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70|回复: 2

[佛教生活] 【杂阿含经】第279经 (第11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何等为六根。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云何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仪。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即说偈言

于六触入处  住于不律仪
是等诸比丘  长夜受大苦
斯等于律仪  常当勤修习
正信心不二  诸漏不漏心
眼见于彼色  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  不可不憎恶
耳闻彼诸声  亦有念不念
于念不乐着  不念不起恶
鼻根之所嚊  若香若臭物
等心于香臭  无欲亦无违
所食于众味  彼亦有美恶
美味不起贪  恶味亦不择
乐触以触身  不生于放逸
为苦触所触  不生过恶想
平等舍苦乐  不灭者令灭
心意所观察  彼种彼种相
虚伪而分别  欲贪转增广
觉悟彼诸恶  安住离欲心
善摄此六根  六境触不动
摧伏众魔怨  度生死彼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 第一 所摄取(一)
※二 ‘诸比丘!于此等六触处,不制、不护、不防、不摄时,则为招致苦恼者。以何
者为六耶?
三~七 诸比丘!于眼之触处,不制、不护、不防、不摄时,则为招致苦恼。于耳
之触处……鼻之触处……舌之触处……身之触处:
八 诸比丘!于意之触处,不制、不护、不防、不摄时,则为招致苦恼。
九 诸比丘!于此等之六触处,不制、不护、不防、不摄时,则为招致苦恼。
一〇 诸比丘!于此等之六触处,善制、善护、善防、善摄时,则为招致安乐。以
何者为六耶?
一一~一五 诸比丘!于眼之触处,善制、善护、善防、善摄时,则为招致安乐。
于耳之触处……鼻之触处……舌之触处……身之触处……
一六 诸比丘!于意之触处,善制、善护、善防、善摄时,则为招致安乐。
一七 诸比丘!于此等之六触处,善制、善护、善防、善摄时,则为招致安乐。’
一八 世尊宣说于此……师更作此语曰:
(一)‘诸比丘!于触处有六种,无摄护于此者,则逢苦;得其摄护者,则以信
为友 ,无漏而住。
(二)见可意之色,又见不可意之色,对可意之色应防染心之路;对不可意,
以此非我所受,不得污于意。
(三)于第二,闻可爱、不可爱之声,则不惑于可爱之声,更应慎于不怀嗔于
不爱之声,此非我所受,不污于意。
(四)可意之香,更又嗅不净、不快之香,则对不快者以防怒,对快者勿引欲
念。
(五)味甘美之味,其次,又味一时不味之味,于甘美之味莫恋着,对不味亦
勿停迹于愤恚。
(六)触于快触,亦不醉于快乐,触于苦者,亦不摇动。二种之触,对乐与苦,
心处中性,无任何喜与怒。
(七)迷想之人,有迷执、有想,往赴卑陋之轮回。依意所成五欲之家者,依
舍却而出离。
(八)如是,意若有修练六处者,则虽触此亦心不摇。诸比丘!克此等之贪嗔,
始为到达生死彼岸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
二七九、调伏经:本经叙述调伏六根就能得乐报,反之,则得苦
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对于此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的话,在于未来世,必定会受苦报的。
甚么叫做六根不调伏呢?如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的话,就会在于未来世必定会受苦报。耳、鼻、舌、身、意等根,也是如是。愚痴无闻的凡夫,其眼根见到色境时,会执受其相,会执受其随形好。会纵任那眼根的趣向,而执受不律仪,而住于世间的贪爱等恶不善之法,以漏其心。这乃不能执持律仪,不能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等根,也是如是。像如是的,对于六根不能调伏、不能关闭、不能守护、不能执持、不能修习的话,则对于未来世,必定会受苦报的。
甚么叫做六根善于调伏,善于关闭,善于守护,善于执持,善于修习的话,就能在于未来世,必定会受乐报呢?多闻的圣弟子,以眼见色境时,不执取于色相,不执随形好。会任其眼根之所趣向而常住于律仪。对于世间之贪爱,恶不善之法,不会漏其心,而能生律仪,而能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等根,也是如是。像如是的,其六根善能调伏,善能关闭,善能守护,善能执持,善能修习,则在于未来世,必定会受乐报」。
佛陀说后,又说偈而说:
于六触入处 住于不律仪 是等诸比丘 长夜受大苦
斯等于律仪 常当勤修习 正信心不二 诸漏不漏心
眼见于彼色 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 不可不憎恶
耳闻彼诸声 亦有念不念 于念不乐着 不念不起恶
鼻根之所嗅 若香若臭物 等心于香臭 无欲亦无违
所贪于众味 彼亦有美恶 美味不起贪 恶味亦不择
乐触以触身 不生于放逸 为苦触所触 不生过恶想
平等舍苦乐 不灭者今灭 心意所观察 彼种彼种相
虚伪而分别 欲贪转增广 觉悟彼诸恶 安住离欲心
善摄此六根 六境触不动 摧伏众魔怨 度生死彼岸
(如果在于六触入处,住于不律仪的话,则这些诸比丘们,会如长夜之久冥里受大苦恼的。这些比丘们,应该对于律仪,常勤修习,要有正信之心,没有二心,使诸漏不由心漏出!)
(以眼根看见于那色境时,有可意的〔适合于心的〕,也有不可意的〔不适合于心的〕。遇到可意之时,不可生欲贪,逢到不可意时,不可以起憎恶之念。)
(以耳根听到那些种种的声境时,也有可怀念,也有不可怀念的。对于可怀念的声音〔好声〕时,不可以乐着,不可怀念的声音〔恶声〕时,也不可以起厌恶之心。)
(鼻根所嗅到的,不管是香的气,或者是臭的气,都要以等心〔均齐不偏〕去对付香臭之气,要有无欲,与无违之心,去纳受。)
(对于所贪之众味,那也有美与恶之别。遇到美味时,不可以起贪欲,逢到恶味时,也不应有所选择〔不可嫌恶〕。)
(遇有舒适的乐触以触身时,不可生起放逸之念,被不舒适的苦触所触时,也不可生起过恶之想〔不可讨厌〕。)
(要平等的舍弃苦与乐之念。要把那些不灭之意念,使其消灭。心意所观察的那些种种之相,如果虚伪而分别的话,其欲贪就会展转而
增广。要觉悟那些诸恶之法,要安住于离欲之心。)
(如能善摄此六根,遇到六境的感触也不被摇动的话,就能摧伏众魔怨,就能度脱生死的彼岸!)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2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