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98|回复: 5

[整部佛经]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共16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重点提示】(1)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重点提示】
第一集
欲令正法重现    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  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 主讲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  题【重点提示】
日  期:2007.1.5-6 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重点提示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师父把抚尺一拍:啪!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请放掌。


讲经前有重点要提示。


今天是2007年元月5日,这是师父出家以来,讲第三次的《楞严经》:⑴第一次的《楞严经》,在1985年,高雄县美浓镇雷音寺,讲给比丘僧团听,当时有录音,没有录影;但是,录音的效果不好,中间又掉了好几卷(录音带),所以,没有办法整套来出,当时师父三十二岁。⑵第二次讲经,讲《楞严经》,用台语的,在高雄文殊讲堂,1992年,用台语的,在高雄文殊讲堂讲第二遍,有录音、有录影,现在正在积极地整理,台湾和闽南地区的人、佛弟子,都听得来。⑶最近我们一直接到电话,而且是每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电话,一直祈求、祈祷师父能健康,能够用国语,为我们佛弟子,虔诚的佛弟子,想听《楞严经》的人,再讲一遍。由于种种的因缘全部都具足,师父也健康起来,就答应了,说要讲这一部《楞严经》。


《楞严经》跟《楞伽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公认为最难理解的,最艰涩、最难理解的两部经典。如果要讲一些故事,往生的事例,劝人家念念佛,或许诸位自己看看书,有一些佛教的故事书,或者讲因果的;讲讲劝修念佛的,大致上,佛弟子都可以看得来。但是,这一部《楞严经》就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讲不来,看,那就根本不用说,有看没有懂。因为由于它太难、太艰涩,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弃:唉!这么难!唉!我念佛了,等阿弥陀佛来接引。大部分都抱着放弃的心态,都放弃,因为看不来。那么,在台湾有几位诸山长老,讲这个《楞严经》,大部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全部都是用台语的,如果你想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国语的再讲一遍。如果要让正法重现,末法时期再一次地佛慧高照,转大法轮,破魔境界,只有讲《楞严经》。


讲这个《楞严经》前,诸位必须有一个很健康的心态,譬如说:有一个人带了一瓶毒药——带了一个瓶子,里面放这个毒药,要去仙人那边求这个甘露,这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药。来到了这个仙人的旁边,仙人告诉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药,甘露不死之药,要盛这个不死之药,你必须把你那一瓶毒药先倒掉、先倒掉,那一瓶毒药要先倒掉,洗干净,才能够接受我这个甘露水,才带得回去。今天我们要讲《楞严经》,不管你以前修的是什么法门,亲近的是哪一个上师,在哪一个道场修持,拥有任何的知见,我们都必须统统放下来。在《瑜伽师地论》这么说:众生著于五欲六尘,而有轮回;修行人著于知见,继续轮回。修行人贪著财色名食睡,所以,生灭执著的心一直摆脱不了,所以,一直轮回。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别人稍微看法跟他不一样的,就说别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样的法门,是一种罪过。有的人弘扬了某一个法门,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门,这不是佛陀正确的思想,佛法没有这样子。


我们今天要讲这个《楞严经》,诸位要万缘放下,暂时放下你以前看的经典,和建立的种种知见,我们一起来接受佛陀在《楞严经》上的指示,来接受佛陀的甘露法雨,这样甘露才装得回去;否则一直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一直排斥一个角度,那么,这样子法不受益。


古来有“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为什么叫做“开慧的楞严”?
第一个就叫你舍识用根,舍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众生看一件事情,马上落入观念,卡在观念,同时执著一个观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没有办法显现那个涅槃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在《楞严经》里面:见就是性,无性不能见;闻就是性,无性不能闻,见一切法,即见自性,相尽(师父在此略停顿,不可认为是:“相尽性”、“就显”。)性就显,相尽性就显,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灭轮回,二话不说,就继续轮回。


“开慧的楞严”:所以,要开智慧,一定要明心见性,所以,《楞严经》就是教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因为它叫你舍识用根,舍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一切众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转,计较这个,计较那个。


有一个居士,在电梯碰到师父,我问他:老菩萨!你一天念多少佛呢?
他说:我一天念三万!这老菩萨说:师父!您也念佛吗?
我说:念啊,当然念啊!
师父!您一天念多少呢?
我说:我一天念一句。
他说:啊?!只有念一句?
我说:我这一句,从早念到晚,从晚念到早,从不间断,只有念这一句。你那三万还有间断呢,我这一句还没间断呢!


我们要了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门,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给我们增上缘,不能搞错。


“成佛的法华”:在《法华经》里面有授记,为这些弟子们授记,包括这些证阿罗汉果的,还有极恶的众生,就是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佛陀也跟他授记。这“成佛的法华”,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没有碰到因缘,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没有碰到善知识,没有碰到这个因缘,你有佛性,你也开显不出来,没有用!所以,这个是“成佛的法华”。《法华经》是讲究竟一实相的道理,一实相的道理。


“富贵的华严”:为什么讲《华严经》是富贵呢?因为它内容包罗万象,讲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1]同时显现,就是华严的境界,不读华严,不知佛教的富贵。所以,自古以来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这个都是大部经典。


另外,《涅槃经》,什么叫做大般涅槃呢?就是每一个众生,有因缘碰到佛法,都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另外一本就是《楞伽经》,这个都是大部经典。
《楞严经》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经,这个《楞严经》包罗万象,接近七万个字,六万九千多字,是指经文,不是注解,经文六万九千多字,将近七万个字,包罗万象。《楞严经》如同一部小部的大藏经,换句话说:把《楞严经》好好地研读一遍,等同看过一遍大藏经的精要、精华。


这个《楞严经》,包括禅、净、律、密,全部都包括在里面。


禅讲明心见性;《楞严经》讲舍识用根:阿难找不到真心,佛陀七处征心,阿难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内,就是找外,就是找不到这颗心。讲舍识用根,就是教你明心见性。
净:譬如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后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2],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定,进入三昧的状态,才叫做有功夫。我们很多人看经典都看一半的,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弥陀经》里面那一句话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后面这四个字很重要:一心不乱,任何的法门要成就,统统要进入三昧的正定,否则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烦恼。你现在心都定不下来,临命终再病苦一上身,内烦恼、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昧的功夫,行吗?


很多人都误会了修行的定义,念几声佛就叫做修行;拜几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这在佛法里面,绝不是这么样子的,你念佛能够进入三昧定吗?念佛三昧定吗?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一放,下来又跟人家争吵不休,是非人我,这个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体悟: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呢?能不能体会这样子?能礼也是空,所礼还是空,现前一念就是佛。


(三昧: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又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以“三昧”称之,盖即套用佛教用语而转意者,然已与原义迥然有别。


于佛典中,三昧译为等持时,“等”乃指离开心之浮(掉举)沈(惛沈),而得平等安详,“持”则指将心专止于一境之意,此即为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称为心一境性。俱舍宗视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认为是五别境之一,且两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但经部与成实宗则认为心所并无别体。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旧译常将三摩地(三昧、等持)、三摩钵底(等至、正受、正定、现前)及三摩呬多(等引、胜定)混同,而一概译为三昧。实际上,三昧应指三摩地而言。


有部认为凡是一切心共同之精神作用(即大地法),共通于定、散及善、恶、无记之三性,而仅限于一切有心位(不通于无心定)不乱心,且对一境地有集中之作用者,即称三摩地。对此,三摩钵底与三摩呬多则通于有心、无心,而仅局限于定(包含有心定、无心定而不通于散定)。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俱舍论》卷二十八谓,就所依止之定(等至)有四静虑(四禅)、四无色定、八等至、三等持之别。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乃以善等持(三摩地、三昧)为体;又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之根本等至(三摩钵底)有八种,故称八等至;三等持(三三昧)即: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等三种。此外亦指空、无相、无愿,或空空、无相无相、无愿无愿之三重等持(三重三昧)而言。

二种三昧之中,第一种系以寻(寻求推度之粗杂的精神作用)与伺(伺察思惟之深细的精神作用)之有无,而分为:(一)初静虑(初禅)与未至定。此属有寻有伺三摩地。又作有觉有观三昧。(二)中间静虑(中间定),属无寻唯伺三摩地。又作无觉有观三昧。(三)第二静虑(第二禅)之近分以上属无寻无伺三摩地。又作无觉无观三昧。第二种则指观“人、法”皆空之三昧,称为空三昧。舍离差别相之三昧,称为无相三昧;舍离愿求之思之三昧,则称为无愿三昧。其次在三重三昧中,又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谓唯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有寻有伺等之三三昧称为三昧。同论又揭示定之范围较狭,三昧之范围则较广,依此,诸佛菩萨所得之定可视为三昧。大乘义章卷十三举出杂阿毗昙心论卷六、成实论卷十二、十地经论卷五等之说,而述明禅、定、三昧、正受、三摩伐(等至)、解脱、奢摩他(止)等之差异。依其说法,则狭义之三昧指空等之三三昧,广义则指四无量心及其他诸定。

《阿含经》认为四禅八定之外,另有空、无相、无愿等之三三昧(三解脱门)与有寻有伺等之三三昧,而大乘则有数百上千种种三昧之说。大乘经典之名称,以“三昧”为名者,即有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慧印三昧经、自誓三昧经、佛印三昧经、法华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月灯三昧经、金刚三昧经等多种,这些经典对标题所示之“三昧”均有详细说明。其中,般舟三昧,亦称诸佛现前三昧与佛立三昧。此外,法华经卷一曾举出无量义处三昧之名,旧译华严经卷六与卷四十四,有华严三昧、海印三昧、师子奋迅三昧之说。大品般若经卷三、卷五,亦有首楞严(健行)、宝印、师子游戏等百八三昧之说。

天台宗在摩诃止观卷二上举出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等四种三昧之说;修此四种三昧之道场,称为四三昧院。此外,成实论卷十二,有一分修三昧(唯修定或慧之一方)、共分修三昧(兼修定、慧之有漏定)、圣正三昧(兼修定、慧之无漏定)等三三昧。

南本《涅槃经》卷十三列出菩萨破除“二十五有”之二十五种三昧之名,《法华经》卷七之十六三昧,即为法华三昧之异名。又身发火焰之三昧,称为火界三昧、火定、火光三昧,有火葬尸骸之意。最胜之三昧,则称王三昧或三昧王三昧。日僧法然在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中将念佛称为王三昧,又莹山绍瑾撰之坐禅用心记亦将坐禅称为王三昧。

修三昧之堂,称三昧堂。依修三昧之种类而分,即有法华三昧堂、常行三昧堂、理趣三昧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卷九、卷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五、大品般若经卷一、卷二十三、大智度论卷二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十一、集异门足论卷六、佛地经论卷一、成唯识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三、圆觉经略疏注卷上、翻译名义集卷四上](参阅“百八三昧”2480、“定”3171)——《佛学大词典》)

其实,禅跟净本来就是不二的东西,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是一个饵啊,那就像钓鱼的一个饵啊!我们钓鱼,不是要下一个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饵,告诉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总比没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经教、你心开意解,渐渐来、渐渐进入状态,佛陀说:到最后要进入什么?要三摩地,就是进入三昧的状态,没有三昧,不可能成就佛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么都看得破;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自在;什么是非恩怨,到我们身上统统没发生,这种功夫,才叫做真正的修净土的人,心净则国土净啊!我们现在弄错了方向,念几声佛,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烦恼起来也不管它,跟众生斤斤计较,一天到晚争吵不休,也认为自己在修行,连那个最基本上的和合无诤都做不到,修什么净土呢?净土,它是心清净,完全清净,念佛打成一片,念佛三昧[3]定,这样叫做修净土啊!

律:在《楞严经》里面讲: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四种清净明诲,这个就是律,杀、盗、淫、妄都禁止。

那么密呢?就是五会楞严神咒,这五会楞严神咒,统统叫做咒心;不是后面那一句:唵 阿拿咧……从那边开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从第一句开始到五会,统统叫做咒心。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从第一句到最后,五会统统叫做咒心。

有很多人不了解,认为说:《楞严经》、《楞严咒》下午不能念!我说:这是谁讲的呢?释迦牟尼佛诵五会楞严神咒,派文殊师利菩萨前往救度阿难被摄入淫室的时候,就是下午的时间。如果早上念《楞严咒》才有感应,那么,下午就没佛了?天龙八部跑去哪里呢?他们也上班、打卡吗?这讲得通吗?如果说: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严咒》,那么,人家打楞严七、楞严咒七怎么办呢?只有早上能念,下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么,七天七夜,统统要打《楞严咒》七呢?还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么办?晚上怎么办?所以,我们应当了解,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乱说法义,坏佛正法。

那么,这个《楞严经》它是属于密教部的,诸位!看过大藏经的人都知道,大藏经大致上分成几个部:一、叫做经部;二、叫做律部;三、叫做论部;四、叫做经疏部;五、叫做律疏部;六、叫做论疏部;“疏”就是注解的意思。七、就是密教部;八、叫做杂藏部,杂藏部就是不属于经、律、论、密教,统统不是,排在后面,叫做杂藏部。经、律、论、经疏、律疏、论疏、密部、杂藏部,大藏经的内容,大概是这么一回事。《楞严经》它是属于密教部的,你在经部找不到《楞严经》;在律部找不到《楞严经》;在论部也找不到《楞严经》;要到密教部,可见这个楞严神咒有多重要,列为密教部的宝典,却为禅宗所共同尊奉的无上的宝典。

这个《楞严经》就是末法的照妖镜,法灭的时候,《楞严经》先灭,这一部经是破魔的大法。所以,讲这一部《楞严经》,能令正法重现,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但是,魔障也特别多。为什么叫做照妖镜呢?现在末法时期,动不动就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有的人自称,他是六祖惠能大师再来的;有的人自己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再来的。这在后面的《楞严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叫做泄佛密因。告诉你:真正菩萨来的,一句都不能讲,是佛所禁止的。他是真的菩萨来,他也不能告诉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外面的五花八门,惑乱你的清净自性。现在都是这样子,搞得不伦不类,妖言惑众,众生因为没有正法眼藏,也没开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许的法,他就觉得很知足,就觉得这个是一个善知识,是一个大善知识,他(众生)就倾心地依附他,不晓得他把你引导,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都不知道!一讲,就是自己对,全部的、台湾省,包括全世界的出家人,统统不对!有的居士一讲经,就是他对,其他的法师、大和尚,多么有修行的禅净律密都不如他,处处找人要辩论。

大善知识应当是谦冲自牧的,也不会自己说:我是大善知识!也不生大我慢的心,就算经教非常的通达,他会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地表达自己,谦虚也一样可以表达自己嘛!没有一个大善知识说狂妄无知、轻慢众生、不敬三宝,能称为一个大善知识的,这个很可笑的!

但是,我们末法福报不够,没有正法眼藏,众生哪能分辨是邪是正?因为他本身没大悟,所以,就任外面的这一些邪魔外道任其摆布,有的破产,搞到破产;有的敛财,有的骗色,搞到后来,倾家荡产,给这个魔化现的所谓善知识,这个在《楞严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了!

《楞严经》自古以来,高僧大德都列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宝典,几乎没有一个高僧大德不看《楞严经》的。我们本次讲经,采圆瑛法师讲义,分上跟下,本来只有一册,那么厚的,所以,我们在印刷的时候,就把它分上跟下,你要拿的时候才方便。讲到上册的范畴,你拿上册的来。

我们为什么要采圆瑛法师这个《楞严经讲义》呢?因为他保有传统丛林的讲经风格,在讲经前,用十门把《楞严经》提纲挈领。近半世纪以来,我理解的《楞严经》,有十几种注解,最有名的:《楞严正脉》、《楞严经讲义》。十多种的注解里面,我们加以稍微比较,近代注解《楞严经》的,一讲到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无人能出其左右,所以,也是台湾高僧大德讲《楞严经》所采用的一本教材,师父也不例外。

台湾的福报很大,最近台北的大毘卢寺成观法师,注解的这个《楞严经义贯》,也分上、下册,这本《楞严经义贯》是白话的注解,非常适合现代的人看。他把这个经文注解,最后,又把它贯串一遍,叫做义贯,“义贯”就是义理贯穿,写得通俗,写得白话,很用心在写,我最近才把它看完,因为他最近才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特色,除了义理贯串以外,把楞严神咒,五会的楞严神咒,统统加以解释。一般我看高僧大德所写的注解,到楞严神咒就带过去;成观法师这里,因为他有研究过梵文,他把这个五会楞严神咒的咒语的义理,讲得、解释得非常的清楚!

我们要了解,没有宿世的善根,诸位如果以前没有种下了善根,你今天是不可能坐在这个位子听讲经说法的,根本就不可能!换句话说:诸位能够坐在这个地方,你们所修的这个善根,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的善根,才能够坐在这个位子。

师父自认为,我前世也是修行人,你们现在身旁这几本书,师父花多少时间把它看完呢?第一遍,我在台中南普陀佛学院[4]的时候,(师父合掌)跟广化律师请假,我不是外出,我是跟广化律师讲:我想把《楞严经》看完,恳请恩师能够让我不参加早课、晚课,全力以赴地来自己阅读(师父放掌)。因为没有人讲啊!自己阅读。我整整用了七天七夜,还做笔记,七天七夜,把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从第一个字,从头看到最后一个字,每天只睡一个钟头,七天七夜把它看完。

这个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我用了十三天的时间,它二千五百多页,到将近二千六百页,师父整整用了十三天的时间,看到那个眼睛都出血丝,看到了凌晨,一个晚上睡不到两个钟头,就是这样不眠不休地看,十三天全部把它看完。

楞严神咒,师父用十八个钟头把它背起来,那是因为读大学的时候,去凤山佛教莲社,那 时候是居士身,看那些比丘尼,个个都倒背如流,我很惭愧,那时候是在家居士,我一个男子大丈夫,这样拿课本不好看!所以,我就偷偷的,不让人家知道,开始背,背楞严咒,开始背楞严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没拿课本了,没有拿课本。煮云老和尚说:林同学!你拿课本啊!我就(摇头)……去拿课本啊,楞严咒很难,赶快去拿课本!我就(摇头)……他说:要早课了,赶快去拿课本!等一下就开始早课了,早课就念楞严神咒,唰~~(师父做行云流水动作)这煮云老和尚:哇!这是什么再来的?
(师父笑)他不知道我三天统统把它背起来。

换句话说:你们桌上的那一叠,师父用二十一天;你们身上的那一叠,我用二十一天,全部都看完;你喔,二十一年恐怕还看不完!所以,这个还是要有一点点宿世的善根。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那一本《表解》,此《表解》非彼表姊,这个是《表解》。这一本《表解》是师父1980年校对的,白圣大和尚[5]著。这一本《楞严经表解》是配合《楞严经讲义》,把它提纲挈领地纲领画出来。这一本《楞严经表解》,在台湾的很多佛学院都申请,而且可以省时省力地来研究《楞严经》,有辅助讲解《楞严经》的功能。所以,这一本是必带的,是师父校对的。1980年,师父二十七岁,那时候在念南普陀佛学院,我看到这一本《楞严经表解》,爱不释手。这一本配合《楞严经讲义》,它是提纲挈领。下次上课的时候,把上册,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上册、成观法师的《义贯》上册、还有《楞严经表解》小小的一本,要带过来。

我们这一次的上课,是解行并重,以前我讲《楞严经》,讲完了就走人,就休息;这一次不一样,为了让所有的众生都蒙受其利,所以,师父愿意留下来,陪大家诵楞严神咒,解跟行并进。因为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嘛!

这个工本费,我们要收一千元。为什么要收一千元呢?很多人来到了佛教的地方,把这个法宝拿回去,随手一扔,像垃圾堆一样扔着。来这里,我们印得多辛苦,他拿回去,也不珍惜。所以,我们这一次改变策略,要收钱。大家都知道,我是最不贪的,收钱是为了让你珍惜法宝,这一千块是你自己出的,因为我们只有印一千套。所以,这里有几种情形,我们有慈悲、有原则,原则就是:每一个人我们都要收工本费一千块,让你懂得珍惜法宝,这是你一千块自己买的,你要珍惜!我们也有慈悲心,如果你真的经济上很困难,景气不好,你真的很想来上课,没关系!你跟我们101室汇报一下,因为实在是太穷了!免费,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来听课。有的人说:师父!我没钱缴,我想请这五本回去自己看,我没有钱,我又很想请法宝回去,行不行?不行,不行!我们只有印一千套,是要给有心研究《楞严经》的人方便。你今天来听课,明天又有新的几个人来,我们哪里有课本呢?统统拿回去,不助印、不缴工本费,拿回去,也不来听课,不行!我已经宣布了,拿了这五本书,走出文殊讲堂大门一步,犯盗,不骗你的,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什么叫做《首楞严经》呢?“首楞严”是什么意思呢?“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怎么样能够一切事究竟坚固呢?诸位!要了解一切事究竟坚固,就是一定要开采真如自性。《圆觉经》里面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达:通达。妄:就是因为它是缘起的;因为它是生灭无常的;因为它是空无自性的,它本来就无一物,是缘起凑合起来一个假相,你认为有一种实体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了解,达妄本空,通达这个虚妄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空无所有的。知真本有,知道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本来就存在,叫做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那么,你一定要用本性修行,才能够达到究竟坚固。如果我们用意识心的话,太多的情绪变化,这个叫做轮回。诸位!什么叫做识?什么叫做本性呢?识就是看到一件事情,譬如说:你爱一个人,或者你恨一个人。譬如说:你恨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内心里面一直翻腾,一直不能宽恕对方,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圣人看起来,你被骗了,你被假相所骗了!现在你恨一个人,那个恨就是识,生灭意识心。可是,修行人虽然知道那是虚妄的东西,没有经过下功夫,进入三昧定的时候,道理统统知道;可是,烦恼一起来的时候,他个性一样是爆发出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虽然知道要舍生灭的意识心;可是,他没有大彻悟、见性,见到那个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的时候,在他前面一晃,烦恼就引出来。相不现前,回到家,自己也是愈想愈气……这个就是生灭意识心,这个就是一直轮回。譬如说:你爱一个人,看到的时候,很有吸引力,回来之后,拼命地想,一直想……哪怕再看一面也好,这个也是意识心。看跟不看,统统零。为什么?看,是空;不看,他还是空,因为有一天,大家都要化作一堆骨头,没有任何一个人例外。
所以,我们要达到首楞严,叫做大定。《首楞严经》讲什么?就是讲大定,佛的大定就是首楞严定。他说: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禅那的定,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定加起来,就是首楞严大定。奢摩他定、三摩、禅那,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三摩翻译成中文叫做观;禅那翻译成中文叫做止观均衡、平等。奢摩他定、三摩定、禅那的定,三个加起来,叫做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见性的定,二六时中,统统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定中,说法也在定,统统在定。所以,开讲《楞严经》,就是要开采人人、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所以,这是一部最上乘的禅宗的宝典;也是最上的密宗的宝典;也劝人家念佛。

什么是如来藏性呢?为什么要开采如来藏性呢?在《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波斯匿王是佛陀的弟子,波斯匿王跟佛陀是同年龄的。换句话说:佛陀讲《楞严经》是六十二岁,因为波斯匿王也是六十二岁。波斯匿王六十二岁,佛陀刚好也是六十二岁。

佛陀就问波斯匿王:你几岁的时候见过恒河呢?
他说:我三岁的时候见过恒河。
你今年六十二见过恒河,你的见性有没有改变呢?
他说:没有变!
那么,你什么东西变呢?
我们从出生,婴儿出生,慢慢地成长,到了老了,开始有皱纹,开始有这个皱纹,老了就开始有皱纹,什么名牌、什么化妆品,都没有办法,用抺墙壁的来也没办法,还是见到了皱纹。这波斯匿王说:老了,看到了皱纹了!

佛陀就告诉他:你可曾知道,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是不起皱纹的吗?

波斯匿王说:啊?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不起皱纹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来藏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佛陀讲:求其生,不可得;求其老,不可得;求其病,不可得;求其死……生、老、病、死,皆不可得。因为那是精神层次的东西,哪里有皱纹呢?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是没有皱纹的,我们为什么会有皱纹呢?都是在相上、这个假相里面说:这是有皱纹的。我们的心灵,在什么时候起皱纹?执著的时候,起执著的时候;起分别心的时候;起颠倒见的时候;起愤怒的时候;起嫉妒心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这个时候,心灵就被无明所推动,就起皱纹,烦恼。所以,无明风一动,境界一来,心控制不住,重复地一直烦恼……我们的心灵的大海,一直起这个波浪……全世界的每一个众生,都爱惜自己的家庭、老婆、儿女,爱自己的丈夫,所以,要讲解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在亲情的升华,和佛道的超越,保持一个平衡点,这是需要有理性、智慧功夫的人。既想要了生死,就不能对六亲眷属太贪染、太执著;太过冷漠无情,也不是一个佛弟子。佛弟子也很有感情;但是,却很有理性和智慧,很有理性和智慧,却不失热诚,不失诚恳。

所以,佛之大定,就是首楞严。佛陀有了这个首楞严大定,功夫如何呢?这功夫就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在《楞伽经》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大慧菩萨问佛,说:世尊!您何不简单形容一下,如来的心境如何?哪一种人才堪称为如来?世尊说:若有百千万亿的众生,来到世尊、佛前,无理地打骂佛陀,无理地打骂世尊,经百千万亿劫,佛陀不生一念嗔恚之心,是名如来。

你做得来吗?佛陀为什么值得我们这样子的推崇?佛陀为什么值得我们这样子的崇拜?这样子的赞叹呢?因为他做得到,我们做不来。不是像上帝,你看《圣经》,上帝动不动就降灾给人民;我看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动一个嗔恨心,不但不动嗔恨心,还要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释迦牟尼佛说:榨沙不出油,大慧!榨沙不出油。佛陀烦恼断尽,经百千万亿劫如何的压榨,佛陀不起一念烦恼之心。沙非油因,榨这个沙,绝对出不了油。佛陀已经烦恼全部都断尽了,无论你如何地伤害他;无论你如何地毁谤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烦恼之心。

诸位!我们想想看,我们两、三句话就彻夜难眠,别人才讲一句、两句话, 我们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的骨头咬碎。我们看看什么是如来?是怎么样才能够进入解脱的境界?就是定。没有定,你就是没有办法进入解脱的境界,因为你定不下来,你想尽办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忍到最后,就没有办法忍得下来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对怨偶,请听师父的劝告,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没关系,不要常常讲:我忍耐你很久了!这样有一天会爆炸。“我忍耐你很久了”,这一句话要转,要转识成智,要转,怎么转法呢?要常常告诉自己:我的债快还完了(师父笑),我的债快还完了!是不是啊?世间人看到老公死的时候,痛哭流涕,痛哭流涕;如果儿女都长大了;都五、六十了,儿女都长大了,老公不幸的死掉,世间人她是痛哭流涕、悲伤;修首楞严大定的人,要躲在门缝偷笑!为什么?她没有这个淫欲嘛,这一关就断了。要进入佛的首楞严大定,出家,离欲;在家要少欲,欲望要少,尤其淫欲要少。所以,修学佛道,跟世间人看法刚好相反。世间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当然太年轻死了也不好,孩子没有爸爸,或者没有妈妈,不好!如果修首楞严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经六十了,还留了一大笔财产,呵呵!刚刚好,不须要应付任何麻烦的事,身上又有钱,然后,又放得下,哇!修首楞严大定特好!所以,有这种情形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记得在门缝笑得很开心,从此以后清净行,远走高飞。是不是?就可以超越了。

所以说:佛的大定,他必须要戒杀、盗、淫、妄、酒,统统要戒。你没有三昧成就,没有进入大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佛道。不管你修哪一个宗,你就是要有定。你念佛要有功夫;拜佛也要有功夫;平常生活与人相处,都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培养楞严大定的功夫。

整部《楞严经》在讲什么呢?几个重点:

一、舍识用根,先分清楚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
二、五会楞严神咒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防止魔事,后面讲的五十种阴魔,这是《楞严经》的特色,教你防止色、受、想、行、识所引发出来的贪染心,而不著魔。
譬如说:那里面有讲的,就你念佛,念到譬如说:你看到了十方佛,净土跟你如同一个世界,没有了娑婆世界,当你念佛的时候,进入了定的当中,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见到了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你前面,《楞严经》讲:记得!你要如如不动,不作圣解,若作圣解,即著群邪,连到这种功夫的境界,统统不可以动一个念头的执著,也不能大妄语,说你已经成佛了,你是大彻大悟了。

《楞严经》的重点:舍识用根;重视楞严咒;防止魔事,五十种阴魔。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记得赶快离开,大妄语,那是骗你的,真的菩萨再来的人,他不会讲的,也不可能讲给你听。

《楞严经》的重点:一、叫做舍识用根:“识”就是妄识,就是妄心;用根就是用真心,真心。妄心就是生灭心;真心就是不生不灭的心。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碰到任何的事情,不要太情绪化,常常告诉自己:此是幻,此亦是幻。今天碰到辛苦的一件事情,告诉自己:此是幻,这是幻化,缘起如幻的事情。明天再碰到你解不开的事,告诉自己:此亦是幻,这个还是幻化,缘起幻化,不实在的世间。云何在缘起不实在的幻化的世间,用执著、用分别、用颠倒的心?统统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千万不要被假相所黏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件事情,听一件事情、音声,动用到执著的心,这个就是妄心,叫做意识心。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只要动执著的念头,统统叫做妄心。那么,真心何处觅呢?真心现前当下一念,不执著、不分别、不颠倒,同时就是真心。离开妄心,找不到真心。立一个真心,这个真还是妄,真心不可立,一法不立,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见相即见鬼。见到缘起的东西,了知空无自性,万万著不得。来赞叹你的,你就随喜功德;来毁谤你的,你就合掌令欢喜,你也要如如不动。赞叹是生灭,毁谤还是生灭;赞叹是幻、是虚幻,毁谤还是虚幻的东西。所以,当我们了幻即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圆觉经》讲得很清楚的。

所以,我们要舍识用根,舍妄心,用真心;但是,你不要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真心,妄放下,同时就是真,不可以再立一个真,头上安头。如果我用一句话,可以解决你所有的烦恼,只要你听得进去,这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你一定要背起来,你就不会头上安头;这一句话听得进去,你一辈子都没有烦恼,如果你肯用的时候,这句话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

彻底没有;你有意见,就会知见立知。我们就是意见太多,这个也意见,那个也意见,就开始一直烦恼……我们意见提出来,人家高不高兴,我都不管,就一直讲……但是,我们在团体里面,要提出意见,是用好心、善良的心、佛的心,提出良好的建议,这个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如果我们情绪一直在知见立知,就是头上安头,清净自性本来就没有贪嗔痴慢这些虚妄的东西,相不可得嘛,相尽性就显嘛!而我们在缘起缘灭里面,拼命地住著,拼命地提出种种的知见,头上安头,清净心本来就很清净的东西,你一定要把它安一个尘。所以,你对一件事情有意见,这一件事情又必须去推广它。所以,夫妻为什么常常吵架?就是因为想要改变对方,用自己的知见,想要改变对方。所谓知见就是观念,用自己的观念,一直强加在对方的身上,叫做知见立知。这样夫妻都会活得非常非常的痛苦!同事也好,师生之间,师徒之间也好,同参道友之间也好,记得!勉强会造成不幸,千万不要用你的观念,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你活得很辛苦,对方也活得很累,夫妻之道也是这样子。

你只要遵守我这一句话: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彻底没有意见,大家就可以发挥其所长。为什么每一个团体都会争吵不休呢?因为知见立知,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想领域里面,建立一个强大的知见。

我看有的写那个注解,写得多严重,说:末法时期不修净土法门,简直是丧心病狂!严重啊!修念佛法门的人,就好像如果不跟着他一样,就统统是不足以谈,统统把你判作敌对。所以,有一个高僧大德那一句话,我非常地赞叹,他说:一直强调末法时期,忽略了大般若智慧的重要。(师父伸出大拇指)讲得真是好! 唉!末法了,这些大般若智慧统统不要研究。以前叫做信解行证,我现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诵一部《无量寿经》,再来就等死,等阿弥陀佛来接引。中间的烦恼怎么办?不要管它!他不知道中间这个烦恼,我现在听了净土法门,我现在不解究竟的如来实义,我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烦恼,临命终能作得了主吗?现在情绪都控制不住,临命终再加上病痛,你能作得了主吗?所以,我们应当知道,佛法是很了不起的,绝对不是世间人所讲的消极、迷信,佛法是大智慧的法门,能够彻底的解脱,何况跟众生相处?是不是?

所以,广钦老和尚教导我们,我们一个佛弟子跟众生相处,就是怎么样?唯唯诺诺:好,好!点个头,不要太好,也不要太不好,好人也好,坏人也好,我们都要慈悲心地对待。所以,你只要有这样子的功夫: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地没有意见,因为有意见就知见立知了,清净自性就发挥不出来了,就被自己的知见捆死了。诸位!不原谅众生,是我们的过失,不原谅、不宽恕众生,会蒙蔽我们的理性,我们会因为众生的缺点,一直困扰着我们。

佛陀在世的时候,教弟子们要在睡梦当中做功夫,换句话说:白天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要做功夫;财色名食睡要放得下。我这个财是绝对放得下的,有一天,我在睡觉的时候,梦到这个马路旁边怎么有这么多的钱?这是谁丢掉的呢?丢掉钱的这个主人一定会很着急,这里有公车站的站牌,钱掉了满街,糟糕了!这里又没人,怎么办呢?我在梦境里面,赶快把那钱收集起来,在公车站旁边等,这钱到底是谁掉的呢?他一定很急很急!诸位!我在梦境里面都没有贪,所以,有一天如果我到你家去作客,突然你家掉了金银财宝,那一定不是我拿的,那绝对不是我偷的,我连作梦都不贪,何况我醒的时候,去拿你家的金银财宝?是不是?佛在世就劝导他的阿罗汉的徒弟:要连在作梦,你统统要下功夫!我们现在念佛嘛,讲求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要念到什么功夫呢?要念到我们连作梦都想要去极乐世界,我说此人必定往生,真的!不要连作梦都跟人家相骂,还骂到醒过来,还骂到捶墙壁,会喔,真的!这样不行!所以,你看看,佛在世的时候教导弟子,是连作梦都要在做功夫,都要下功夫的啊!不是我们这样庸庸碌碌的,随便念两、三句佛,拜几拜佛,就说:我叫做修行,差远了,差太远了!

好了,我们接着,五会楞严神咒的重要,持楞严神咒的重要,是非常非常重要,为了让大家有信心,我们简单先看一遍。

诸位请打开圆瑛法师的下册的《楞严经讲义》,《楞严经讲义(下)》1066页,说咒利益,我们等一下要持楞严咒,持这个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我们先把这个大字的、黑字体的(经文)看一遍,以后我们讲到这个注解,再慢慢一句一句来讲。
倒数第二行(《讲义》第十八卷之《说咒利益·诸佛要用》经文):

经文:【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阿难!是佛顶光聚,就是五会楞严神咒,悉怛多般怛啰,“悉怛多般怛啰”叫做大白伞盖。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经文:【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这个楞严神咒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经文:【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经文:【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花,应微尘国。】

经文:【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于微尘国。】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微尘国”就是无量无边的国度里面转大法轮。都是持五会楞严神咒。

经文:【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十方如来,只要有人持楞严神咒,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我们今天诵这个楞严咒,将蒙十方如来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简单讲:在座诸位跨进来讲堂,听这一部《楞严经》,同时诵了五会楞严神咒,将来就必定成佛,有着大威神力。
经文:【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瘖、哑、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1070页。
经文:【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经文:【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授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经文:【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

经文:【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经文:【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啰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经文:【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经文:【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经文:【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氎dié:①细毛布,细棉布:“丝履~巾聊取用。”②以细毛布或细棉布制成的大衣类披衣。)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就像诸位戴这个咒轮,为什么戴这个咒轮有这么多人感应,往生净土?就是有根据的。太多太多人说:哎呀!师父!戴这个咒轮真的很感应!很多人临命终,往生瑞相重重,还有很多很多的感应,这个就是有楞严咒,还有十小咒。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经文:【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经文:【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经文:【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咀,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经文:【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经文:【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

经文:【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

经文:【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经文:【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荼,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经文:【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经文:【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诸位!可不得了,单单佩带一个楞严神咒,功德就这么大了!是不是啊?没有看,还不知道功德这么大呢!所以,先看一遍:哇!功德这么大,当然就要好好地诵了。

经文:【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恶叉聚就是印度的一种水果,一生,它就是三果一蒂,一个蒂产生三个果,就是相连。意思就是说:你诵楞严咒,可以跟诸佛菩萨往生在同一个地方,无量功德,永无分散。我们要亲近诸佛,亲近诸菩萨,诵楞严咒,自然往生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在这个娑婆世界,不想犯戒还很难,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色、声、香、味、触,所有的外在的,都是引人犯戒的。所以,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有因缘碰到楞严神咒,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你只要诵咒,就不得了!

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阿难!是善男子,就是诵楞严神咒的善男子,当然包括善女人,是善男子,是善女人,这个“善”就表示说他一心发菩提心,不是臭男子,恶女人喔,是善男子、善女人喔,这要念对!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经文:【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经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就是设楞严坛。虽然没有设楞严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只要诵此五会楞严神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1086页。
经文:【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就是杀、盗、淫、妄。弃:为僧团所弃。八弃,就是比丘尼戒,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沙聚在一起,风一吹,没有了,罪业消除了。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经文:【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消雪。】

经文:【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经文:【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经文:【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经文:【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经文:【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

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这“支提”就是可供养处。或脱阇上,“脱阇”就是幢,幢、幡那一类的。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所以,大地震也不用叫得那么大声,听说啦,那一天刚好星期二共修,天摇地动的时候,据说佛念得很大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像说是自然反应。没关系!我告诉你:我早就想到了,文殊讲堂所打的基础,是十二层楼的基础,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个人,挤进文殊讲堂。所以,不管地震怎么大,如果文殊讲堂倒,就表示所有高雄市的建筑物统统要倒!所以,你就享受一下摇晃,不必叫得那么大声: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用叫那么大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人讲:没关系啦,没问题啦!

经文:【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兆庶”当然就是众生。

经文:【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经文:【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

经文:【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有此咒地,悉皆消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结界地就是一个范畴,这个范围内。所以,我们南投的木屋那个道场,每一间房间的门上面,都有贴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都有贴。只要进出从它的影下过,就灭无量罪,所以这个咒轮感应的不计其数。有此咒地,悉皆消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经文:【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经文:【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经文:【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诸有学人就是还没有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是无学,初果、二果、三果,统统还叫做有学,三果以前统统叫做有学。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经文:【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经文:【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经文:【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经文:【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荼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经文:【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经文:【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经文:【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经文:【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地,正修行者。】

经文:【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经文:【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乐(樂):①yào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②lè: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修禅者。乐(yào)修禅者,“乐(lè)修禅者”也行。

经文:【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这个只有持《楞严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为了让大家起这个信心,所以,我们要来持这个楞严咒,把课诵本拿出来,现在已经九点半了。

这个《楞严神咒》持完,我们回向。今天我们听的这个楞严咒,是师父和法观师一起合唱的、合诵的,这个音调不错,法观师的声音很好,我的声音更好。所以,这个楞严咒持起来就很好,哇!很快,大家要认真。楞严咒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德利益,我们怎么不诵呢?所以,你要感谢师父陪大家诵咒,要不然,讲到九点半下课,我就上去休息了,多好!可是,我认为解行要并重,要陪陪大家,明天、后天都不上班嘛!是不是?不用急啊!急什么呢?要赴什么呢?好,放录音带,放CD。怎么没有声音呢?大声、大声,太小声了。再大声。

合掌。(师父与大众合掌随CD声一起诵:《楞严咒》)
(注:诵咒时至“宣说神咒”时放掌。)、《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合掌。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回向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① 海印三昧:又作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华严家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佛说法前,必先入定思惟法义,以及审查根机。如说法华时,入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时,入等持王三昧;说涅槃时,入不动三昧。华严经七处八会中,每一会均有别定,即第一会入如来藏三昧,乃至第八会入师子奋迅三昧。海印三昧即此七处八会所依之总定。海印者,约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边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佛陀之心中,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森罗万象一时印现,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无不现。华严大经即依此定中所印现之万有而如实说,故称此为海印定中同时炳现之说。〔旧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五虚空藏菩萨品、华严经孔目章卷四、华严经探玄记卷四、华严五教章卷一〕p4165——《佛光大辞典》

① 三摩地: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大毘婆沙论卷一○四、成实论卷十二定相品、成唯识论卷五、大乘义章卷十三〕(参阅“三昧”580)p670——《佛光大辞典》

① 念佛三昧: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一)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二)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大智度论》卷七亦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 

诸家所说此类三昧之相状、功能等虽皆通称念佛三昧,然诸佛有三世、十方之异,并有法、报、应三身之别,故“念”于观、称等有种种不同。据昙鸾之《略论安乐净土义》、道绰之《安乐集》等所说,专注且相续不断地念“念佛三昧”之相状或佛之神力,念佛之智慧、毫相、相好等,念其本愿,称名等,总称为念佛三昧。

念佛之本意在忆念、追想,由内在之思忆表现于外者即为称念,称念配合深入之观想,于醒、梦、定等之际,皆念念不离佛,此亦称般舟三昧。又于《文殊般若经》,以专精修念佛一行,称为一行三昧。于《华首经》,以专修念佛之相好,称为一相三昧。〔大品般若经卷五问乘品、菩萨念佛三昧经卷七、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乐邦文类卷二〕[3]p3211——《佛光大辞典》

① 南普南普陀寺位于台中市北屯区宝华山脉,初创于1947年。开山住持禅德法师。1963年,禅德法师与广化律师合办南普陀佛学院,禅德法师任院长,广化律师为教务主任,学僧十八人。至1987年计完成准提殿、三圣殿、山门、前殿内侧教室、图书馆、斋堂、寮房及传戒大楼之外观工程等等。

南普陀佛学院修学宗旨仍是以“行遵律仪,教宗天台、唯识、修归净土”为主,而立学之次第,更是归结于菩萨之叁聚净戒。冀依悲智愿行,孕育出智德、戒德、福德究竟圆满,和合清净之菩萨比丘僧团。

1995年,南普陀寺常住斥巨资整修装潢传戒大楼。1996年,广化律师带领常住众及佛学院全体师生,进行为期半年之三坛大戒传授戒法,为中国数百年来传戒史上时间最长之戒会,一偿(广化)律师如法传戒、如法教戒之宿愿。愿满之后,广化律师安详舍报、作化往生。

南普陀佛学院的比丘僧团如法行持。如今南普陀寺与佛学院,龙象聚集,为本省比丘学戒、修行道场重镇之一,亦是比丘尼僧团依止、请教诫之僧伽蓝。

① 白圣法师俗家姓胡,名必康,出家后法名东富,字白圣,号洁人,湖北省应城县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甲辰岁八月三十日出生。白圣法师遗著有《学禅方便谈》、《维摩经讲录》、《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寺院住持手册》,及《楞严经表解》、《金刚经表解》、《起信论表解》、《云水梦忆》等书行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