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19|回复: 0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是接着前面一科来的,在前一段,世尊给阿难尊者辨别见性不属于物象。这个问题在修学上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见精,我们在此地讲是见性,在眼曰见,这个见性!见性是属于现量的境界,前五识与第八识都是缘现量境界。这个现量境界里面,实实在在是离言语相、离名字相,只有了别而没有分别。但是前五识起作用,很快地就与六、七识起了联合作用。六、七识就有计度分别,有随念分别,所以就落在比量、非量上。
在这部经里面,从世尊指示给我们的境界上来观察,见性是周遍法界的,它的作用就像一面明镜一样,常明而没有染污,像虚空一样如如不动。我们正在见相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辨别得清清楚楚,谁在见相?禅宗里面有参「念佛是谁」,念一声佛号,参究参究那念佛是谁?这就是叫回光返照啊。
六尘是无相的,它的性质是钝;六根的性质是利。钝啊,所以无有名相;利啊,在一切万象当中,建立许多名字。但是要知道,这些名字都是勉强建立的,并不是万相自有名字,这一点在上次也给诸位介绍过。
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能够觉了一切境界原本是清净寂灭相,到见不自生,这才入平等法界。平等法界在华严经里面称作一真法界,这才是究竟见性。上一次给诸位说过,佛就是性,性就是佛,所以叫见性成佛。
今天这一段经文是从反面说,说:【若见是物】,这是假设,假如见性要是一个物象的话,那物象当然会被见到的。所以,【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见性既然是物象的,那我们这个见性见物象啊,那你见物象,一定也能看到我的见性。譬如我们两个人,底下讲了【若同见者】.我们先说前面一个意思,我们两个人同见一个佛像,佛像是属于物、物象啊,如果见性也像物象一样,这样清清楚楚的,我的见性见到这个佛像上,你也见到这个佛象了,当然了,你见到我的佛像,同时也就见到我的见性了。这是第一句的意思,「则汝亦可见吾之见。」你也能够见吾之见。可是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情,谁能够见到谁的见呢?!
第二句是假设,说阿难你如果一定要固执的话,我见这个佛像,你说你见佛像,同时在佛像里头看到我的见性了,见到我的见性。这个实在是强辞夺理啊。佛就说了,【吾不见时】,好,我现在不见这个佛像了,那我这个见性已经收回来呀。说:【何不见吾不见之处】呢?我现在不见佛像了,那你应该很清楚地在佛像里面看到,我这个见性收到哪里去了,你应当见到啊。那么这样才能够成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