不了堕落。当你堕落三途,你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众生?像我们看到人掉到水里面去了快要淹死了,我们自己要不会游水,你怎么能够救他?虽然想救他,跳下水不过白送一条命而已,这是愚痴!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学本事!也就是学救度一切众生的本领,是为这个而去的,这哪里能算小乘?由此可知,弥陀宏愿不可思议。每一个往生的菩萨都是不思议的大愿,绝对不是浅学之人能够理解的。

  第三十章「菩萨修持」,这一章里面全是讲修学重要的纲领。从这一章经里面我们明了《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一乘圆教的大经。它的理论、修行的方法以及境界,与《华严》、《法华》无二无别;《般若经》讲的性空之理,在这一章也是显露无遗。古德认为这个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圆教当中的圆教,不是随便说的,确确实实是有经文做依据的。经文虽然不长,只说了几句,但是它的意思是圆满的。这才知道这部经确确实实是如来一生说法的总纲领,所谓大总持法门,千经万论都是本经几句、几句经文的详细解说而已。所以我在前面向诸位报告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本经的批注,整个三藏经典就是《华严经》的批注,于是我们才真正认识经教之不可思议!

  第六十一面,「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一品里面全是禅宗性宗的境界,所以这部经典是整个佛法的纲领。宗教显密圆圆满满的都含摄在其中,没有一个法门不包括。所以读这一部经就等于读一切经,修这个法门等于无量无边法门统统都修学了。这几章经文经义都非常之深,里面涉及到心性境界上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读,我们要仰信。这经义确实浅深广略也都圆含在其中。

  从第三十二品,六十二面倒数第四行「寿乐无极第三十二」,到第三十七,这六品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教训是我们要认真修学的。我在过去劝勉同修们,专修净土的同修们,如果没有时间,每天不能将这部经好好的去念一遍,没有这个时间,最低限度早课要念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这是我们净宗的大根大本,是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的,里面的内容全部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转告就跟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没有两样,我们接受弥陀的教导。晚课从三十三到三十七这个五品,实际上如果完整的话应当从三十二,从三十二开始才是一个真正的起头。这六章完全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处事待人接物,才是一个真正修净宗弥陀的好弟子,这是一个标准,比前面说得还要详细。所以这六章就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由于时间的关系,纵然不能细讲,也要把这六章念一念,好好的反省一下。晚课着重在反省,对照对照我这一天,我所想的所念的,所作所为,与佛的教训有没有违背?这样做晚课就真正得利益了。跟经里面一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早课念四十八愿提醒自己,希望我自己的心愿与阿弥陀佛相同,与弥陀同心同愿,这个地方晚课是同德同行,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的?决定往生。我们念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

  弥勒是从这一章出现的,从这一章以下就是弥勒菩萨当机,前面三十一章是阿难尊者当机,所以本经当机的人是两个人,弥勒菩萨在里头。

  【诸天人等。】

  这是叫着弥勒菩萨,『诸天人等』,就是当时与会的这些大众,释迦牟尼佛讲经当时的听众。告诉他们:

  【无量寿国。】

  就是极乐世界。

  【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佛都没有办法称扬,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何况其它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讲正报的庄严。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这是讲依报的庄严。正报就是人际的关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人,不但个个都是好人,是好人之好人,上善俱会一处。不是平常的善人,是上善俱会一处,这个人事多圆满!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生活环境之好,『微妙安乐,清净若此』,这佛都说不尽!这是极力赞叹净土的依正庄严,劝我们:

  【何不力为善。】

  这是佛劝导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修善?

  【念道之自然。】

  这两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就教给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把『道之自然』说成阿弥陀佛?李老师这里注的是「真如常乐我净」,我不是这个说法。真如常乐我净这是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不是这个说法,我是直接指的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之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全体的流露,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作意。作意是我要这么做,动个念头,没有,这个佛号是自然的,绝不作意。大家现在功夫还没有真的得力,真正得力你就晓得,真的体会这个经文。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念,不是起心动念,不是我要念、我想念,没有这个念头,自自然然的净念相继。这是你念到功夫得力了,这我们通常讲已经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有浅深次第不同,从最浅的来说,功夫成片也可以叫念佛三昧,最浅的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那是深的念佛三昧。

  【出入供养。】

  『出』就是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入』是回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

  【观经行道。】

  不说听经,不说读经,要说『观经』,观什么意思?观是观照!读经、听经要不能起观照的作用,不得受用。什么叫观照?就我们现前境界来说,时时刻刻能想到经上的教训,提醒自己依照经典教训的标准来修行这就是观照。

  【喜乐久习。】

  欢喜爱好,能以长远心来学习。

  【才猛智慧。心不中回。】

  这个不回就跟前面的不后悔的意思是相同。

  【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

  这几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简单的说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佛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中庸跟中道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接近,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知道用中。性是空的,相是有的,性空相有,我们在这里面如何来受用?用中,那就对了。会用中的就是菩萨、就是佛,偏到一边的那就不是佛菩萨了。小乘人偏到空,他用空,凡夫偏到有,执着有,一个执着空,一个执着有,佛菩萨既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他用中,中道。这些句子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细讲,细讲这四句两个小时也不够,诸位有时间听我讲这个经的录音带,在录音带里面讲得详细。

  【检敛端直。身心洁净。】

  『检』就是检点自己的身心,当然特别是想法、看法。『敛』是收敛,这是修道人真正做功夫,在这上做功夫。『端』这经上讲得很多,六根都要「端直」。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我们学佛的志愿坚定。我们既然选择这个法门,就像李老师从前给我讲的,即使释迦牟尼佛来说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殊胜还要好,你要不要学?我们也可以这样答复释迦牟尼佛,我已经选定念佛求生净土,那个好的法门我不要学了,要这样的坚定才行,才能成就。决定不被外境所转,佛来了我也如如不动,这样才能成功!才是『志愿安定』。『随经约令』,约令就是讲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要随顺,要接受佛对我们的约束,要服从佛对我们的命令,可不能阳奉阴违,可不能奉行打折扣,那就不行,那就错了。『绳墨』是比喻,现在没有了,从前做木匠的,年岁大的人也许还会有印象,木匠锯木板用绳墨,一根绳子用墨汁给它拉黑了之后,那一边钉一个钉子拉直,打一条线照这个来,这是什么?就是教你守规矩,意思就是守规矩,他要不照这条线就锯歪了,那就不能用了,一定要守规矩。规矩在哪里?经典里面教训统统是规矩。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

  一心一意仰慕弥陀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没有第二念!

  【无有忧思。】

  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忧虑统统放下,实在讲与我们自己毫无干涉。今天你在这里生活为什么不安?你有没有去找出你哪里不安?你烦恼,你烦恼在哪里?你去找,找不到!正如同当年二祖慧可找达摩一样,心不安找达摩祖师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一句话就是安心法,教他回光反照。心在哪里?找来找去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心都了不可得,你还有什么不安?真的,你烦恼,你回过头找烦恼,烦恼究竟在哪里?然后觅烦恼了不可得,你还有烦恼吗?没有了!统是一个妄念、是个妄想在作祟,妄想打破了,什么都没有,全是妄想。所以正念就是念佛、想佛,这是正确的,我们将来决定得生净土,不要打妄想。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

  这几句全是讲境界。末后一句,『淡』是淡薄,人能够淡薄自甘,能够舍离一切欲望,那就知足常乐,那就得自在!

  【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

  我们常讲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的法令规章,道德礼俗,一个修道的人他自自然然统统都合,统统都相应。

  【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

  『净定安乐』是果,能照前面的原则去修,这个果现前一定可以得到。

  【一旦开达明彻。】

  『开达明彻』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果然见了性。你们常问,见性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底下的几句就是见性的样子。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我把它提出来,这个境界还是不懂。不懂没有关系,把它存疑,我们这是仰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5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