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45|回复: 0

[其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三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6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五八页:
  钞【起信真如者,论云: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这是又举《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的开示。《起信论》也是劝导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大乘法里面很重要的一部论典。
  演【若观彼佛真如法身者,能观即是一心三观,所观即是三谛一境,谓之观彼佛者,是托彼果佛圆明之体,显我众生性德之佛也。】
  这两句很重要,就是说明为什么要观阿弥陀佛,「彼佛」就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要观他的法身。我们在《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明白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三身是一体的,举一即三,无论是化身、报身统统是法身,三身就是一身。
  观,能观与所观是采取天台大师的讲法,《论》里只说观。古德法师用天台止观的方法来解释。「一心三观」拣别不是次第三观,是圆融的,「真假中」这是三观,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叫一心三观,没有次第的。所观的境界也是一心三谛,「三谛一境」。由此可知,教下修观,随文入观是教下用功的方法。随文入观跟禅很接近,止观也是禅;千万不能误会随著经文打妄想,那就错了,那就不是教下修持的方法。教下修持方法,特别是一心三观,真的很容易开悟,教下所讲大开圆解,可见得都是要真正用功夫,不用功夫不行。
  功夫重心在什么地方?天台大师讲得很明白,关键就在「一心」。一心三观怎么修法?一心自然就具足三观,三观就是一心的作用。你要是没有达到一心,三观就没有。没有达到一心,怎么修法?天台家有方便,叫次第三观,三观不能同时、不能圆融,同时圆融一定要到一心。由此可知,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个时候我们的心起作用,就是天台大师所谓一心三观。一心真的非常不容易,我们起心动念就落二、三;二是二意,末那识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三是三心,就是阿赖耶识、末那识、第六意识。我们常讲三心二意,这个名词出自佛经。三心二意就不是一心。关键在一心,我们如何修一心?三观我们暂时可以不问,单讲一心,因为你得一心了,自然三观就现前,你所观的境界自然是三谛一境,一境是什么?就是《华严》讲的一真法界。
  我们用三心二意,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那个佛是不是住一真法界?不是的。那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没有见性,他不是一真法界,他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哪一种佛才是一真法界?别教佛、圆教佛是一真法界的。藏佛、通佛都是十法界的佛,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因为他还是用三心二意。人家用得纯、用得正,我们也用三心二意,我们用错了。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他用得正,没有用错;我们是错用了心,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遵照佛的教诲,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就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所修的。今天这个法门殊胜,超越四圣,入一真法界,你才晓得一心之可贵。
  本经教给我们的方法实在是奇妙之极,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托彼果佛圆明之体」,阿弥陀佛是圆教的佛,是究竟圆满佛,他不是藏教、不是通教、不是别教。这句名号具足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圆满功德,果德圆满,当然因地所修的修德自自然然也含摄在其中,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能看轻了,这句「阿弥陀佛」三岁小孩都会念,关键在用什么心念。我们用什么心念?我们念,真的有时候不如三岁小孩,为什么?三岁小孩念阿弥陀佛,他会见到阿弥陀佛,他会见到观音菩萨;我们念这么多年,阿弥陀佛、观音菩萨都没见到,用心不同。小孩的心单纯,妄想杂念少,有明显的感应;我们的心思太复杂,妄想杂念太多。我们念阿弥陀佛有没有感应?有!这个感应叫冥加,不是显加。显是叫你看见,叫你听到;冥加是冥冥当中加持,你见不到也听不到,你觉察不到,但是阿弥陀佛确实加持你,只要诚心念就好,渐渐就能念到一心。要以真诚心念、恭敬心念,才能念到一心。
  《弥陀经》上教给我们这个原则,信愿持名,我们读《疏钞》、《要解》,才知道「信、愿」是修学的关键。我们有没有信?不能说没有信,没有信,你为什么会念,也不能说有信,为什么?真有信,你念的应该有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你念到现在没有成就,心还是散乱的。我们这个信心叫露水道心,或有或无,这样的心念佛,就难!也就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今天不但夹杂,而且还怀疑,有的时候信,有的时候又有疑,疑根没断,还想读大乘经,还想学密宗的咒,这就是有疑。如果信心坚定,真正相信大势至菩萨所说的,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果,像阿弥陀佛一样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就是一句佛号。这是大势至菩萨与五十二同伦,我们要有他那样的信心。五十二同伦是谁?十信位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五十二个,妙觉就是佛。我们在不在这五十二位之一?给诸位说,你要是真正肯定了,不但世缘放下,一切佛法也放下了,我这一生就老老实实死心塌地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你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五十二同伦里的一分子。如果你还怀疑,还要学这个、学那个,那你不是五十二个人之内的,这五十二个人之内的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30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