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35|回复: 2

[其它]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0二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二卷)  2010/2/7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二治地住,经文最后这一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诵习多闻。虚闲寂静。近善知识。发言和悦。语必知时。心无怯怖。了达于义。如法修行。远离愚迷。安住不动。】

  我们念到此地。这几句在前面我们一起学习过,末后这个四句义理深广无尽,就是『了达于义,如法修行,远离愚迷,安住不动』这个四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个动乱不安、灾难频繁、无所适从的大环境之下,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安全感,无论是物质生活或者是精神生活,这是人生最痛苦的一桩事情。这四句十六个字确实是一服清凉剂,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达佛法,就是对于佛法要通达、要明了,佛是什么?法是什么?佛法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佛」是佛陀,是古印度的梵语音译,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为什么不用智慧跟觉悟来翻译?这个名词的意思,跟智慧、跟觉悟是接近,但是还不是它的本义。本义是什么?本义是圆满的智慧、决定正确的觉悟,要这么翻才行,这就在中国找不到这个词汇。他不是一般的智慧,他是圆满的智慧,也就是真正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觉悟,我们讲大彻大悟,称为大觉世尊,不是一般的觉悟,这是佛的意思。法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法」是指宇宙之间一切理、事、性、相、因、果。大,那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宇宙分开来讲,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时间跟空间,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一样都不漏,用一个总代名词来称呼它,叫法,是这么个意思。

  「佛法」合起来讲,就是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它的理体、它的现相、它的作用、它的因果,你有智慧全部都能够觉了,没有一样你不明了,没有一样你不通达,是这个意思,这叫佛法。佛法哪里是迷信?称它作宗教,用中国文字来解释,行!讲得通。教是什么?教是教育、是教学、是教化。宗是什么?中国这个宗有三个含义,第一个是重要的,称之为宗,第二个意思是主要的,第三个意思是被尊崇的。宗教合起来这个意思,中国文字的意思,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是按照中国文字的意思来讲,讲得通,这个里面也没有丝毫迷信的色彩在里头。所以古老的外国东西传到中国来,被翻译成为宗教,那真正是有大学问的人,用这个名词来翻译。古时候人一看到这两个字他就明了,现代人,我们一般讲国文程度一落千丈,不要说跟古人比,跟六十年前的人比,比不上。

  这六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丢失得太多了,这是我们现在迷失了方向、迷失了道路的第一个因素。佛门有一句话说「回头是岸」,这句话的意思好。我们今天遇到困难,遇到非同小可的困难,从个人来讲,我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么?我活在世间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细心去思惟,一片茫然。说为财富、为名利,我们是为这个来的吗?这是我们来到世间真正的价值观吗?如果这是真正的价值观,那么我们活在世间是为斗争而来的,是为战争而来的,死路一条。何必到这个世间来?在中国古时候,一个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他的方向、目标、价值是非常明显,为什么?祖祖相传。来到这个世间为什么?为我的家庭。你要认真努力好好的学习,为什么?为荣宗耀祖,光大门楣。这个思想传了几千年,现在这个思想没有了,家没有了。

  从前的家是大家庭,国跟家是决定分不开的。诸位要晓得,古时候的国,实际上就是一个部落,所谓百里侯,小国。它的疆域,也就是它国土的面积,一百里,大国了,在春秋战国的时候算大国了。小国是三十里、五十里,不就是现在的一个乡镇吗?乡长就是侯王,他就是一个小国的国君。周朝,历史上记载的,周朝的时候有多少诸侯?八百诸侯,就是有八百个小国。这个小国实在讲就是几个家合起来的,这就是个国。所以中国人把国家合在一起,关系太密切了,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天下平是天下太平。要想世界和谐,社会安定,要怎么做?要从修身做起,身修,家齐了,国治就是今天讲的社会安定了,世界和谐。古圣先贤提出这种理念,用教育的手段来提醒,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历史是我们的见证。到我们这一代,不再重视国文,不再重视历史、地理。古人读书是两个必修的科目,一个是经,一个是史,经是学问,史是经验。老祖宗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把他们的智慧传递下来,写在经书上,把他们的经验记录在史书上,使后人有所取法,有智慧、有经验,遇到事情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都是在此地讲的「了达于义,如法修行」。

  古时候,国家、社会能取得长治久安,世界能维护到稳定和平,取得这种成果最重要的手段是什么?是教育。所以「学记」这篇文章,前人,我不说古人,是我的老师这一代,方老师、李老师,他们告诉我,那篇文章是中国教育哲学,也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教学的总原则、总纲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总的理念,永恒不变的理念。建国,用现在话说,建立一个政权,君民是领导全国的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为先,把教育摆在第一。教育里面决定离不开宗教教育,我们看中国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虔诚的宗教徒?宗教,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宗教跟外国宗教不一样,诸位细心去研究就晓得。为什么?中国宗教的底蕴、基础是高等哲学,儒释道都是。我接触宗教因缘非常殊胜,在当时在台湾大哲学家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讲到这个地方就圆满了。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他用这个眼光来看,「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他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被方老师引导入佛门的。原本年轻的时候不相信,跟一般知识分子对佛教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从此之后那就不一样了。我跟着方老师走,常常亲近方老师,才知道、明白了宗教两个字的含义,我们可以说是它的本意,原本的意思,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是中国宗教两个字原本的意思。

  所以这个教育在古时候谁抓?皇上抓,这个教育不是别人管,皇上亲自管。对于国家全民教育是推动儒家教育,孔孟教育,这在历史上我们能看到。汉武帝的时候,那个时候政权建立还不久,武帝是个很聪明的人,想到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全国人民的见和同解,用现在话就是建立共识,用什么方法来建立共识。所以他就询问当时的一些专家学者,因为在秦汉那个时候,诸子百家,真正是言论自由,各有各的,各种不同的学说统统都出炉。所以武帝在当中如何来选择,诸子百家里头选择哪一家做我们全民共识。董仲舒先生这是大儒,他向汉武帝推荐孔孟学说。要知道,在这之前,孔孟跟诸子百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一点特殊都没有。汉武帝接受了,就决定用孔孟学说做为国家教育的根本,孔孟的地位立刻就提升,世世代代没有改变,禁得起考验。

  孔孟学说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我们读《论语》就知道,孔子是圣人,圣人不会妄语,他讲的话是真话,我们要相信。他跟我们说,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古圣先贤的。这句话我们能相信,为什么?你看后人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他是集大成的,也就是把中国千万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它编辑成书。在从前没有书,他把它搜集起来用文字记载编成书,流传下来。在从前是口传的,这个历史要知道。所以他自己告诉别人,告诉后人,「述而不作」,述就是继承前人的教训,他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没有新东西,全是古人的东西。又跟我们说,说出他求学的态度,「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贤的东西他相信,他没有怀疑,喜欢跟古时候的圣贤学习,这是他的态度。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为什么?创作、发明谈何容易!什么人有创作、有发明?圣人,他可以,为什么?他有智慧、他有学问、他有能力,能教人。我们自己智慧、德行达不到那个程度,我们要是搞创作发明,那不就害人!他们所说出来、所做出来的是真理。我们对这个要认知,我们也应该要学孔夫子这种心态,这种做学问、养道德、修学问的原则。

  在佛法里头,释迦如来也如此。释迦是他宗族的名称,释迦族,这个名称也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待人。这个意思就是他这一族的人真的都是好人,人人都有爱心,对一切众生都能够慈悲,这一族。如来这是佛教的专有名词,说「今佛如古佛之再来」,称为如来。《金刚经》上还有个解释,解释得好,意思更深,「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从理上讲的。如来者,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是从事上讲的,都讲得好。诸法如义,这个不得了!诸法是从相上说的,义是从理上讲的,一切诸法,相有差别,理没有差别,如义就是这个意思;相有差别,理没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佛法把整个宇宙归纳成六个字,性相,性是能生、能现、能变,相是所生、所现、所变,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如义是这个意思。然后引申下来,理事一如,因果一如,这是解释诸法如义。德行、学问达到这个境界,称他叫佛,印度人称佛,佛就是觉悟的人,他对于性相、理事、因果完全觉悟,完全通达明了,也就是了达于义的这个人,就称他作佛。我们中国称为圣人,圣也有了达于义这个意思在,对于一切万法通达明了称之为圣,中国人称之为圣,印度人称之为佛,所以一个意思。佛就是我们中国人称的圣人,菩萨就是我们中国人称的贤人,阿罗汉也是贤人,如法修行的人我们称他为君子。遵守圣贤教诲,真正修行,行是行为,行为包括什么?包括我们的思想,我们对问题看错了、想错了,于是怎么样?我们讲错了、做错了,这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依什么修正?依古圣先贤的教诲。

  在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很简单,诸位要晓得,不简单就不能传下来,为什么?要人人很容易记住,没记错,这才能传得下去,因为它没有文字,没有东西记载。中国古圣先贤只讲一个字,大家好记,这一个字是什么?孝。所以,中国的文化用一个字来代表,它是孝文化。从孝里面衍生出四个大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好记,你才能传下去,世世代代传下去。五伦里头,五句话,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千万年来教什么?就教这个。教什么?根,中国教育的根就是个「爱」字。父子有亲,那是根,那个亲是亲爱。父子的亲爱不是人教的,天性,这是自性,自性本来就有爱,是真爱,不是假爱,没有条件的爱,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常常教同学们,我教他细心去观看,看什么?看婴儿,大概三、四个月的婴儿,你看他对父母那个爱,你看他的眼神,看他的面孔、表情,看他的动态,你细心观察,谁教他的?没人教他,天性。再看父母对他的爱,这是父子有亲。中国教育的根就是这个字,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教育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这种亲爱一生保持不变,那叫孝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他懂得,父母也懂得,小孩子将来都懂得,一生不会改变,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把这个爱发扬光大,用这种性德的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平等的爱、真诚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家族。你上面还有祖父、祖母,还有伯伯、叔叔,爱你的家族。再扩大,爱邻里乡党,你的邻居、你的乡里;再扩大,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这是中国教育,中国人教了千万年。到现在我们疏忽掉了,我们把它丢掉,所以天下大乱,遇到许许多多麻烦,这些麻烦的总根源就是出在把这种教学丢掉了。解决今天社会所有一切问题,从个人冲突到国家与国家的冲突,只要把这个教育找回来,问题解决了。要相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把教学摆在第一位,其它都是小事,教学是大事。教学,今天讲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教育好了,没有一样不好。制度不重要,人有好素质,不好的制度也能做好事,素质教育没有,再好的制度他也会做坏事,你说这种教育多重要。这都是了达于义,如法修行。

  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核心,怎么样把人联系成为一体,那就是一个爱。宗教里面以这个为核心,宗教教育。佛教是什么?古大德用两句话跟我们解答,真简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教就是这个。佛教的本是慈悲,佛门,佛教的门,就是门径,是方便。什么叫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最适当的方法、最巧妙的方法,佛家有一句叫善巧方便。所以方法不是一定的,方法是活活泼泼的,这叫方便。本是一个,永恒不变,是慈悲。慈悲的应用,用在家庭、用在生活、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善巧方便,千变万化。把你的慈悲用出来,演出来,表演出来,这个重要,这个人叫真正学佛。所以在伦理,佛法的伦理比我们中国老祖宗伦理讲得圆满。中国老祖宗只讲到「凡是人,皆须爱」,父子的亲爱推到外面就是「凡是人,皆须爱」,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文化,也不分信仰,只要是人,我们就得爱他。可是佛法推得更广,佛法推到什么?不仅是人,所有一切动物,这个范围大了。不但是所有的动物你要爱,所有一切植物,树木花草,最后再推到什么?山河大地。再往上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那就是整个宇宙,一个都不漏,它的慈悲要推到那里。这是佛教的伦理,比我们中国伦理讲得圆满,真的是讲到究竟处了。讲到最后,我们中国人也了不起,我们也不能不佩服,我们老祖宗讲到人性本善,这了不起。所以为什么要爱一切众生,凡是人皆须爱?因为一切人的本性是善的。

  在佛法里面讲,比我们范围讲得大,佛法讲的是一切众生皆有法性。一切众生,我们要了解众生这两个字的本义,众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这个意思广了,我们人是众缘和合的,四大五蕴和合成这个身体,众缘和合的;树木花草也是众缘和合的,我们这个桌椅板凳还是众缘和合的,我们居住的房屋也是众缘和合的,乃至于自然现象,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的?所以众缘和合这个意思就太广了,没有边际。佛法里面的慈悲要推广到一切众缘和合的,就是万事万物统统要慈爱、要慈悲。「仁民爱物」这是我们老祖宗讲的话,物的范围就大了,把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部包括。所以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是一个性体。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第一条就讲这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句话要用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是什么?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圆是圆满,一样不缺,明是智慧,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说得更清楚了。如来就是自性,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没有一样欠缺,一切众生个个具足。众生,一粒小沙子,一粒微尘,它也是众生,它是众缘和合的。

  佛法讲基本的物质,它的名词叫微尘,现代哲学里称之为基本粒子。要知道,比原子、电子还要小,基本粒子夸克,它还是众缘和合。怎么知道众缘和合?佛提出来,它有四样东西和合,小得不能再小,用高倍显微镜里面看到它。看到它,它是个物质现象,它被你看见了,那叫什么?那叫地大,称物质称它为地;它一定带有阴电、带有阳电,带阴电佛教称它为水大,带阳电称它为火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的速度很快,会动的,动就叫风大。所以叫四大,地、水、火、风,它是四大和合,你看不是众缘和合的吗?除了这四大,这个四大众缘和合是讲物质现象,它里头还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在哪里?在物质里头,物质跟精神是永远不能分开。

  这桩事情被日本江本博士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他用水做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矿物、是物质,通过他的实验发现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它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这说明宇宙万物的真相,这叫什么?了达于义。佛菩萨不用现代这些科学仪器,他了达比我们还要清楚,这什么原因?不需要借外面的,完全用内功,用禅定、用清净心。甚深禅定,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它就会起感应作用。因为,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它离不开波动,它是在振动,这一点被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讲的是波动的世界,它不动就没有了,现象就没有了,它之所以能存在,它有波动,它有频率,频率非常之高。不动就没有了,动就有这个现象发生,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有这个现象发生,波动的世界。既有波动,在极端的清净心里面他就有感应,你那个波动频率他就能收到,能接收得到,这就叫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统统有波动,我们起个念头,想一桩事情,说话、做事,那个波动幅度很大。人在禅定当中,他所感受就很清楚,完全了解,了解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了解一切众生言语造作。范围多大?遍法界虚空界,看你定功,定功愈深,你感受的面愈大,感受的时间也愈长。到圆满的大定,那是到什么?到自己真正修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佛的境界,他就能够接收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波动现象,他统统能接收。菩萨的定功比不上佛,所以他还有接收不到的,阿罗汉的定功比不上菩萨,天人也有定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30 07: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