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29|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碎演慈香(137-138) 修行的功夫——人间天答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同修: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吗?往生所发菩提心是一般的菩提心吗?
老师:不需要一定发菩提心。
对大众而言,“菩提心”略高,这和往生极乐的标准稍有出入。
“菩提心”就是菩提心,还有三班、四班的菩提心吗?


同修:老师,黑洞里有东西吗?
老师:如果黑洞里没有东西,怎么形成的超强引力?
同修:里面有众生?
老师:不知道,这不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同修:谢谢老师。



同修:老师,为什么伏藏龙王舍不得把《华严经》给龙树菩萨?世尊不是希望经书广宣流布吗?人道福报不够,还是龙王有私心?
老师:对于一个库管,你觉得他有必要私吞吗?
同修:没有。



同修:老师,有两个问题请教。
1、佛和大菩萨的思想活动也很丰富啊,(《法华经》序品)弥勒菩萨想应该问谁呢?噢,想到了,应该问文殊菩萨,问什么呢,一大堆的原因等等,大菩萨的思想活动也没停止过啊,要做佛的大菩萨了,应该和佛一样了,如如不动,像看到镜子一样,看到和没看到一样,不起任何思想涟漪。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思考的问题高大上,都是救度众生,但是思想活动和人差不多啊?
2、还有一个很低级的问题。法眼是依靠法理推理,不是真正的看到,是依靠法理推理出来的,他比天眼怎么高呢?天眼是实实在在看到的啊。
老师:有情众生都有思维活动,佛若没有思维活动,如何寻找合适的比喻来讲法?菩萨如果没有思维活动,如何找众生的机缘,方便救拔?但他们的思维活动能不能和我们的思维活动划等号?如果能划,那就不用说了,没处说理了;如果同是思维却划不上等号,怎么说差不多?这中间偌大的距离,怎么就差不多了?
正念,正思维,这是八正道的内容,为什么要提“八正道”?这样做是没问题的、是对的、是合适的,而如果不合八正道的做法,就是有问题的、是错的、是不合适的。
同是思维,怎么人家做的是正思、正念,我们却不是正思维?
“见”的问题以后再说,毕竟经文里有,如昨天提到“八百眼功德”,为什么就变成了“六千功德”?你答一答为什么六千功德,眼却只有八百?答上来了,你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同修:正好有个问题想请教老师。昨天在图书馆看书,溜达过来个男的,敲敲我旁边的桌面,又按一按,再敲了几下,就溜达出去了。当时令我心生烦恼厌恶。我就想想,为何会烦恼呢?按法理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推、去破这个烦恼?如何控制好自己这颗爱跑的心呢?请老师开示。
老师:因果观,就是你在别人努力的时候、在他人专注的时候干扰他人了,如经文中有一条“骚扰他人”的行为。
把各种情绪拉到佛法里,其实对佛法的高度理解多少,那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你已经从各种情绪里出来了。
所谓修行水平什么的,在平常时候觉得不错,那很可能就很差了。出了事,关乎到各自的利益、影响到自己时,才是检验有没有修行的时候,平时高谈阔论,很容易的。
同修:谢谢老师,明白了主次关系。偶尔能拉出来思考佛法,返观内心,生活中往往都会随顺习气,以后多多锻炼。
老师:能从情绪里拉出来,这是会用,会学;拉不出来,高谈阔论,那也是没修行,对不对?
同修:是的,需要学以致用。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19.10.3


碎演慈香(138)佛入三昧——人间天答疑


同修:老师,佛在入定三昧时,不合适问问题吗?为什么都是通过问文殊和妙光菩萨而了解佛陀真正意图的?
老师:佛入定了,谁能叫得出来?他自己不想出定,世界崩塌,也叫不出的。正常入定了,一般也不容易叫出。所以需要开静,往往有那种小的引磬,声音清脆,穿透力略强,勉强用这个设备来开静,才能从入定中唤醒对方。
而对入定的人,摇动身体,或者大声呼喊 ,这都是极差的手段。对一般入定人的状态而说,随便摇动他的身体,随便触碰他的身体,乃至高声疾呼,这都很容易导致对方陷入境界,反而很难出得来。
现在有引磬可用,早些没有,一般用两种手段:要么是轻咳,要么是弹指,以这种清脆的声音做开静。但如果入了三昧境界,那可就不是谁想给谁开静都做得了的 。
过去有个故事,佛住世的时候,在某处打坐。有一个妇女看到佛在那打坐,也有样学样地坐在佛的边上,结果这一品加持的缘故,竟然坐进去了,待佛出定后,也没打扰她。
文殊菩萨看到后,觉得很不妥,就准备叫醒她。于是就用各种神通,乃至把她举到天上,急速下坠,以这样粗暴的方式都没唤醒她。然后问佛,有什么办法让她出定呢?佛说:“有一位菩萨,叫做烦恼菩萨,他能做到。”于是文殊菩萨就把这位烦恼菩萨叫来了,一靠近这位妇女,见她一皱眉,就从定中出来了。
所以佛入三昧了,谁能打扰得了?佛坐在那里,你有问题,你问谁?


同修:老师,古佛再来,是怎么再来的?再来是为了帮助现在佛更好的救度众生吗?
老师:你要成佛的时候再问这类问题。这种问题,对当下的你有什么用,你给我个理由。
同修:是,基础都没学会。
老师:问和你有关的、对你有影响的问题,这是可以的。问的都是凑热闹的问题,这是吃撑了。


同修:请问老师,在《法华经》 里不同的章节屡次提到:佛涅槃后,弟子、菩萨们起了无数的舍利塔。
请问老师,这个“起舍利塔”具体是指供奉舍利,还是附带其他的行作,如通过舍利塔宣扬佛法等?
老师:这些随经文进展会提的。你已经提前问了两回了,总不回答你也不好。
简单说吧,涅槃这对佛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待后文提到“毒药喻”,会着重说的。现在说,就有点泄劲的意思了。
同修:明白,感谢老师。今天老师说的经文有一部分提到“舍利塔”,所以提问,谢谢。


同修:老师您好。“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两句中的“情”,和纯情即堕的情有啥区别吗?
老师:“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这句应该是仓央嘉措的诗。“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句据说是某地楹联之一,可能取意也是上一则诗。
佛菩萨也是有情众生,和我们在“有情”这个层面是一致的。但我们的“情”,多是贪嗔痴纠缠在一起的情,是负面的,是沉坠的,是堕落的,是恶性的,是不断引发恶业的情。所以这种情越多,前路越难。
而佛菩萨的“情”,是超越私小的,是广泛平等的。因广泛平等,而比凡夫的情更为宽广深邃。冠以“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而如果改为“真”或许更好。“不俗即仙骨,真情乃佛心。”
于是什么是“真”?不动不摇,不衰不减,不换不替,方是真。




同修:老师,请问去世十几年的亡人会由人道堕落到饿鬼道吗?
老师:有这可能。
同修:老师,请问您怎么看待“一个学佛人还离婚”这个问题?
老师:婚姻要讲缘分。如人和人,人和物 ,人和众生,人和事,也都是要讲缘分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没有相聚的缘,即不可求朝夕相处;缘若不具了,一面也求之不可得。虽然不建议离婚,毕竟会带来各种问题,但若缘分不具,那就一断两好,也总比一堆人煎熬强一些。
同修:怎么判断这个缘了了,还是未了?
老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没必要问。你后一问题,就如“怎么算是吃饱了一样?” 你问我,我怎么知道你吃饱了没?还得看你自己多大肚量。胃口大呢,多吃两碗才能饱。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19.1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4 0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