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88|回复: 1

[佛教生活] 【杂阿含经】第280经 (第11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到频头城北申恕林中

尔时。频头城中。婆罗门长者皆闻世尊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住频头城申恕林中。闻已。悉共出城。至申恕林。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频头城婆罗门长者。若人问汝言。何等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当答言。若沙门.婆罗门眼见色。未离贪.未离欲.未离爱.未离渴.未离念。内心不寂静。所行非法。所行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比丘。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作是说已。当复问言。何故如此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应答言。我等眼见色。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彼沙门.婆罗门眼见色。亦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行非法。行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我于斯等求其差别。不见差别之行。是故我于斯等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若复问言。何等像类沙门.婆罗门所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应答言。若彼眼见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念。内心寂静。不行非法行。行等行。不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沙门.婆罗门所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若复问言。何故于此像类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应答言。我等眼见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行非法行。行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斯等像类沙门.婆罗门离贪.离欲.离渴.离念。内心寂静。行如法行。不行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我等于彼。求其差别。见差别故。于彼像类沙门.婆罗门所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如是说已。若复问言。彼沙门.婆罗门有何门。有何形貌。有何相。汝等知是沙门.婆罗门离贪.向调伏贪。离恚.向调伏恚。离痴.向调伏痴。汝应答言。我见彼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像类。在空闲处.林中树下.卑床草蓐。修行远离。离诸女人。近乐独人。同禅思者。若于彼处。无眼见色可生乐着。无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可生乐着。若彼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行.如是形貌.如是相。令我等知是沙门。婆罗门离贪.向调伏贪。离恚.向调伏恚。离痴.向调伏痴

时。诸沙门.婆罗门长者白佛言。奇哉。世尊。不自誉.不毁他。正说其义。各各自于诸入处。分别染污清净。广说缘起。如如来.应.等正觉说。譬如士夫。溺者能救。闭者能开。迷者示路。闇处然灯。世尊亦复如是。不自誉.不毁他。正说其义。乃至如如来.应.等正觉说

尔时。频头城婆罗门长者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白话:


二八〇、频头城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频头城婆罗门长者:如果六入处未离欲贪的话,则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等,反之,则不然。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世尊在于拘萨罗国,游行于人间,而到了频头城的申恕林中。
那时,频头城中,有一位婆罗门的长者,以及其它的人,都听到世尊在于拘萨罗国,游行于人间,住在于频头城外的申恕林中。他们听后,就一同出城外,到了申恕林,来诣世尊之住处。到时,稽首礼拜佛足后,都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频头城的婆罗门长者而说:「如果有人问你而说:『那一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不应该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呢?』你就应该回答他而说:『如果沙门、婆罗门,以眼见色时,未曾离开欲,未曾离开爱、未曾离开渴、未曾离开念。内心并不寂静,所行的为非法,所行的为 涩之行。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等事,也是如此的话,则像如是的像类之比丘,就不应该恭敬、尊重、礼事、供养他。』作此说后,当会再问你而说:『为甚么对于如此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不应该去恭敬、尊重、礼事、供养他呢?』你就应
该回答而说:『因为我们以眼见色时,不能离开欲,不离开爱,不离开渴,不离开念,内心并不寂静。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等事时,也是如是。那位沙门、婆罗门,以眼见色时,亦不离开贪,不离开欲,不离开爱,不离开渴,不离开念,内心又不寂静。所行的都是非法,所行的都是 涩之行。其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等事时,也是如此。我对于这等事,曾寻求其是否和我有差别,但是都不见有甚么差别之行。因此之故,我对于这等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不应该去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如果再次的谘问而说:『那一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所应该要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呢?』你就应该回答他而说:『如果他的眼根见到色境时,能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念,内心又寂静,不行非法之行,都行等行(正确之行),不行 涩之行。耳、鼻、舌、身、意对于法境时,也是同样如此。像这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就是所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的』。
如果再问而说:『为甚么对于这种像类的沙门、婆罗门,应该要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呢?』你就应该回答而说:『因为我们的眼根看见色境时,不能离开贪,不离开欲,不离开爱,不离开渴,不离开念。内心并不寂静,都行非法之行,都行 涩之行。耳、鼻、舌、身、意根对于法境时,也是如是。我们对于他,曾去寻求比较,发觉和他有差别。由于见到和我们有差别之故,对于那些像类的沙门、婆罗门之处,应该要恭敬、尊重、礼事、供养。』
像如是之说后,如果又问:『那些沙门、婆罗门,到底有甚么门径(德行)?有甚么形貌?有甚么行相?为甚么你们知道那些沙门、婆罗门已离贪向(离开向于贪欲之行者)是调伏贪欲之行者?已离开恚向,而调伏瞋恚之行者?已离开痴向,而调伏愚痴的行者呢?』你就
应该这样的回答他:『我们看见那些沙门、婆罗门,有如下之像类-在于空闲处的林中之树下,敷一卑草蓐,而修行远离一切。尤其是离诸女人,亲近于喜欢独自一人,同为禅思的善智识。若于彼处(那种境地),则并没有以眼根看见色境而可生乐着的余地,没有耳根与声境,鼻根与香境,舌根与味境,身根与触境可以生起乐着的余地。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有如此行,如此形貌,如此行相,使我们知道此沙门、婆罗门已离开贪向,而调伏贪欲,已离开恚向,而调伏瞋恚,已离开痴向,而调伏愚痴了』。」
这时,诸沙门,和婆罗门长者仰白佛陀说:「奇哉!世尊!不自誉、不毁他,而正确的解说其实义。各各自于诸入处,能分别染污与清净之事。其广说缘起,有如一位如来、应、等正觉之说(同如佛说)。譬喻一位士夫,对于溺水者,能救度他,幽闭者能开启他,迷途者能指示其道路。又如黑阇之处之燃烧灯火一样!世尊也是如此,自己不称誉自己,不毁害他人,正确的说此如实之义,…乃至一位如来、应供、等正觉之说」。
那时,频头城的婆罗门长者,听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2 04: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